練了七個月了,感覺有點寫不下去了,以後該怎麼練?

昀蓬568


您好這位書友,首先感謝您的信任,你這《九成宮》練七個月就寫成這樣,說實話已經很不錯了,可能暫時會有一些瓶頸,這也是正常現象,過了這段瓶頸期,就又會上一個臺階。你現在碰到的這個問題,我曾經也碰到過,我結合自己的一些過往經驗,分享一下,希望能給你帶來幫助。

首先找到優與缺

優點:這位書友已經練了七個月了,從臨作中能看出來,控筆能力已經很好了,臨作一眼看過去就知道是臨的《九成宮》,說明臨帖的時候是非常用心的,也已經有幾分形似了。

不足:點畫用筆還不是很準確,可以更加細緻一些,下一步再加強一下筆法的練習。另外就是結字不夠好,點畫的位置很多都不是很準確,這也是下一步需要加強的地方。

增加一個步驟,可以同時增強筆法與結構

從臨作中可以看出,這位書友應該是以臨帖為主,可能沒有摹帖的過程,我給您一個建議,在臨帖之前增加一個步驟,可以同時加強筆法與結構的練習。

這個步驟就是雙勾,就是用比較透明的紙,覆蓋在字帖上,然後用毛筆用極細的線條把輪廓勾出來,勾出來之後再填墨。但是這種雙勾有兩種勾法,一種是沿著字帖的輪廓勾出空心字,筆畫之間沒有交叉線,還有一種是一筆一筆地勾,筆畫之間是交叉的,例如上圖中右下角的例字。

第二種雙勾我認為是比較好的,可以讓你在勾畫的時候,對字帖上的點畫的筆法,有更加深刻的認識,還能加強點畫位置的印象。

再臨帖的時候,就這樣每個字先勾完填墨,來上三遍,然後再對臨,直到每個字極為形似。然後再重複這個步驟進行下一個字的練習,根據自己的時間和精力,調整臨帖進度,求質不求量。

我是翰墨今香,以分享傳統文化為己任,感謝您的支持與關注。


翰墨今香


寫的還是不錯的,這裡我提幾點自己的看法吧。

一是,用筆比較單一,筆畫的豐富性不夠。從這點可以看出,你在臨帖前讀帖還是不夠細緻。仔細觀察歐體楷書,其實他的用筆是非常豐富的,即使是相同的筆畫在一個字內重複出現,筆畫的長短、粗細和入筆的形態也有豐富的變化,這點一定要在讀帖時多注意。

二是,用筆稍顯刻板和生硬,不夠靈動。這點與帖本身是刻帖有關係,與書寫狀態不夠放鬆也有一定關係。建議可以看看歷代學歐比較有名的書家是如何去臨的。同時,也可以看看和歐陽詢生活時代接近的一些書家的楷書墨跡,如褚遂良的《陰符經》《倪寬贊》,顏真卿的《自書告身帖》等。

三是,結構不夠穩定,很多字結構比較鬆散。歐體楷書中宮緊收的特點比較明顯,讀帖時,注意觀察原帖點畫的分佈情況,該收緊的地方要收緊。當然這點一方面需要有敏銳的觀察能力,同時也要求要一定的控筆能力,要處理好點畫的分佈和點畫之間的穿插和避就。

四是,建議每次不要臨太多,可以選幾行或者選一類字,反覆去練習和調整,要力爭做到每次臨帖都要有收穫。

這是個人的幾點拙見,希望對你有幫助。


砥齋書法


點畫上做的還不錯。下筆,行筆,收筆都初具備火候。結構上問題較大,字寫的大小不一,筆畫位置不夠精準,建議初學者不要用無格紙練習,第一費時間疊格,第二,筆畫位置抓不準。我認為練行草書才不帶米字格,楷書必須用。另外你的字帖可能無格子,建議配合書法類app或者其他途徑獲得位置大小參照,解決這個問題你這篇字就能提升兩個檔次。





靜中緣


練了七個月才練了這麼幾個字,說明你沒有堅持在練字,練字的過程就是慢慢的積累,每天積累一點,最後由量變達到一個質的飛躍,沒有誰是一朝一夕就能寫得好的。還有就是你的目標是什麼?什麼樣的目標決定著你要為這個目標為之付出的努力是多少,如果只是來走走過場那確實毫無意義也永遠不會進步。所以這是你要在心態上所要擺正的一點。

還有一點就是,練字也不是一股勁扎進去盲目地練習,要對自身的水平和能力有所瞭解,選擇適合自己的字帖,對書法知識也最好有所涉獵,這樣有助於你在練的過程中發現所學字帖其中蘊藏的規律和方法,然後通過大量的練習來將之鞏固成為自己的真正擁有的。

如果要練楷書可以先從顏體柳體入手,他們的字體比較有利於你以後學習其他的字體。而歐楷比較容易使你“定型”容易讓你陷在那個結構裡跳脫不出來。所以呢,可以多試試其他的字帖,找到更適合自己的,避免目前的焦慮。


古帖今臨


☀️今日頭條上關於學習書法沒有進步而感到困惑的提問非常多。

我乾脆寫個非常簡明的東西,告訴大家我的心得:

1、學書法沒有捷徑,沒有速成。

2、學書法並不複雜。

3、學書法就是從臨摹古人碑帖開始的。

4、學書法一定要有老師指導,不可以自學,自學等於浪費時間。

5、當在老師的指導下選中某帖時,先把所有的基本筆畫進行認真練習。因為基本筆畫是構成漢字的基本元素。中國漢字九萬多個,很多,但基本筆畫就那幾個。

6、當基本筆畫掌握以後,開始臨帖,此時最要注意的就是結構。中國漢字九萬多個,很多,但基本結構就那幾種。所以,在臨帖時要分類。

7、臨帖最基本的就是一個字,“像”,越像越好。筆畫形態像原帖,結構上像原帖。這是最基本的要求。如果不像,就要在老師指導下找原因。

☀️筆畫是寫出來的

筆畫是寫出來的

而不是堆積出來的

筆畫是寫出來的

而不是擺在一起的

筆畫是自然的寫出來的

而不是用毛筆費盡心思的描繪出來的

那麼

這個“寫”

到底是怎麼寫??

1、毛筆的軟硬要合適。

2、毛筆的大小,筆鋒長短要合適。

3、墨汁的濃度要合適,儘量不用水,黏稠些好。

4、儘量用不洇的熟宣,或半生不熟的紙,不用生宣。

5、以上四點先決條件要反覆測試,就像我們買鞋一樣!!!鞋不合腳,沒法走好路。

6、以上四點合適了,才輪到人的問題,如:

執筆姿勢

筆畫的書寫步驟和方法。

7、當“鞋”合腳了,走路方法正確了,這時,才能走出精彩,走出快樂。


老跨鬥


都有這個過程,不過我建議你先停一下九成宮,寫幾遍田蘊章的千字文,可能會很快上手,然後在回過頭來寫九成宮,可能會有不一樣的收穫,不過千字文不可寫太久,否則會出不來,拋磚引玉,一家只見。


覺了覺了


我感覺你有天賦,練七個月就形神俱備,望你繼續努力,努力敲開書協國展的大門。


一樣了


你的優點是書寫不拘謹,筆勢開張,缺點也非常明顯,控筆能力不強,筆法不夠準,結體有些任性的隨意,這些問題暴露了初學書法的通病,也反映了方法還不夠掌握。

例如“之”的一捺實在太長,也沒有這種往下掉的筆法。“暑”字的一撇弧度過大,顯得筆法太軟。這些用筆都說明你對“歐體”筆法不夠理解,掌握不夠細膩。如果你一時難以糾正,建議你盯牢這幾個字,進行摹帖,以強化筆法的記憶和理解,也許會有效果。

結體除了有些隨意,主要是鬆散,這是學歐體最易犯的。歐體的謹嚴是整體性的,不像顏體節奏分明,也不像“褚字”以動勢生結體,而是非常含蓄而內斂的,但筆筆見法,筆筆貫氣。這一特點初學者很難把握好。例如“魏”看似已臨得像了,其實還存在許多問題,一是四個部分的呼應避讓不夠,顯得散;二是多筆之間一定有貫氣的節奏關係,而你寫的筆畫缺少往來之間的氣勢連貫關係;三是整體字形的把控上還有些不準,時正時斜,時疏時密。例如“宮”字看似已經不錯了,但由於整體把握不好,寶蓋頭與下面的兩個口不協調,顯得鬆散了。

自學書法難,也不難,祝願這位書友能夠堅持下去,放鬆心態,愉快練字,而你現在的心情有些著急,這可以從你的臨帖中看得出,後半部分明顯不如前半部分穩定。你才這麼點時間,已經非常不錯了。人家都是幾十年默默無聞的練字,經常交流,互相學習,你一定能取得書法進步。


如石書藝


這個時候堅持下去就會進步了


無羊之無羊


還練個錘子,已經很好了,趕緊寫字賣錢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