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項羽過了烏江,還有捲土重來的機會嗎?

籃途館小二


沒有機會,西楚霸王,烏江自刎,蕩氣迴腸,讓天下人記住了這個英雄,反過來講,是烏江自刎成全了西楚霸王,沒有了這一幕,項羽就會黯然失色。

首先項羽和劉邦不同,他的性格不適合收買人心,就算他真的過了烏江,江東的百姓們真的會接受這樣一個敗軍之將嗎?項羽又憑什麼在江東立足?彼時的他,落荒而逃,被打壓的節節敗退,已經失去了東山再起的機會,即便是過了烏江也不過是苟且偷生而已,烏江自刎就是他的終局。

另一個方面來說,劉邦不會讓他在江東安穩稱王,彼時的劉邦大軍在握,在後面窮追不捨,是想要趕盡殺絕的,劉邦有大把的人才在手,佔據了天時地利人和,可以說是眾望所歸,即使有人在這個時候不滿劉邦,也不對公然的去對抗他,更不會去想著項羽這樣一個過氣的英雄,退一萬步將,項羽學會了能屈能伸,學會了籠絡人心,也能夠被江東父老所接受,他也不可能重新打敗劉邦,因為項羽在江東休養生息的時候,劉邦也沒有閒著,劉邦登基之後,知道百姓的疾苦,他讓百姓休養生息,士兵也能復員歸家,消滅了韓信,彭越,英布,藏茶等異姓諸侯王,重農抑商,恢復社會經濟,平復戰亂後的頹敗。就算項羽準備好了的那一天,天下人也會站在劉邦這一邊,得民心者得天下,在哪個朝代都該被奉為金科律例,項羽早已失去了先機,可以說是一步錯,步步錯,回不了頭了。

無論哪個朝代戰爭帶給人們的都是痛苦,那麼趨利避害早已形成了本能,人們不會接受一個企圖挑起戰爭的人,儘管這個人曾經被視為英雄,項羽活的很坦蕩,那麼不肯過烏江就是他的底線,也正因為如此,他才在中國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