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戰“疫”護家園——冷水江街道漣溪橋社區疫情防控工作紀實

3月18日,冷水江市冷水江街道漣溪橋社區服務中心,社區工作人員黃年秀和李瑜媛對外出務工人員進行登記,測量體溫,查詢在網格微信群報平安以及電子健康卡的狀況,對符合條件的及時開具無感染證明,並提醒他們做好外出途中和工作中的個人防護事項。

社區是疫情聯防聯控的第一線,也是外防輸入、內防擴散最有效的防線。漣溪橋社區黨員幹部群眾和志願者們攜手並肩,戰鬥在基層、衝鋒在一線,迅速開展全覆蓋防控宣傳排查,24小時輪流值班值守,全時段網格微信群管控,並根據疫情發展變化,動態調整完善措施,形成了聯防聯控、群防群治、全面迎擊的態勢。

從臘月二十八起,冷水江街道街道駐漣溪橋社區幹部和居支兩委始終衝在一線,主動服務,靠前指揮疫情防控工作,至今已連續奮戰在抗疫一線50余天。看到疫情形勢嚴峻,支部書記劉德才提前行動,初一就緊急搶購防疫用品,確保社區疫情防控物資充足。冷水江街道駐點社區的黨政領導陽月能連續在一線開展防疫工作,受了風寒,經檢查是急性扁桃體發炎,但他不顧醫生在家靜養的勸說,瞞著家人和同事,全身心地投入到緊張繁忙的疫情防控工作中。2月5日,冷水江市民政局18名黨員志願者和立新學校6名志願者立即前來增援,壯大疫情防控隊伍。

漣溪橋社區位於冷水江市中心城區,是一個居、商、企業混合,社情相對複雜的典型老社區,社區有1.2萬餘人,管控防疫壓力很大。疫情牽動人心。疫情發生後,漣溪橋社區第一時間組織人員對全社區30個居民小組逐戶進行摸排,全面弄清返鄉人員的信息,制定舉報獎勵辦法,公佈聯繫方式。科學設計了網格平面示意圖,精心製作包含相關負責人員信息的網格服務牌,建立社區、組、樓棟網格微信群66個,確保每戶至少有一人進微信群,6個社區幹部分片分組包乾,每人負責5個組網格片區的防疫工作。2月7日,收到社區內有確診患者密切接觸人員時,駐點幹部和社區幹部立即與疾控部門一道,連夜深入密切接觸者家中,勸說做好集中隔離工作,安排各項防控措施。疫情期間,一旦有居民反映“四類人員”,不管有多晚,社區立即上門排查核實,不放過任何一道可疑的人員,全力做到“早發現、早隔離、早治療”。目前,社區共摸排從湖北返回人員36個,和確診病例密切接觸者5人,坐密閉交通工具回來的101人,全部按照要求管控到位。

漣溪橋社區不斷創新宣傳形式,豐富宣傳載體,通過發放宣傳單、標語口號、移動小廣播、打鑼喊話、流動宣傳車等多種渠道和手段,線上線下聯動,讓疫情防控知識入腦入耳入心,提升群眾疫情防範能力。疫情危急時刻,漣溪橋社區採取隔斷措施,克服社區路口分散的困難,快速設立15個檢疫點,嚴格實行臨時出行管控。24 小時對往來車輛、人員進行檢查登記,測量體溫,嚴格做好居家隔離醫學觀察工作,並進行防疫知識宣傳,管控人員流動和車輛通行,切斷疫情傳播途徑。

漣溪橋社區還組織了“愛心包乾小組”上門服務,為居家醫學觀察人員送藥品、消毒液、體溫計等醫療和生活物資,讓群眾安心居家隔離。2月1日,在摸排中,發現萬盛小區一小孩發熱症狀,社區立即上報,並及時送至冷水江市人民醫院進行隔離治療。因疫情的影響,導致小孩產生焦慮和恐慌情緒,而其父母須居家隔離醫學觀察,劉德才購買了水果看望小孩,並疏導情緒,配合醫院隔離治療。

隨著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的同步推進,社區加強對轄區內的企業和店鋪的管理,以及外出務工人員的服務工作,督促企業落實保潔消毒、員工健康監測、進出人員實名制登記和體溫檢測等疫情防控措施,積極幫助解決生產經營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通訊員 李亮 傅佔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