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教育是存在種種不足,但更重要的不是農村學生的心態嗎?

小老表生鮮


我認為,心態並不能決定一切,環境對心態有很大的影響。

農村教育存在著很多的不足,影響著孩子們的學習,所以,有的孩子奮發向上,有的“認清現實”,放棄繼續努力,所以,並不是困難越多越能激勵人,困難太多反而會讓孩子徹底放棄努力。讓孩子放棄學習並不是一個因素,是很多方面導致的。

教育的不足,讓孩子們的心態產生不同的影響,認為在這種環境下,就一定能激勵孩子奮發向上,是有些片面的。

環境影響

以前我上學的時候,大人總說,好好學習,聽老師的話,父母對孩子有著很大的期望。但是,學習好並不是那麼容易的,白天上完課,晚上回來寫作業也會有很多不懂的,能怎麼辦呢?有多少父母陪著孩子寫作業,認真輔導的,反正我沒有,孩子如果沒耐心,學習很受影響。

教育資源

學校裡的環境,起著很大的作用,我上小學的時候,教室是平房,沒有任何娛樂設施,冬天還要輪流生火,跟城市裡的環境比起來差了非常多,由此得知,師資力量肯定也會有影響,孩子的學習狀態也沒有那麼好。

家庭因素

城市的父母往往有著很好的學歷,更進步的學習經驗,這些都會給孩子非常好的影響。夏令營,國外遊玩,博物館,這些農村孩子可能接觸到嗎?以前寫作文的時候,有個同學寫了他週日跟他爸爸去打保齡球,老師當著全班同學的面,說他抄襲,因為農村人怎麼可能會接觸到保齡球呢,也不會願意投資那種他們認為沒必要的消費。我還記得,他一直很倔強的堅持,但是,沒有人相信。

種種因素,對孩子的心理造成了很大的影響,包括心理。所以,他不想去改變,因為,他覺得根本不可能。

也許有人會說,你學習啊,你努力啊,不努力怎麼改變呢?正因為條件差,才要努力改變。

環境因素對一個人的影響非常大,想要改變,需要非常努力。想要讓他聽你的,就不要輕易地否定他的努力。

生活還是要積極向上的。

雖然,生活沒有給自己一幅好牌,但是要改變它,人生很長,不能因為這一小部分就決定全部,要為自己負責。

給他希望,告訴他,他有機會成為他最想成為的樣子。

不去試試怎麼知道呢?是男子漢就要挺直腰桿,努力去拼啊,成功那麼容易,還努力幹什麼,躺著睡覺多好。

家人是他努力的後盾,支持他,鼓勵他。

告訴他:摔倒了,爬起來繼續努力,還這麼年輕,還有大把時間可以揮霍,最多的就是時間,不怕,努力就對了。


櫻老師創意美術


農村教育存在種種不足,更重要的是農村學生的思想問題?

這個問題我是碰到過的。

這事是二十多年前,我兒子初中畢業升高中時,他的一個同學就是一不愛上學的孩子。經常到我家來,叫上我兒子同他出去玩。他常說,上學有啥用,反正都是幹活掙錢。

有一次,我兒子正在寫作業,我在家輔導兒子學習,他去叫我兒子跟他玩。我說他:你也應該好好學習,好多學上點知識,就是在家種地沒有文化也是種不好的。當時他是聽不進去的。說了一些諷話,揚場而去。以後兩三年沒再到我家。

後來我兒子不但上了大學,而且還拿了碩士學位。

我兒子的這個小學初中都在一起的同學,現在經常到我家找我兒子玩時。就這樣對我說:當時你說我叫我好好學習,我還聽不進去。我現在真後海,當時不懂你的話,沒聽你的活。現在幹啥都不行。下苦力不少,掙錢很少,生活太差了。

學生的思想問題,主要出在學習較差的學生身上,他們覺得自己考學無望,才會出現厭學現象。

對於這種學生,可讓他們考技校,考中專,學上點技術,早學專業以利於他們今後的人生。

人的智慧是有差別的。不能要求千篇一樣。

這是我農家評述的看法。是否正確。請大家評論。


農家評述122


其實現在農村教育存在的問題,也是我認為農村存在的最大問題就是年輕人的流失,很多年輕人寧願來城市裡面打工,也不願意在農村做農活這一點可以看出,農村的年輕人,對於農村未來的希望,持非常悲觀的態度
其實要改變農村學生不想上學,想去城裡打工的問題的,根本要從他們的父母做起,首先農村的年輕人要有留在家鄉的動力,這就需要加強農村的基礎建設,並且能提高農民做農活帶來的收益。老百姓都是掙錢過日子,哪塊兒來的收益高就去哪兒,如果現在種糧食不掙錢,還不如在城市裡面打工,那麼必然就會有很多年輕人在農村中的流失,自己的孩子看著自己的父母走上這條路,他們必然也會多多少少的去模仿。
所以與其勸這些孩子不如從他們的父母開始做起,如何提高農業種植的生產效率,如何提高農業種植的收益,讓他們自願留在農村,這才是解決這個問題的根本辦法。當孩子看到自己的父母留在家鄉並且通過新興的知識增加了收益,那麼他們必然也會去學習新的技術。


凌晨書吧


我一直在鄉村中學教學35年,對農村的教育比較熟悉,農村的學生越來越不好教了,不完全是學生心態的問題,更重要的是,農村孩子的家長問題。他們大部分的家長外出打工,把孩子丟給爺爺奶奶管理,有很多老人自己都照顧不了自己,怎樣去管理孩子呢?另外家長長期很難回來一次,回來了就用錢來彌補對孩子的虧欠,農村的孩子太缺乏家庭教育了,他們沒有什麼理想和追求,總認為上不上學都可以掙錢,因為他們的父輩都沒怎麼上學,所以農村的孩子已經被父母潛移默化了!另外,農村留不住老師,年輕教師幹幾年就通過考試,進城了!方方面面的原因,致使農村教育停滯不前!


jennywongwong


這是中國教育的總體問題。個地方的高考大學錄取分數線高低不等,這對天下的學生本身就是一個不公平。千軍萬馬走獨木,你讓他們那些學習差的,咋辦?他們明知自己學習不行,考不上,還要硬學?

還有,農村學生家庭條件大多數不好,他們很多人明知自己學習不好,輟學打工的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給家裡省點錢,自己還要去賺錢補貼家用。

請別把農村學生說的那麼沒有思想,沒有出息,不是他們不想上學,而是不想讓爹媽的錢白花給這個狗屁的教育體系。如果農村學生家裡有錢,他們也能像城裡學生一樣,混到大學畢業。

可是你看看,現在大學裡的這幫人的素質?什麼狗屁東西。讀聖賢書的學生,就是那樣?

農村的教育有問題,那麼城裡的教育就沒有問題了?恐怕你只是片面的針對性而言吧。

這不光是農村的問題,城裡很多學生一樣也會中途輟學呀。農村的教育條件差,這並不是理由,農村的學生思想差,也不是理由。在看看現在的老師,從小學,到大學,為人師表,可是你們有為人師表的那個樣?收禮受賄,甚至有的還明著要,都是一幫什麼東西?聖賢書讀到了狗肚子裡麼?

學生在這樣的一種學習環境裡,就算是學成個博士後,有什麼意義?還不一樣是個衣冠禽獸,道貌岸然的敗類而已。

那些人品正直的學生們,非常看不慣這樣的教育體系,這樣的老師,這樣的不公平錄取分數線。寧可輟學,也不會苟同敗類。

再說一下那些上學的人,要麼是書呆子,要麼是家庭條件好的,畢業後爹媽花錢,弄到官府,當個一官半職,但是,他們的身上永遠都沒有不上學的學生那種優秀品質,他們固蒂深根,就是一幫貪官。

再者就是那些沒啥能耐的,即是大學畢業了,也是普通工作,社會最底層的員工。一輩子遵紀守法,辛辛苦苦。任勞任怨,還被這幫貪官欺負。

反而那些農村不上學的孩子們,要麼是農民工,辛苦賺錢。要麼是包工頭,要麼是企業家。

上學這個問題,你們誰能明白?

這就好比你的頂頭上司罵你是豬,你也得老實的聽著,,你敢反駁他麼?有種你就罵他,你是烏龜,,這時候,你就和農村學生一樣了,,輟學,,辭職。

看看現在這幫教育家出的這題,屁用沒有。




河北承德道教九玄道長


這種觀點是不正確的。

農村教育在在的重要問題有以下幾點: 1.家庭教育不足。父母是孩子的第-任老師,也是終身的老師,父母思想和行為對孩子影響非常深刻,而現在農村學生家長的教育思想意識淡薄,大部分家長把孩子送給老人自己去上班,而老人對孩子的教育不到位,導致孩子家庭教育缺失。

2、教育資源潰乏.

雖然政府加大了農村教育的投入,硬件設施很到位,但農村專業教師不到位,尤其是農村小學。三、四十歲的優秀教師通過考試到了縣城,在農村學校的教師要麼年齡偏大,臨近退休,要麼是剛畢業的大學生,政府強制在農村工作滿五年,這部分教師有精力,有活力,但教學經驗不足,在農村學校工作五年,經驗豐富了,也通過考試離開了。在農村小學,各個崗位任何教師都能擔任。一個五音不全的 教師可教音樂,不用教師教,教師只要打開微機,學生跟著唱就可以,一個體育老師可以教語文,只要會寫字就行,更別說教育方法和語文素養了。一個不會畫畫的可以教美術......真是觸國驚心。所日農村孩子和城市孩子的差距不僅是農村學生的心態問題而是一個複雜的社會問題。


靜待花開面朝大海


學校是教書育人的地方。學生良好的學習心態和道德水準完全取決於學校。其次才是家庭父母的言傳聲教,這二者結合在一起,才能形成良好的學習環境和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心態。教書就是老師把書本的文化知識及傳統的民族文化知識傳授給學生。讓他們懂得為什麼要讀書,讀書將來幹什麼、有什麼用,以及不學習文化知識、不讀書的後果。只有把書讀好了,農村孩子才有出路。古人云: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香玉。

當然了,五個指頭伸出來也不一樣齊,也有個別學生學習心態出現偏差,不愛上學讀書,甚至出現厭學。對於農村孩子出現厭學心態後該咋辦呢?學校是育人的地方,校方要及時和家長溝通協商,達成一致的改變或扭轉學生的不良心態,讓學生走上學習的正軌上來。防止學生受社會不良惡習誤入岐途。

造成學生厭學、逃學、打架鬥毆的原因很多。有家庭的原因、有貧困的原因,有學生自身自悲心理的原因、也有學校育人方法的問題、還有社會一些壞風氣駐足學校的原因。這是一個綜合症問題必須解決好。既使這些學生學習不怎麼好,只要茁壯成長,將來對社會也是大有貢獻的,因為社會需要各類型不同的人才。

總之,農村學校存在種種不足,還需要學校、家庭、社會解決好學生的學習心態問題。





康麥平


農村教育的問題,我覺得外部因素影響最為重要。農村的孩子一般父母受教育程度都不高,在教育孩子上有的就是完全放羊式教育,孩子長成什麼樣算什麼樣,每天只顧著幹農活。要不就是老式的棍棒式教育,不聽話就拳腳相加。

在看看周圍的同伴,好多成績不好早早就退學,有些沒主見的孩子就隨大流也跟著輟學了。

小孩子的可塑性很強,不像成年人什麼事都有了自己的主見。如果好好教導用正確的方法引導,那麼很多孩子也會很優秀。所以年齡越小外因越顯得重要,孟母三遷也是這個原因。

孩子是家庭和祖國的未來,一定要用心好好培養,不能只靠學校教育這個大鍋飯。


紫黛兮兮


不是理念問題,而是觀念問題,農村教育的首要是培養孩子價值觀,人生觀。為孩子提供優質的心理健康引導,不是說要教給孩子多少的知識,而是要教孩子建立自己的正能量的夢想。

當孩子內心深處知道自己要成為什麼樣的人?為什麼而讀書時?說明,積極向上的種子已經生出萌芽,這時,有效的合理的教學規劃,就成就了一個優秀的少年。

我和我的朋友大學期間去偏遠山區支教過,用實際的教學經驗來說,經歷來說,這裡的孩子最大的問題,是缺少對外面世界的真實認知,他們缺少這種途徑,他們正植創造力巔峰的年齡段,他們只是缺少這種陪伴!

其實,這類孩子最大的問題還是缺乏教育資源,孩子的童年是綠色的,所有的孩子都是平等的,社會是進步的,社會的發展必將解決這類問題,我們的祖國叫中國,我們都是中國的孩子,我相信,祖國母親必然會珍惜它的每一個孩子!





會過日子俠


農村學生的心態確實是農村教育的一大棘手問題,學生越來越難教,教師也無能為力。很大一部分原因估計是社會的發展,農村學生面對的誘惑越來越多,加上沒有家長的有利指導就很容易在心理上迷失,總覺得讀書無用還受罪,要儘早出去掙錢,出去了就自由了這些想法,殊不知讀書是當下最幸福、最快樂的事了,像我現在想回到那種純粹的讀書時代都回不去了!

還是可以讓他去體驗一下打工生活的,讓他親生體驗一下,既然他一心想出去,這時候你給他說什麼道理都是沒用的,當他悟出了沒有知識的勞力是多麼辛苦的時候他就會回頭了(當然,也不排除他就從此喜歡上了這份勞力,那就沒辦法了)!但是他們不瞭解隨著時間的推移,學歷會越來越重要,這個社會的好工作還是需要知識教育來墊付的,不能為了短暫的利益而不讀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