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全球大流行,全球都封了,中國最需要的糧食能不能得到保證?

02060519


中國的許多危機,往往都是被那些沒有憂患意識又喜歡給臉上貼金的人害慘!


一樂77976


南有大米,北有小麥,我國糧食完全可以實現自給自足。無論是國內現有的糧食儲備,還是我國糧食的高產能,都能夠保證我們不會再有餓肚子的可能。新中國成立以來,餓肚子的人太多了,餓肚子的時間也很長,所以國家十分重是糧食儲備,在遇到自然災害或糧價波動的時候,國家都能夠從容的應對。


手中有糧,心裡不慌,這不只是一句簡單的口號。所以說別的事情都值得擔心,但唯獨對糧食的擔心是多餘的。我國疫情爆發之後,在這兩個月的時間裡,什麼稀奇古怪的新聞都能看到,但是從來沒有聽說過誰家裡斷糧了。現在國內疫情逐漸穩定下來,很多地方都已經復工復產,而現在也是春耕時節,農村地區地廣人稀,疫情“餘震”對農民的影響不大,所以該種什麼種什麼,半年後依舊是大豐收。


根據國家統計局在去年12月份公佈的全國糧食生產數據來看,2019年我國糧食總產量66384萬噸(13277億斤)。假設14億中國人,每人每天吃一斤糧食,全國每天需要消耗70萬噸糧食,那麼去年一年生產的糧食夠全國人民吃946天。當然,這種測算是建立在完全自給自足的情況下,實際上我們還會出口糧食。不過僅從數據上來看,我們也完全不用擔心國內糧食供給問題。

2020年全世界因為新冠疫情呈現封閉狀態,有的國家國“封城”、有的國家“封國”,反正就是盡一切可能防治新冠疫情。這種封閉的防疫政策,對各國糧食生產多多少少會有影響,但是我相信我們國家能夠解決好糧食問題。

糧食安全關乎國家安全,新冠病毒都沒有將我們擊敗,我們又怎麼會被糧食問題打敗。


國際視角淺說


現在新冠肺炎肆虐整個全球,很多東西都受到了影響,因此人們擔心中國有巨量需求的糧食會不會受到極大的影響。畢竟人是鐵,飯是鋼,一旦沒有了糧食的供應,將會造成非常嚴重的影響。



我覺得新冠肺炎的肆虐不會對中國的糧食形勢造成多大的影響,畢竟中國本身的糧食產量也相當的多,一年達到將近6億多,供應自己完全應該是沒有問題的。至於新冠肺炎造成一些人隔離,對農業生產影響也不大,因為現在主要的農業生產都是通過機械化來進行,對人的要求並不是很高。



我國每年從國外進口大量的農作物,但主要是大豆和小麥。大豆主要是用來給國內的植物油廠家煉油用的,新冠肺炎的流行最多對豆油的生產造成一定的影響。即使豆油的產量有所不夠,我們還可以用花生油,菜籽油,玉米油,葵花油等進行替代。



至於我們的主食,大米,小麥這些缺口應該不會很大。因為本身我國大米小麥的產量就不低,即使不夠國內的用量,也差不了多少。況且我國在各地還有很多糧食儲備倉庫,這些倉庫裡面的糧食可以拿來應急。事實上我國進口的大米小麥主要是高品種的,為了一些富有人群使用的,真正低檔的大米,小麥,我國產量應該是足夠的。



所以從現在情況來看,我國的糧食形勢不會因為新冠肺炎的肆虐而有多大影響。


平安讀歷史


截止到發稿,新冠肺炎已經蔓延到了全球177個國家 。雖然新冠肺炎已經被我們控制住了,但是新冠肺炎在國外有著愈演愈烈的趨勢。

世界上的主要糧食出口國,美國、巴西、阿根廷等國都出現了新冠肺炎感染者,美國的新冠肺炎感染者數量更是達到了19624人。受到疫情的影響這些國家的的糧食生產肯定會減產,它們也會相應減少糧食的出口。

我們每年需要從國外進口1.5億噸的糧食,國際糧食市場出口的減少肯定會對我們造成負面影響。這個影響也是很直觀的,那就是肉油蛋奶等副食品產量減少、價格提高。這是因為我們從國外進口的糧食中大豆就佔了80%以上,我們使用大豆榨油、利用榨油剩下的豆粕做飼料。


不過進口糧食的減少,並不會影響我們的用糧安全。我們的主糧一直是可以做到自給自足的,我們2019年的糧食產量就達到了6.68億噸,這些糧食就是以水稻、小麥等主食為主。

本身我們還有戰略儲備糧,這個儲備糧在2.5~3億噸左右。節省一點吃可以堅持半年左右,這樣我們就能堅持到新的糧食下市了。

我們的確進口了大量的糧食,可是進口的目的是為了讓我們吃的更好。哪怕沒有了任何進口糧食,充其量就是讓我們吃不好罷了,餓肚子的情況是不會發生的。其實國家把糧食安全看的比什麼都重,我們沒必要對此過於焦慮。


農業是國家最根本的產業,所以我們每年的一號文件都是與農村密切相關的。國家一直都設有糧食最低收購價,用以保護農民的種糧的積極性。現在很多農村的確出現了年輕人進城打工,村裡面沒人種地的現象。

為此國家出臺了土地流轉的制度,越來越多的農村也成立了自己的農業種植合作社。我相信我們的糧食安全肯定可以得到保障的!

各位讀者大大,如果您願意的話能不能點開我的頭像,給我點個關注吖!不方便的話,也謝謝您能點開看我的回答!

大澤遺珠


病毒全球大流行之後,會給糧食運輸帶來困難,但是我國的基本糧食供應應該能夠滿足,只要沒有大的自然災害,老百姓吃飯是有保證的。

我國大約有14億人口,按照每人每天消耗一公斤糧食,全年需要消耗5110億公斤,也就是大約2.5億噸,正常情況下,我國每年自己能生產大約5~6億噸糧食,因此我們自產自用的話,保證老百姓不餓肚子是可以的。

但是我們實際的生產過程種,很多糧食拿來進行畜牧養殖,保證老百姓的肉蛋奶供應,還要釀造酒、醋、食用油等調味品和飲料,因此我們每年都要從國外進口大量的糧食。

我國曾經經歷過很長時期的艱苦日子,因此對於糧食供應大家都非常重視,在改革開放前,我們的口號就是深挖洞,廣積糧,現在我國也一直在保護耕地,面積不減少,而且加大儲備糧庫建設,在出現突發事情的時候,讓老百姓能夠吃飽肚子。

總的來說,我國的農業科技也越來越發達,化肥農藥種子自給自足沒有問題,糧食和經濟作物產量逐年提高,只要沒有全國性大的自然災害,不進口糧食雖然會降低老百姓的生活質量,不至於沒有飯吃。

前一段時間網上傳的關於沙漠黃入侵印度和巴基斯坦的新聞,我國就非常重視,派專家到巴基斯坦進行援助,同時也是提前瞭解信息,便於制定應對方案,對於這種可能性的自然災害,我們必須要做好應急預案,保證我國農業經濟安全。

這次新冠病毒疫情雖然對全球經濟造成較大影響,但是對農業生產的影響並不大,無論是我國,還是其他的糧食生產大國,都不會因為新冠病毒降低糧食產量,至於跨國運輸的問題,客運可能受到較大影響,貨運受到的影響相對也比較小,因此,國際間的糧食貿易應該是正常的。

總之,作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我們必須要高度重視糧食安全,做好糧食戰略儲備,但是大家也不用過於擔心,目前來看,我們的糧食供應是非常安全的。


互金直通車


我國曆來就十分重視國家的糧食安全問題,俗話說,手中有糧心中不慌,只有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才能保證在關鍵時候不會出現糧食短缺的問題。

為了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我們這些年做了大量的努力,眾所周知,我國雖然國土面積很大,但是耕地面積並不多,很多地方因為是山地不適合種植農作物,因此,常年來我國非常重視提高糧食的產量,袁隆平的雜交水稻就是在這個背景下產生的,由於袁老的傑出貢獻,我國的糧食產量實現了質的飛躍,單位面積糧食產量達到了歷史最高值。

中國每年的一號文件必然是關於農業的,加大對農業的投入和保護,近年來我們做了大量的工作,比如,取消農業稅,鼓勵農民種地。大面積推行高標準農田建設,提高農田質量。設置保護紅線,全國18億畝耕地的紅線絕對不能碰,如果有地方因各種原因佔據耕地,必須從別的地方再騰出相應面積的土地作為耕地,做到佔補平衡。近年來,國家還在不斷加大對農業的資金投入力度,每年都投入巨資,通過實施農產品補貼、農機補助等多項財政政策,支持農業綜合開發。

經過多年的努力,現在中國的穀物產量(小麥、大米)達到了6.1億噸,佔糧食總產量的90%以上,比1996年的4.5億噸增加1.6億噸。目前,中國穀物自給率超過95%,大量的農產品進口更多的是品種和花樣調劑,原因不是因為“吃不飽”,而是因為“想吃好”,中國以世界7%的耕地養活了世界20%的人口,不得不說是一個奇蹟。

因此,疫情期間,即使所有國家都封閉鎖國,不能實現糧食出口,中國人僅靠中國自己的糧食完全能夠自給自足,這一點無需擔心。當然,這種情況也不可能出現,現在各個國家還遠未到完全閉關鎖國的時候,即使未來有的國家關閉了進出通道,但在糧食等產品上,進出口的通道應該還是開放的,所以,大家請放心,該吃吃,該喝喝,不用想法為國家省糧食。


大國縱橫


這點一點也不要擔心,一個國家的戰略儲備糧,足以使這個國家度過因各種原因引起的糧荒。中國是負責任的大國丶強國,應對任何糧食危機都胸有成竹。這一點絕對完全有保障。

前些年國家大規模的退耕還林,退耕還牧,退耕還湖。積極改善生態環境的舉措,使祖國大好河山處處披綠妝。通過這些國策的改變,從側面證實了這個國家己完全過了糧食安全這道關。正所謂手中有糧,心中不慌。所以國家才有底氣把這些剩餘的土地改作其它用途。

當然一個國和民祖要時時處處有危機感。不能盲目樂觀自大。我們國家還不很富,還有一定數量的貧困人口,土地流失還很嚴重,很多不合理的用地擠佔了原本屬於產糧的耕地。要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珍惜方寸土,留於子孫耕。讓我們的兒孫後輩代代有地耕,有糧吃。珍惜耕地應從現代做起,從我們做起。


閒散人居士


中國自產糧食每一年達到六億多噸,其實可以滿足國內最基本的糧食供應,當然了數據上是這樣的,但是我們每一年都進口接近兩億噸的糧食,也就是每一年要接近千億美元去用於糧食進口,這個數字是非常龐大的,進口的糧食已經達到了我們數據上面自產糧食的四分之一那麼多,具體現實中是怎麼樣的,這個我們也不知道。

反正現在留荒的土地越來越多,原因是農村勞動力進城工作,留守老人勞動能力有限,所以許多田地都沒辦法種植糧食,當然很多土地其實也種植了糧食以外的其他農作物,這些農作物給農民的收入帶來很大的提高,所以現在很多農民都在選擇種植糧食以外的農作物,只是種植比較少的糧食足夠自家食用就可以,基本上現在沒有多少人大規模種植糧食的。

當然每一年的糧食產量能在有限的土地上和有限的種植規模以及慾望上獲得增產,這個簡直真的就是奇蹟,不過話說回來我們這個國家就是善於創造奇蹟,所以在有限的土地面積上面連年豐收增產這個就可以理解了,畢竟幾十年前還有過畝產一萬斤的說法呢,現在連年增產也就不值得奇怪了,應該是理所當然的事情,把不可能變成可能的奇蹟是我們的拿手好戲。

科學的規範和規模化的種植是我們現在增長的最好解釋,土地數量多少沒關係不會影響到增產,畢竟曾經說過畝產一萬斤的,所以現在增產也不奇怪,只是每一年進口那麼多的糧食,這個似乎在證明了什麼,至於為什麼要進口那麼多糧食呢,其實給出的答案就是,零食產品副產品加工需要的,這些並不會當做主糧食用,主糧國產,副產品加工食用進口糧食,疫情現在很嚴重,按照這樣下去,各方面其實都會受到影響,但是也並不至於說完全斷絕,最多隻能減少和提價,不會說直接斷供,只要錢到位,這些都不是事。


無法超越的足跡


這個關鍵要看封多久,如果單純封了三個月兩個月的,是不會有任何影響的,但若長達一年之久,可能會有一些影響。因為糧食是季節性的慢作物,它不像生產口罩,加加班使使勁多上幾臺設備就出來了,時間上可以爭取,糧食需要生長的週期,只要我們安全度過了這個週期,那麼就會進行良性循環的通道,是可以完全自足的。

據統計數據顯示,我國年產糧達到6億噸,但是進口數據也連年上漲,尤其從2016年開始正式邁入“億噸級”規模,而且呈現連年上漲的趨勢。我們的糧食是個什麼狀態,我記得袁隆平院士在接受採訪時曾經表達過一種擔憂,那就是我們的進口規模佔比太高,而且相對應的是,農民種糧的積極性有待提高。現在我們的儲備是個什麼狀態,到底能夠應付14億人吃多久,我想也只有他們才明白。

不過我們可以現實的種糧情況,其它地區不太瞭解,但從我們老家的情況來看,農村土地種糧的利用率不高,很多做了經濟作物種植,有些甚至是直接撂荒。有些雖然種了,但是應用於小麥水稻這種主糧的並不太多,不管城市還是農村,吃糧主要來源還是靠購買,單純靠當地農民的種糧,連農民自己都無法滿足。


元芳有看法


雖然目前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在全球流行,很多國家都封國了,所以日常的生產經營活動都會受到一定的影響,農業生產活動也會受到一定的影響,如果肺炎疫情不能夠及時控制住,全球的糧食產量肯定會受到一定的影響。

但即便疫情在全球流行,全球的農業生產受到影響,糧食產量降低了,也不影響我國的糧食安全,我國的糧食安全主要保障有以下幾點。

第一、我國的糧食產量能夠自給自足。

最近十幾年隨著我國農業技術的不斷進步,再加上農業產業化的不斷推進,我國糧食的產量不斷提升,單位產量也不斷提高,所以目前我國的糧食產量是非常龐大的。比如2019年全國糧食總產量66384萬噸,比2018年增加594萬噸,增長0.9%,按照目前14億人口計算,人均糧食產量達到475公斤左右,相當於我國的糧食產量足夠每個人每天消耗2.6斤糧食。

按照目前我國的糧食產量來看,即便不進口,我國也完全能夠保證國內的糧食供應。畢竟目前我國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已經已經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剛好這個時間段也是春耕的時候,所以預計整個2020年我國的糧食種植都不會受到太大的影響,糧食產量保守估計仍然跟2019年差不多。

第二、我國有大量的糧食儲備。

除了我國糧食自身的產量比較大之外,為了確保糧食的安全和價格穩定,我國每年都有大量的糧食儲備,目前全國的糧食儲備量大概是在1.5億噸到2億噸之間,再加上各大糧食企業自身的糧食儲備量,保守估計我國的糧食儲備總量至少達到3億噸以上,這個糧食儲備至少能夠保證我國半年以上的糧食供應。

第三、我國的糧食進口來源比較多樣化,而且主要以一些工業糧食為主。

目前我國是全球糧食進口量最大的國家之一,但是我國進口糧食並不是為了滿足溫飽,而是為了滿足工業生產的需求。

在我國的糧食進口結構當中,大豆玉米的進口量是最大的,其中大豆進口的佔比至少達到80%以上。比如2019年我國的糧食進口總額大概是在1.1億萬噸左右。



在所有進口糧食分類當中,大豆的進口量是最大的,2019年我國的大豆進口量達到了8851.1萬噸,佔糧食進口比例至少達到80%以上。


而目前我國的大豆進口主要來源於巴西、美國、阿根廷三個國家,其進口量佔大豆進口總量的95%左右。其中從巴西進口的大豆數最多,比如2018年我國從巴西進口了6600多萬噸大豆,佔大豆進口總量的75%左右,而從美國進口的大豆只有1664萬噸。



除了大豆之外,目前我國的玉米,大米和小麥的進口總額每年也達到幾百萬噸,這些進口的數量跟我國自身的產量相比相對是比較小的。

從我國糧食進口結構來看,目前進口的糧食主要以工業糧食為主,如果肺炎疫情進一步擴大,全球的農業生產受到一定影響,糧食產量下降了,那麼我國的大豆進口受到影響可能是最大的,到時但是跟大豆有關的一些大豆製品就有可能會漲價。

不過從整體來說,我認為即便肺炎疫情在各國蔓延,農業生產也不會受到太大的影響,比如我國一些主要糧食進口來源國,他們基本上都實行的是機械化的種植,這樣受到疫情的影響就不會太大,所以農業生產應該是可以正常進行的,這樣他們糧食產量也不會受到太大的影響。

而且受到疫情的影響,很多國家的經濟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衝擊,在肺炎疫情之後,很多國家肯定會嘗試著出口更多的產品來振興經濟,所以對於美國巴西加拿大等一些糧食主要出口國來說,一旦疫情得到控制之後,他們的糧食出口肯定會恢復到正常的狀態的,這樣我國的糧食進口也不會受到太大的影響。

總之,雖然目前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但對於我國的糧食安全不會構成太大的影響,有可能短期之內部分農產品價格可能會漲價,但從長期來看,農產品的價格總體仍然會處於一個相對比較穩定的狀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