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13太保行政區劃發展變遷歷史

江蘇省是我國東南地區的省份之一,同時,也是我國經濟最強的省份之一。從經濟總量來說,江蘇省僅次於廣東省。江蘇省總計下轄了13個地級市,被戲稱為“十三太保。”最近一段時間,關於十三太保的網絡段子很多。那麼,江蘇省13個地級市的模式,到底是如何形成的呢?今天,我們聊聊江蘇省行政區劃的變化與形成過程。

首先,我們江蘇省的組成部分,江蘇省大體上分為蘇南、蘇北兩個地區。但是,蘇南地區內部並不認可,蘇南的長江以北地區,又稱為蘇中地區。蘇北地區包括了徐州、連雲港等地(蘇北五虎),飲食、風俗、口音等各方面,接近於河南或者山東。蘇中地區包括了揚州、泰州等地,屬於標準的江淮文化。至於蘇南地區,則是江蘇省的長江以南地區,屬於標準的江南文化區。認真的說,蘇北、蘇中、蘇南等地區的差異還是很大的。

江蘇13太保行政區劃發展變遷歷史

我們看一下江蘇省形成的原因,秦朝統一全國以後,把全國劃分為36個郡,郡縣制度已經逐步形成。漢朝取代了秦朝統治以後,由於郡縣數量逐步增加,朝廷已經無力直接管理各個地區。在這樣的情況下,朝廷把全國劃分為13個州。當時,江蘇北部隸屬於徐州,江蘇南部則屬於揚州。由此可見,江蘇省屬於多文化地區合併而成的。郡縣制度到州縣制度,一直延續到了宋朝時期。元朝崛起之後,13世紀後期,元朝逐步消滅了金國、西夏國、大理國、南宋王朝等政權,建立了一個遼闊的大帝國。

隨著疆域面積的擴大,原有的州縣兩級行政區劃,已經不再符合元朝的管理。在這樣的情況下,元朝推出了著名的行省制度,把全國劃分為10個行省。例如甘肅行省、四川行省等等,當時,江蘇北部隸屬於河南江北行省,江蘇南部則隸屬於江浙行省。雖然元朝建立了行省制度,但問題非常多。在元朝統治末期,各路地方長官開始了武裝割據。因此,明朝取代了元朝統治以後,對行省制度進行了改革和完善。

明朝擁有南京、北京兩個首都,因此出現了南北兩個直隸地區。再加上13個省,總計有15個省級行政區劃。其中,南直隸包括現在的江蘇省、安徽省和上海市。請注意,從這個時候開始,蘇南、蘇北等地,開始被合併在一起。由於南直隸沒有布政使司、按察使司,南直隸的各方面工作,由南京六部負責。17世紀中期,已經統治了200多年的大明朝面臨一系列的內憂外患,最終滅亡。隨後,崛起於東北地區的清朝,開始大舉入關,並且在10多年時間裡,確立了自己對中原各地的統治。在自身的統治穩固以後,清朝開始考慮那些內部潛在隱患,例如江南省、湖廣省、陝西省。

江南省就是明朝的南直隸,由於清朝定都北京,南京的地位下降,南直隸改為了江南省。江南省的經濟發達,人口眾多,經濟總量幾乎佔了全國三分之一(幾乎相當於現在江蘇省、廣東省和上海市的經濟總量)。僅僅是蘇州府和松江府,就承擔了全國十分之一的賦稅。清朝最高層對這個巨無霸省份非常擔心,一旦封疆大吏有不臣之心,朝廷很難駕馭。因此,在康熙皇帝在位的初期,清朝拆分了江南省,並分成了江蘇省和安徽省。

其中,江蘇省下轄了8個府和3個直隸州,相當於11個地級市,總計62個縣。安徽省下轄了8個府和5個直隸州,相當於13個地級市,總計51個縣。從兩個省的行政區劃確立以後,便沒有出現太大的變化,一直延續到了清朝滅亡。1912年,清朝滅亡以後,我國陷入了軍閥混戰的階段。各路軍閥忙著打仗,根本沒有精力管理各地的區劃。在三四十年代,我國又經歷了抗日戰爭等一系列戰爭,局勢仍舊比較動盪,行政區劃仍沒有太大的變化。

一轉眼到了建國初期,當時,鑑於行政管理的需要,江蘇省被分為了蘇北行署區和蘇南行署區。蘇北行署區的駐地在泰州,蘇南行署區的駐地在無錫。此外,江蘇北部的徐州等地7個縣,曾經被暫時劃入了山東省管理。還有2個縣,劃入了安徽省管理。到了50年代前期,隨著全國局勢逐步穩定,我國開始了戰後建設和發展經濟的工作。江蘇省被分成了幾個部分,不利於經濟發展。1952年,蘇北、蘇南兩大行署區,重新合併為江蘇省。

原來劃入安徽省、山東省的地區,則也換給了江蘇省。1955年,我國開始了治理洪澤湖的工作。洪澤湖東岸隸屬於江蘇省,西岸則隸屬於安徽省。兩個省在資源調配、人力物力投入方面並不同步,為了更好的治理洪澤湖,兩省交界地區出現了行政區劃的調整。安徽省的泗洪縣和盱眙縣,被劃入了江蘇省管理。為了補償安徽省的損失,江蘇省把自己北部的碭山縣、蕭縣劃入了安徽省。1958年,隨著上海市的擴大,江蘇省南部的10個縣,被劃入了上海市。至此,江蘇省的區劃基本確定下來。在幾十年的時間裡,我國的行政區劃經歷了專區、地區、地級市的轉變。

在90年代,江蘇省的揚州與泰州分家,截止這個時候,江蘇省13個地級市基本形成,號稱十三太保。由於文化、飲食、口音等方面的差異,江蘇省內部的地級市都很強勢,因此出現了一系列的段子。其實,江蘇省各地區的經濟發展非常平均衡,而且基本上都發展的不錯。例如江蘇北部的徐州市,在江蘇省內部遠不是蘇州、南京等城市。但是如果對比內陸城市,甚至超越了太原、南昌等省會城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