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和昆明同為新一線城市,哪個發展更有吸引力?

i拍影像


西安與昆明同為省會城市和新一線城市,同時西安還是副省級城市以及國家中心城市。其中哪座城市更有吸引力?下面我分別從城市營商環境、城市開發投資吸引力以及城市人口淨流入來對比。營商環境優劣決定了該地區對於投資者保護、稅制環境、知識產權保護、治安環境等指標的考量,非常重要,已經成為全球國家關注的重點;城市開發投資吸引力則是營商環境下的部分投資結果;人口的增長率、淨流入率代表了一座城市當下的活力以及未來的發展潛力。

城市營商環境

根據2019年5月發佈的《全國經濟總量前100城市營商環境指數排名》,西安市以76.85的營商環境指數位列全國第10位;昆明市以63.41位列全國第27位,兩者之間有一定差距。

城市開發投資吸引力

據中指院最新發布的《2019年中國城市開發投資吸引力排行榜》顯示,西安位列全國第13位,昆明位列全國第24位。基本與營商環境排名趨同。

人口淨流入

2018年西安市人口首次突破千萬,達到1000.37萬人,全年人口增量38.7萬人,位列全國第三位;昆明沒有上榜,但根據2017和2018年昆明市政府公報顯示,2017年昆明市常住人口為678.3萬人,2018年常住人口為685萬人,一年時間增長6.7萬人。

綜合以上,無論是在營商環境、投資吸引力還是人口增量方面,西安的各項指標均領先於昆明。

以上回答僅針對提問者和實際想要在兩地投資興業的關注者,回答的內容也僅供大家參考。


西一安鮮


北方人表示,西安就算了吧。

眾所周知,黃河幾字形繞開陝西,西安沒黃河。

西安關中是我國最典型的“馬爾薩斯陷阱”存在地區。

縱觀歷史:

1、明末天下大亂,首先是從陝西(時屬延安府)開始,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陝西的受災之早,受災之重。民不聊生無以延命,只得起身反抗,所謂“天降奇荒,所以資(李)自成也。”

萬曆在位48年間(1573-1620年)有災荒記載的就佔25年,崇禎年間幾乎連年災荒。

天啟七年(1627年),陝西發生大旱,次年即崇禎元年繼續大旱,其中陝北受災程度最重。

崇禎三年,災區擴大到全陝。到崇禎六年,旱蝗霜三災並至,全省大飢。

2、果然,民國18年,陝西西安關中地區再次發生大饑荒。

民國十八年發生在陝西關中的大饑荒,又名“民國十八年年饉”。

陝西人把一年中一料未收稱為饑年,兩料未收稱為荒年,連續三料未收稱為年饉。

實際上民國十八年年饉從民國十七年就開始了,據近代大量史志和報刊資料記載,民國17年(1928年)陝西始露旱情,夏季二麥歉收,秋未下種,冬麥亦無透雨下播。民國18年(1929年)全省旱象更加嚴重,春至秋滴雨未沾,井泉涸竭,涇、渭、漢、褒諸水斷流,多年老樹大半枯萎,春種愆期,夏季收成不過二成,秋季顆粒未登,饑荒大作,草根、樹皮皆不可得 ,死者日眾、殍滿道旁、屍腐通衢、流離逃亡,難以數計。

長安、武功、鳳翔、扶風、乾縣、岐山、眉縣、興平、咸陽、臨潼、渭南、周至、蒲城、合陽、寶雞、隴縣、澄城、淳化、長武、褒城、禮泉等縣為重災區。全省940餘萬人口,餓死者達250萬人,逃亡者約40萬人,有20多萬婦女被賣往河南、山西、北平、天津、山東等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