蟬羽 ‖ 再見時,春和景明

本文載《巴蜀史志》2020年第1期

2020年2月,中國庚子鼠年正月,將在中華五千年文明史上留下抹不去深刻印記的,註定少不了四個字:新冠肺炎。

這四個漢字,在中國漫長的文字史上,第一次組合在一起,從此不會被忘記;這四個漢字,從2019年(己亥豬年)的末梢,從看不見的歷史幕布後鬼魅般現身九省通衢,乘著飛機輪船火車在地球村亂竄,不帶一絲硝煙,迅速釀成全球關注的公共衛生事件;這四個漢字,從不明原因肺炎、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新型冠狀病毒肺炎(NCP)直至COVID-19,被認定為SARS的姊妹病毒,內裡包含著多少生離死別、不離不棄,隱藏著多少戰鼓隆隆、驚心動魄,飽含著多少合力攻堅、運籌帷幄;這四個漢字,將全世界華人最看重的閤家團聚、最隆重的親情狂歡, 急劇演變成了全球最大的宅家蝸居、全民自我隔離……

寫下這些文字,離武漢封城已經25天,離不明肺炎發現,已經一月有餘。這一段同時間賽跑、和病魔較量、與疫情抗爭的日子,因為讓人眼睜睜看著生命遠離束手無策而肝膽俱裂,讓人深陷信息的海洋卻真偽莫辨而五內俱焚,讓人承受壓力極限而血脈僨張想仰天長嘯,讓人嘆各種陰差陽錯人禍天災常欲哭無痕。

寫下這些文字,新冠肺炎已從我們身邊奪走了1772 名父老鄉親,他們盡職盡責地為子(女)盡孝、為父(母)盡責、為夫(妻)盡愛、為人盡誠,音容笑貌宛如在昨天,卻已然永別了他(她)愛的人和愛他(她)的人。還有7萬多確診患者、7000多疑似病人、10多萬人隔離觀察,25個國家和地區出現疫情。

寫下這些文字,我們不能忘了當初的憤怒和震驚:疫情剛一出現,如果當事者不迷、當局者不避,“畏死不言 非勇也”,一次疫情本來也許可以防範,一場瘟疫本來也許可以在小範圍被消滅,全國的蔓延、全球的恐慌也許可以不必釀成。我們不能忘了當初的驚惶和恐懼:鼠疫、天花、流感、瘟疫等歷來與人類相伴,橫掃歐洲4年的黑死病、綿延300多年的美洲天花、讓4000餘萬人命喪黃泉的西班牙大流感,讓人慨嘆“生命是面向死亡的存在”而心有餘悸。我們不能忘了識見人性醜惡的無奈與憤懣:這是一場人與病毒的戰爭,更是人性善惡美醜的暴露與較量。神聖正直之人迎難而上,站成砥柱脊樑;真的勇士逆風而行,留下最美背影;陰暗醜陋攜手邪惡軟弱,魑魅魍 魎終究畢露原形。我們不能忘了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吃一深塹長一大智,不能忘了“善治病者,必醫其受病之處;善救弊者,必塞其起弊之源”,從而能夠身在事之中、心在事之上,能夠讓生命和鮮血換得的代價可以作為識時知勢治事的鏡鑑;畢竟,錯並不可怕,怕的是還能為錯找到對的理由,怕的是傷疤未好,痛已忘掉。

當然,寫下這些文字,最不能忘記的,是那四處湧動、奔騰不息的習習春風、涓涓暖流。黨中央和習近平總書記“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親自部署、親自指揮,堅決打贏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落實層抓實抓細抓落地,守土有責守土擔責守土盡責,堅決遏制疫情擴散蔓延。基礎層封城不封心、隔離不隔愛、斷路不斷情,全國人民與武漢、與湖北同在,用捐款捐物、義送義賣,不出門、不添亂、躺著就是為國家作貢獻,書寫生於斯、長於斯、歌哭於斯,對腳下這片土地深沉的愛。民眾齊聲共鳴:“為眾人抱薪者,不可使之凍斃於風雪。為出路開道者,不可使之困頓於荊棘。”舉國形成共識:要無日不治兵,無時不備戰,未雨綢繆、精準應對疫情次生災害,構建體系,完善制度,增強能力,奪取防疫發展雙勝利。

好在,陰風起處,從來沒有暖意缺席;瘟疫探頭,迎面相撞的,是源源不斷的戰疫大軍;廟堂之高與江湖之遠同心同向,耄耋老人與牙牙學語死守嚴防,堅守著沒有一個冬天不會照例過去、沒有一個春天不會如約到來,見證著草木蔓發、青山既望,春播夏種、秋收冬藏。

好在,歷史無法重來,未來可以開創。時間如同篩子,自會淘去一切沉渣;黑夜到達至暗,曙光便會綻現。這個加長版的寒假即將過去,我們鄭重相約:正是華夏好風景,花開時節又逢君;年代淒涼不再問,任他往來水東傾。我們期待再見,惠風和暢,笑靨殷殷;一碧萬頃,春和景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