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既然逃跑,為什麼不找個安全的地方,而是到仇家去躲難

為躲避仇家,千里迢迢,來到建康,誰知才出狼穴,又落虎窩。

公元352年,一個叫石琨的年輕人,為了躲避仇家,帶領家人,從今天的河北出發,歷經艱辛,來到了東晉首都建康,也就是今天的南京。本想著一家人終於到了安全的地方,可誰知奇怪的事發生了,東晉皇帝下令把他們一家人全部抓了起來,沒有經過審訊,即被綁赴街市,全家斬首。

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事情還得從石琨的爺爺說起。石琨的爺爺叫石勒,羯族人。

他既然逃跑,為什麼不找個安全的地方,而是到仇家去躲難


石勒從小就懷有大志,14歲的時候,偶然被晉丞相王衍看到,王衍驚呼這個人相貌奇異,差點殺了他。

石勒二十來歲的時候,因生活所迫,曾和幾個朋友當過一段時間強盜,他們最後發展到了18個人,號稱十八騎。

不過,強盜的日子也不好過,西晉八王之亂的時候,石勒參加了汲桑的部隊。石勒雖然手段殘忍,但是作戰英勇,很快就佔領了不少地方,這讓西晉的司馬家族非常不安,派大軍前來圍剿,汲桑戰死,石勒僥倖逃了出來,保住了自己的命。

石勒走投無路,只好投靠了劉淵。劉淵是漢化的匈奴貴族後裔,他在西晉王朝內亂的時候,趁勢在中原建立了第一個少數民族政權——漢趙國。

劉淵覺得他是個人才,非常器重他,許多事都由石勒自己做主。

有了劉淵的信任,石勒就藉助這個機會,不斷髮展自己的勢力,成為劉淵軍隊中一支最強大的力量。

公元310年,劉淵病死,他的兒子劉聰稱帝,劉聰也非常重視石勒,加封他為徵東大將軍。

他既然逃跑,為什麼不找個安全的地方,而是到仇家去躲難


公元311年,西晉執掌朝政的東海王司馬越在項城病死,西晉朝臣、軍隊10餘萬護送司馬越靈柩準備還葬於東海(今山東郯城北)。

石勒聞訊後,率部隊追至苦縣(河南鹿邑縣東)寧平城。

石勒的騎兵包圍了西晉的隊伍,用箭猛射,西晉的隊伍亂作一團,那些司馬家族的人,平時爭權奪位,爭得是你死我活,現在一個個都傻眼了,什麼也不顧了,各自逃竄。外面的人往裡面擠,裡面的人想往外面跑,你擠我擁的,不知有多少人被擠死踩死。

最後,無辜的百姓們和投降的軍士,像是一群群羊一樣被趕到了一個低窪地方,石勒的士兵站在三面高處,唯一的出口也有重兵把守。

高處的士兵的把一些易燃物品用火點著,不斷地往下面的人群扔,士兵把點上火的箭往人群裡射,慌亂又一次開始了,軍民不斷有人倒下,踩踏也再次發生,就這樣,數萬軍民被活活燒死踩死擠死。

《晉書·列傳第二十九》曾記載過石勒羯族軍隊大肆屠殺並煮食漢人的事件:

永嘉五年,(司馬越)薨於項。秘不發喪。以襄陽王範為大將軍,統其眾。還葬東海。石勒追及於苦縣寧平城,將軍錢端出兵距勒,戰死,軍潰。勒命焚越柩曰:“此人亂天下,吾為天下報之,故燒其骨以告天地。”於是數十萬眾,勒以騎圍而射之,相踐如山。王公士庶死者十餘萬。王彌弟璋焚其餘眾,並食之。

在這次大屠殺中,西晉王朝的太尉王衍、襄陽王司馬範、任城王司馬濟、武陵王司馬澹、西河王司馬喜、齊王司馬超,以及吏部尚書劉望等都慘遭毒手。

西晉王朝的宗室,通過這次大屠殺中,剩下的人寥寥無幾。

他既然逃跑,為什麼不找個安全的地方,而是到仇家去躲難


劉淵和繼承者劉聰死後,石勒和新皇帝劉曜有了矛盾,而這個時候,石勒的力量已經非常強大,於是,就乾脆自立為王,建立了後趙政權,然後把劉曜給滅了,基本統一中國北方。

石虎,是石勒的侄子。

公元333年,石勒死,太子石弘繼位。次年,石虎就廢掉了石弘,自稱大趙天王。公元335年,石虎稱皇帝。

石虎因為武藝高強,受到石勒重用,他做事非常殘忍,是個實實在在的暴君。

在軍中的時候,凡是比他武藝高的,石虎都會想法陷害,死於他手下的人不可計數。

石虎每攻下一座城後,不問原因,所有男女老少統統殺死。

上樑不正下樑歪,石虎的兒子石邃,因為不滿父親對待弟弟石宣和石韜比自己好,決定弒父篡位。

石虎得到消息後,下令把石邃和他的家人及其黨羽200多人殺死。

石虎的另一個兒子石宣,因為看不慣石虎寵愛弟弟石韜,將其殺死,還計劃在石韜的喪禮上殺父奪位。石虎知道後,把石宣活活燒死,石宣的妻子兒女全部殺死。石宣的衛士、宦官300多人被車裂,屍體投進漳河。

公元349年,石虎病死,結束了他罪惡的一生。

他既然逃跑,為什麼不找個安全的地方,而是到仇家去躲難


石虎有一個養子原叫冉閔,因為英勇善戰,深得石虎喜愛,特賜名石閔。

石虎死後,太子石世即位。沒有多久,在石閔的幫助下,石虎的另一個兒子石遵,奪取了帝王之位。

石閔認為自己功勞巨大,想讓石遵封自己個侯,石遵沒有答應,石閔非常生氣,而這個時候,因為石閔的名氣和勢力越來越大,石遵擔心石閔會威脅到自己,把弟弟義陽王石鑑、樂平王石苞、汝陰王石琨等人招進京城,密謀殺害石閔。

石鑑卻把這個消息告訴了石閔,於是,石閔先下手為強,在琨華殿殺死了石遵,然後讓石鑑做了皇帝,不過朝權卻在石閔手裡掌握著。

石鑑不甘心當一個傀儡皇帝,就有了殺死石閔的心思,並且立刻有了動作,可惜,他太不自量力了,偷雞不成反蝕把米,最後反而讓石閔給關起來了。

當時汝陰王石琨還在京城,看形勢不對,趕緊帶著兩萬兵馬逃走,到襄國投奔了新興王石祗。

二人興兵八萬,南下討伐石閔,結果與石閔一戰,被打敗,石琨帶殘兵逃回鄴城。

石閔原來還不想殺石鑑,但石鑑傳密信向外界求援,石閔遂殺石鑑,並且一不做二不休,把石虎的三十八個孫子全部殺死,石虎一脈就剩下石琨、石祗兄弟二人,而石閔也恢復原名冉閔。

接著,石閔自己稱帝,立國號為“大魏”。史稱“冉魏”。

雖然當了皇帝,但是天下還是亂糟糟的,尤其是石祗聽說石鑑被殺後,自己稱帝改元,任命石琨為相國,姚弋仲為右丞相、親趙王禮。然後以石琨為元帥,聯合其它各路人馬,一起攻打石閔。

開始的時候,石閔敗多勝少,但是在最後緊要的關頭,石閔打敗了石祗,石祗手下大將劉顯殺了石祗,投降了石閔,石琨沒有辦法,只好帶著全家人逃跑。

他既然逃跑,為什麼不找個安全的地方,而是到仇家去躲難


史書上沒有記載石琨的年齡,不過根據他哥哥死時的大致年齡推算,石閔發動政變的時候,石琨也就是二十來歲。他爺爺石勒製造“苦縣大屠殺”的時候,他還沒有出生,或者是剛出生。

作為皇子,石琨長大後肯定要接受教育,不過那個時候的教育,主要也就是文學和歷史了。

不過歷史這東西,遠的好講,近的就不好了。尤其是自家的歷史,如果是輝煌的耀眼的,別人聽了都會叫好的歷史,是可以告訴後代的 ,可是殺人這個事,而且還殺了那麼多人,說出來就覺得臉上沒光彩了。雖然受害者希望永遠銘記,但對於加害者,自然是忘記的人越多越好。

抱著這個態度,這樣的歷史自然就不會給後代人講了。

他既然逃跑,為什麼不找個安全的地方,而是到仇家去躲難


既然是逃跑,就需要找一個安全的地方,周邊前燕是敵人,冉魏更不用說,西涼也曾與自己國家有過多次爭端。這幾個地方,無一可以投奔。

因為不知道爺爺的那段歷史,所以想來想去,石琨覺得長江對岸的東晉是最安全的地方了,不管怎麼樣,多年來自己和東晉沒有發生過什麼摩擦,一直保持著貌似睦鄰友好的關係,相安無事。

石琨的決定,葬送了自己和家人的生命,究其原因,正是那段沒有人告訴他的歷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