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信的死,這個人起“功不可沒”的作用

說起韓信的死,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劉邦的狠,畢竟韓信為劉邦漢朝的建立,出了不少的力,結果最後劉邦卻把他殺了,就這一點,許多人心裡就接受不了。

不過,如果你仔細看看歷史,韓信的死固然和劉邦的狠有關係,但其實他自己也有很大的原因,特別是有一個人,對他的死,更是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這個人叫蒯測,說起蒯測這個人,他那張嘴確實是厲害,在沒有來到韓信身邊之前,陳勝吳廣的農民起義軍中,有一個叫做武臣的將軍,連續攻了10座城池之後,遇到了這個蒯徹。

蒯徹憑一張嘴,又為武臣將軍得到了30座城池,你說這個人有多厲害。

【(蒯)不戰以城下者三十餘城。見《資治通鑑》第007卷.秦紀二】

韓信的死,這個人起“功不可沒”的作用


蒯測最後來到韓信的麾下,做了一名高級謀士。

韓信的軍事才能在當時是數一數二的,但是他的性格卻有點優柔寡斷。

劉邦在平定魏、代、趙、燕等國之後,決定進攻齊國,於是,韓信領兵東進,向齊國進發。

韓信出發不久,一個叫做酈食其的謀士就對劉邦說,我可以以前往齊國,憑我的三寸不爛之舌,就能勸說齊國歸附於漢王。

劉邦聽了非常高興,就派酈食其前往齊國進行遊說。

劉邦本也不抱多大的希望,可誰知這老頭還真有兩下,真把齊王給說動了,答應降漢,並且留下酈食其天天飲酒作樂,非常開心。

此時,韓信領著兵馬也來到了黃河邊,聽說酈食其已經勸說齊國歸降了,便計劃駐紮下來,原地待命。

韓信是怎麼想的,可是有人卻不是這樣想的,蒯測就和韓信想的不一樣,他對韓信說:“您是奉漢王的詔命進攻齊國,現在漢王並沒有下達停止進攻的詔命,您怎麼能就此罷休了呢?酈食其憑他一番話,就讓漢王擁有了齊國七十多個城池;咱們幾萬人打了幾年,也才解放五十來座城池,如果我們不打這一仗,這功勞不都成了酈食其的嗎?”

蒯測的這番話,誰聽了都覺得沒有道理,可是韓信卻覺得蒯測說得非常有道理,於是命令軍隊渡過黃河,對齊國開戰。

韓信的死,這個人起“功不可沒”的作用


這個時候,酈食其正在齊國天天享受著美好生活,突然傳來韓信進攻的消息,大吃一驚,不僅僅是他,齊王也是有點不明白:我已歸降你們,你們怎麼又打我呢?一氣之下,他把酈食其扔進了鍋裡,熬成了湯。

酈食其就這樣沒了命,死了都不知道因為什麼。齊國被韓信這樣一打,死心塌地跟定了項羽。

不過,韓信的作戰能力確實是沒有多少人能比的,用了半年時間,就把齊國打下來了。

打下了齊國,韓信算是消停了一會,可是沒有多久,是不是又是蒯測這個謀士出的主意,史上沒有記載,韓信派代表去劉邦那兒邀功,讓劉邦封他個代理齊王。

劉邦其實對韓信早就有意見了,劉邦在滎陽作戰的時候,曾被項羽團團圍住,盼望韓信去救他,可是韓信竟然沒有去,最後劉邦好不容易才突圍成功,從哪以後,劉邦對韓信就有點不感冒了,不過因為戰爭沒有結束,韓信的作用還很大,劉邦就忍下了這口氣。

現在,你韓信得寸進尺,簡直不把我放在眼裡了。

劉邦本不想答應的,還是張良勸他說,現在正是和項羽作戰之際,你就順著他吧!劉邦想了想,也確實如此,於是,腦子一轉,對韓信的代表說:代理不好,我就封他做真齊王!為了顯示恩遇,他還讓張良帶著王印前往齊地。

韓信的目的達到了,但是劉邦對他的意見也越來越大了。

韓信的死,這個人起“功不可沒”的作用


公元前203年秋,項羽開始敗退,劉邦一路追到了陽夏(安徽中部一帶),劉邦下令齊國的韓信和一直在敵後打游擊的彭越一起圍攻楚軍。

可是,劉邦等來等去,就是不見韓信和彭越的影子。

韓信其實想遵守這個蒲公英的約定,可是這個時候,咱們的蒯測大謀士又出場了,他對韓信說:齊王啊,我看你的面相,能夠封個侯爵,但是一看你那寬厚的背影,我又覺得,你應該是真龍天子!王,現在您是至關重要的人,您幫劉邦,天下就是劉邦的;您幫項羽,天下就是項羽的!可是您為什麼要把天下拱手讓給他們,你何不自立為王,和他倆來個三分天下呢?

韓信雖然沒有聽從蒯測的建議,不過蒯測的這番話,可能也讓韓信有點心動,反正他遲遲沒有發兵。

韓信彭越一直沒有帶兵前來,劉邦非常惱火,可又無可奈何,搞不懂到底是怎麼回事。

劉邦就問張良,張良回答說:楚軍就要徹底失敗了,韓信、彭越還沒有正式的封地,現在先和他們共分天下,擴大他們的封地。

劉邦那個氣,可是沒辦法,現在還不是翻臉的時候,於是咬了咬牙,跺了跺腳,馬上派人通知韓信和彭越:打敗項羽之後,與你二人平分天下。

接到通知,這倆人是非常高興,立馬帶兵過來把項羽圍在垓下,隨後項羽就四面楚歌,最後就烏江自刎。

韓信的死,這個人起“功不可沒”的作用


打敗了項羽,劉邦並沒有實現自己的承諾,不過,劉邦也給韓信留足了面子,封韓信為楚王。

劉邦雖然封韓信為楚王,不過,他對韓信早就失去了信任。

不久,有人告韓信謀反。如果告的是其他人謀反,劉邦可能還不會相信,但是一說是韓信,劉邦就深信無疑。

這次,陳平出了個主意,把韓信騙到了京城。

這次,劉邦仍然沒有殺他,而是將他的爵位削掉,把他貶為了淮陰侯。

韓信的死,這個人起“功不可沒”的作用


公元前197年,陳豨造反,劉邦帶兵去平叛。

這個時候,韓信以生病為由,躲在家裡,暗中卻派人與陳豨聯繫。

不僅如此,韓信還和家臣商量了一個對策,他們在夜裡假傳聖旨,把首都長安各處的奴僕和刑徒,全部釋放,並組織起來,就等陳豨一聲令下,便可以讓他們殺了呂后和太子。這是真的想造反啊!

我就想不明白,韓信兵權在握的時候,猶猶豫豫,下不定主意,現在什麼沒有了,你就老老實實活吧,他卻真正想造反,這不是找死是什麼?

本來韓信的計劃萬無一失,可是就在這節骨眼兒上,韓信把一個得罪他的家臣給關了禁閉,這個家臣有個弟弟,這個弟弟就去呂后處揭發了韓信的陰謀,韓信也就死到臨頭了。

呂后聽了,趕忙叫來丞相蕭何一同商議,終於有了對策。

第二天,朝野盛傳劉邦已經斬殺陳豨、即將回到長安的消息。

韓信雖然有點懷疑,可是也沒有別的辦法,只能焦急等待。可就在這個時候,他的同僚兼好友蕭何親自寫信勾搭韓信:我知道你身體不好,但是過幾天就是皇帝凱旋的好日子,你一定得來啊。

看了蕭何的信後,韓信可能認為陳豨真的失敗了。既然陳豨失敗,可劉邦並沒有派人來抓自己,那就說明自己的事,劉邦還不知道,這也就是說,自己可以放心大膽的去長安。

韓信就這樣來到了長安,但隨後就被呂后派人綁住,在樂鍾室被斬殺了。

韓信的死,這個人起“功不可沒”的作用


韓信的死,固然和他個人有很大關係,他立場不堅定,優柔寡斷,沒有自己的主見,但是如果不是蒯測,換一個謀士,勸他效忠劉邦,是不是他的人生可能就是另外一個樣子呢?

也就是說,韓信的死,在很大程度上,蒯測起了“功不可沒”的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