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在鄉鎮機關事業單位上班如何才有前途?

熠宸寶寶爸爸


和題主一樣,我在鄉鎮呆了兩年零七個月,也是事業編制,但是靠著自己的努力從鄉鎮走出來了。

年輕人想要從鄉鎮事業單位中“脫穎而出”,可以從以下幾個途徑努力。

參加各類考試

不知道題主有沒有最低服務年限,由於鄉鎮近幾年一直留不住人才,尤其是年輕人,所以無論是事業單位編制還是公務員編制,在入職之初都會要求籤訂最低服務年限的合同書,一般是五年,不知道題主有沒有。如果沒有就最好了,可以通過參加考試進行二次選擇。
  • 第一種考試:本地縣市級的事業單位遴選。

由於事業單位編制身份是沒有辦法參加公務員遴選的,但是還可以參加當地縣市級別的事業單位遴選考試。這類考試雖然不是每年都有,但是每進行一次就有很多人直接“魚躍龍門”進入四大重要系統:市委(組織部、宣傳部、統戰部等)、市政府、市人大、市政協。

這些單位雖然也是事業編制身份,但是比著鄉鎮,無論是工作平臺還是上升渠道,都好了不止十倍。

  • 第二種考試:地市級的事業單位招考。

地市級的事業單位招考是每年都有的,但是時間不固定、每次招收的人數也不固定。別小看地市級別的事業單位招聘考試,競爭壓力不比省考小,有的崗位還是很不錯的,可以在每次招考公告出來之後認真選選,對比一下,畢竟進入地級市事業單位,相比鄉鎮就是跳了兩個臺階。

由於考試時間不固定,因此需要經常繃緊考試的神經,在工作之餘多看書偶爾做做題,時刻保持良好的狀態。

  • 第三種考試:國家公務員考試和省公務員考試。

其實題主在鄉鎮應該能發現,鄉鎮的公務員和事業單位編制的人員,崗位沒有明顯區別,工作也都是一樣的,並不是說是公務員身份就會比事業單位編制人員幹得工作內容“高大上”,崗位多有優勢,都是圍繞中心重點工作開展。

因此,可以選擇更好的平臺,比如參加國考和省考,既能做到身份轉變還能離開鄉鎮,何樂而不為呢。國考和省考的考試時間基本固定了,或者說有據可查,可以認真準備。

我自己就是在鄉鎮呆了兩年之後發現所在的鄉鎮,政治生態不好,對年輕人不夠友好,因此熬夜複習,前後複習用了28天,省考成功,離開鄉鎮,進入市級行政機關單位。
  • 第四種考試:公選。

公選就是“公開選拔”,在一定範圍內(比如某年月定科員崗位之前、學歷在大專或本科及以上),無論是事業編制人員還是行政編制人員,只要滿足條件都可以參加的從科員中選拔副科級幹部的選拔性考試。經過筆試和麵試,最後進入考察環節,一般也就差不多了。

但是這類考試最近幾年都不多見,而且招考公告的獲取方式都比較窄,建議多同單位管理人事工作的同事好好聊聊。

這四種考試渠道,無論哪一種成功了都可以幫助你離開鄉鎮,走上更好的工作平臺。但是都需要題主自己通過認真複習準備,才有可能成功,也就是說,選擇權有百分之八十都在自己手裡。

職務晉升

職務晉升對於在鄉鎮的年輕人來說,也就是提拔。但是提拔也分了兩種情況。

  • 第一種:就地提拔。

如果你的工作能力足夠強大,得到了領導的賞識和“組織”的認可,而且有一定的人脈資源,還有不錯的運氣(人事變動不是每年都有的),得到了就地提拔的機會,就意味著你從普通事業單位的九級科員身份變動為鄉科級副職,從一般員工走上領導崗位。

但是,這類提拔的前提是,你還必須留在鄉鎮工作,等待業績足夠、機會慢慢的時候選擇離開鄉鎮。

  • 第二種:調任提拔。

這類提拔的前提和就地提拔的基礎條件一樣,對能力、業績、運氣的綜合考量後,得到了調任通知,到外單位(也有可能是另外一個鄉鎮或者街道)進行任職,只不過職務是副科級別的領導職務。

這兩種提拔的方式,無論哪一種,都意味著題主將從普通科員走上領導崗位,但並不意味著身份發生改變,有可能已經轉任行政編,但還不是公務員身份。

借調

說實話,對於迫切離開鄉鎮的小夥伴來說,借調也是一種不錯的方式,但如果“借而不調”就會比較尷尬。


如果題主有資源讓你從鄉鎮離開到市級單位進行工作,不過走的卻是借調手續,不知道題主會不會去。畢竟,借調是有風險的。

在借調單位做得好,資源也足夠幫助我們留在借調單位,那就好好努力。

但如果我們借調過去工作了一年甚至幾年,資源不能夠幫助我們把編制或人事調動手續落實,那就很悲催了,相當於“白白”奉獻了幾年的青春。

但這是個機會,尤其是借調單位是市級重要部門,比如組織部。

其他方式

年輕人的眼光要放長遠一下,個人能力的增長是必須的,畢竟“打鐵還需自身硬”,只有個人本領足夠強大,業務足夠好,才有可能為今後的提拔、晉升鋪好路。

除此之外,作為年輕人也不要過分糾結於“提拔”,畢竟提拔是有“運氣”成分在的,不妨工作之餘做一些不違規違紀的兼職,比如寫作,比如開網店,等,為自己積攢生活資本也是不錯的選擇。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


一朵朵花海


我覺的,年輕人在鄉鎮機關的事業單位上班,要想更有發展前途可以有3條途徑:

第一條:很簡單,幹好本職工作的同時,好好地學習,參加國家或省、市的公務員考試行。我有個同學的孩子大學畢業後,到了鄉里的財政所上班。在幹好工作的同時,幾乎把業餘時間全部用來學習相關知識。結果,2年後考取了省級機關的公務員,現在是副處級幹部了。

第二條:也很簡單,幹好本職工作的同時,結合工作鑽研業務、鑽研寫作,多寫材料,多寫新聞稿件,並要敢於多投稿,力爭登發表文章和新聞稿件。我老家所在鄉有一名中學的教師,從當教師那一天開始,就不停地寫作,並注意觀察問題,結合鄉里的大事小情寫新聞稿件。在1年半時間裡先後在中央級報刊、省級報刊發表了50多有份量的新聞稿件。結果,被地級市宣傳部新聞科借調,後來不到2年就當了科長,再後來,就提升為副處級幹部,成為了公務員。現在己經是省級一家新聞單位的副總編輯了。

第三條:也不難,就是注重學習,注意提高自身的表達能力、協調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我曾經有一個部下,當了5年兵,入了黨,在部隊的時候就注重學習和鍛練。由於其個人素質較全面,退伍後不到一年就被選為村黨支部書記。有一次,縣裡一名主要領導到他們村檢查工作,聽了他的工作彙報後,感到很有思路,而且協調能力也不錯。於是,不到三個月,就被調到縣信訪局當了一名工作人員。三年後就擔任了信訪局的副局長。


潤友


實話實說,不跳出鄉鎮大概率是死路一條,跳出了,你才有可能談前途

鄉鎮事業人員如果不想脫離體制,有三種改變的方向:

第一是考公務員。趁著年輕早考早輕鬆。最好考省市兩級公務員,最低要求是縣級機關,千萬不要考鄉鎮。儘管鄉鎮公務員比事業編人員好,那也只是矮個子裡拔高個子,逼不得已的選擇而已。能夠在省市兩級機關,三四十歲至少可以幹到科處級,而如果你停留在鄉鎮事業站所,大概率是一輩子管理九級。除非你走專技路線,但基本上也就是中級職稱,想上高級,有點難。

第二是想辦法調離。通過借調、跟班等方式,到上級機關事業單位學習,籍此機會獲得領導賞識調到更高平臺的單位,從而打開個人發展的空間。從鄉鎮而且是事業編上調,在體制內屬於逆向調動,需要一定的人脈資源及個人能力,兩者缺一不可,這種調動某種程度上來說難度一點不亞於考公務員。

第三是就地提拔。年限和資歷夠格,提拔到縣級事業單位擔任領導職務,或者直接通過換屆選舉等方式,選拔到鄉鎮班子擔任領導職務,置換為行政編制。這是鄉鎮事業編比較現實的一種改變方式,不過機率比較低,且在日常要有一定的付出,至少在工作上要頂得上,不怕吃苦,隨叫隨到,才能獲得領導的信任,才有機會獲得提拔的機會。

基層體制人員要想改變自己,能力和機緣缺一不可。首先你要有拿得出的本事,比如寫得一手好材料,喝得了酒,能說會道,善於表達等等,總要有一樣讓你自己脫穎出來,獲得領導的欣賞和肯定。在此基礎上,你才有可能被領導發現,獲得好的機會進入組織視線,進而逐步實現個人的訴求。


80後小公


個人觀點:年輕人在鄉鎮機關事業單位上班還真沒有前途。

說實話,看過身邊太多年輕人逃離鄉鎮,不要說你鄉鎮事業編,公務員、三支一扶、特崗教師、西部計劃志願者、大學生村官等等都在想辦法逃離鄉鎮,鄉鎮越來越留不住人,特別是貧困縣的鄉鎮,地方越窮,人越難留,這是現在鄉鎮最真實的寫照。

就目前來說,鄉鎮事業單位挺多的,各地因地制宜設置了一些事業單位,因此每個地方事業單位具體情況不一樣,比如社會事務服務中心、村鎮建設服務中心、扶貧開發服務中心等等。當然了,脫貧攻堅是當前鄉鎮的中心工作,頭等大事,相信在鄉鎮工作的年輕人都挺苦的,可能因為脫貧攻堅天天加班、天天下村,要是遇到了檢查就要直接通宵熬夜準備資料,日子過得也挺艱難的。

在中國現行體制下,論資排輩是最常見的現象,能力反而還是其次。你一個年輕人到了鄉鎮,領導可能不能讓你當事業單位法人,當服務中心主任嘛,顯然是不可能的。

因此,要說鄉鎮機關事業單位的發展前途在哪裡,我覺得有以下幾點。

第一,向上借調。都說水往低處流人往高處走,借調到上級機關畢竟平臺不一樣,能夠遇到層級更高的領導、接觸到更多的事,對於年輕人來說也是一種歷練經歷。當然了,借調不是目的,目的是調入,只有調入上級單位,解決編制問題,你才可能有好的發展前途。當然了,單位級別越高,你發展前途就越好,要是到了省上職數更多,對於你的提拔任用更有用處。

第二,考公務員。公務員畢竟提拔任用渠道與事業單位不同,而且發展空間更好,政治待遇也更高。我身邊就有朋友從鄉鎮事業單位考取公務員,最後提拔為領導。因此,趁自己年輕還有學習衝勁的時候,抓緊學習,爭取早日上岸,這是鄉鎮事業人員奔前途最現實的途徑。

第三,提拔任用。這個途徑最難,不僅要符合提拔條件,關係也是最重要的,如果能夠提拔為鄉鎮副職,自己身份還能夠轉為公務員。當然了,這種可能性對於年輕人來說很低。我身邊就有從事業單位提拔為領導的,但人家要不是少數民族,要不是受主要領導力挺,再加上其他因素,最終提拔為領導,成功實現了身份轉換。當然了,被提拔的時候大家年紀都不小了,快40歲了,你想想你一個年輕人,等著工作十年甚至更長時間來等待組織發現你、提拔你嗎?顯然是不可能的。

因此,如果你不是特別想留在鄉鎮發展的那種人的話,建議你儘快選擇出路,畢竟留在主城區無論是工作還是生活都會更方便,這也是大多數鄉鎮機關單位人的選擇。


木子圈圈


根據題主所提出的問題,據我分析,應該是“年輕人在鄉鎮事業單位上班如何才有前途”?

鄉鎮事業單位由於受單位級別的限制,在鄉鎮事業單位上班確實存在晉升空間小、發展前途受限的情況,主要原因如下:

一、晉升空間小。在鄉鎮副科級以上的領導幹部職數一般在8個左右,人口較多、面積較大的鄉鎮副科級以上領導職數最多也只有10個,但是,這些領導職數都是公務員編制。然而,在一個鄉鎮,至少也有幾十甚至上百人的事業人員,如果想從一般的股級幹部提撥到副科級,難度非常大。

二、機構級別低。鄉鎮的事業單位除鄉鎮財政所為副科級單位以外,其餘的站所都是股級事業單位,很多人員進入鄉鎮事業編制後基本上都是在一般工作人員崗位上幹一輩子,其餘人員基本上也會在股級崗位上幹一輩子,要提撥為鄉科級副職簡直就是天花板。

三、工資待遇低。雖然國家在不斷出臺提高基層工作人員工資待遇政策,有的地方實行鄉鎮工作補貼,但每月也只比縣區多幾百元的工資。但支出呢,很多鄉鎮工作人員家住縣城,每月的交通費都是一筆不少的開支,再說,鄉鎮每天下村的交通費支出也不少,這些費用鄉鎮財政又不給予報銷,減去這些開支,每月的工資也基本上也所剩無幾,如果是單職工家庭,孩子入學、贍養老人,根本就不夠用。

那麼,應該如何做才有前途呢?

一、公務員考試。由於自己還很年輕,能夠考取鄉鎮的事業單位的人學歷至少也是全日制本科,知識水平與公務員也差不了多少,多看些公務員考試的書籍,積極參加公務員考試,轉變自己的身份。

二、幹部提撥任用。雖然在鄉鎮領導幹部的職數少,提撥為領導幹部的機會小,但還是有一定的空間,因為在鄉鎮提撥為鄉科級副職時,事業人員只要在40歲以下是可以提撥為副鄉鎮長或副書記的。因此,在幹好自己本職工作的同時,與同事之間處理好關係,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和領導能力,爭取提撥為鄉鎮領導幹部,這樣晉升的渠道也就多了。

三、職稱評聘。在鄉鎮雖然每個站所的事業編制少,有的站所只有幾個編制,但整個鄉鎮的事業編制加起來也有幾十個,通過積極與當地的人資社保局對接,在崗位設置時可以按鄉鎮的所有事業單位的編制打捆進行設置(除縣級直屬管理的事業單位外)。這樣,高級和中級的崗位就多了,如果不能考取公務員,也不能提撥為領導幹部,可以通過職稱評聘的方式提高自己職稱,力爭往副高、正高方向發展,這樣工資待遇也是很可觀的。



文博自媒體


作為一個在基層工作了許多年月的人,我覺得作為鄉鎮事業單位的工作人員,首選還是要想辦法轉變身份。就目前的情況來看,事業編制人員不論是工資待遇還是發展前途都無法跟公務員相提並論。所以,事業編制的年輕人要儘可能往公務員的身份靠攏。

當然,如今事業單位機構改革正當時,鄉鎮也可能設立副科級別的事業單位。在沒有轉變身份的情況下,我覺得事業編制人員要做好下面三點來提升自己:

1.擺正心態。

世上沒有免費的午餐,天上也不會掉餡餅。我們要想在工作上有所建樹,關鍵還是要靠自己的努力,沒有付出就沒有回報。哪怕是事業編制,只要通過自己的努力,也能夠為自己掙一個理想的未來。所以,我們的心態一定要積極向上,如果我們自己都無所謂,那結果只會比我們想象的更加無所謂。

2.明確目標。

千萬不能“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哪怕鄉鎮的工作任務再多、壓力再大,我們也要給自己留下一點時間,梳理自己的所得,明確自己的目標和方向。只有明確了方向,我們才不會得過且過,才不會隨大溜。才能賦予我們更強大的工作動力,為我們阻擋工作帶來的負面情緒和影響。

3.多學多做。

前途是努力奮鬥出來的,不是想出來的。不要成為理想和言語的巨人,實踐和行動的矮子。我們要知道實踐出真知,只有不斷實踐鍛鍊,才能積累屬於自己的經驗和技巧,才能在工作上脫穎而出,實現自己的願望。


基層小哥


幹完了,但是現在這社會還要讓領導知道,要不只是埋頭苦幹也沒用,有時候也需要適時表現自己,畢竟領導也是人,不能明察秋。只要在自己的崗位上認真負責,一定會對得起崗位,對的起自己拿的工資。此外還要注意和領導同事搞好關係,時間久了會得到領導和同事的認可。


做就做了吧


事業單位就是三個字:無錢途。因為事業編制人員的提拔順序永遠在公務員之後,退休的時候能有副科級待遇就很不錯了,甚至還有相當一部分人一輩子都是科員級別。而大部分公務員退休的時候都能達到正科級待遇。

事業人員是中國特色,國外很少有這種說法。因為事業單位人員中,要麼可以劃入公務員,比如大部分的機關單位事業人員。要麼可以劃為國企,比如文化局下屬的圖書館、博物館,還有全部的媒體、演出機構、設計評測機構、科研院所。甚至還包括醫生,目前本質來上說和企業工作沒有差別。

然而實際情況是,“有勢力”的單位會被劃為參公單位,待遇和公務員一樣,只是提拔沒有行政編制的人員好。沒有勢力單位的則會改為企業,換句話說,都變成合同人員,年年都要考核,說不簽約就不給你籤。

所以,如果是年輕人,一定要去考公務員


坤哥說個球


首先,確定自己的編制,編制,編制,重要的事情說三遍,目前鄉鎮機關事業單位分為兩種編制,一種就是行政編制,種就是事業編制,這兩種就是我們廣義上的公務員。

其次,如果是事業編制,年齡如果沒有超過35週歲建議繼續考公務員,畢竟在鄉鎮基層真的是太苦太累了,要不斷地接受各級部門的檢查,同時面臨的是最基層具體的事情,紛繁複雜,有一點失誤就會被不斷的批評教育,甚至是紀委的調查,壓力很大。

最後,如果是行政編制,那就只能在單位按部就班了,或者是等待選調考試了,現在國家規定在職公務員不得參加公務員考試。

但是,我還是要說,在基層還是最鍛鍊人的,能鍛鍊我們的和老百姓打交道的能力和鍛鍊我們的抗壓力能力。還有就是現在國家對於基層的重視程度越來越大,對於基層的待遇不斷提高,在基層還是有廣闊的發展前景的。


小胖錢幣


年輕人在鄉鎮機關事業單位要想有前途,有以下幾個努力方向。



最好的方向:參加國考或省考考錄為公務員

不管在鄉鎮還是上級機關單位,事業編制的成長晉升空間和機會都非常有限,很難成長為副科級以上領導幹部。所以如果有機會一定要加強學習參加國家和省級公務員考試,儘快爭取通過考錄成為公務員編制,公務員的晉升空間和機會更多,還有機會再通過遴選考錄到更高級的單位。這個方向要儘早努力,超過35週歲一般就沒有機會了。而且這個是相對最容易的方向。

較好的方向:爭取提拔副科級轉為公務員

各地區都有鄉鎮事業編制提拔副鎮長的政策,要重點關注這方面的政策要求,向這個方向努力,先達到能符合提拔的基本條件,再爭取在政府換屆時提拔為副鎮長。比如小眾所在地區是45週歲以下,鄉鎮工作5年以上,任股級3年以上的事業編制有提拔副鎮長的機會。這個方向比較難,但是每到五年一屆的鄉鎮政府換屆時都會有一定比例的事業編制得到提拔。



正常的方向:努力工作,爭取調動回縣裡或者儘快晉升職稱。

這兩個方向不衝突,都要以努力工作為前提。工作上則建議做好單位中心工作和業務工作的同時,加強公文寫作能力的提升,也就是寫材料、寫信息。不管哪一級的機關單位都缺少寫材料的筆桿子,如果寫的好寫的出名,會有很多機會能調動回縣裡甚至市級單位,而不需要有關係。而不管是工作上還是生活條件上,縣級都比鄉鎮要好很多。

如果其他方向都不能實現的話,只能通過儘快晉升職稱,爭取漲工資。關注本地區職稱評審的條件,符合條件抓緊評高等級的職稱,評上之後儘早爭取在單位聘上,這樣才能漲工資。評聘職稱要盡全力爭取,這個是一步快步步快。


以上有前途的方向,不管是哪條路,都是要求年輕人一定不能虛度光陰,要爭取趁年輕多學習多積累,能力水平高了,機會自然而然就多了,前途也就越來越好。

獨善者眾也,1年創業、2年企業、7年體制內工作經歷,專注分享職場成長策略,解答體制內外工作困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