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初期,中國軍隊裝備過哪些坦克?

用戶69792950182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裝備的坦克數量弱小,而且來自很多國家,大體是以下幾種:


第一,英國維克斯輕型坦克

這是英國維克斯公司在1928年設計的輕型坦克,性能還算先進。

它有1門47毫米火炮,1挺7.7毫米機槍,成員3人,重量6噸,裝甲最大厚度13毫米。

國民政府在1934年購買了20輛,裝備了裝甲兵團坦克1連。


區區20輛坦克,起不到什麼作用。

淞滬會戰中,維克斯輕型坦克協同步兵攻擊,在日軍優勢炮火打擊下,3輛全毀、8輛損壞、2輛撤退時丟棄,基本全部損失掉了。

維克斯坦克是抗戰初期,國軍最有戰鬥力的坦克。



第二,維克斯3.5t水陸兩用輕型坦克

這是一種兩棲坦克,只有1挺機槍,成員2個人,重量只有3噸,裝甲厚度10毫米。

它可以浮水,但裝甲過於薄弱,只能防禦普通槍彈。

國民政府在1935年購買了29輛,其中16輛裝備於裝甲兵團坦克營二連。

它最大的特點是可以浮水,適合南京周邊河汊湖泊縱橫的環境。



第三,維克斯2噸兩棲坦克

這是廣東軍閥陳濟棠在1933年從英國購買的,一共只有12輛。

這種兩棲坦克可以浮水,適合廣東省的地理。

但坦克裝甲減弱到11毫米,火炮也取消了,只剩下1挺7.7毫米機槍,實際上是一輛裝甲車。

在1938年的廣東作戰中,這12輛性能低下的坦克迅速就完了。



第四,菲亞特CV-33超輕型坦克

這是一種非常垃圾的坦克,其實也是一種裝甲車。我國在1936年購買了幾十輛(一說近百輛)

CV-33重2.7噸,乘員2人,最大車速42km/h,最大續航力110km,最大裝甲厚度12毫米,早期型號的主要武器是一挺6.5毫米M14機槍。

因價格低廉,國民政府從意大利購買了不少。

CV-33參加了崑崙關戰役和蘭封會戰,但戰果平平。

它的性能太爛,而日軍裝備大量反坦克炮,即便70毫米步兵炮對它也有威脅。



第五,德國1型坦克

德國1型坦克,重量5.4噸。最大車速37 km/h,裝甲最大最厚13毫米,乘員2人,裝備2挺7.92毫米 MG13機槍。

1型坦克在德軍中很快就淘汰了,主要用於訓練和打醬油,對於國軍卻是主力裝備。



1型坦克一樣沒有火炮,裝甲薄弱。

我國在1936年購買了15輛一號坦克A型和2輛一號坦克指揮坦克,配備給了坦克團三連。

這些坦克基本都損失在南京保衛戰中。



第六,T-26輕型坦克

T-26輕型坦克是1938年才開始從蘇聯那裡買來的,是抗戰中期的裝甲核心。

T-26輕型坦克性能同維克斯輕型坦克差不多,重量增加到10噸,配備1門45毫米火炮和2挺7.62毫米機槍。

儘管裝甲最厚只有15毫米,但對於皮薄餡大的日本坦克而言,T-26依然優勢明顯。

我國購買了82輛T-26,編入第200師的坦克團。

T-26輕型坦克參加了初期和中期一系列會戰,從崑崙關殺到緬甸,損失大半。

直到抗戰結束,我國還保留少量T-26輕型坦克。

客觀來說,它是抗戰初期和中期,我國將最好的坦克。


薩沙


坦克誕生於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期,直到10年後,落後的中國才由軍閥東北王張作霖開創了中國坦克的先河,那麼自張作霖引進坦克後一直到抗戰初期,中國軍隊裝備過那些坦克呢?

中國引進最早的坦克-雷諾FT-17輕型坦克

雷諾坦克是法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生產的輕型坦克,他也是世界上第一種可以旋轉炮塔的坦克,該型坦克最早是由奉系軍閥張作霖引進至中國,張作霖的東北軍大概裝備了超過14輛法國的FT坦克,後來張作霖被日本人炸死,張學良帶著這些坦克一併加入了南京政府,到1930年張學良又通過波蘭購買了36輛法式雷諾坦克,後來大部分被日本俘獲,只有1933年張學良向蔣介石贈送的2輛雷諾FT-17加入了國軍序列。

圖1 雷諾FT-17輕型坦克

戰鬥全重:7噸,最大速度10km/h,主武器為捷克造7.92mm輕機槍

意大利菲亞特FIAT-3000B坦克

意大利在法國雷諾坦克基礎上研發的坦克,這也是意大利的第一種國產坦克,並出口到了前蘇聯和中國,1937年國民黨政府從意大利購置了6輛換裝37mm口徑火炮的FIAT-3000坦克。

圖2 FIAT-3000坦克

戰鬥全重:6噸,最大速度21km/h,主武器為37mm坦克炮,前裝甲16mm

英制維克斯超輕型戰車

1929年3月南京政府購買了24輛維克斯超輕型戰車,編成“陸軍教導第一師車隊”,這也是國軍最早的戰車部隊,1936年又購買了29輛,大多服役於第二坦克營。抗戰前還有大約40-50輛

圖3 維克斯超輕型戰車,車體前右側和車體右後側塗有青天白日徽

戰鬥全重:1.5噸,主武器為1挺7.9mm水冷式重機槍,該車只能算是裝甲運兵車根本算不上坦克

維克斯MKE、F型坦克

1936年,總計有16輛英制“維克斯MKE”坦克裝備戰車第一連,代號“虎”連,

圖4 英制MKE維克斯坦克,保持了原廠的四色實變迷彩

戰鬥全重:6.5噸,主武器為47mm炮和7.9mm機槍

此外國軍還購買了4輛MKF指揮型坦克,與MKE型相比增加了無線電,在抗戰前兩種維克斯坦克共計有20輛。

維克斯M1931水陸兩棲坦克

“維克斯·卡登·洛伊德”(VCL) M1931水陸兩棲坦克是英國在一戰後研製的一種水陸兩棲坦克,1935年中國購買了29輛維克斯M1931水陸兩棲坦克,其中16輛組成了戰車第一營第2連,代號“龍”連

圖5 維克斯M1931水陸兩棲坦克,保留了原廠的四色迷彩

戰鬥全重:3.1噸,主武器為7.9mm機槍1挺,裝甲9mm

維克斯M1936輕型戰車

英制“維克斯”M1936輕型戰車也是英國在20世紀30年代研發的一種雙人輕型帶可旋轉炮塔的重機槍戰車,1936年中國曾向英國購買4輛該型戰車。

圖6 維克斯M1936輕型戰車裝備1挺7.9mm水冷重機槍並配有無線電臺

德制PzKpfwI輕型坦克

PzKpfwI輕型坦克又稱中國“克虜伯”戰車,是1936年中國軍事代表團訪問德國時訂購 的,一共訂購了10輛,這些坦克交付時仍塗著德軍特有的灰色,抵達中國後裝備給了戰車第3連。

圖7 PzKpfwI輕型坦克

戰鬥全重5.4噸,裝甲厚6-13mm,裝備2挺7.92mmMG13機槍。

法制AMR33/35輕型坦克

AMR33是法國研製的第一批雙人可旋轉炮塔輕型坦克,30年代中後期,由地方軍閥龍雲從法國進口,後來配發給了中央軍。

圖8 AMR33輕型坦克

意制CV-33超輕型坦克

這種坦克其實是英國維克斯輕型坦克的改進型,中國1936年購買了20輛,並參加了淞滬會戰,有少量損毀和被俘,1938年,國軍又從意大利購買了一批改型坦克,與AMR33一起編入機械化陸軍第200師,後來參加了崑崙關等戰役。

圖9 意制CV-33超輕型坦克

戰鬥全重3.15噸,裝甲6-15mm,裝備2挺8mm機槍

蘇制T-26輕型坦克

1938-1939年蘇聯為避免德日同時向他進攻,於是戰略上需要中國牽制日軍,所以開始援助中國,國軍大概購買了83輛T-26坦克,70輛裝備給新組建的第200機械化師第一坦克團,第200師是中國當時唯一的機械化師,第200師接收了坦克後不久就參加了蘭封遭遇戰,由於國軍步坦協同不好,日本反坦克戰術熟練,沒有發揮出應有的戰鬥力。

圖10 T-26坦克

戰鬥全重10.5噸,火力為1門45mm炮和1挺7.62MG機槍

蘇制BT-5快速坦克

該車典型特徵火力強速度快,中國1938年購買了4輛此型坦克

圖11 BT-5快速坦克

活力為45mm火炮和1挺7.62mm並列機槍。

總的來說,抗戰時期的中國由於不具備坦克生產製造能力,因此所有的坦克都是從國外購買的,因此五花八門,種類眾多,與日本相比在數量和質量上都處於明顯的劣勢。

同時除了蘇制坦克,其他坦克如英制維克斯系列,意大利CV系列,德國克虜伯坦克都具有自身裝甲薄弱,甚至連日軍的重機槍子彈都擋不住,在淞滬會戰和南京戰役中,多被日軍重機槍和37mm速射炮擊毀。

而裝甲厚,火力強的蘇制坦克又有通信能力差,機動行駛能力差的特點,很多民用橋樑都無法通過,此外中國軍隊由於步坦協同較差,被日本摧毀的也很多,並沒有充分發揮其威力。


小油瓶侃歷史


坦克是“陸戰之王”,誕生於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發展迅速。當時貧窮落後的舊中國首先裝備坦克這種鋼鐵武器的是奉系軍閥張作霖,到了抗戰時期,中國也裝備過少量的坦克。由於舊中國的軍事工業比較落後,像坦克這樣先進的重武器只能通過進口,那麼抗戰時期中國軍隊都裝備使用過那些坦克呢?

1.意大利FIAT(菲亞特)-3000輕坦。1937年國民政府向意大利購買了數輛該坦克,坦克炮口徑改為了37毫米。

2.英國維克斯·卡登·洛伊德超輕型坦克。1929年國民政府財政部向英國購買了24輛裝備稅警總團,1936年國民政府又購買了29輛,該坦克的主武器為一挺7.92毫米機槍。

3.英國維克斯MKE坦克。1936年國民政府購買了16輛這種坦克,主武器為1門47毫米炮和1挺7.92毫米機槍。

4·英國維克斯MKE坦克的改進型維克斯MKF,國民政府購買了4輛。

5.英國維克斯·卡登·洛伊德M1931水陸兩棲坦克。1935年國民政府購買了29輛此坦克,其火力為1挺7.92毫米水冷式重機槍。

6.英國維克斯M1936坦克。1936年國民政府購買了4輛此坦克,活力同樣為1挺7.92毫米重機槍。中國駐印軍也裝備了數輛此種坦克。

7.法國AMR33/35輕坦。20世紀30年代,雲南王龍雲購買了數輛這種坦克,後來這些坦克被蔣介石的中央軍吞併,配給了第200師。

8.意大利CV33超輕坦。國民政府先後於1936、1938年向意大利購買了數輛這種坦克,參加過淞滬會戰,後來配給機械化步兵師第200師。

9.德國PZKpfwI/A型輕坦。20世紀20-30年代,中德關係比較友好,中國通過資源來換取德國的武器,國民政府於1936年購買了10輛這種坦克,南京保衛戰時全部損失。

10.蘇聯T-26b坦克。中德斷交之後,只有蘇聯支援中國的抗戰,國民政府在1938-1939向蘇聯購買了幾十輛這種坦克,主要配了第200師。該坦克戰鬥全重10.5噸,乘員3人,裝備1門45毫米炮和1挺7.62毫米機槍。筆者玩《戰爭雷霆》時就經常駕駛這種坦克。



11.蘇聯BT-5坦克。1938年國民政府購買了此坦克,該坦克採用了克里斯蒂懸掛,戰鬥全重11.5噸,火力為1門45毫米火炮和1挺7.62毫米機槍,速度能夠達到52km/h。


12.美國M3A3和M4A4謝爾曼坦克。抗戰後期中國得到了美援,這些坦克主要配給中國駐印軍。


歷史軍魂


抗戰初期中國軍隊裝備過的坦克非常龐雜,下面就簡單討論一下。

1、法制 “雷諾”FT-17輕型坦克(機槍型)

在軍閥混戰時期,第一個建立坦克部隊的是東北的奉軍。當時張作霖購買了法制“雷諾”FT-17輕型坦克(包括機槍型和火炮型兩種)、英制 NC-27輕型坦克、美製 M-1917輕型坦克、意制 “菲亞特” FIAT-3000輕型坦克等多種坦克。

這些坦克後來大多在918事變中損失,只有少數撤到關內。目前可以確認的是,1933年時,張學良向國民政府贈送了兩輛“雷諾”FT-17機槍型輕型坦克,但是沒有關於它們在抗戰時使用的資料,只能說可能參加了抗戰。

2、英制 “維克斯·卡登·洛伊德”超輕型坦克

國民政府前後大約購買了53輛英國生產的“維克斯·卡登·洛伊德”超輕型坦克,主要裝備教導師的戰車隊第2坦克營。“維克斯·卡登·洛伊德”超輕型坦克重量僅有1.5噸,乘員2人,左側是駕駛員,右側是機槍射手,裝備1挺7.7毫米重機槍。

3、英制“維克斯”MKE型坦克

1936年,國民政府從英國進口了16輛“維克斯”Mk E坦克。“維克斯”Mk E坦克重6.5噸,乘員3人,裝備有1門47毫米短管炮和1挺7.7毫米重機槍。

4、英制“維克斯”MKF坦克

“維克斯”MKF坦克其實就是“維克斯”MKE型坦克的指揮型,兩者的區別主要是“維克斯”MKF坦克加裝了無線電設備,因此炮塔有所增大,此外炮塔頂端多了一根天線。其他兩者非常相似,

5、英制“維克斯·卡登·洛伊德”(VCL) M1931水陸兩棲坦克

1935年,國民政府向英國訂購了29輛“維克斯·卡登·洛伊德”(VCL) M1931水陸兩棲坦克。“維克斯·卡登·洛伊德”(VCL) M1931水陸兩棲坦克重3.1噸,乘員2人,裝備1挺7.7mm重機槍。

6、英制“維克斯”M1936輕型坦克

1936年,中國向英國訂購了4輛“維克斯”M1936輕型坦克,這種坦克乘員2人,裝備1挺7.7毫米重機槍。

7、法制AMR33/35輕型坦克

雲南因為靠近和法國的殖民地越南相鄰,因此滇系軍閥一直裝備了很多法式裝備。龍雲主政雲南以後,曾經從法國購買了一批AMR33/35輕型坦克,不過數量不詳。這批坦克在抗戰期間一直鎮守雲南,並未參加戰鬥。

8、意制 CV-33超輕型坦克

1936年,中國從意大利購買了20輛CV-33超輕型坦克。CV-33超輕型坦克全重3.15噸,乘員2人,左側駕駛員,右側機槍射手,裝備兩挺8毫米菲亞特M35機槍。

9、德制PzKpfwI/A型(sd kfz 101)輕型坦克

PzKpfwI/A型(sd kfz 101)輕型坦克就是大家熟知的一號坦克,1936年中國向德國購買了16輛PzKpfwI/A型(sd kfz 101)輕型坦克,這種坦克重5.4噸,乘員2人,裝備兩挺7.92毫米MG13機槍。此外中國還可能購買了兩輛該坦克的指揮型。

10、蘇制T-26b坦克

抗戰爆發以後,國民政府和蘇聯達成協議,蘇聯向中國提供了大量的軍事援助,其中就包括了83輛T-26b坦克,這批坦克主要裝備了第200機械化師的第1坦克團。T-26b坦克重10.5噸,乘員3人,裝備1門45毫米Model38坦克炮和1到2挺7.62毫米DT機槍

11、蘇制BT-5快速坦克

除了T-26b坦克之外,中國還從蘇聯獲得了一批BT-5快速坦克。BT-5快速坦克重11.5噸,乘員3人,裝備1門45毫米A/T坦克炮和2挺7.62毫米DT機槍。

在抗戰後期,中國還從美國得到了M3A3輕型坦克和“謝爾曼”中型坦克,不過因為不屬於這個問題討論範圍之內,所以不做詳細介紹了。


不沉的經遠


抗戰時期中國軍隊裝備的坦克大概為16種,其他四輪,六輪,十輪履帶型各種戰車28種。

1,法制雷諾FT—17輕型坦克(機槍型)

2,法/波蘭制雷諾FT—17型輕型坦克(37炮型)

3,英制NC—27輕型坦克

4,美製M—1917輕型坦克

5,意制菲亞特FIAT—3000輕型坦克

6,英制維克斯MKE型坦克

7,英制維克斯MKF型坦克

8,英制維克斯卡登.洛伊德(VIL)1931水陸兩用坦克

9,法制AMR33/35輕型坦克

10,意制CV—33超輕型坦克

11,德制PzkPFWI/A型(sd.kfz101)輕型坦克

12,德制pzBefwg. Ausf.A指揮型輕型坦克

13,蘇制T—26b(1933年)型坦克

14,蘇制BT—5型快速坦克

15,美製M3A3史都華(stuart)輕型坦克

16,美製M4A4謝爾曼(sherman)中型坦克

各種戰車類恕不一一列舉



穆如清風53509524


首先說說國軍裝甲部隊的組建,1929年國民政府財政部部長宋子文向英國購買了18輛1.5噸重的“維克斯 卡登 洛伊德”超輕戰車(裝備1廳口徑7.7㎜重機槍)。本來這批戰車用於海關緝私用,後來蔣介石下令將這批戰車交付給國軍教導第一師,後來在這18輛坦克的基礎上建立了戰車隊。

1933年長城抗戰後,第17軍軍長徐庭瑤寫了一份關於組建機械化部隊的報告書,希望高層重視現代化,機械化部隊的建立。同年11月份,國民政府將購買的16輛維克斯戰車(6噸半)和16輛維克斯水陸戰車(3.1噸)及一批摩托車加上原戰車隊的戰車合併為戰車營,營長朱錫麟上校。

第一連代號虎連,裝備16輛維克斯戰車。

第二連代號龍連,裝備16輛維克斯水陸戰車。

第三連為原戰車隊 18輛1.5噸戰車,第4連為預備連沒戰車。

1935年5月,戰車營正式擴編為裝甲兵團,團長由杜聿明少將擔任。除了之前的坦克,還裝備有德一號坦克16輛及4噸重的德裝甲偵察車。

1937年八一三淞滬會戰爆發,裝甲總團第一,二連先後投入戰鬥。由於缺少步坦協同作戰經驗,導致此戰損失9輛坦克,第一,第二連連長犧牲。

南京保衛戰中,第三連(德一號戰車)其中3輛戰車在淳化鎮戰鬥中就打的相當不錯。12月8日,這三輛戰車直接玩起大迂迴戰術,直接插入日軍第9師團第18旅團後方。由於國軍戰車部隊的突然襲擊,導致守備旅團司令部的第36聯隊第5中隊一觸即潰,全部逃命。最後依靠山炮兵部隊,才將國軍3輛戰車部隊趕走。

這個戰鬥可以說十分經典,沒有步兵掩護的戰車直接避開日軍正面部隊,直接迂迴穿插到日軍後方,端了日軍旅團司令部,導致日軍指揮一度癱瘓,不得不說是南京保衛戰中一個亮點吧。





江紫辰


世界上最早的戰車實物形象出現於底格里斯和幼發拉底兩河中下游地區的美索不達米亞平原的浮雕之中,我國古代的早在夏商時期就出現戰車使用的記錄,到了西周和春秋時期戰車逐漸成熟,隨後在中國的歷史長河中戰車幾經衰落,又幾經昌盛,到了清朝由於其閉關鎖國的政策,中國錯失工業革命的契機,從此中國工業化逐漸與世界拉開差距。因此中國戰場似乎給人的印象一直都是小米加步槍的一種感覺,鮮為人知的的是中國是除德國以外世界上第二個成立獨立坦克裝甲師的國家,同時中國民國國民革命軍陸軍第200師也是繼1935年德國組建第三支機械化裝甲師之後世界上第四支成建制的裝甲師,由於師從德國,可見當時中國的裝甲作戰理念並不落後,但遺憾的是受制於工業和經濟的限制,中國的裝甲部隊對抗日戰爭的影響可以說並不大。但當時中國的其實在抗日初期也曾擁有過數量不多的坦克以及裝甲車輛,雖然對於戰爭的影響並不大,但確實真真切切存在過,既然存在過我們就應該去發掘一下那些埋沒在歷史塵埃中的中國坦克的發展史,今天咱們就來看看在抗戰初期中國曾裝備過哪些坦克?

維克斯-卡登·洛伊德MK VI超輕型戰車

1928年,時任國民政府財政部部長的宋子文對鹽政進行改革成立若干的緝私總隊,並通過英國洋行向維克斯-阿姆斯特朗公司購買了18輛(也有一種說法是24輛)“維克斯-卡登·洛伊德”MK VI超輕型戰車,用於海關緝私。到了1929年,中央軍將這18輛維克斯-卡登·洛伊德”MK VI超輕型戰車以及在北伐戰爭時期繳獲張作霖的“奉軍”和張宗昌的“直魯聯軍”的4輛舊時坦克和裝甲車交給了陸軍教導隊第一師騎兵團的機槍排使用,後又擴展成連編制,同年3月1日正式成立教導第一師戰車隊,張英傑任中校隊長,下轄3個戰車分隊,1個運輸補給汽車分隊,還有一個修理所,對於中國來說,這算是開創了中國坦克部隊的先河,從此中國正式擁有了坦克部隊,實現了從無到有的跨越,雖然這20幾輛的裝甲車輛完全依賴於進口,但是對於當時工業基礎如此薄弱,經濟如此暗淡的中國來說,已實屬不易。
(維克斯-卡登·洛伊德MK VI超輕型戰車)

雷諾FT-17輕型坦克

雷諾FT-17輕型坦克是早年大軍閥張作霖所購入,共計三十六輛,在軍閥混戰以及北伐戰爭時期損毀了十輛,只剩下二十六輛,後來,張學良將這二十六輛雷諾FT-17輕型坦克平均分成兩部分,各十三輛,一隊調撥給陸軍第19師(師長王以哲),另外十三輛則編為東北司令官特種車隊戰車隊,隊長是田見龍。1931年9月1日,也就是“九一八事變後“由於蔣介石的不抵抗方針,奉天(今瀋陽)輕而易舉被日軍佔領,日軍在北大營和東塔機場,各繳獲13輛和11輛雷諾FT-17輕型坦克,後來日本整修出五輛,並裝上繳獲的捷克式ZB-26輕機槍,同時又加上日本在本土調來的一輛雷諾NC坦克以及兩輛“沃爾斯利”裝甲車組成臨時派遣第一戰車隊,繼續侵略活動。值得一提的是其中東塔機場的的兩輛坦克在智勇雙全的中國軍人操縱下,衝出重圍,得以倖存,隨後這兩輛雷諾ft-17輕型坦克被送往南京中央軍校做教練車使用,也算是留下了一顆種子。
(雷諾FT-17輕型坦克)


德國一號A型坦克

1934年中德的軍事合作達到頂峰,1936年中國派出以顧振為團長的代表團,遠赴德國磋商中德經濟貿易事宜,在前任德國駐華軍事總顧問塞克特將軍的引薦下,中國代表團如願見到了德國的軍方高層,中國藉此機會向德國訂購的一大批國內急需的軍事武器,這其中就包括15輛德國一號A型輕型坦克,但是此時一號坦克只裝備了兩挺機槍,火力太過薄弱,中國方面提出想要更換成37㎜的火炮,或者20㎜的機關炮,但是德國方面提出中國只能購買現役的一號A型輕型坦克,因此中國想要增強坦克火力的願望未能實現,最後只能不情願的訂購了15輛德國一號A型輕型坦克。隨後這些坦克經合步樓公司水運到南京,但是在路上不知什麼原因,到達目的地是,只剩下了14輛,並且由於長時間在海上漂泊造成生鏽嚴重,甚至負責檢驗的官員誤認為是二手貨,拒絕簽收,隨後這下坦克全部被送往裝甲兵團戰車營第三連進行訓練,本訂購15輛,路上損毀一輛,後來由於路上的海水的侵蝕再加上其他原因,實際能用的不過13輛,其中一輛還要當做單獨的訓練車使用,所以基本上裝甲兵團戰車營第三連每排只有4輛坦克,總計12輛,到了1937年12月實際能用只剩下了10輛。


(德國一號A型坦克)

除了這些還有像英制“維克斯”MKE/F坦克,蘇聯的T-26型坦克,意大利的CV-33超輕型坦克等等。

中國的裝甲部隊雖然對中國的戰爭並沒有造成決定性的影響,但是這些戰車在戰爭中還是發揮了一定的作用。


軍武小咖


抗戰軍興之際,中國軍隊的裝備實際上還是來自各國,五花八門的大雜燴,坦克裝甲車輛也不例外,分別來自意大利(CV35),法國(雷諾ZB),德國(I號坦克),蘇聯(T26),英國(維克斯-E)等,下面就主要介紹下裝備數量最多的意大利超級輕型坦克CV35

1937年春,參加英王喬治六世加冕典禮的孔祥熙與特使團陸軍武官徐庭瑤來到德國柏林,在中國駐德使館工作,協助商務參贊譚懷遠進行德制坦克和火炮訂購的耿耀張藉機提出訂購廉價意制坦克以加快發展裝甲兵的建議,得到了孔祥熙和徐庭瑤的贊同。耿耀張又名耿光翟,是首位留學英國學習坦克的中國人,1934年發表《軍用汽車學》用作防空學校和交輜學校的教材。此前耿已向兵工署長俞大維建議,從意大利訂購一批較廉價的菲亞特坦克以迅速建立起示範性質的戰車團,俞大維對此表示支持。

同年,中國便與意大利墨索里尼政府接洽,購進意大利制CV35超輕型坦克,該型坦克在意大利陸軍內部編號為L-3/35,我國稱其為飛雅特(菲亞特)小戰車,先後總共訂購94輛及其配套備件。雖然總體上不多,但在1943年9月中國駐印軍戰車第二營成立,美製坦克超過100輛之前,CV35在中國裝甲部隊裝備過的所有各國坦克中穩居數量第一,超過其他所有外購坦克裝甲車輛總和。

與同系列前型號CV33相比,CV35只是做了微調,比如車體結構方面,CV33為焊接和鉚接混合,戰鬥室上方為焊接結構,外表較光滑,而CV35全車為螺栓連接,戰鬥室上方四周有螺栓;在戰鬥室外形方面,CV33戰鬥室後部兩側帶倒角,CV35戰鬥室後部為整塊垂直面。具體技術參數為:乘員2人,分別為駕駛員和機槍手兼車長;車重3.43噸,長3.16米,寬1.40米,高1.28米;越壕寬1.45米,越障高0.65米,涉水深0.7米,最大爬坡角45度;發動機為一臺菲亞特SPA CV3-005型直列4缸43馬力汽油機,最高車速42公里/小時,越野最高車速10公里/小時,最大行程125公里,武裝為固定炮塔中並列連裝兩挺8毫米機槍,攜彈量3200發。俯仰範圍–12度到+15度,水平射界左右各15度;裝甲厚度前後都為15毫米,兩側為9毫米,車頂和車底為6毫米。截至1937年底,總共有54輛CV35運到中國,其餘40輛截至1938年4月運到。

首支裝備戰車的中國陸軍部隊,是第200師,每個戰車連中編有一個排5輛CV35,與T-26或維克斯Mk. E坦克搭配。1938年5月的蘭封戰役,是國軍裝甲部隊在淞滬和南京會戰後,另一次成建制大規模參加機動作戰:7輛維克斯E和12輛CV35在開封下火車後,開往蘭封,16日下午四點,第1150團第一營第一連最先行動,協同第88師第262旅攻擊當面日軍,奇襲起初收效,無足夠反戰車武器的日軍驚慌失措,被迫後撤,但由於國軍平日步坦協同戰術訓練缺乏,導致坦克推進過快,步兵無法跟上支援,導致戰果無法鞏固。18日,邱清泉親率8輛坦克支援第88師和第106師,亦獲小勝。

另外,第1150團第一營第一連派10輛坦克支援第71軍和第195師作戰,沿隴海鐵路攻擊儀封、考城及內黃以南一帶的日軍,其中5輛坦克在儀封、水口附近,因推進過快,與步兵失去聯繫,遭遇日軍平射炮火阻擊,1輛維克斯Mk.E和3輛CV35被擊毀,排長賈玉林少尉陣亡。

20日,日軍兵分三路,再次撲向蘭封,邱清泉率部攻擊盤踞在蘭封以南,貴李寨、祥符營和馬集的日軍。21日,第1150團第一營第一連再度出擊,但落入日軍準備嚴密的反戰車陣地,在馬集,損失了3輛維克斯

Mk.E

和4輛CV35,官兵傷亡慘重,排附白景福准尉以及班長2人和士兵4人陣亡。

23日,蘭封正面的守軍桂永清部不支撤退,邱清泉部以戰車為掩護,且戰且退至羅王車站,6月1日,蘭封戰役結束,第200師參加突擊縱隊的官兵傷亡300餘人,其中坦克部隊殉職軍官7人和士兵19人,損失坦克13輛。邱清泉在戰後回憶總結經驗教訓時表示:戰車宜使用於開闊地,村落莊砦及細狹地,皆宜避免”;第二:戰車對村落攻擊,須離開一千公尺以上而圍繞之,而後以炮火集中射擊,壓制敵之輕重火器,以掩護步兵衝入,此次土肥原部,帶有少數機槍車(94式超輕型坦克),因我炮車活動,始終不敢出現”;但是這批意大利菲亞特坦克:素質極壞,經三日使用,即告損壞,現有意車,查皆老舊者。英車之素質最佳,俄車有著火之慮。

確實,菲亞特CV35的性能不佳,在蘭封之戰中表露無疑:發動機容易過熱,過熱後則只能以最低功率徐徐緩行,固定炮塔視界與射界均極為有限,和輕型坦克原本“高速靈活,用於追擊偵查”的初衷完全相悖。

儘管如此,但由於外援斷絕,中國軍隊也只能繼續倚仗性能不好的C335繼續在崑崙關與入緬作戰中和日軍對抗。1942年2月底,200師裝甲兵部隊被改編為第五軍裝甲兵團後,CV35協同22師,向同古發動進攻,試圖為駐守同古的200師解圍。僅有7輛CV35的戰車第六連(連長魏成祿少校)被配屬給新22師第64團,28日,我軍展開行動,向南陽車站西南方向進攻,中國軍隊首先在CV35掩護下衝破日軍防線,但旋即步坦協同作戰經驗缺乏的弊端再次出現,數輛CV35在開闊地帶遭遇日軍炮火擊毀,連長魏成祿等官兵光榮犧牲,再次證明,在叢林崎嶇地帶,以超輕型坦克貿然進攻敵軍防禦良好陣地,實為不智之舉。

戰後,第五軍裝甲兵第一團團長鬍獻群沉痛地總結說:意式飛雅特戰車裝有兩挺輕機槍,無轉塔,射角左右僅30度,僅適宜偵察與搜索,而不宜作戰。葉達西之役,我第六連屢次發現有利之目標,如成隊之敵步騎兵等,均因無轉塔,射向不能隨意換變,而非將車頭轉向目標不可,動作遲鈍效力極小,尤以距離在五六百公尺以外之敵防炮無法應付為憾。

隨後,由於英國軍隊背信棄義,擅自撤退導致戰線洞開,第五軍所有戰車隨同遠征軍部隊一路北撤,經臘戌,保山撤回中國境內。第五軍裝甲兵第一團在入緬前有53輛CV35,有文字記錄的累積戰鬥損失為8輛,撤退途中和戰鬥總損失為13輛。

直到1944年6月,靈寶戰役中,CV35還在支撐大局,裝甲兵第二團第一營支援167師步兵,重創日軍,收復雷家溝,10日,在白家砦、畢家砦等地,CV35協同106師展開防禦戰,阻止日軍進攻,穩定了戰線。1945年春,日軍進犯豫西鄂北,裝甲兵第二團配屬第85軍,3月29日日軍110師團向豫陝之間的交通要衝西峽口進犯,這也是八年抗戰中日軍的最後一次大規模攻勢,裝甲兵第二團與85軍23師,在重陽店附近設下包圍圈,由於此時中國空軍已握有制空權,炮火支援充足,日軍一個大隊在我軍空地步炮坦協同圍剿下全滅,隨後CV35坦克又編入快速追擊縱隊,一路追擊潰逃日軍,收復丁河店,這也是抗戰中我軍難得的多兵種協同作戰戰例,此後直到日軍815投降,第二團的CV35坦克一直在丁河店附近與日軍對峙,丁河店一戰,也成為意大利CV35輕型坦克在抗戰中的最後一戰。


用戶69792950182


看到這個問題,勾起了我對一段往事的回憶……

先行道歉!因為下面的內容實屬跑題了,這不是抗戰初期,也不是羅列中國軍隊裝備過的坦克,而是回憶一輛極具傳奇色彩的坦克所發生的事蹟。

在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中,收藏著一輛傳奇坦克——功臣號。他並不簡單,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第一輛坦克!而他背後所發生的事蹟,絕對配得上刻印在裝甲的“功臣”二字。

故事要回到1945年9月,距離日本無條件投降剛剛過去1個月時間……

在延安南泥灣的八路軍炮兵學校接到中央軍委的指示:迅速到東北戰場,收繳日軍武器。當時學校的代理校長朱瑞(中國炮兵/裝甲兵之父)隨即搭乘美軍調停小組的飛機趕赴瀋陽,並讓炮校師生全部分散到東北各地收集武器。畢竟,炮兵更熟悉特種武器。

當炮兵學校的精英們克服重重阻力終於來到瀋陽時,已經是11月了,就在短短的兩個月裡,日軍的武器裝備幾乎被其他勢力收羅一空,瀋陽城裡的日軍坦克維修廠能開動的坦克全部被搶佔,就在大家認為無望奪得一輛解放軍自己的坦克時,一位傳奇人物出現了!他的出現將直接奠定中國人民解放軍裝甲部隊的誕生。

當時隨部隊進軍東北,而他接到的任務是:蒐集坦克。

當炮兵學校的隊列科科長孫三(中國人民解放軍少將)同高克碰面時,才瞭解到修理廠還有剛剛維修好能開動的坦克,只是修理廠被控制,而且不明其身份,要想開走非常困難。

經過周密籌劃,高克決定實施搶坦克行動。高克身披棉外套,帶上禮帽,斜挎了一支駁殼槍,都壓滿子彈,並在衣服外袖貼了蘇軍“臂章”,高克與其警衛員董來扶大搖大擺地進了修理廠。大模大樣地指揮被俘的日本兵,要求加油調試坦克進行試車,當時控制維修廠的特務並不確定這個人的身份,有人詢問高克的身份,他用槍指指自己的紅袖標,高聲說:“司令部的。”那個紅袖標和蘇軍憲兵的袖標很像,“司令部”三個字名頭很大,其實說了和沒說一樣,誰也不知道高克是哪個司令部的。被他一驚一喝下,都傻眼看著。高克立即命令警衛員“協助”日本人開車,自己也駕駛一輛發動,在趁其不備時迅速加速向廠外跑去,等敵人反應過來立馬架槍射擊,但為時已晚,子彈射在車體上乒乓作響卻毫髮無損,高克俘獲的兩輛97式輕型坦克順利逃脫。

97式改輕型坦克。雖然日本人定位是中型坦克,但其15噸的重量,同當時世界上的坦克比較實屬“差勁”,但並不妨礙我軍視其為珍寶。

在擺脫追趕後,高克接到命令將兩輛坦克迅速轉移,然而在瀋陽郊外的一處村莊修整時,俘虜的日本人叛變逃跑,並破壞了其中一輛。這時,孫三帶領警衛排趕來接應,確定在無法修好的情況下對坦克進行了徹底損毀,將唯一一輛完好的坦克開回了炮兵司令部。

高克遺憾的直跺腳,可惜只弄回來一輛!然而,就這唯一一輛開到朱瑞面前時,卻激動高興地對高克喊到:這不是一輛坦克,是一支坦克部隊啊!

於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支坦克部隊——東北坦克大隊,在1945年12月1日正式成立!雖然只有一輛坦克和30幾人,卻代表著從無到有的鉅變。到1947年,東北坦克大隊已經發展到20多輛坦克,40輛裝甲車,560餘人。他們接到的第一次大戰就是遼瀋戰役。

然而大戰在即,這輛坦克卻已是“老朽垂暮”毛病很多。機油管老化,很多壓力軸繡損,似乎並不能趕上這場大決戰。然而車組成員對這輛“老頭”坦克仍舊抱有極大信心,在向上級請示後給出他們要求:一星期內修好它,就能參戰!

當初高克的警衛員成了該車的駕駛員,有過修理經驗的他在運輸火車上一直給坦克進行維修,最後終於達到了參戰條件,坦克開動了!它的第一站就是錦州攻堅戰。

它被安排到戰車隊列的末尾後援位置。在戰爭打響後,前面的一輛戰車在突破圍牆時被擊中無法動彈,側翼的兩輛擔任支援掩護工作,無法抽身突破,這時候負責後援的“老頭”成為了突破先鋒,轟隆隆開到圍牆邊,一炮轟開了個口子,迅速掩護步兵對工事進行爆破,隨後坦克一馬當先攻入城內,順利拿下錦州車站。

接下來攻打錦州老城,這是一塊難啃的骨頭,當然也是這輛坦克功成名就之戰。

這座老城易守難攻,敵人將炮火集中,狠命射擊我軍坦克,當時4輛全部被擊中不得動彈,“老頭”也被擊中履帶翻到了大大的彈坑裡,眼看進攻受阻,僵持下去傷亡會非常大。這時董來扶鑽到車底,徒手為坦克更換履帶。就在大家被機槍壓制的不能抬頭時,只聽見一聲轟隆,老頭坦克突然動起來,調轉炮塔就對敵方機槍陣地一炮,瞬間壓貨,我軍抓住這個時機立即突破,跟在老頭坦克後面開始進攻。

這個老頭捱了無數的子彈,硬硬的吃了幾發炮彈,鉚接的裝甲被打開裂,冷卻系統損毀,機油箱被打漏,就這樣,這輛坦克依舊沒有熄火,仍然能對著敵方堅固工事進行打擊。就這樣,一個平時毛病頗多,到了戰場猶如戰神一般,大殺四方,突入錦州老城直衝指揮所,結束了錦州城戰役。

從此,他被冠以響亮的名字——功臣號。駕駛員董來扶立大功一次。

1949年開國大典,董來扶駕駛的功臣號作為戰車方隊的頭車,出現在天安門面前!

他是剛從戰場上下來的功臣,更是中國裝甲兵誕生的先驅。


杏花村戒酒


由於早期坦克裝甲車輛型號過於複雜,同時題目中其他回答也列舉了詳細的型號和數量,這裡就談一下其中一些較為出名的型號。

首先就是德國的1號坦克。1號坦克是一戰之後德國正式研製的第一型坦克,是德國裝甲兵成長的重要基石。不過1號坦克只裝備有機槍,沒有任何火炮類武器,火力還是比較單薄的,但是在當時屬於常見現象。當時由於中德關係較好,中國引進了少量1號坦克,最終在南京保衛戰中全部損失。 英國維克斯坦克。維克斯由多個子型號,這裡統稱為維克斯型,這些坦克也是隻裝備有機槍。而由於火力不足、指揮失誤、步坦協同不到位等一系列原因,這些維克斯在抗戰初期的作戰中損失慘重。

著名的一輛中國坦克衝向日軍陣地的照片,其中出現的就是維克斯6T指揮型,而實際上這張照片也是擺拍,當時駕駛這輛坦克的鄭紹言連長以及車組乘員已經犧牲,該車也被日軍繳獲並送回日本展示。 蘇聯T26型坦克。在全面抗戰爆發後,中國很快開始陷入困境,尤其是高技術軍事裝備,已經很難獲得,此時蘇聯向中國提出了援手,在裝甲兵器方面就提供了T26型坦克。戴安瀾將軍的第200師就裝備了這些T26,但是第一次遠征軍作戰中,隨著野人山撤退,這些坦克全部損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