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復工特飲:小吊梨湯,送給長假吃得太重口的你(北京旅遊美食)

(文末附食譜和注意事項)

驚蟄已過,眼看這春分也到了。這個冬天不算漫長,但是格外的難熬。

不知道你現在復工了沒有?當地是個什麼天氣?

哈爾濱的服務業逐漸復工了,但大多數上班族還在家裡圈著。天兒也是乍暖還寒,眼見著溫度也到了零上,但偶爾還是會下場大雪。看著就讓人上火。

這樣的天氣,讓我忽然想起了一道老北京的秋日湯飲,清潤甘甜,健脾潤燥,倒是十分適合眼下這個狀況。


春日復工特飲:小吊梨湯,送給長假吃得太重口的你(北京旅遊美食)


悶在家裡的這些日子,看似閒暇自由,實際卻總是在因為各種消息焦躁不安。

各種情緒和壓力之下,人也格外愛些吃重口味的食物,什麼油炸、酸辣,不辣不油不入口再加將一個多月的作息顛倒,和眼下的復工壓力等問題,明明是溼潤的春天,卻仍然讓人覺得自己燥得都快著火了。

這時候不管吃多少冰激凌、喝多少涼汽水,也只能管那麼一會兒。如果身邊有老人,難免還要受一番“養生學”的叨嘮。

但春季的飲食確實最好調和溫養,吃的太涼,容易吃飯的時候沒胃口。這時候要是有一碗甘醇細膩的梨湯,溫溫熱熱的潤澤喉嚨,又能清熱開胃,倒是愜意。

|“梨園”外的梨湯

梨湯這個東西,各地大多都是秋天的時候喝。一來煮秋梨應季,二來梨湯可以緩解秋燥。

在舊時的北京,有種梨湯,它當年的知名度和流行程度,絕對不亞於豆汁和酸梅湯。不僅很多人家四季常備,而且還是戲院門口的熱門飲品。

在北京的一干特色小吃中,它往往因為太過“正常”,而顯得與其他“重口”食物格格不入。

甚至有人認為,這道由外地傳入北京的小吊梨湯,根本就不算是北京的特色小吃,只能算是冰糖銀耳雪梨羹的一個變種。

可正如我們一直所說的那樣:既然你不能否認由南京烤鴨改良而來的北京烤鴨,是北京特色小吃,那麼你也不能否認,浸潤了北京特色的小吊梨湯,也是獨屬老北京的味覺記憶。


春日復工特飲:小吊梨湯,送給長假吃得太重口的你(北京旅遊美食)


現今三十歲左右的北京人,對這道小吊梨湯的記憶,大多來自當年奶奶或者姥姥家裡,常年備著的小甜水。夏天鎮在冰箱裡,冬天存在暖壺中,隨喝隨取。

在外面玩得瘋了,進屋找水喝,隨手掏出來倒上一杯,“噸噸噸”喝下去。順滑爽口,甜而不膩。是不是真的潤咽養肺都不要緊,好喝就行,而且那股話梅的微微酸味尤為解渴。喝飽了,汗也微微散了些,正好出門繼續瘋鬧……

這道小吊梨湯,是老一輩人對於舊時北京城的記憶,也是由他們手裡延續下來的一份對舊時光的懷念。

據老人講,過去沒有汽水,條件稍微好一點的老輩人,都是喝各種的糖水當飲料的。那時無論是飯館酒肆,還是街邊小攤,北京城的大街小巷都離不開小吊梨湯的身影。

小吊梨湯的“小吊”,指的並不是梨的品種,而是當時存放、稱量梨湯的一種工具:小銅吊。這種銅吊子大多規格相同,過去常用作劑量液體。比如在影視劇中,我們經常會聽到“小二,打一吊酒!”類似這種臺詞。這裡的“吊”,通常指的就是這種計量和盛放二合一的工具。


春日復工特飲:小吊梨湯,送給長假吃得太重口的你(北京旅遊美食)


聽說民國初期,在老東安市場北門有個如同當時都市傳說的存在:那個狹長甬道的一端,永遠會站著一位推著舊童車叫賣梨湯的老人。在那個四個輪小童車上,擺著一、兩個燒煤球的火爐,那些火上的細長水吊子裡,總是煨著梨香能飄出一里地的小吊梨湯。

過去的童車和現在很不一樣,形狀大多不是可摺疊的三角支架形,材料通常也不是塑料或者金屬製。民國時期的童車,大多是木製或竹製的,通常像一個沒蓋的鏤空箱子,四角裝了輪子的模樣。

推舊童車賣小吃,其實到了上世紀九十年代左右,也能見到。大多也是上了年紀的人,推著九十年代流行的金屬三角支架型小童車,車上擺個小爐子,上面煨些茶雞蛋之類的。也算是個傳統的延續吧。

當時之所以到老東安市場的北門去賣,因為那附近不光有不少飯館酒肆,還有賭場和著名的吉祥戲院。過去娛樂項目少,戲院算是主要娛樂場所,除了演戲還有雜耍表演。聽戲的票友和來此尋歡作樂的人,都算是當時小吊梨湯的主要客戶。

無論因為“追星模式”,把自己喊得口乾舌燥的票友,還是酒桌上喝到東西不分的酒鬼,老遠的聞到小吊梨湯清甜的氣味,都會忍不住買上一杯潤潤喉嚨、醒醒酒。

這杯“梨園”外的梨湯,不僅滋潤了口舌腸胃,也能微微洗滌一下因為過度娛樂,而混沌木訥的思緒。

如今人世滄桑,舊時的甬道變成了寬闊的馬路。北京街邊賣小吊梨湯的商販,也變成了具有表演性質的老北京茶湯攤位。

“小吊梨湯”這個詞,不再僅僅代表老北京風味的銀耳梨湯,同時還成為了一家全國連鎖的老北京風味私房菜的名字。


春日復工特飲:小吊梨湯,送給長假吃得太重口的你(北京旅遊美食)


|做法和小貼士

主要材料:銀耳、梨(整個的梨,最好是雪花梨,)、冰糖、話梅(青梅或青梅乾也可,但最好不要用烏梅)

TIPS:材料比例大概是1.3~1.5升水,用2個重量1斤半以下的梨,一小把幹銀耳,和2顆話梅(新鮮青梅需要加量)。冰糖可以按照自己口味加,這個量大概不到1兩就夠了。

材料處理

① 銀耳:銀耳一般需要提前泡發,如果著時間緊,可以清洗後在相對保溫的容器裡倒入熱水,蓋上蓋子,悶大概10分鐘左右即可泡發。這樣泡發的銀耳比較容易煮爛,但可能會損失口感的彈性。

泡好後需要撕成小塊備用,大朵銀耳不好出膠

② 處理梨:梨洗乾淨,削皮取核,梨肉切成小塊備用。

梨皮是煮湯時必須要用的,祛痰潤肺主要也靠梨皮,而且最好削下來的才好出味。

梨核偏酸,如果是其他季節,加鍋裡一起煮可以增酸,但唐代名醫孫思邈有言:“春日宜省酸,增甘,以養脾氣。”所以春天多吃點甜的,少吃的酸的對脾胃有好處。所以春天的時候,我們煮梨水就不加梨核了。

③ 話梅:話梅這味材料,對於豐富小吊梨湯的口味很重要。建議清洗乾淨後,提前用溫水泡軟後切開、去核,方便煮的時候入味。泡話梅的水在煮梨水的時候,可以一起加入鍋中。新鮮的青梅一樣去核切塊。


春日復工特飲:小吊梨湯,送給長假吃得太重口的你(北京旅遊美食)


製作及副產品

① 將所有材料放入鍋中,加水大火煮開,5分鐘後轉小火。根據火力的不同,一般需要煮30分鐘到1個小時,以銀耳出膠、梨湯開始黏稠、掛杯為準。如果銀耳出膠比較快,可以把銀耳挑出來,再煮一會其他材料。

TIPS:如果不確定冰糖的用量,建議先加一部分冰糖,在轉小火之後品嚐味道後再加另外一部分。需要注意的是,離出鍋時間越近,糖味就越甜。

② 煮好後濾出梨水,京味小吊梨湯就完成了。可以裝進保溫杯裡,帶到單位喝。夏天也可以放進冰箱冰鎮。

③ 副產品:如果你喜歡水果罐頭,濾出的材料可以直接當罐頭吃。如果你想吃雪梨銀耳羹,可以挑出梨皮,在鍋中再加入一些水和冰糖,將這些材料再燉20分鐘到半個小時,徹底爛然後享用。

關於其他輔料

:也有往小吊梨湯里加枸杞和大棗的做法,加入枸杞的味道有些特別,有些人還格外偏愛這種加了枸杞的。大棗我個人不推薦,覺得味道有些怪,而且與梨湯性質不太相符。

根據翁維健主編的《中醫飲食營養學》中所說,梨具有生津、潤燥、清熱和化痰的功效。但因梨性質偏於寒涼,所以有慢性腸炎、胃寒病和糖尿病的患者忌食生梨。

而一碗口感溫潤的小吊梨湯,不僅可以滋潤我們在家憋了一個多月、上火的身體,而且被燉過的梨涼性降低,還可以解決生梨寒涼、不適宜春季食用的問題。


春日復工特飲:小吊梨湯,送給長假吃得太重口的你(北京旅遊美食)


小吊梨湯流傳至今,或許保健壺取代了有腔有膛的水吊,五光十色的馬克杯取代了素瓷碗。但無論什麼年月,追求嘈雜生活中的片刻寧靜,和那在生活細節中才能感受到的歲月靜好,是人們內心永遠不變的渴望。

如今各地逐漸復工了,還希望工作忙碌中的你,在防疫措施不曾鬆懈的同時,也不要忘了享受生活。閒暇之時,來一口甜中帶酸的小吊梨湯。願這甘美細膩,能讓這些日子以來,在悲傷中緊繃太久的精神,得到些許溫暖的與放鬆。

寒冬將要過去,春天已經來臨。不要忘記那些艱難日子裡為我們付出的人們,也不要忘記,那些付出,也是為了我們能在溫暖的夏日裡,自由的行走在陽光之下。

————

如果你喜歡,記得點下關注。各種旅行與美食的攻略、故事,關注“春秋兒絮語”不迷路。

參考文獻:

(1) 程奧冰.小吊梨湯香山腳下的老北京味道[J].旅遊,2016,(第1期).

(2) 翁維健主編. 中醫飲食營養學. 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1992.10.

(3) 張雪生,崔忱歌.小吊梨湯隱藏在衚衕的創意私房菜[J].時尚北京,2015,(第5期).

(4) 鍾麗婭.有北京味兒的“小吊梨湯” .南國早報. 第B005版:旅遊週刊·美食聯盟. 2015.11.18.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