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复工特饮:小吊梨汤,送给长假吃得太重口的你(北京旅游美食)

(文末附食谱和注意事项)

惊蛰已过,眼看这春分也到了。这个冬天不算漫长,但是格外的难熬。

不知道你现在复工了没有?当地是个什么天气?

哈尔滨的服务业逐渐复工了,但大多数上班族还在家里圈着。天儿也是乍暖还寒,眼见着温度也到了零上,但偶尔还是会下场大雪。看着就让人上火。

这样的天气,让我忽然想起了一道老北京的秋日汤饮,清润甘甜,健脾润燥,倒是十分适合眼下这个状况。


春日复工特饮:小吊梨汤,送给长假吃得太重口的你(北京旅游美食)


闷在家里的这些日子,看似闲暇自由,实际却总是在因为各种消息焦躁不安。

各种情绪和压力之下,人也格外爱些吃重口味的食物,什么油炸、酸辣,不辣不油不入口再加将一个多月的作息颠倒,和眼下的复工压力等问题,明明是湿润的春天,却仍然让人觉得自己燥得都快着火了。

这时候不管吃多少冰激凌、喝多少凉汽水,也只能管那么一会儿。如果身边有老人,难免还要受一番“养生学”的叨唠。

但春季的饮食确实最好调和温养,吃的太凉,容易吃饭的时候没胃口。这时候要是有一碗甘醇细腻的梨汤,温温热热的润泽喉咙,又能清热开胃,倒是惬意。

|“梨园”外的梨汤

梨汤这个东西,各地大多都是秋天的时候喝。一来煮秋梨应季,二来梨汤可以缓解秋燥。

在旧时的北京,有种梨汤,它当年的知名度和流行程度,绝对不亚于豆汁和酸梅汤。不仅很多人家四季常备,而且还是戏院门口的热门饮品。

在北京的一干特色小吃中,它往往因为太过“正常”,而显得与其他“重口”食物格格不入。

甚至有人认为,这道由外地传入北京的小吊梨汤,根本就不算是北京的特色小吃,只能算是冰糖银耳雪梨羹的一个变种。

可正如我们一直所说的那样:既然你不能否认由南京烤鸭改良而来的北京烤鸭,是北京特色小吃,那么你也不能否认,浸润了北京特色的小吊梨汤,也是独属老北京的味觉记忆。


春日复工特饮:小吊梨汤,送给长假吃得太重口的你(北京旅游美食)


现今三十岁左右的北京人,对这道小吊梨汤的记忆,大多来自当年奶奶或者姥姥家里,常年备着的小甜水。夏天镇在冰箱里,冬天存在暖壶中,随喝随取。

在外面玩得疯了,进屋找水喝,随手掏出来倒上一杯,“吨吨吨”喝下去。顺滑爽口,甜而不腻。是不是真的润咽养肺都不要紧,好喝就行,而且那股话梅的微微酸味尤为解渴。喝饱了,汗也微微散了些,正好出门继续疯闹……

这道小吊梨汤,是老一辈人对于旧时北京城的记忆,也是由他们手里延续下来的一份对旧时光的怀念。

据老人讲,过去没有汽水,条件稍微好一点的老辈人,都是喝各种的糖水当饮料的。那时无论是饭馆酒肆,还是街边小摊,北京城的大街小巷都离不开小吊梨汤的身影。

小吊梨汤的“小吊”,指的并不是梨的品种,而是当时存放、称量梨汤的一种工具:小铜吊。这种铜吊子大多规格相同,过去常用作剂量液体。比如在影视剧中,我们经常会听到“小二,打一吊酒!”类似这种台词。这里的“吊”,通常指的就是这种计量和盛放二合一的工具。


春日复工特饮:小吊梨汤,送给长假吃得太重口的你(北京旅游美食)


听说民国初期,在老东安市场北门有个如同当时都市传说的存在:那个狭长甬道的一端,永远会站着一位推着旧童车叫卖梨汤的老人。在那个四个轮小童车上,摆着一、两个烧煤球的火炉,那些火上的细长水吊子里,总是煨着梨香能飘出一里地的小吊梨汤。

过去的童车和现在很不一样,形状大多不是可折叠的三角支架形,材料通常也不是塑料或者金属制。民国时期的童车,大多是木制或竹制的,通常像一个没盖的镂空箱子,四角装了轮子的模样。

推旧童车卖小吃,其实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左右,也能见到。大多也是上了年纪的人,推着九十年代流行的金属三角支架型小童车,车上摆个小炉子,上面煨些茶鸡蛋之类的。也算是个传统的延续吧。

当时之所以到老东安市场的北门去卖,因为那附近不光有不少饭馆酒肆,还有赌场和著名的吉祥戏院。过去娱乐项目少,戏院算是主要娱乐场所,除了演戏还有杂耍表演。听戏的票友和来此寻欢作乐的人,都算是当时小吊梨汤的主要客户。

无论因为“追星模式”,把自己喊得口干舌燥的票友,还是酒桌上喝到东西不分的酒鬼,老远的闻到小吊梨汤清甜的气味,都会忍不住买上一杯润润喉咙、醒醒酒。

这杯“梨园”外的梨汤,不仅滋润了口舌肠胃,也能微微洗涤一下因为过度娱乐,而混沌木讷的思绪。

如今人世沧桑,旧时的甬道变成了宽阔的马路。北京街边卖小吊梨汤的商贩,也变成了具有表演性质的老北京茶汤摊位。

“小吊梨汤”这个词,不再仅仅代表老北京风味的银耳梨汤,同时还成为了一家全国连锁的老北京风味私房菜的名字。


春日复工特饮:小吊梨汤,送给长假吃得太重口的你(北京旅游美食)


|做法和小贴士

主要材料:银耳、梨(整个的梨,最好是雪花梨,)、冰糖、话梅(青梅或青梅干也可,但最好不要用乌梅)

TIPS:材料比例大概是1.3~1.5升水,用2个重量1斤半以下的梨,一小把干银耳,和2颗话梅(新鲜青梅需要加量)。冰糖可以按照自己口味加,这个量大概不到1两就够了。

材料处理

① 银耳:银耳一般需要提前泡发,如果着时间紧,可以清洗后在相对保温的容器里倒入热水,盖上盖子,闷大概10分钟左右即可泡发。这样泡发的银耳比较容易煮烂,但可能会损失口感的弹性。

泡好后需要撕成小块备用,大朵银耳不好出胶

② 处理梨:梨洗干净,削皮取核,梨肉切成小块备用。

梨皮是煮汤时必须要用的,祛痰润肺主要也靠梨皮,而且最好削下来的才好出味。

梨核偏酸,如果是其他季节,加锅里一起煮可以增酸,但唐代名医孙思邈有言:“春日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所以春天多吃点甜的,少吃的酸的对脾胃有好处。所以春天的时候,我们煮梨水就不加梨核了。

③ 话梅:话梅这味材料,对于丰富小吊梨汤的口味很重要。建议清洗干净后,提前用温水泡软后切开、去核,方便煮的时候入味。泡话梅的水在煮梨水的时候,可以一起加入锅中。新鲜的青梅一样去核切块。


春日复工特饮:小吊梨汤,送给长假吃得太重口的你(北京旅游美食)


制作及副产品

① 将所有材料放入锅中,加水大火煮开,5分钟后转小火。根据火力的不同,一般需要煮30分钟到1个小时,以银耳出胶、梨汤开始黏稠、挂杯为准。如果银耳出胶比较快,可以把银耳挑出来,再煮一会其他材料。

TIPS:如果不确定冰糖的用量,建议先加一部分冰糖,在转小火之后品尝味道后再加另外一部分。需要注意的是,离出锅时间越近,糖味就越甜。

② 煮好后滤出梨水,京味小吊梨汤就完成了。可以装进保温杯里,带到单位喝。夏天也可以放进冰箱冰镇。

③ 副产品:如果你喜欢水果罐头,滤出的材料可以直接当罐头吃。如果你想吃雪梨银耳羹,可以挑出梨皮,在锅中再加入一些水和冰糖,将这些材料再炖20分钟到半个小时,彻底烂然后享用。

关于其他辅料

:也有往小吊梨汤里加枸杞和大枣的做法,加入枸杞的味道有些特别,有些人还格外偏爱这种加了枸杞的。大枣我个人不推荐,觉得味道有些怪,而且与梨汤性质不太相符。

根据翁维健主编的《中医饮食营养学》中所说,梨具有生津、润燥、清热和化痰的功效。但因梨性质偏于寒凉,所以有慢性肠炎、胃寒病和糖尿病的患者忌食生梨。

而一碗口感温润的小吊梨汤,不仅可以滋润我们在家憋了一个多月、上火的身体,而且被炖过的梨凉性降低,还可以解决生梨寒凉、不适宜春季食用的问题。


春日复工特饮:小吊梨汤,送给长假吃得太重口的你(北京旅游美食)


小吊梨汤流传至今,或许保健壶取代了有腔有膛的水吊,五光十色的马克杯取代了素瓷碗。但无论什么年月,追求嘈杂生活中的片刻宁静,和那在生活细节中才能感受到的岁月静好,是人们内心永远不变的渴望。

如今各地逐渐复工了,还希望工作忙碌中的你,在防疫措施不曾松懈的同时,也不要忘了享受生活。闲暇之时,来一口甜中带酸的小吊梨汤。愿这甘美细腻,能让这些日子以来,在悲伤中紧绷太久的精神,得到些许温暖的与放松。

寒冬将要过去,春天已经来临。不要忘记那些艰难日子里为我们付出的人们,也不要忘记,那些付出,也是为了我们能在温暖的夏日里,自由的行走在阳光之下。

————

如果你喜欢,记得点下关注。各种旅行与美食的攻略、故事,关注“春秋儿絮语”不迷路。

参考文献:

(1) 程奥冰.小吊梨汤香山脚下的老北京味道[J].旅游,2016,(第1期).

(2) 翁维健主编. 中医饮食营养学.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2.10.

(3) 张雪生,崔忱歌.小吊梨汤隐藏在胡同的创意私房菜[J].时尚北京,2015,(第5期).

(4) 钟丽娅.有北京味儿的“小吊梨汤” .南国早报. 第B005版:旅游周刊·美食联盟. 2015.11.18.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