恢復高考後首個文科女狀元,作文差1分滿分,如今過得怎麼樣?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

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領風騷數百年。“高考狀元”在中國一向處於一個可望而不可及的地位。在如今,更是有“狀元宴”、“狀元房”等等一系列迷信的行為,這其中大多是家長對於孩子在高考中取得優秀成績的心靈寄託。

若是某位學生取得高考終於取得高考狀元,那無疑是整個家族的驕傲,甚至會被旁人戲稱為是“祖墳上冒了青煙”。但是,現在卻鮮少有人關注,當年中國才剛剛恢復高考,1977年高考第一位女狀元,取得了出類拔萃的成績,讓她在千軍萬馬中脫穎而出,而她的語文更是僅僅只差一分便到了100分。如今,離第一次高考已經整整四十三年了,這位女狀元現狀究竟如何

恢復高考後首個文科女狀元,作文差1分滿分,如今過得怎麼樣?

出類拔萃:她是77年高考第一位女狀元


在中國1977年恢復高考時,年僅18歲的劉學紅聽說這個消息後便馬不停蹄地報名了這次考試。與如今的高考截然不同的是,1977年的第一次高考面向於所有中國人民。不僅僅是面向於年輕考生,哪怕已經年近不惑,卻依舊懷有一顆求學之心的人們亦可以成為考生。

這無疑導致當時的考生人數絡繹不絕,這也讓第一次高考的難度更是攀登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峰。真真可謂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然而,從得知消息到正式參加考試,這中間不過僅僅只有三個月了。為了實現自己的夢想,也為了改變整個家族的命運,劉學紅決定破釜沉舟,背水一戰

恢復高考後首個文科女狀元,作文差1分滿分,如今過得怎麼樣?

她放下了手中所有事物,決心一心只為準備高考,學習古人“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的作風。從太陽剛剛升起之時,劉學紅便開始了她一天的學習,除了基本地進食,劉學紅基本上從未離開過板凳,劉學紅甚至連晚上休息也同樣依靠於書桌和椅子,學習對於她來說是爭分奪秒的過程,她僅僅只是一心沉醉於書中知識的海洋之中。

由於家境貧困,劉學紅並未上過學堂,她所擁有的僅僅只是從他人手中借到的幾本破舊的教科書罷了。但這也從未使劉學紅停止腳步,俗話說“書讀百遍,其意自現”。劉學紅深知“萬變不離其宗”的道理,她將教科書作為模板,反覆誦讀與練習書上的知識,將每個知識點深深地銘記在腦海裡。

就這樣,劉學紅過著這樣日復一日,單調卻又充實的學習生活。日出而起,日落而息,由於父母不在身邊,陪伴在劉學紅身邊最久的還是那幾本破舊的教科書。憑藉著這樣

日以繼夜地陪伴,無疑讓劉學紅對於知識點掌握得更加牢固與透徹。並且令人頗為驚訝的是,似乎是因為與這些書本的朝夕相處,書本漸漸成為劉學紅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甚至充當了劉學紅孤獨生活中“朋友”這一重要角色。

恢復高考後首個文科女狀元,作文差1分滿分,如今過得怎麼樣?

是它們讓劉學紅的生活不再寂寞,也是它們讓劉學紅有了前進的動力。這無疑讓劉學紅與其他只知道死記硬背的學生

截然不同,劉學紅是發自內心,真心喜歡讀書和學習,而不是被迫接受。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一點在劉學紅身上得到了充分地體現。這也讓她在不知不覺中與其他人漸漸拉開了差距。隨著高考的日子一天天逼近,劉學紅並沒有過分緊張,反而漸漸平靜下來,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在考場上,劉學紅格外地平靜。試卷上的題目對於她來說就像闊別已久的老朋友。這是她曾每天朝夕相處的朋友,又怎麼會困擾她呢?很快,劉學紅便答完題目,上交試卷。一氣呵成,絲毫不拖泥帶水。不知道為何,劉學紅心裡似乎有了答案,因為她相信上天不會辜負自己的努力。高考成績出來的那一天,世人驚訝地發現,劉學紅不僅僅奪得了高考狀元的寶座,她的語文成績更是僅僅只差一分便可達到滿分100分毫無疑問,這是劉學紅日積月累地刻苦努力所導致的結果

正如冰心所說:“成功的花兒,人們只驚羨她現時的明豔,然而當初她的芽兒,浸透了奮鬥的淚泉,灑遍了犧牲的血雨。”

沒有誰能隨隨便便成功,當劉學紅聽聞這條消息後,她再也忍不住了,歇斯底里地哭泣出來,這不僅僅是因為取得高考狀元的寶座而喜極而泣,更是因為自己的努力有所收穫的,喜悅的眼淚。

恢復高考後首個文科女狀元,作文差1分滿分,如今過得怎麼樣?

時隔四十三年,這位高考狀元現狀如何?


當年高考結束後,劉學紅以優秀的成績被北京大學錄取。進入了她嚮往已久的北京大學文學系,從此開始了她另一段學習之旅。劉學紅進入大學後,並未因為自己曾是高考狀元便洋洋自得或者驕傲自滿,她依舊保持著謙卑的態度來對待學習。在她心裡,她永遠都是一名學生,她希望用一生來不斷地在知識的海洋中去探索。

畢業後,劉學紅成為了一名新聞編輯。或許她並非在此領域取得令人驚歎的成績,但至少她從事於她所喜歡的工作,這便足夠了。如今,四十三年過去了,當年稚嫩的年輕女孩如今已年過六旬,現在的劉學紅早已退休在家中安度晚年。

恢復高考後首個文科女狀元,作文差1分滿分,如今過得怎麼樣?

功夫不負有心人,這是劉學紅用她的親身經歷向我們所展示的永恆不變的真理。不少人都曾因為學習或是工作過於艱苦便半途而廢,但殊不知,學習的痛苦是一時的,但放棄的痛苦卻是終生的。“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捨,金石可鏤”,每當我們想要放棄之時,不妨想想劉學紅刻苦努力的精神。在如此艱苦的外界因素下,她依舊能從眾人中脫穎而出,沒有顯赫的家世,也沒有異於常人的智力,她所有的,僅僅只是永不放棄的精神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