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家書,對後世哪些名人產生過影響?

邵康節的寶瓶子


說起《曾國藩家書》對後世的影響應該從幾個層面上說:

1、影響最大的首先是他的幾個弟弟和兒子及後人。曾國藩家書中,很多書信是寫給九弟的,作為大哥的曾國藩,循循善誘,勸導九弟讀書,修身,養性,使曾國荃由一個急功近利的武夫轉變為湘軍主要將領。長子曾紀澤清末著名外交家。次子曾紀鴻,清末著名數學家。

2、曾國藩的嫡傳弟子李鴻章、薛福成、張裕釗、黎庶昌、吳汝綸等人皆一秉師承。幾個弟子中除李鴻章從軍、從政,學問成就不突出。其他幾大弟子,在曾國藩的教導下,經過多年苦讀,都成為了清末小有名氣的學者。

梁啟超評價說“曾文正者,豈惟近代,蓋有史以來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豈惟我國,抑全世界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

章太炎:曾國藩者,譽之則為聖賢、讞之則為元兇。

曾國藩的軍事思想還影響了黃興、蔡鍔、張之洞、袁世凱等人。

3、毛澤東年輕時曾評價①予於近人,獨服曾文正。觀其收拾洪、楊一役,完美無缺,使以今日易其位,其能如彼之完滿乎?②曾國藩是地主階級最厲害的人物。

蔣介石①曾公乃國人精神之典範。②辛亥以前,曾閱曾文正全集一書,……民國二年失敗以後,再將曾氏之書與胡左諸集,悉心討究。

“治生不求富,讀書不求官,修德不求報,為文不求傳。”“蓋士人讀書,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識,第三要有恆。”“福不可享盡,有勢不可使盡。”《曾國藩家書》對家族、後人、弟子均產生深遠影響,這種影響一直延續到現在,還會繼續延續下去。

我是喜歡讀書的清音夜讀,願和朋友們相互交流學習、分享讀書感悟,喜歡請關注點贊!


清音夜讀


《曾國藩家書》,從古到今,試問有幾個親自經綸過天下大勢的躬身入局之人,從紛擾重要的工作中耐下性子,認真詳細地記錄自己的人生經歷和思想呢?關於“曾國藩家書,對後世哪些名人產生過影響?”的問題,還需從源頭講起。

自太平天國起事以來,整個中國近代史,可謂主要就是圍繞湖南人在轉的。我們可以先簡單梳理一下湖南人對中國近代史走向的重要影響力,以此來展示“湖湘文化”之盛。然後再具體談談湖湘文化的代表人物曾國藩及其代表作《曾國藩家書》對後世才俊的影響力。

1850年,名滿天下的林則徐,告老還鄉。專門取道長沙,在湘江舟中夜會湘陰名士左宗棠。要知道,當時林則徐是封疆大吏,而左宗棠只是區區一個三十多歲的年輕舉人。但是,當時林則徐就已經非常看好左宗棠了,並且稱讚其為“不凡之才”。後來,就是左宗棠這麼一個連進士都沒考上、卻膽敢以“今亮”自居的狂人,先後在戡定太平軍、剿滅北方捻子、平定陝甘會亂、收復新疆伊犁等事情上,立下了卓著功勳,簡直可謂是後世讀書人的“偶像”。

再看看曾國藩,那更是了不起的人物了。或許可以用“偶像”來形容狂傲張揚的左宗棠,但如果用“偶像”來形容曾國藩,簡直是對他的一種貶低。因為曾國藩在平定太平天國之後,可謂立下了不世之功,即使朝廷像當年對待平西王吳三桂那樣,封曾國藩一個異性王爺都不為過。但是曾國藩謙遜持重,“凡事退三步”,主動裁撤了湘軍,並且公開了自己考中進士後從道光30年進京供職翰林院到同治10年這三十年來的家書。這樣,他如同三百多年前的王陽明一般,完全了“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的人生壯舉,被很多後人尊稱為“半聖人”。

毫不誇張地說,曾國藩和左宗棠是晚晴最耀眼的兩個讀書人,受盡後世學子的仰望和尊崇。試問,當時有哪個讀書人,不想如這兩位時代翹楚一樣,縱橫四海,飛騰於宇宙之間,一展平生之志呢?此二人都是湖南人,因此以這兩人為核心的“湖湘文化”,在晚清逐漸形成,並對民國,甚至對新中國,產生了深遠影響。我個人將後世受其影響的人們,劃分為以下幾代人:

第一代人:20世紀60後、70後,代表人物是孫中山、梁啟超。像他們這代讀書人,可謂是從小聽著“四大中興名臣”曾(曾國藩)、左(左宗棠)、李(李鴻章)、胡(胡林翼)的故事長大的。其中除了李鴻章是安徽人之外,其他三人都是湖南人。而且李鴻章雖然不是湖南人,其實也是依靠這幫湖南人混起來的,因為曾國藩和李鴻章的爹是“同年”關係,所以曾國藩成了李鴻章的恩師和貴人。因此,像孫中山、梁啟超這代人其實對於“曾左”這些偉人是很欣賞的。他們受湖湘文化的影響,也很熱心於政治,後來這一代人為了民國初創立下了重要功勞。可以說,這一代人起到了清朝和民國的銜接過渡作用。

第二代人:20世紀80後,代表人物是毛公、蔣公。這個不用多說,稍微瞭解一下,就會發現這兩位偉人對曾國藩多有評述,並且都讀過《曾國藩家書》。可見曾國藩以及他所代表的湖湘文化,對這兩人影響有多大。蔣公雖然是浙江人,但是他從王陽明到曾國藩讀了個遍,並且還熱心地安利下屬和兒子去讀,可以說蔣公絕對算是王陽明和曾國藩的小粉絲兒了。至於毛公,本身就是湖南人,在長沙讀的大學,可謂天生受到湖湘文化的薰染,結果最後帶些一大票兒湖南人,一起開創了新中國。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從1950年到1949年,這整整一百年間,數風流英雄,還看湖湘!這一代人為了中國的崛起立下了重要功勞。可以說,這代人對於中華民族的復興和崛起起到了重要的奠基和推動作用。

第三代人:20世紀90後至今。隨著第一代人和第二代人的自身話語權的提高和廣泛宣傳,越來越多的人知道了曾國藩和他的家書,瞭解了《曾國藩家書》是何其了不起的一部著作。從古到今,試問有幾個親自經綸過天下大勢的躬身入局之人,從紛擾重要的工作中耐下性子,認真詳細地記錄自己的人生經歷和思想呢?毫不誇張地說,唯有王陽明、曾國藩二人而已。後人能夠有緣看到這些偉大人物當年的心路歷程和人生智慧,那真是賺到了!所以《曾國藩家書》越來越火,後來看的人越來越多,影響也隨之越來越大。

總的來說,《曾國藩家書》影響深遠,從晚晴、民國、新中國,一百多年來,受其影響、受益匪淺的讀書人,不知凡幾。如孫中山、梁啟超、蔣公、毛公等人,哪個一流的偉人沒有或多或少地看過曾國藩的書,受到過曾國藩的影響?至於其他受其影響的各行各業優秀人才,甚至是普通的知識分子,更是不可勝數矣!


董鏡亮


好了。我喜歡直入正題,因為,如果細細展開,這,不異於浪費時間,而且,也等於是另一種意義上的謀殺。首行,這個問題,提法有點不太精確。理論上而言,一封家書是不會影響人或事的。比如說你我所寫的情書,給雙親大人所寫之信件等,就翻不起浪花花,何哉?因為你不是名人,沒有熱度,去影響晚清的朝局。所以,這個問題,很有靠譜的說法是,曾國藩對後世的那些名人產生過影響?

現在,必須說正題了。曾國藩影響最深的,其實是他的老對手,太平天國的洪秀全及其兄弟夥。因為,只有對手,才會真正的深入瞭解其思想與動機,才能達到知已知彼,百戰不貽的效果。以另一個例子可以說明。毛澤東的軍事思想與戰爭策略,當時,國民黨之高層,是認真學會與領會了的,絕沒有走形式與走過場。太平天國並不全都是老廣土包子,真正懂曾者,當在其中也。

其二,懂曾者,其實是滿清的上層與高官,包括慈禧之流。所謂的老曾家書,其實是給上層看的。潛臺詞很明確,老曾很聽話,是大大的家奴與忠臣也。放心,放心,吾每三省吾身,過得很小心,明事,懂理,不會功高震主的。而身處高位者,並不膿包,位越高,越有玲瓏心,你上思想彙報,我心知肚明。狠鬥私字一念閃,功課做足帝好眠。

其三,懂曾者,當然是隊友,畢竟,是一口鍋裡吃湘軍這碗飯,給老曾打戰爭長工,老大的話,必須懂,否則,扣你的高梁酒,扣你的軍需費。讀老曾千遍不厭倦的,首推李鴻章,其次的左宗棠。李是老曾的弟子,左是老曾的血粉,有這兩個超級大咖助推,老曾不火,才怪呢。湘軍的確是中國近代史上一代傳奇,從民團起家,到支撐起整個滿清,不可謂不是民營資本成功控盤的典範。而這控資的主力,正是老曾。晚滿四大名臣,湘軍就佔了三個,的確很牛X。

最後,是老曾的後世影響。老曾是儒家中興的領軍性人物,是思想戰線上的一面旗子,對於後世的影響力,特別是讀書人,是空前的。毛與蔣,皆推老曾,是真心語。

老曾最後的結局,並不很嗨皮。原因,還是財富,太平天國的天大財富。佩不佩服,說穿了,在天大的利益面前,什麼都很蒼白,皆如說忠誠,信任等等。


穿越中的書生


我是金風,我來回答!

曾國藩作為晚清“四大中興名臣”,對清王朝的政治,軍事,文化等都產生了極其重要的深遠影響,而且他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禮治為先,也對當時的晚清政壇注入了一股清流。

《曾國藩家書》並不是我們平常所理解的寫給子孫的一句話,一封信,而是收錄了他30多年的書信集共計1500多封,裡邊包含了與祖父,與父母,與兄弟,與妻女,教侄兒等7通大類,教導了一個人的修身養性,為人處事,交友識人,持家教子等方方面面的內容,比如在為人處事方面,就提出了應該“掘誠”,“堅忍”。在持家教子方面,主張勤儉持家,努力治學,睦鄰友好,讀書明理。而且在治軍,戰略戰術方面也提出頗多觀點,這裡就不一一敘述。

家書裡好多觀點直到現在都還在流傳,比如:1.天下斷無易處之境遇,人間哪有空閒的光陰。

2.堅其志,苦其心,勤其力,事無大小,必有所成。

3.家敗離不得個奢字,人敗離不得個逸字,討人嫌離不得個驕字。

4.士人讀書,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識,第三要有恆。有志,則斷不甘為下流。有識,則知學問無盡,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泊觀海,如井蛙之窺天,皆無見識也。有恆,則斷無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5.凡人做一事,便須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首尾不懈,不可見異思遷,做這樣,想那樣,坐這山,望那山。人而無恆,終身一無所成!

正因為曾國藩的為人處事,官場的潔身自律,也被後世政治人物推為楷模,讀書人尊稱典範,他的《曾國藩家書》也被後世好多人所推崇,據有人統計,自曾國藩後,他的子孫中,有成就的就達到240多位,毛主席說過,曾國藩具有高深的學問素養,是一個辦事兼傳教之人,自言“愚於近人,獨服曾文正”。蔣介石案頭常備的兩本書,其中一本就是《曾國藩家書》。到現代,包括像任正非,柳傳志等,當年也將《曾國藩家書》視為經商戰略指導。不光影響了這些名人,而且還影響了我們老百姓生活教育的方方面面,也被有人稱作是“千古家訓之首”,所以曾國藩也被錢穆先生成為“算得上一個標準的教育家”!

我是金風,發文不易,隨手點贊,如若喜歡,請關注!


金風C玉露一相逢


曾國藩家書,知道對誰有多少影響,我們真不知道到底有哪些名人看過曾國藩家書,但曾國藩思想影響到的名人,還是非常多的。

第一陣營,就是曾國藩的弟子。

包括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郭嵩燾、彭玉麟、李瀚章這樣的作戰人才,也有像俞樾、李善蘭、華蘅芳、徐壽等第一流的學者和科學家。

第二陣營,是曾氏家族後代,象曾紀澤、曾廣均、曾約農、曾寶蓀、曾憲植、曾昭掄等一批著名人士,比如曾憲植就比較更有名。

第三陣營,是民國的一些名人。比如袁世凱、蔣介石、梁啟超、黃興、陳獨秀等。

第四陣營,是新中國的一些名人,其中就包括毛主席,評價很高。

第五陣營,就是當代的一些名人,特別在企業界,那些知名的企業家,可以拿曾國藩,作為儒商的標配。

曾國藩作為一位中才,通過二三十年的努力,終成頂才,確實值得我們努力學習。


咕咚學堂


曾國藩家書對後事許多名人都產生了重要影響。

第一從李鴻章、張之洞,到袁世凱、蔣介石這些爭議人物都無不對曾國藩頂禮膜拜。

第二還有好多革命軍像梁啟超、黃興、陳獨秀也都對曾國藩倍加推崇,視為楷模。

第三我們偉大領袖毛主席對曾國藩家書評價也很高。

第四就連我們當代的首富馬雲也對曾國藩家書視為楷模。馬雲評價曾國藩“成大事者一定要做到曾國藩身上的這幾句話!第一句勿以小惡棄人大美,勿以小怨忘人大恩。第二句說人之短乃是護己之短,誇己之長乃是忌人之長。第三句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懶字致敗。”

可見曾國藩家書對後世影響頗大,也說明了曾國藩家書確實是一部為人處世,治世持家的很好的學習模板。






小崔聊收藏


《曾國藩家書》是曾國藩的書信集,成書於清19世紀中葉。記錄了曾國藩在清道光30年至同治10年前後達30年的翰苑和從武生涯,大概1500封,所涉及內容廣博,既有治軍為政之道,又有人生處世之談,是研究其人及這一時期歷史的重要資料。細讀此書,你會發現其中的經典語句簡直是字字珠璣,受用一生。

而作者曾國藩,有多牛呢,晚清政治家、戰略家、理學家、書法家、文學家和湘軍的創立者。晚清四大名臣之首,晚清洋務運動發起人和踐行者,被譽為“晚清第一名臣”、“官場楷模”。實現了儒家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的理想境界,被譽為“中華千古第一完人”,儒家裡的兩個半完人,兩個指的是孔子、王陽明,半個指的是曾國藩。所以曾國藩可謂人生楷模,成功學典範。

所以他寫的家書基本可以說是他從一個普通人到精英到領袖的過程,這個過程中他的體悟和歷練,都在家書中有所提現,可以說市面上的成功學有一半都是曾國藩的,或者跟他有關的,他做人實在是太厲害了。

曾國藩家書對每一個華夏兒女都有很大影響,蔣介石一輩子就喜歡曾國藩和王陽明,他對曾國藩家書愛不釋手,可以說曾國藩家書是他的枕邊書之一。而毛澤東也是非常推崇他這位湖南老鄉的,他曾說過近代最佩服曾國藩,所以曾國藩的影響是很大的。


烏龜的國學館


一、中國近代現代化建設的開拓者

曾國藩是中國歷史上真正積極實踐的第一人。在他的指導下,建造中國第一艘輪船,開啟近代製造業的先河;建立第一所兵工學堂,肇始中國近代高等教育;第一次翻譯印刷西方書籍,不僅奠定了近代中國科技基礎,而且極大地開闊了中國人的眼界;安排第一批赴美留學生,為國家培養了大批棟樑之材,其中民國第一任總理唐紹儀,中國“鐵路之父”詹天佑、清末外交部尚書(部長)梁敦彥、清華大學第一任校長唐國安等就是此中佼佼者。

二、中國思想政治工作的開山祖師

曾國藩自稱:“鄙人乃訓練之才,非戰陣之才”,他教導士兵“說法點頑石之頭,苦口滴杜鵑之血”。他以儒家精神練兵,使湘軍成為一支有主義的隊伍,他作《愛民歌》傳唱,使湘軍聲威大震,毛澤東作《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即以此為藍本,蔣介石黃埔建軍時,也將他的《愛民歌》印發學生演唱,收效甚大。他看到洪秀全崇拜天主教不合中國國情,寫一篇《討粵匪檄》,使許多知識分子脫去長衫,率瓴黑腳杆的相實農夫,投到湘軍的旗幟之下,同太平軍作戰並取得了最後勝利。

三、修身齊家治國中華千古第一完人

中國自古就有立功(完成大事業)、立德(成為世人的精神楷模)、立言(為後人留下學說)“三不朽”之說,而真正能夠實現者卻寥若星辰,曾國藩就是其中之一。他打敗太平天國,保住了大清江山,是清朝的“救命恩人”;他“匡救時弊”、整肅政風、學習西方文化,使晚清出現了“同治中興”;他克已唯嚴,崇尚氣節,標榜道德,身體力行,獲得上下一至的擁戴;他的學問文章兼收幷蓄,博大精深,是近代儒家宗師,“其著作為任何政治家所必讀”(蔣介石),實現了儒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事業,不愧為“中華千古第一完人。”

四、升官最快做官最好保官最穩之楷模

“從政要學曾國藩,經商要學胡雪巖”。自近代以來曾國藩就被政界人物奉為“官場楷模”。這是因為,第一,他升官最快,三十七歲官至二品,在清朝獨一人;第二,做官最好,政聲卓著,治民有言;第三,保官最穩,歷盡宦海風波而安然無恙,榮寵不衰。他熟讀中國歷史,對官場之道參深悟透,積澱一整套官場絕學,用之於中國官場,攻無不克,戰無不勝。

五、網羅培育推薦和使用人才的第一高手

曾國藩一生致力結交、網羅、培育、推薦和使用人才,他的幕府是中國歷史上規模和作用最大的幕府,幾乎聚集了全國的人才精華為招攬人才,留住人才,他捨出謙遜的老臉,屢屢上書舉薦部下,為部下謀官要權,爭謀職位。他一生推薦過的下屬有千人之多,官至總督巡撫者就有40多人。他們既有李鴻章、左宗棠、郭嵩燾、彭玉麟、李瀚章這樣的謀略作戰軍需人才,也有像俞樾、李善蘭、華蘅芳、徐壽等第一流的學者和科學家。

六、中國傳統文化持家教子的最大成功者

曾國藩是最好的兒子,能使父母寬心;是最好的哥哥,教導和照顧弟妹,體貼入微,曾國藩更是仁慈的父親,是兒女的好榜樣。他的《家書》講求人生理想、精神境界和道德修養,在骨肉親情日漸淡漠、鄰里親戚形同陌路的現代社會里,確實有勸世化俗的價值,值得每個人一讀。大多數官宦之家,盛不過三代,而曾氏家族卻代代有英才,出現了象曾紀澤、曾廣均、曾約農、曾寶蓀、曾憲植、曾昭掄等一批著名的外交家、詩人、教育家、科學家和高級幹部。

七、中國傳統文化人格精神的典範式人物

曾國藩在同輩士大夫中“屬中等”,頗為鈍拙,但他志向遠大、性格倔強、意志超強,勤學好問,非常人所能及。他從少年起,就“困知勉行,立志自撥於流俗”,天天寫日記反省自己,一生中沒有一天不監視自己,教訓自己。他待上、待下、待同事謙恕自抑,豁達大度,一生朋友很多,很受人尊重;他守著“拙誠”、埋頭苦幹,不論遭受多大打擊,都不灰心喪氣,而能再接再厲,堅持到底。這就是他成功的根本秘訣。

八、中國封建社會的最後一尊精神偶像

曾國藩具有高深的學問素養,是一個“辦事(幹出事業)兼傳教(留下思想學說)之人”(毛澤東)。《清史稿——曾國藩傳》也說:“國藩事功大於學問,善以禮運。”他一生勤奮讀書,推崇儒家學說,講求經世致用的實用主義,成為繼孔子、孟子、朱熹之後又一個“儒學大師”;他革新新桐城派的文章學理論,其詩歌散文主持了道(光)、鹹(豐)、同(治)三朝的文壇,可謂“道德文章冠冕一代”。


烏龍茶和多米


曾國藩的成就是靠血腥殘漢人同胞幾十萬,討好滿清主子,保護大清黑暗落後統治中國延長几十年,對中國發展進程不利,在官場上投機取巧,想當年南宋末年文人文天祥,勢死不投靠元朝蒙古人,是何等的氣節,曾國藩和文天祥比,就是人渣,漢奸走狗,曾屠夫,這樣的人竟然有人推崇,可見是也一類貨色。


敢為人言


曾國藩,中國近代史上一位頗具傳奇色彩的人物,他通過讀書成就了自己的人生

 曾國藩(1811年-1872年),湖南湘鄉人,晚清軍政大臣,洋務運動的先驅者,湘軍領袖,湘鄉古文學派創始人,被譽為滿清王朝"中興第一名臣".他通過讀書成就了自己的人生,成為中國封建社會的最後一尊精神偶像,是中國近代史上一位頗具傳奇色彩的人物。  

一、自幼胸懷大志,飽覽群書  在中國傳統封建社會里,讀書於個人而言是獲取金錢地位、實現人生價值、享受榮華富貴的最佳甚至是唯一途徑,於家庭而言可以顯親揚名、光宗耀祖。因此,各行各業的百姓人家,只要生活上稍能對付,都將子弟送至私塾,以期"十年寒窗、一舉成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