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雪奇緣》中的自我融合

很多孩子看完《冰雪奇緣》不禁會喜歡上擁有強大魔力的艾莎女王,喜歡有點迷糊、直率的安娜相對少一些。

事實上不論是在《冰雪奇緣》或是《冰雪奇緣2》中,真正拯救國家的人是安娜。並且在續集中安娜成為了新的女王。這其中的原因是什麼?這裡我只想說說我的理解。


1. 艾莎與安娜的關係


艾莎與安娜是同一個人的兩個部分:

擁有強大生命力的精神自我與現實生活中的自我

《冰雪奇緣》中的自我融合


《冰雪奇緣》中的自我融合


在第一集中,艾莎在玩耍中因為使用魔法誤擊中安娜的眉心,地精首領說:“幸好傷到的不是心,心可不容易恢復。”

這裡所說的心,並不是指心臟,而是心意識,是感知自己與世界的能力。而喪失了這個能力,人會變的麻木封閉。

地精首領讓艾莎要學會控制的魔力,指的是控制情緒的能力。

隨著年齡的增長,情緒給自己以及周圍的人帶來的影響力會越來越大。一個嬰兒憤怒的情緒根本不足以傷害任何人,而一個成年人的情緒失控卻足以摧毀整個世界。

為什麼說恐懼是艾莎的敵人呢?

當人感覺安全感、掌控感、存在感受到威脅時恐懼情緒能讓其進入反抗或逃避的選擇狀態,這是一種自我保護機制。而當恐懼佔據大腦,各種衍生的情緒會破壞頭腦的理性思考能力,這也是為什麼艾莎越擔心或害怕時,她的魔力越不受控制。


《冰雪奇緣》中的自我融合


國王出於保護孩子的目的,將宮殿大門關閉,驅散僕人隨從,隔離了姐妹倆。這保護對艾莎是一種懲罰,禁錮了精神自我釋放情緒的能力。

在一個人的成長過程中,小時候父母出於保護目的給孩子植入的信條,無意中會將孩子與真實的世界割裂,孩子會覺得孤單與不解,這是安娜(現實生活中的自我)與艾莎(精神自我)分裂的原因,因而也喪失了生命活力。

當孩子成年後,第一次真正獨立面對現實生活時會顯得束手無策。這也是為什麼宮殿門打開後,安娜興奮不已,同時很快地與初次見面的漢斯王子墜入愛河。這裡的宮殿門象徵著心門。因為成長中父母的缺席或無法傳遞關懷,而自己又很難與精神自我相遇。當有人能用自己期待的方式回應自己時,很容易被自己從對方身上獲得的存在感感動。這種存在感讓安娜誤以為這就是愛情。雖然直覺(艾莎)不停地反對,她仍然試圖用邏輯說服自己,漢斯就是真愛。(不得不說,希望孩子婚姻幸福,生活美滿,一定要給予足夠的關愛。)

英文版《let it go》唱出的是一個情緒釋放的過程,當艾莎作為精神自我釋放出強大的力量與破壞性時,再一次傷害了安娜,這個過程類似抑鬱症中,兩個自我進行角力較量。而當安娜為了艾莎不惜付出自己生命時,姐妹倆因此得救。這是兩個自我發生了融合,真正愛自己是生命活力的源泉。


2.自我不斷融合使人提升


有評論說,艾莎才是安娜的真愛,《冰雪奇緣2》裡安娜只在乎艾莎。

在我看來,現實中的自我與精神自我必須高度融合,才能主宰自己的命運。在續集中,艾莎總是被神秘的聲音呼喚,她直覺這是她的使命。於是原班人馬為了自己的國度再次踏上征程。

《冰雪奇緣》中的自我融合


《冰雪奇緣》中的自我融合


《冰雪奇緣》中的自我融合


這神秘的聲音需要艾莎與安娜攜手去揭開上一輩子的錯誤,救贖整個國家。

人類有個特點,就是不斷地想修復過去的錯誤,彌補缺憾,重複過去經歷過的幸福快樂。而續集中神秘的聲音寓意這樣的渴望:渴望換個角度重新看待過去的經歷,彌補缺憾。

當艾莎沉浸在父母海難的自責中時,安娜讓她重新認識了父母對自己的愛,也將父母的愛與未竟之事作為自己的使命與目標。

歷經各種波折終於到達阿塔霍蘭,艾莎勇敢地墜入阿塔霍蘭的宮殿底端,她看到了過去的真相:曾祖父對兩族人民的鬥爭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然後因為陷得太深,她無法自救。宮殿底端是潛意識中埋藏的過去經歷的痛苦經歷,往往有人深陷其中而不能自拔,而形成固有的行為模式,看待事物帶著自己的成見。

當精神自我艾莎被禁錮在過去的經歷裡,現實中的自我安娜也被困在了山洞裡,身邊沒有朋友(雪寶)、愛人(克里斯托夫),只能靠自己時,考驗的是一個人的生存意願。換句話說,就是在一個人成熟的過程中,沒有強烈的活下來的願望,很難在後面的人生裡獲得有意義。找到“為什麼而活?”就是找到生命的意義。

當安娜憑藉自己強烈的生存意願以及必須達成目標的使命感開始自救,她也帶動了周圍的人加入她的戰鬥。這也印證了那句話:“自救者天救,自助者天助,自棄者天棄”。

歷史的堤壩被砸開,人與人之間的隔閡,人與自然之間的隔閡被解開後,艾莎安娜乃至整個國度對自然與生命有了新的認知。她們在這場走向成熟的戰鬥中,精神的自我與自然各得其所,艾莎留在了土著部落與自然聯繫得更加緊密,而安娜在現實中成為自己國度的女王。

有評論說《冰雪奇緣2》是部多餘的續集,但在我看來,這兩部作品都很好地詮釋了一個人成長與成熟的過程,是很不錯的作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