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新奧斯卡歷史的《寄生蟲》,到底多厲害

20年了,終於又有一部亞洲電影在奧斯卡上大放異彩。


20年前,《臥虎藏龍》獲得73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20年後,韓國電影《寄生蟲》更進一步,直接刷新了歷史:


《寄生蟲》獲第92屆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導演、國際影片、原創劇本,實現韓國電影、亞洲電影歷史性突破,也是奧斯卡史上首部非英語最佳影片。

刷新奧斯卡歷史的《寄生蟲》,到底多厲害

(《寄生蟲》,圖源@豆瓣)


難怪導演奉俊昊激動地說:像做夢一樣。


這確實像做夢一樣,因為跟《寄生蟲》PK的是《好萊塢往事》《小丑》《愛爾蘭人》《1917》……沒有一部不是狠角色。


最終,《寄生蟲》這部很韓國的電影,笑到了最後。


這部影片,想必大家沒有看過,也都聽說過了,它在全世界範圍內都太火了。


刷新奧斯卡歷史的《寄生蟲》,到底多厲害

(導演奉俊昊,圖源@微博)


《寄生蟲》講述無業家庭的長子去面試高薪家教而發生的故事,是一部家庭悲喜劇,通過兩家對照,反映出同一個社會不同階層的生活百態……


刷新奧斯卡歷史的《寄生蟲》,到底多厲害

橫掃世界的《寄生蟲》,其實很韓國


在刷新奧斯卡歷史之前,《寄生蟲》已經在其他世界各個電影節上,怒刷了一波存在感,不僅僅是亮相,更是滿載而歸:


金棕櫚最佳影片大獎,金球獎最佳外語片。而拿下金棕櫚,則是殺退了同樣優秀的中國導演刁亦男的《南方車站的聚會》。


刷新奧斯卡歷史的《寄生蟲》,到底多厲害

(圖源@後浪電影學院)


在頒獎典禮上,這部亞洲電影也獲得了大家一致的喜愛,“從地板到天花板都在震顫。”——好的電影,是具有普世價值的,無論什麼民族,什麼信仰,只要我們關心的是全人類通行的價值取捨,諸如愛、正義、公平……就會獲得全球的認可。


同在地球上,我們的悲傷大多是相同的,我們的期望當然也差不多是一個方向。


這部能讓不同膚色的人,都一致認可的好電影,其實很韓國。


首先,導演奉俊昊很韓國(當然,這是廢話)。


很多人可能對這個導演不太熟悉,但是,你一定聽過他的電影,他的每一部新電影,都能在互聯網引起一波熱度,可能不是人盡皆知的大熱,但終歸有人始終在關注著他。


我一說名字,你肯定會心一笑:《漢江怪物》《雪國列車》《殺人回憶》……


沒錯,他就是這些熱門IP的導演。


刷新奧斯卡歷史的《寄生蟲》,到底多厲害

(《雪國列車》,圖源@豆瓣)


有了這些珠玉在前,《寄生蟲》可以說是奉俊昊的集大成之作了,是一部充滿韓國味的野心之作。


為什麼這麼說呢?


韓國電影向來給我們“敢於針砭時弊”的印象,無論是《熔爐》還是《素媛》,都是一針見血的反映現實的力作。


《寄生蟲》延續了韓國電影的這種好的傳統,這一次把鏡頭放在了貧富兩極分化的社會現實……


一無所有、一無所為的一家之主基澤,帶著妻子忠肅、女兒基情、兒子基宇,蝸居在暗無天日的地下室,苟延殘喘地維持著艱難的生活。


一家人在生活奄奄一息之際,基宇的老朋友幫助他獲得了一份富人家的家教工作。


基宇帶著偽造的學歷證書,進駐了土豪家族——樸姓世家。沒過多久,基宇的妹妹和父母也如同寄生蟲一般的進入了樸社長家裡工作。然而,他們的野心並沒有止步於此,基宇更是和大小姐墜入了愛河……


從一開始,就註定了這部片子,是一部討論人性與現實的作品。


刷新奧斯卡歷史的《寄生蟲》,到底多厲害

(《寄生蟲》,圖源@豆瓣)


在臭氣熏天的底層掙扎的基宇,看到了富麗堂皇的樸家,在受到錦衣玉食的富家生活的衝擊之下,他的心理發生了不可逆轉地變化。


我們可能會“站著說話不腰疼”地從上帝視角去審判,有一萬個理由說出“窮且益堅”,但是,只要誘惑足夠大,沒有人不會背叛。


在飢不擇食的時候,基宇一家是保持所謂的“窮人”的骨氣,還是選擇做“寄生蟲”,寄生在富人家,一步步攫取、侵佔?


他們的選擇足夠現實,他們想盡辦法,假裝互不認識“替樸社長服務”,全家寄生到了這個富人之家。


寄生成功之後,他們毫無意外地變了:“沒有寄生前看到別人在自家門口撒尿都不敢吭聲,寄生後都敢武力驅趕了”。


刷新奧斯卡歷史的《寄生蟲》,到底多厲害

(寄生成功之後,基宇一家“耀武揚威”,圖源@豆瓣)


居家寄生的行為,總要被一個“無關緊要”的角色戳破,就像皇帝的新衣一樣,樸家乖僻的小兒子注意到:這群彼此裝作陌生人入侵自己家庭的“寄生蟲”,無一不帶著同樣令人厭惡的氣味。


貧富差距越來越大,階層固化,上升的渠道被封閉……這無論從哪一個角度來講,都是一個全球化的問題,是你我正在面對的問題:你奮鬥的終點,可能都比不上他人的起點……


奉俊昊相信好的電影是應該反映現實的,通過“家庭教師”這樣一個職業,把原本老死不相往來,幾乎平行的兩個階層,讓他們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上,從而產生一系列碰撞與衝突……


在這些激化的矛盾中,我們看見現實,我們反省現實……


當然,這部片子的處理會使很多人包括我不滿意,最大的bug就是:他把富人刻畫得太過於臉譜化了,錢多無腦,極度好騙……


刷新奧斯卡歷史的《寄生蟲》,到底多厲害

不用妄自菲薄,2019中國電影同樣優秀


每次有韓國、印度、日本……這些亞洲國家的好電影上映,就會有一大波思維停在上古時代的、看似憂國憂民的“正義青年”,擺出一副苦大仇深的樣子:中國為什麼拍不出這樣的電影……


實際上,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我們都是全球頂尖的幾個電影大國,這一點不用妄自菲薄。


就拿承受了網民最大的惡意的張藝謀來說,他在世界範圍內對電影藝術的貢獻,幾乎是一個人單槍匹馬,完成不可超越的成就。


刷新奧斯卡歷史的《寄生蟲》,到底多厲害

(張藝謀,圖源@豆瓣)


張藝謀一共在歐洲三大電影節獲得3座最高金獎,3座銀獎,3次提名奧斯卡獎,5次提名金球獎,2次獲得英奧獎,生平12次入圍歐洲三大電影節主競賽的記錄,更是全亞洲所有導演第一人。佔了中國所有導演總和的小一半,超過了臺灣地區和香港地區電影導演的總和;超過了韓國電影導演的總和,是日本電影導演的一半還多一些……


看到《寄生蟲》獲獎,也能有人抨擊到張藝謀,我實在要再提一下上文說過的那句話:張藝謀三大電影節的獲獎數,超過韓國電影導演的總和。


此外,張藝謀還獲得了威尼斯電影節表彰個人成就的"電影人榮譽獎",蒙特利爾、開羅、上海三個a類電影節的

終身成就獎或傑出貢獻獎,並先後成為聖賽電影節(1999年)、東京電影節(2005年)和威尼斯電影節(2007年)評委會主席


即使很多人跟風噴的《英雄》,也被老外視為神作,在時代週刊評選的“2004年全球十佳電影”裡,榮登第一


刷新奧斯卡歷史的《寄生蟲》,到底多厲害

(《英雄》,圖源@豆瓣)


羅列這麼多,只是想說明,中國的電影人和電影足夠優秀,並不是人云亦云的不行;只說了一個張藝謀,我們其實還有李安、侯孝賢、陳凱歌、賈樟柯、王小帥、刁亦男、婁燁……一系列優秀的電影人和電影作品。


因此,當我們評價一個導演,一部作品的時候,我們最起碼要先去看看人家的作品,比如批評張藝謀的可能只看過《滿城盡帶黃金甲》,根本不知道《活著》、《紅高粱》;再比如,今天全世界都在誇《寄生蟲》,很多人根本沒看過,也能發表幾萬字的讚詞。


在瞭解之後,我相信我們完全不用妄自菲薄。我們更不會把善意都給了外國電影,把惡意都投向中國電影。


單單是2019年這麼難的一年,我們也不乏好的作品,即使他們沒有獲獎,也不代表就能抹殺他們的光芒。


首先動漫這一塊就至少產出了3部票房口碑雙佳的片子:《哪吒之魔童降世》《白蛇·緣起》《羅小黑戰記》。雖然哪吒已經被過度消費了,但是還是不得不提,中國的動漫人,終於知道從中國傳統文化中,合理地汲取營養並現代化,認真地去講一個故事。


刷新奧斯卡歷史的《寄生蟲》,到底多厲害

(《羅小黑戰記》,圖源@豆瓣)


劇情片也有王小帥的《地久天長》,3個小時,30年的跨度,你完全不會感到厭倦,你只看到小人物在歷史的洪流中如何去生活,在這部片子上,你能看到《活著》的質感。該片男女主演王景春和詠梅,也分別拿下了第69屆柏林電影節的影帝和影后


刷新奧斯卡歷史的《寄生蟲》,到底多厲害

(《地久天長》,圖源@豆瓣)


即使是一直被詬病的科幻,也在年初給了我們驚喜,不用我說,你也知道《流浪地球》可能並不完美,與好萊塢還有差距,但是最起碼有人在認認真真地做科幻,在努力地把中國科幻變得更好,顯然,這份誠心,大家也是看到的,都用電影票表明了自己的態度。


電影毒瘤小鮮肉,在2019年,也表現出了驚豔的演技:《少年的你》。這部片子,完全改觀了易烊千璽作為偶像派“沒演技”的標籤,在與影后周冬雨的對戲裡,我們看到了易烊千璽作為一個演員的自我追求……


《平原上的夏洛克》更是啟用毫無演戲經驗的農民,為大家呈現了一部低成本的,走心的喜劇片。


刷新奧斯卡歷史的《寄生蟲》,到底多厲害

(《平原上的夏洛克》,圖源@豆瓣)


2019年,還有《蘭心大劇院》《一秒鐘》……這些因為“種種因素”沒能上映的片子,實在是可惜。


刷新奧斯卡歷史的《寄生蟲》,到底多厲害

(張藝謀《一秒鐘》,圖源@豆瓣)


總之,2019,全球範圍內佳片無數,韓國如此,中國當然也不例外,讓我們在欣賞《寄生蟲》的同時,也對中國電影有更多的期待,你總會發現一部令你驚喜的作品。


這些驚喜的作品,往往具有普世價值,也就是人類共同的追求:善良與愛、和平與正義、公平與信念……


只要認真地去反映反省這些問題,並且用合理的表達方式搬上熒幕的作品,都會突破國家與地區的限制,好的作品,本來就應該是跨越種族與文化,去表達人類共同關心的價值與信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