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防疫】抗擊疫情,上海市民在行動(11)

【社區防疫】抗擊疫情,上海市民在行動(11)

【社區防疫】抗擊疫情,上海市民在行動(11)

上海自防控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工作開展以來,各個社區在疫情防控中,都想出了各種各樣的防控辦法,提高社區疫情防控效率。


樂民平臺【社區防疫】專題持續更新,歡迎各社區街道工作人員和熱心居民投稿,萬眾一心、同舟共濟,共同打好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阻擊戰。


上海的各個社區在一線戰“疫”中都有哪些溫暖呢?本期,小樂帶看看各個社區的便民暖心服務。

【社區防疫】抗擊疫情,上海市民在行動(11)

金橋鎮碧雲社區是上海市綜合性國際社區之一,常住外籍人士3445人。至3月14日,碧雲社區來自境外重點地區需採取居家醫學隔離措施的共有86人。

【社區防疫】抗擊疫情,上海市民在行動(11)

志願者探望被隔離人員

【社區防疫】抗擊疫情,上海市民在行動(11)


【社區防疫】抗擊疫情,上海市民在行動(11)

志願者為返滬人員服務


【社區防疫】抗擊疫情,上海市民在行動(11)

志願者等候接送大巴

【社區防疫】抗擊疫情,上海市民在行動(11)


碧雲社區是本市綜合性國際社區之一,面對當前疫情防控境外輸入性風險增大的態勢,碧雲社區不斷完善聯防聯控、群防群控機制,紮實做好防控宣傳、管理、服務等工作,全力阻斷疫情傳播風險。到3月14日,該社區來自境外重點地區需採取居家醫學隔離措施的,共86人。


此次疫情防控中,針對外籍人士的管理和服務,碧雲社區已形成居委、物業、業主委員會“三駕馬車”共同發力。


【社區防疫】抗擊疫情,上海市民在行動(11)

志願者雨夜為境外返滬人士服務

第一個“一”是贈送由社區統一調配的1個“暖心服務包”,

包括口罩、消毒液、洗手液、居家隔離注意事項、防疫友情提示卡等;


【社區防疫】抗擊疫情,上海市民在行動(11)

志願者雨夜還在服務

【社區防疫】抗擊疫情,上海市民在行動(11)


今年1月剛剛來到中國的意大利小夥孔健,在廣播中聽到碧雲社區招募志願者的消息後,第一時間報了名。

【社區防疫】抗擊疫情,上海市民在行動(11)

意大利小夥孔健在給居民測溫


【社區防疫】抗擊疫情,上海市民在行動(11)

無接觸式快遞存放點


此外,社區招募外語志願者30餘名,協助門崗值守、登記信息、翻譯防疫宣傳資料,通過微信群、朋友圈等方式向外籍居民推送權威抗疫信息,傳播正能量。

【社區防疫】抗擊疫情,上海市民在行動(11)


沿馬路一邊安裝了綠色的金屬網,中間有一個小門,門上鎖著一把環形鎖。


【社區防疫】抗擊疫情,上海市民在行動(11)

在祝橋鹽倉老街附近,沿著南祝路的西側,有多處這樣的“標配”,原來這是鹽倉社區在社區防疫“大包圍”的基礎上,因地制宜設立起的防疫“小單元”。


“像這樣的‘小單元’在鹽倉居委的轄區內共有7處,‘小單元’裡面一般有兩三戶人家,大家抱團防疫。”鹽倉居委黨總支書記張暉說。


鹽倉居委的轄區內既有封閉式小區、無封閉條件公寓,又夾雜著舊式老街民房、道路兩側零星住宅等。


據鹽倉社區黨委書記殷勇介紹,轄區內大部分較為集中居住的村、居民區,“包圍式”管理相對容易,但南祝路邊還有20多戶零星的住戶,本身就是能直接走到路上的,對於這些“散戶”在防控初期一直是一個難點。


上個月,由新區農委、婦聯組成的區村組包乾指導組來到祝橋鎮各村居檢查指導疫情防控工作,協助查漏補缺,助力織密織牢疫情防控網絡。


【社區防疫】抗擊疫情,上海市民在行動(11)


在區、鎮工作組的指導下,社區、居委立即著手對居民區防疫卡點進行調整,20餘戶零星村民被劃分成以兩三戶為一體的“小單元”防疫,用金屬網築起“圍牆”,留一扇小門便於住戶通行。


“這樣既達到了防控的要求,也兼顧了這些住戶的進出。” 殷勇說。


由於考慮到了居民的實際情況,“小單元”的防控措施在居民們的支持、配合下很快得以落實。同時,每個“小單元”都有一位熱心的“掌門人”負責環形鎖的鑰匙,“小單元”門口的告示上除了有“疫情期間,無關人員一律不準入內”的內容外,還有“掌門人”的電話。


就這樣,一把門鎖、一張告示、一部24小時值守電話,兩三戶人家也同樣構成了全封閉的防控管理。

每位“掌門人”不僅每天按要求完成防控任務,對“小單元”裡的人員進出,進行測溫和登記,同時也是“小單元”與居委之間的聯絡人,協助社區、居委共同防疫。


據瞭解,近一個多月來,新區多個部門組織精幹力量,支援祝橋疫情防控。


【社區防疫】抗擊疫情,上海市民在行動(11)


區紀委監委和區級機關幹部應急志願者服務隊積極行動,協助村居卡口進行體溫檢測、人流秩序引導、人員信息登記、便民服務及宣傳、心理疏導等執勤和服務工作,充實基層村居卡口和道口值守志願者隊伍。區檢察院的區級機關應急志願者服務隊分三批次持續增援祝橋鎮各防疫一線,在日常檢查過程中,和村居工作人員想方設法一同織密疫情防控網。

【社區防疫】抗擊疫情,上海市民在行動(11)


3月11日早上9時不到,家住古北國際花園的意大利居民安吉拉·布魯西諾就來到小區門口,穿上保安遞來的“平安志願者”馬甲,開始學習測溫槍的使用方法。這是安吉拉擔任小區門崗志願者的第一天。此前,她還為居民區翻譯過意大利語版本的防疫宣傳。

【社區防疫】抗擊疫情,上海市民在行動(11)

安吉拉(左)為小區訪客測體溫


然而,就在她“新上崗”的前一天,意大利剛剛宣佈在全國範圍實行封城禁令。一同“執勤”的虹橋街道榮華居民區書記秦怡雯關心起意大利的情況,安吉拉用英文回答道:“我的意大利朋友很想知道上海應對疫情的做法,他們是第一次遇到這樣的狀況,的確有些擔心。”


記者在古北國際花園小區門口見到安吉拉(Angela Brussino)時,她剛穿戴好志願者馬甲,練習測量手腕溫度。“測量的時候靠近一些手腕。”“好的,我明白啦。”聽到保安的指導,安吉拉馬上用簡單的中文回覆,語調中帶著些躍躍欲試。


9時剛過,一輛私家車駛入小區大門,保安示意對方停車並出示小區出入證,然後揮手招呼了安吉拉。“誒唷,今天是外國人來測體溫啊。”“對的,是我,哈哈。”為車主測溫後,安吉拉不忘用中文說上一句“謝謝”,車主也幽默地回應,“‘老外’都來幫忙測體溫了,大家都很重視啊,再見啦。”


【社區防疫】抗擊疫情,上海市民在行動(11)


安吉拉如今是一位全職媽媽,照看3個孩子的生活起居。4年前與丈夫來到上海,這位來自意大利都靈的姑娘已經分別在東華大學和上海交通大學學習了3個學期的中文課程。“我中文不好,會一點點。”平日在小區,每當與中國鄰居聊天,安吉拉都會謙虛地回答。


疫情開始後,安吉拉很快發現,自己和鄰居們的生活都開始發生顯著變化。1月30日結束在意大利的探親回到上海後,榮華居民區第一書記盛弘就聯繫了她。一方面請她和家人進行自我健康觀察,同時也詢問,能否幫忙翻譯意大利語版的疫情防控告知書。


彼時,海外疫情尚未爆發,但考慮到居民區內有來自近50個國家和地區的1.6萬名境外居民,已經從事涉外社區工作十餘年的盛弘敏銳地意識到,疫情防控需要有備無患。於是,安吉拉便參與起榮華居民區的涉外疫情防控服務。一開始只有簡單的翻譯和諮詢,直到2月下旬,意大利疫情急轉直下,安吉拉掛念著身在意大利的親人和朋友,也主動詢問盛弘,“上海的情況怎麼樣,社區的情況如何,有什麼需要我幫忙嗎?”


【社區防疫】抗擊疫情,上海市民在行動(11)

居民區書記盛弘(右)為安吉拉介紹最新的防疫措施

觸動安吉拉的是一天下午,孩子們的提問。“媽媽,我們今年夏天還能去意大利過暑假嗎?”“暫時還不能安排,現在有特殊的情況。”“和中國一樣嗎?”“現在中國好些了,但是意大利不太好。”安吉拉告訴記者,如果疫情沒有發生,她每天早上會按部就班地送孩子們上學,然後去徐家彙的交大校園上中文課,下午接孩子們回家,或是去參加課外活動。然而,這些看似再普通不過的生活,現在也暫時成了期待。


聊到這裡,剛好路過小區的盛弘向安吉拉和記者走來。“安吉拉,認得出我嗎?”透過口罩,安吉拉辨認了幾秒才向盛弘打招呼。“中國有句俗話,叫‘眼睛是心靈的窗戶’,我們現在只能用‘窗戶’認出彼此了。”盛弘問安吉拉,意大利語是否也有相同的說法。“有的,我們說‘眼睛是靈魂的鏡子’。”


不經意間,中國和意大利的文化在普通的上海小區門口發生了交融,兩個擁有豐富文明歷史的國家也正歷經著同樣的考驗。記者臨走時,安吉拉用了英文“conquer(征服,戰勝)”來為抗擊疫情加油打氣。“希望下次做志願者,是為鄰居們介紹意大利的文化,歡迎大家到意大利來,我負責推薦好玩的地方。”


在上海,外國居民參與社區志願服務的形式,遠不止擔當“翻譯官”或“體溫測量員”。他們會教正在居家隔離的同胞使用“美團”“餓了麼”;他們同物業管理員“稱兄道弟”、親如一家;他們會擔心自己國家的疫情影響中國鄰居對待自己的態度,但迎來的卻是上海“阿姨爺叔”們的一句,“我們都要加油!”當居委幹部試探性問“願不願意為社區出分力”時,他們甚至會說,“不要把我們當‘老外’,我們就是這裡的居民。”


同中國老百姓一起最先經歷疫情的在滬外籍居民們,眼下正從中國鄰居的那份感同身受中感受到力量和關懷。上海社區幹部們通過耐心細緻的工作積累,收穫而來的這些熱心腸的“洋幫手”,也為這座城市抗擊疫情增添了一股堅實而又溫暖的力量。


【社區防疫】抗擊疫情,上海市民在行動(11)


本文來源:澎湃新聞、上海長寧、浦東發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