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檢戰“疫”進行時】“下沉”中的“上心”——昌檢人下沉紀(一)

【京檢戰“疫”進行時】“下沉”中的“上心”——昌檢人下沉紀(一)

【京檢戰“疫”進行時】“下沉”中的“上心”——昌檢人下沉紀(一)

“愛心是我們抗擊疾病最強的力量”

——彭麗媛

珞珈山櫻花已開,我們在下沉的點位上業已堅守了月餘,這40多天中,我們和鎮街、社區(村)工作人員打交道,和日常往來的居民打交道,我們上街、我們入戶,我們已經養成了“職業病”,在小區口、村口看見一隻阿汪都要攔住說一句:“你沒戴口罩,不能外出”、“你的出入證呢?”,我們在工作中,第一次用“非法律手段”開展工作,第一次用這麼長的時間感受最接地氣的人生百態。這40多天裡,每一天都發生著各種各樣的防疫“事件”,讓我們迎來了防疫工作中的第一次無奈、第一次委屈、第一次快樂和第一次感動,有時候這麼多的第一次,可能僅僅源於一個畫面、一件小事、一句話語、一個孩童……我們能做的,就是面對所有的事情,秉承著檢察人遵紀、守法、公平、公正的職業素養,沉下身、用上心去處理好每一件大事小情……小編為大家整理了一些昌檢人在下沉過程中“上心”的小事情,分期為大家講述。

【京檢戰“疫”進行時】“下沉”中的“上心”——昌檢人下沉紀(一)

我是第一檢察部檢察官助理高帝雯

我在沙河鎮豆各莊村下沉

春回大地 我們必勝

下沉豆各莊村,測體溫、檢查出入證、登記辦手續、入戶排查、協調解決問題…社區需要什麼,我就做什麼。2月的北京,寒風凜冽,零下六度的天氣,風雪交加,村口執勤成了最有挑戰的工作內容,一站就是六個小時,陣陣寒風透心涼,接連多日的“六小時”,讓我對下沉有些膽怯了,但是看到鎮裡包村的幹部、村委會工作人員每天都像戰士一樣連軸轉著,沒有絲毫退卻和怨言,反而在天氣惡劣的日子裡對我說:“天冷,你多去屋裡歇歇喝點熱水,我上”,臉上的堅毅更是使我動容。同時想到那麼多醫護人員白衣執甲、逆行出征,冒的不是風雪,而是生命危險,相比之下,我受的這點苦累又算得了什麼,受到各方鼓舞的我,更有鬥志了。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這次疫情讓我感受到了全國人民齊心協力、同舟共濟的中國力量、中國精神,更加堅信黨和政府的有力領導,更加熱愛這片孕育我們的祖國大地!3月的北京,春回大地,草長鶯飛。不麻痺、不厭戰、不鬆勁,堅守“疫”線,我一直都在。

【京檢戰“疫”進行時】“下沉”中的“上心”——昌檢人下沉紀(一)


【京檢戰“疫”進行時】“下沉”中的“上心”——昌檢人下沉紀(一)

我是第一檢察部檢察官助理王和美

我在沙河鎮豆各莊村下沉

一句辛苦 拉近你我

奮鬥不是響亮的口號,而是在最需要的時候見精神、顯擔當。在疫情防控的關鍵時刻,我作為一名青年黨員,按照院裡安排先後到冠芳園社區、豆各莊新村、二街社區下沉,協助開展外來人員登記、測體溫、查出入證等工作。在每一天的站崗、巡邏工作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社區工作人員的不易,卻也感受到了溫暖。在豆各莊村下沉的時候,社區的一位老大爺每次進出時,都會對我們笑著說一聲“辛苦了”,讓人在寒冷的日子裡溫暖得想要流淚。我想,我們帶上口罩,大爺未必知道口罩後面是怎樣的一張面孔,當我們摘下口罩再相遇時,可能擦肩而過也不會認出來,疫情雖然拉開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但卻拉近了心與心之間的距離。願早日春暖“疫”散。

【京檢戰“疫”進行時】“下沉”中的“上心”——昌檢人下沉紀(一)


【京檢戰“疫”進行時】“下沉”中的“上心”——昌檢人下沉紀(一)

【京檢戰“疫”進行時】“下沉”中的“上心”——昌檢人下沉紀(一)

我們是第二檢察部檢察官黑黎 檢察官助理孫靜

我們在沙河鎮紫荊香谷社區下沉

檢察官的“火眼金睛”

紫荊香谷社區,房屋性質類別多、外來人口多、租戶多,給下沉工作開展帶來了不小的挑戰。那天,黑黎姐和我照常在小區門口執勤。人來人往中,一名年輕男子引起了我倆的注意:他明明有出入證,卻遮遮掩掩不願全部出示;問他有什麼需求,他卻目光閃躲,顧左右而言他。我們當即攔下他,幾經詢問才瞭解到,他剛從湖南長沙回京,卻未向社區報備、也未自行隔離,他的出入證是冒用了同住舍友的。我們立即將該情況向社區反映,並和社區工作人員一起來到男子家中進一步核實。在確認情況屬實後,為其補辦了居家觀察手續,並對男子和舍友進行了批評教育,就相關政策進行了詳細的解釋。自下沉紫荊香谷社區以來,我們已經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獨門絕技”:目光閃爍不定、言語含糊不清、出入證出示猶猶豫豫的,都要重點關注。檢察官的火眼金睛,為社區防疫工作排查了漏洞、化解了風險,為築牢防疫戰線貢獻了檢察力量。

【京檢戰“疫”進行時】“下沉”中的“上心”——昌檢人下沉紀(一)


【京檢戰“疫”進行時】“下沉”中的“上心”——昌檢人下沉紀(一)

【京檢戰“疫”進行時】“下沉”中的“上心”——昌檢人下沉紀(一)

我們是第二檢察部檢察官曲磊 檢察官助理姬亞靜

我們在沙河鎮紫荊香谷社區下沉

小事不小 溫暖人心

在紫荊香谷社區執勤以來,我和亞靜發現,小區內住著不少外籍友人,他們經常會有政策諮詢、手續辦理的需求,儘管會說簡單的中文,但還是用英文交流比較方便。為更好提供服務,我倆在工作之餘,拾起了久違的英文課本,並對相關的政策措施進行了翻譯、製作了簡單的英文提示語。這不,在協助為一位丟失出入證的非洲姑娘重新辦理證件過程中就派上了用場,不僅核實了情況、快速的辦理,並用英文詳細解釋了相關政策規定,還幫助非洲姑娘找到了許久都沒有找到的快遞。在第二檢察部下沉紫荊香谷社區以來,這樣的暖心故事並不少,有提醒家長儘量少帶孩子外出、教小朋友正確佩戴口罩方法的周麗娜、薛聰穎,有主動發現老大爺出入證破損、貼心為其重新辦理的王丹丹、張泗柯,有急群眾之所急、為出門不便的居民主動送快遞上門的王雪鵬、高楊……事情一件件雖小,溫暖的卻是人心。在防疫的路上,我們一直在行動,以認真、細緻、善意守護著一方的平安。

【京檢戰“疫”進行時】“下沉”中的“上心”——昌檢人下沉紀(一)


【京檢戰“疫”進行時】“下沉”中的“上心”——昌檢人下沉紀(一)

我是第七檢察部檢察官施竹毅

我在沙河鎮鞏華新村社區下沉

別擔心 我們是大後方

鞏華新村社區有3000多戶,是一個租戶和外來人口較多的社區,除了在門口值守,我還協助負責居家隔離人員的監督和服務工作,向返京的人員講解隔離政策,對隔離在家人員發放隔離提示單,對未滿隔離期私自出門的人員進行批評教育,為隔離在家人員派送快遞和食品,做好方方面面,才能確保隔離措施有效到位,讓隔離人員安心在家。2月末的一天,一對只有16歲和8歲的兄弟倆從遼寧爺爺家返京,按照隔離政策,需要在家隔離十四天,已經返京在家的父母也要交出出入證一同隔離,但父母還要上班,不能連續兩個周在家隔離,孩子去哪隔離,隔離的孩子誰照顧,費用誰出?面對父母的疑問,我們耐心說服教育,講解政策規定,終於取得了父母的理解,將兩個孩子送到沙河的定點隔離酒店。一名在外隔離的父親打來求助電話,因為家中只有妻子和不足週歲的嬰兒,希望能將多點上購買的食品送到家中,我們頂著寒風,及時將四大袋食品派送到家,當得到懷抱嬰兒的母親感謝時,我們心裡也是暖暖的,寒風吹在臉上,也沒那麼冷了。

【京檢戰“疫”進行時】“下沉”中的“上心”——昌檢人下沉紀(一)

【京檢戰“疫”進行時】“下沉”中的“上心”——昌檢人下沉紀(一)

這條朋友圈,是我們所有昌檢人的信心與決心,有一說一,論下沉我們是上心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