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決策者的"封城"困局:公眾健康優先,還是接受月損失2400億?

據《泰國中華日報》3月20日報道,儘管泰國"封城"會造成每月2400億泰銖的經濟損失,但泰國經濟學家對"公眾健康第一"表示認同。同時呼籲當局重振公眾信心,為後續復甦經濟做好準備。

針對要求政府頒佈封城令的呼聲越來越大之際,泰國經濟學家迅速表達了禁令給經濟層面造成負面影響的擔憂之情。泰國商會大學經濟和商業研究中心主任塔納瓦博士認為,一旦採取封城措施將會造成每月2400億泰銖的經濟損失,意味著,每天損失80億泰銖。

泰國決策者的

塔納瓦博士談"封城"經濟影響 來源:泰國中華網

塔納瓦博士認為,公眾健康必須放在首位,經濟則是次要的。儘管當前任何考慮經濟層面的舉動都是不合時宜的,但這是一個不可迴避的問題。疫情危機面前,沒有什麼比保護公眾健康更重要的。

塔納瓦博士補充說,每月2400億泰銖的損失,其中來自旅遊服務產業的損失應該在1600億泰銖/月,日均60億泰銖;另外一部分是邊貿600億泰銖/月,日均20億泰銖。

他還表示,政府決策者將會作出對國家和公眾正確且有利的決定。即便那個決定是"封城"。泰國當前的疫情狀況尤為關鍵,因為一旦發展到像馬來西亞和菲律賓或是多個歐洲國家那樣,公共醫療系統甚至可能會因此癱瘓。

泰國工業院主席素攀則認為,政府在構建公眾信心方面還存在不足。恐慌性囤貨只是其中的一種表現。

但也有對封城持不同意見的企業家,他們認為,泰國當前的處境和已經實施了"封城"的國家並沒有什麼差別,因為與泰國有廣泛交往的國家都已經實施了封城令,限制國人出行。也就說,即使泰國不封城,也沒有多少人來旅遊了。

泰國目前應對疫情傳播的方式為實施居家隔離以及關閉服務及娛樂場所。目前,泰國經濟無法在沒有外部支持的情況下實施自我拯救,利用國內消費解決疫情帶來的影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