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控“疫”線的“小女伢”“大管家”

防控“疫”線的“小女伢”“大管家”


自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發生以來,當醫護、民警、社區等廣大人員奮力堅守在疫情防控一線的時候,卻有這樣一個身影,她加點加班清點、調配、搶運、分發物資,默默地做著後勤物資保障工作,為雲夢縣義堂鎮疫情防控阻擊戰揮灑著熱血和汗水,展示出責任和擔當。

她就是雲夢縣義堂鎮紀檢監察干部、90後吳瑾。

“疫情來了,我要上!”


防控“疫”線的“小女伢”“大管家”

1月22日,臘月二十八,全鎮疫情防控緊急會後,所有駐村幹部要下到村灣對群眾進行體溫監測,未駐村的吳瑾主動請纓:我年輕,也要為打贏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貢獻自己微薄的力量!

當時,僅僅戴上黃土坡村衛生室提供的一次性醫用口罩,就走上了危險的戰場,拿著額溫槍,對高餘灣內所有村民進行體溫篩查。由於當天氣溫低,額溫槍在低溫度環境下難以測準溫度,她就用手捂著,確保額溫槍測量溫度精準,當有一個女孩子測出37.3℃時,立即拉扯該女孩到一邊,又不厭其煩多次進行測量,溫度36.8℃,才放下心來,當天對267人進行體溫監測,未發現一例發熱病人。

在堅持測量體溫的同時,還要兼顧做好新冠肺炎防疫宣傳工作。她與村幹部一起,挨家挨戶發放宣傳單,在村組懸掛橫幅、張貼宣傳單和宣傳標語,利用喇叭等宣傳載體,將疫情防控知識傳遞到“尋常百姓家”。


防控“疫”線的“小女伢”“大管家”

“我年輕,我先上”

義堂社區居住人員複雜、流動量大、管理難度大,疫情防控形勢嚴峻,任務繁重。

當她得知義堂社區測量體溫人手不足時,又主動“請戰”到社區幫助測量體溫。義堂社區的居民有一萬之多,雖然調來衛生院很多護士醫師幫忙,但測溫進度依然很慢。當時天氣寒冷,各家都關門閉戶,測量體溫前要先敲門喊門,等待居民開門出來測量,十分耽誤時間。

她無畏無懼、身先士卒,冒著被感染的風險,一家一家先叩開居民的大門,提前跟居民們溝通,爭取他們的支持,配合體溫篩查,這樣一來速度快了很多。每天這樣下來,口乾舌燥、汗流夾背、胳膊痠痛是常態。

社區測溫原始信息登記表都是紙質版,她又逐個人員進行電腦錄入製作電子版,因為有些信息不完整,她就逐一打電話,詢問“漢返”人員身份證號、具體行程等,有些“漢返”人員怕是詐騙電話,也怕自己是武漢回來的要被隔離處理,不願意透露自己的信息,她都耐心解釋,講解相關政策,安撫他們的情緒。社區的“漢返”人員有500多人,是其他村的好幾倍,她硬是每天加班加點至深夜,也要確保當天錄入工作如期完成。她說:“我不喜歡做事拖拖拉拉,今日事今日完。”

防控“疫”線的“小女伢”“大管家”

“有需要,我來上”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這場硬仗,離不開堅強的後勤保障。義堂鎮黨委將這份沉甸甸的重擔壓在了義堂鎮紀委幹部的肩上。

“小吳,快統計下現在的醫用口罩還有多少,能不能滿足幹部群眾使用;小吳快來,我們村要領口罩、84消毒液;吳瑾,快辦理防護物資入庫,我們要立即發送到防疫一線”。每天,她的名字被叫得最多。習慣了這種緊張節奏的她說:“雖然累點兒,但是工作很充實,哪一天真要停下來,我還真不習慣了”。

鎮紀委接到統籌物資管理後,她就毫不猶豫承擔起防控物資發放這項苦活、累活、髒活、得罪人的活。物資庫房中瀰漫著刺鼻的消毒液味道,她擼起袖子不停地填裝、分發消毒液。一天下來,累得汗溼衣襟無數遍,過年新買的褲子也被濺出的消毒液腐蝕成白色,可她毫無怨言,用行動展現出“90後”幹部應有的職責與擔當。

物資發放工作看似簡單,幹起來卻一點也不容易。面對疫情,庫房裡每一個口罩的發放、每一包消殺物品的領取她都認真細緻地審核簽字。面對物資,她每天認真清點登記、公開公平地發放,保證不出任何紕漏,不讓任何人說“閒話”。

疫情防控工作時間緊,領取物資的人隨時都有,從一大早吃早飯之前到晚上九點都要隨時待命,中午想打個盹、晚上想早點躺進被窩都不行,一個電話就得立馬趕往庫房。後來,索性累了就在辦公室椅子上靠一會,困了就在物資倉庫裡面的圓桌上趴著眯一下。

每次接收物資或者發放物資,她都幫忙抬上搬下。在為各村進行物資裝車時,她幫忙搬運的黃土坡村一名女幹部驚訝說:“沒想到嘞小女伢這麼小,力氣這麼大,一百斤化肥都搬得動”。她不好意思的回答道:“剛開始力氣並不大,後來搬著搬著就練出來了”。

“我是紀檢幹部,讓我上!”吳瑾是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做的。在打響疫情防控阻擊戰的短短50天,經她裝卸分發的疫情防控物資:一次性醫用口罩23.9萬個,防護服1490套,酒精2200斤,84消毒液5噸,一次性醫用手套10500付,紅外線測溫槍295把,水銀體溫計1024支,彩鋼瓦2230塊,大米21.5噸,農資物資7.3噸,農藥4640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