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的武將都有什麼官職名稱?哪個官職最大?

酒瓶裡的菸頭


在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裡,誕生了許許多多偉大的朝代。既然有國家,就有國家之間的戰爭,而武將則是不可或缺的絕色。

談到古代的武將職位,每個朝代的名稱都是不一樣的。相近的朝代越相似,而相去甚遠的朝代則變化更大。下面,我們就選取幾個有代表性的朝代來說一說。我們首先來說說秦朝:

國尉:與漢朝太守相當,是秦朝最高武官。負責執掌各級軍隊,對軍隊有考核與任免權。

護軍都尉:管理各級武將,代管各級軍機事務。統領禁軍,中護軍等。

將軍:共設前後左右四方將軍,位列上卿,負責鎮守邊疆。

偏將軍:副將職位,協助將軍處理各種事務。帶領軍隊訓練等事宜。

都尉:統五千兵。

此外,還有諸如君侯、百將、屯長等小官職。

漢朝武官最高職稱為大將軍(位列三公,一品大員),

除此以外從大到小依次為:二品:驃騎將軍、車騎將軍、上軍大將軍加上四鎮與四徵(東西南北)將軍等;三品:中領軍,此外還有四安(東西南北)將軍,四平(同上)將軍等各雜號將軍。在三品以下還有四五品的官員如偏將軍、中郎將、校尉等各種稱號武將更是不計其數。可以說,漢朝的武官職位是相當繁雜的。

相比於前朝,由於社會的進步和軍隊建設的需要,漢朝武將的職位劃分則更加細緻,更加多樣。這是歷史發展的必然結果,也和漢朝的政治體制有很大的關係。

我們再來看看唐朝的情況。

正一品:天策上將軍,只李世民(唐太宗)一人而已

無品級:兵馬大元帥

從一品:驃騎大將軍

正二品:輔國大將軍;從二品,鎮軍大將軍

上正三品:冠軍、懷化、千牛衛大將軍;下正三品,懷化將軍

上從三品:雲輝、歸德大將軍;下從三品,歸德將軍

上正四品:忠武將軍;下正四品,壯武將軍

上從四品:宣威將軍;下從四品,敏威將軍

……

上從九品:陪戎校尉;下從九品,陪戎副尉,歸德執戟長等。

到了唐朝之時,我們可以看到唐朝的官職劃分不僅十分細緻多樣,而且更為科學清楚,一目瞭然。歷史總是進步的,武將官位的稱謂也會越來越規範。

除了上述那些朝代的官職,還有其他朝代也是各不一樣。比如大司馬、千戶、都督等。每個朝代對武將職位的稱謂都不一樣,都是根據自身情況而去制定的武將職位稱號。所以,在每個時期每個點,也自有它存在的道理。


古代和現代的很多官職都是對應的,例如:

兵馬大元帥――軍委主席

大將軍――陸軍上將

遊擊將軍――副師長

參將――師長

總兵――軍區司令

都統――海軍上將

校尉――連長

當然,這只是大致相當於今天的官職,肯定會略有出入。不管歷史怎樣發展,一直到今天,不可否認的是,軍隊對維護國家的統一與完整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在此,我希望我們的軍隊發展越來越好,也希望所有人能重視和關心我們國家的軍人。支持軍隊發展,作為中國人――

義不容辭。


朝陽白露


哈嘍,大家好,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

中國古代武將都有哪些官職,他們的官職哪個又是最大的呢,我相信有很多人不知道。因為不同的朝代對武將的名稱命名不同,而且他們的權利也各不相同,所以就不會太容易接受。那麼,接下來我們就以清朝為例來看看他們的武將排序吧。


第一:正一品 領侍衛內大臣

從一品 將軍,都統,提督

第二:正二品 副都統,總兵

從二品 副將

第三:正三品 參將

從三品 遊擊


第四:正四品 都司

從四品 城門領

第五:正五品 守備

從五品 守禦所千總

第六:正六品 門千總,營千總


從六品:部千總

第七:正七品 把總

從七品 盛京遊牧副尉

第八:正八品 外委千總

從八品 委署驍騎尉


第九:正九品 外委把總

從九品 額外外委

好啦,這就是清朝的武將排名,大家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歡迎評論。


黃河水


各朝代武將官職都有所不同,下面以唐朝為例:

唐朝武將官職等級:

1、無品級:兵馬大元帥 、兵馬副元帥

相當於的孫中山職位

2、從一品:驃騎大將軍

如程咬金

3、二品:輔國大將軍、鎮軍大將軍

如尉遲恭

4、三品:冠軍大將軍、懷化大將軍、懷化將軍、雲麾將軍、歸德大將軍、歸德將軍

5、四品:忠武將軍、壯武將軍、懷化中朗將、宣威將軍、明威將軍、歸德中朗將

6、五品:定遠將軍、寧遠將軍、懷化朗將、遊騎將軍、遊擊將軍、歸德朗將

7、六品:昭武校尉、昭武副尉、懷化司階、振威校尉、振威副尉、歸德司階

8、七品:致果校尉、致果副尉、懷化中侯、翊麾校尉、翊麾副尉、歸德中侯

9、八品:宣節校尉、宣節副尉、懷化司戈、禦侮校尉、禦侮副尉、歸德司戈

10、九品:仁勇校尉、仁勇副尉、懷化執戟長上、陪戎校尉、陪戎副尉、歸德執戟長上

兵馬大元帥和兵馬副元帥為臨時軍銜只在戰爭時期授予,無品級,是出征軍隊主帥,徵徵結束立即收回恢復原軍銜 。


英傑視頻站


古代的武將總兵,參將,校尉,都統,遊擊這些官稱用的比較多,我們先說一下他們的有哪些官職,一品有將軍,提督和都統。二品有副都統和總兵。三品有參將,遊擊。四品有都司,城門領。五品有守備,守禦所千總。六品有門千總,營千總,衛千總。七品有把總,副蔚。八品有外委千總,委署驍騎尉。九品是額外外委。這裡一品的肯定最大了就是將軍,提督和都統。

至於他們相當於現在的什麼官職

我們先說一下總兵。清代的總兵是二品官員掌管本鎮軍務,也叫總鎮,大概是現在軍長或者司令員。



2參將:參將屬於三品官員,清代河道官的江南河標,河營都有參將,掌管調遣河工,和守汛防險之類的工作,參將所管的人員大概在幾百人相當於現在的團長或者營長類的。

3校尉:校尉為中級軍官,秦漢是統兵武官,次與將軍。統領六,七百人,相當於現在的團長或者營長。



4都統:清代順治皇帝定“都統”為漢名是駐防八旗的最高軍事長官之一,掌管駐防軍營實物和駐地防區的民政事務,相當於現在的集團軍長。

5遊擊:是三品官,主要負責平時的練兵,相當於現在的連長或排長吧。



古代武將的官職在各個朝代的叫法和只能都會有所不同,我這裡簡單的介紹了一下,有更全面的希望大家補充。



華納小川美


唐朝武將官職等級:

1、無品級:兵馬大元帥 、兵馬副元帥

2、從一品:驃騎大將軍

3、二品:輔國大將軍、鎮軍大將軍

4、三品:冠軍大將軍、懷化大將軍、懷化將軍、雲麾將軍、歸德大將軍、歸德將軍

5、四品:忠武將軍、壯武將軍、懷化中朗將、宣威將軍、明威將軍、歸德中朗將

6、五品:定遠將軍、寧遠將軍、懷化朗將、遊騎將軍、遊擊將軍、歸德朗將

7、六品:昭武校尉、昭武副尉、懷化司階、振威校尉、振威副尉、歸德司階

8、七品:致果校尉、致果副尉、懷化中侯、翊麾校尉、翊麾副尉、歸德中侯

9、八品:宣節校尉、宣節副尉、懷化司戈、禦侮校尉、禦侮副尉、歸德司戈

10、九品:仁勇校尉、仁勇副尉、懷化執戟長上、陪戎校尉、陪戎副尉、歸德執戟長上

兵馬大元帥和兵馬副元帥為臨時軍銜只在戰爭時期授予,無品級,是出征軍隊主帥,徵徵結束立即收回恢復原軍銜 。

擴展資料

武官發展歷史:

唐代設有元帥、副元帥等戰時最高統帥,宋有兵馬大元帥,元有都元帥、元帥。

春秋時晉國以卿為將軍,戰國時始為武官名,漢代將軍名號頗多,魏晉南北朝更繁,隋唐以後歷代皆設有將軍官名。

春秋時晉國上中下三軍皆設尉,秦漢時太尉、大尉、中尉地位頗高,以後帶尉字的官員地位逐漸下降。唐代折衝府以300人為團,團設校尉。明清時的衛士和八九品階官稱校尉,清代七品官中有正尉、副尉。


阿忠影視分享


太尉,秦漢三國時期,是全國的國防部長,隋唐之後,玩三省六部制,出現了節度使,指揮使,樞密使等部級軍職,明朝恢復兵部尚書,督師這樣的軍職。


用戶83903916492


中國歷史悠久,中國歷史上存在的共有20個朝代,每個朝代更是零星紛繁。每朝的創建者要首辦的事就是確立國號,即朝代名稱,簡稱朝名。然而每個朝代不一樣,官爵稱呼都不一樣。



這個是你說的,總兵,參將,校尉,都統,遊擊等相當於今天的什麼官職?


  1. 總兵(明朝)出現,由清朝繼承的,“總兵”不是一個長期存在的官銜,只有在戰爭爆發事,才會出現這個職務。就像我們現在的春晚一樣,每年排練晚會的時候,才有一個人負責整體晚會的統籌工作,就是春晚總導演。一旦晚會結束,總導演的職務就卸下來了,並不是一年365天,天天都是總導演。到了清朝中期,總兵這個官職有了品級,受提督的領導,相當於現今的軍分區司令;

  • 提督(清朝)為武職官名,全稱為提督軍務總兵官,提督為一省最高軍事長官,相當於現在的省軍區司令員;
  • 參將(明代)鎮守邊區的統兵官,位次於總兵、副總兵,相當於現今的師長;
  • 校尉(漢朝)原屬於中央軍中層武官,秩俸與郡守即地級市市長相同,軍職約同師、旅長,而且是掌握實際軍權的軍中實力派職位,東漢時多由皇家宗室擔任。三國時期因諸侯割據,校尉之職才天下氾濫。
  • 都統(清代)相當於現在的團軍軍長,權利很大的,將軍就相當於現在的軍區司令
  • 遊擊(清朝)差不多是營長、團長一級少校軍銜。

  • 明代駐守京師的京營兵分為三大營,設千總,相當於現今的營長;把總是千總的下級,相當於現在的連長。西漢的校尉之秩皆為比二千石,屬官有丞及司馬,都以戍衛京師為主要職責,從軍職的角度看相當於現在的團長或師長



這個是清朝的文武官職對照表及服飾簡表

古代文、武官職由高到底排列:

正一品——(文)太師、太傅、太保、大學士。(武)領侍衛內大臣。

從一品——(文)少師、少傅、少保、太子太師。(武)將軍、都統、提督。

正二品——(文)太子少師、太子少傅、太子少保。(武)副都統,總兵。

從二品——(文)各省巡撫、內閣學士、翰林院掌院學士。(武)副將。

正三品——(文)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左副都御史、通政司通政使。(武)參將。

從三品——(文)光祿寺卿、太僕寺卿、各省鹽運使。(武)遊擊。

正四品——(文)通政司副使、大理寺少卿、詹事府少詹事。(武)都司。

從四品——(文)翰林院侍讀學士、侍講學士、國子監祭酒。(武)城門領

正五品——(文)左右春坊左右庶子、光祿寺少卿、欽天監監正。(武)守備。

從五品——(文)鴻臚寺少卿、各道監察御史、翰林院侍讀、各省知州。(武)守禦所千總。

正六品——(文)國子監司業、內閣侍讀、左右春坊左右中允。(武)門千總、營千總。

從六品——(文)左右春坊左右贊善、翰林院修撰、光祿寺署正。(武)部千總。

正七品——(文)翰林院編修、各部院七品筆帖式、順天府學教授。(武)把總。

從七品——(文)翰林院檢討、中書科中書、內閣中書、國子監博士。(武)盛京遊牧副尉。

正八品——(文)太醫院御醫、各部院八品筆帖式、外府經歷。(武)外委千總。

從八品——(文)翰林院典簿、府、州、縣訓導。(武)委署驍騎尉。

正九品——(文)各部院九品筆帖式、縣主薄。(武)外委把總。

從九品——(文)翰林院侍詔、邢部司獄、州吏目、巡檢。(武)額外外委。

未入流——(文)京、外縣典史、驛丞、河泊所所官(武官未入流)。


小魚觀影劇


六部:由於過去只有六部,所以其職能往往等於現今多個部門職能的綜合。其長官尚書相當於部長,副長官侍郎相當於副部長;各司主管稱郎中,相當於司局長,副主管稱員外郎,相當於副司局級;至於主事權力、地位上比處長要高一些。

吏部:相當於組織部+人事部。

兵部:相當於國防部、、公安部、交通部(驛傳)、軍委等部門。

刑部、大理寺:相當於最高法院、最高檢察院、司法部等部門。

禮部:相當於教育部、文化部、宣傳部等部門。

戶部:相當於財政部、民政部、商務部、勞動與社會保障部、審計署、中國人民銀行(造幣)、稅務總局等各部門。

工部:相當於建設部、國土資源部、農業部、水利部等部門。

殿閣大學士:從人數和地位上看相當於現在的政治局常委,因為這些大學士一般都是軍機大臣或是兼任尚書、都統之類的職位,都是獨當一面的人物。一般來說,三殿三閣(保和殿、武英殿、文華殿、體仁閣、文淵閣、東閣)共六名大學士,都是當到退休(休致)才空出,由協辦大學士遞補,除非該人被革職或是死亡。協辦大學士就相當於政治局候補。

領侍衛內大臣、內大臣等:就品級上來說現在似乎沒有那麼高的侍衛官;就職能來說,可以相當於中央警衛團。

都察院:相當於監察部。(轉載於小小馬哥的博客)

理藩院:相當於外交部(清末以前的外交一般指對蒙古各部、西藏、新疆、俄羅斯、日本、朝鮮、越南等,主要還是管理蒙古)。

翰林院:相當於中央黨校+中科院、社科院。

國子監:相當於清華、北大之類的學校的綜合體兼有教育部高教司的職能。

順天府:相當於北京市。

步軍統領:相當於現在北京警備區兼公安廳的職能。

內務府:為皇室服務的機構,可以理解為現在的國務院辦公廳之類的部門。

總督:軍事職能相當於解放初期的大區書記。

巡撫:相當於現今的省委書記、省長。

駐防將軍:相當於現在的警備區司令員。

各省軍事:總體來說,清代的武官品級上較歷代有了較大的提高。

提督:為一省最高軍事長官,相當於現在的省軍區司令員。

總兵:相當於現今的軍分區司令員或軍長,其統轄的鎮相當於今天的軍分區。

副將:相當於副軍長。

參將:相當於師長。

遊擊:相當於副師長或是旅長。

都司、守備:相當於團級。

千總:相當於營級。

把總:相當於正連級。

外委千總:相當於副連級。

外委把總:相當於正排級。

額外外委:相當於副排級。





你的電影迷弟


大家好,非常榮幸可以有這個機會解答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吧。

清朝的官制是我國古代最為完備的,比較有代表性。官員品級分九品,每品有正、從之分,共十八級。文武官員都是如此。但同一品級的文官要比武官更受重視,權利範圍也更廣泛些,所以總的來說武官地位是不如文官的。具體清代武官品級如下:

正一品——領侍衛內大臣。用現在的話說就是首都衛戍司令。清代只有滿族將領才能擔任這個職務。

從一品——將軍、都統、提督。大致相當於現在的中央軍委委員、陸軍各軍區司令、海空軍司令的級別。

正二品——副都統,總兵。

從二品——副將。

大致相當現在的各集團軍首長。

正三品——參將。

從三品——遊擊。

大致相當現在的師級領導。

正四品——都司。

從四品——城門領。

也許相當於團級吧,以下就不一一對比了。這只是大致的比較,不能與現在的級別一一對應。

正五品——守備。

從五品——守禦所千總。

正六品——門千總、營千總。

從六品——部千總。

正七品——把總。

從七品——盛京遊牧副尉。

正八品——外委千總。

從八品——委署驍騎尉。

正九品——外委把總。

從九品——額外外委。

這些武官都有自己設在軍營內的住所,但三品以上才能稱為“府”。他們也有另外的私宅(有些就設在府邸後面),但按規定在當值(值班)時只能住在軍營裡,不能隨便外出。不過晚清軍備廢弛,也就沒人管了。

這些武官都隨下屬的部隊駐紮在各地,一般是比較固定的。如果發生戰事,他們當然要按皇帝的命令率領所屬軍隊參戰,但一般不遷私宅。因為打完仗大多數還是要回原駐地的。如果要長期換防,也就不得不搬家了。

這些武官的出身大致分為三種:第一種是世襲的軍職,如貴族子弟或父親因公殉職,都可以被直接授予官職品級。第二種是科舉奪魁而得官。科舉分文武兩種,參加武科舉,考上進士以上級別者,可以授予武職。第三種是從士兵中選拔有才能的立功者,授予武官品級,也就是“行伍出身”。

清代早期的官場是很清廉的,武官都憑才能和戰功來獲得升職。即使貴族子弟,也絕沒有無功受祿的事。但後期官場腐敗,賄賂成風,武官升職的“渠道”也就很複雜了。


不懂講故事


清朝的官制是我國古代最為完備的,比較有代表性。官員品級分九品,每品有正、從之分,共十八級。文武官員都是如此。但同一品級的文官要比武官更受重視,權利範圍也更廣泛些,所以總的來說武官地位是不如文官的。具體清代武官品級如下:


正一品——領侍衛內大臣。用現在的話說就是首都衛戍司令。清代只有滿族將領才能擔任這個職務。

從一品——將軍、都統、提督。大致相當於現在的中央軍委委員、陸軍各軍區司令、海空軍司令的級別。


正二品——副都統,總兵。

從二品——副將。

大致相當現在的各集團軍首長。


正三品——參將。

從三品——遊擊。

大致相當現在的師級領導。


正四品——都司。

從四品——城門領。

也許相當於團級吧,以下就不一一對比了。這只是大致的比較,不能與現在的級別一一對應。


正五品——守備。

從五品——守禦所千總。

正六品——門千總、營千總。

從六品——部千總。

正七品——把總。

從七品——盛京遊牧副尉。

正八品——外委千總。

從八品——委署驍騎尉。

正九品——外委把總。

從九品——額外外委。


這些武官都有自己設在軍營內的住所,但三品以上才能稱為“府”。他們也有另外的私宅(有些就設在府邸後面),但按規定在當值(值班)時只能住在軍營裡,不能隨便外出。不過晚清軍備廢弛,也就沒人管了。


這些武官都隨下屬的部隊駐紮在各地,一般是比較固定的。如果發生戰事,他們當然要按皇帝的命令率領所屬軍隊參戰,但一般不遷私宅。因為打完仗大多數還是要回原駐地的。如果要長期換防,也就不得不搬家了。


這些武官的出身大致分為三種:第一種是世襲的軍職,如貴族子弟或父親因公殉職,都可以被直接授予官職品級。第二種是科舉奪魁而得官。科舉分文武兩種,參加武科舉,考上進士以上級別者,可以授予武職。第三種是從士兵中選拔有才能的立功者,授予武官品級,也就是“行伍出身”。


清代早期的官場是很清廉的,武官都憑才能和戰功來獲得升職。即使貴族子弟,也絕沒有無功受祿的事。但後期官場腐敗,賄賂成風,武官升職的“渠道”也就很複雜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