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的醫療軍艦可以看到在疫之下,應急快速反應能力

眼看著美國新冠病毒患者人數天天高升,在全球確診人數排行榜上已經爬升到了第五,估計很快就要進入前三甲之列,有些中國人按捺不住自己的心情,其中也乏為美國擔心的,面對如此兇猛的疫情,美國應該如何防患呢?

張文宏醫生已經告訴我們,大家別為美國瞎操心了。美國的實力不是一丁點的大,它有的底牌你可能永遠搞不清楚。這不,突然來一條消息,就讓人感覺受到了強烈的刺激:美國的兩艘醫療軍艦已經開進紐約港,每艘船上有1000張病床,擁有所有的醫療搶救設施,每艘船相當於一個雷神山醫院。

美國的醫療軍艦可以看到在疫之下,應急快速反應能力


美國醫療軍艦內部

沒想到第三次世界大戰就這樣開始了,是人類對病毒的戰爭。美國這個儲備,當真是打仗的架勢,誰能想到會在軍艦上建這麼多的病房。明顯就是為了遠程作戰時候的準備。如果不是這次病毒,誰能想到人家的底牌,我們一直以為十天建一個火神山醫院就很牛了,結果人家一下子就來了兩艘,還是早有準備的。據說,美國一共有十艘這樣的醫療軍艦。

這種有準備的儲備,才是真正有實力的表現。在非緊迫狀態下的設計,可以非常周全地考慮到各種應急需要,配備好各種必需裝備,以軍艦的方式出現,就可以保證遠航到達全球最需要的地方去。

美國的醫療軍艦可以看到在疫之下,應急快速反應能力


美國派遣醫療軍艦報道

美國的醫療軍艦分出了治療隔離區、物資服務區,垃圾處理區;以及專門針對醫護人員的工作區、生活區、休息區和娛樂區,早已設定好的程序可以保證在救治時忙中不出錯,減少造成次生災害的可能性。至於美國究竟有多少艘這樣的醫療軍艦呢?恐怕美國是不願意全部亮出手中底牌的。

“仁慈”號醫院船是20世紀80年代入役的美國海軍專用醫院船,由美軍1982年購入的價值號油輪改裝,擁有1000張病床,可以開展各類治療和手術,以及其他實驗室和手術室等專業醫療設備。“仁慈”號醫療艦曾參與1987年2月南太平洋人道支援任務;1990年波斯灣戰爭;2004年印度洋大地震南亞支援;颱風海燕 (2013年)南亞支援等。

美國的醫療軍艦可以看到在疫之下,應急快速反應能力


美國海軍消息人士向美國媒體回應稱,“仁慈”號及“舒適”號兩艘醫療船,並不會直接用來收治新冠病毒感染者。而是會將除了新冠病毒感染者以外的其他患者,例如需要外科手術患者和持續性治療患者收入船上,以此來為美國醫院分攤壓力,讓醫院能夠全身心地集中力量把主要精力集中到對抗新冠病毒的事情上來。

“舒適號”軍艦船體則呈現亮白色。“舒適號”軍艦船體上印有9個非常巨大的紅色十字,與白色船體映襯,在海上十分醒目,很容易辨認。此艦隻要約70人就可以運轉,醫療任務時醫生可達200人以上,病人有1000床以上容量,必要時可再加床。(集中治療病床:80床;回覆病床:20床;中度護理床:280床;有限護理病床:500床;輕傷病床:120床;手術室:12床)艦上有核磁共振和放射線醫療設備,燒燙傷病房、牙醫室。另有洗衣房、健身房、理髮室、圖書館和酒吧等。

美國的醫療軍艦可以看到在疫之下,應急快速反應能力


“舒適”號軍艦主要使命是充當“一個機動、靈活、快速反應的海上醫療救護力量”。它為美國提供海上醫療設備,同時也在世界範圍內提供人道主義救援。“舒適”號軍艦是一艘由巨型油輪改建而成的,於1987年正式交與美國海軍使用。“舒適”號軍艦曾參與過多次美國人道主義救援,包括2010年初發生在海地的特大地震和2005年的印度洋海嘯等,它也曾作為伊拉克戰爭中擔任救治重任的軍艦之一。

與醫療軍艦相比的火神山、雷神山醫院,以及臨時改造的方艙醫院,細想對比一下,其實問題太多了,極易造成新的次生災害。

美國的醫療軍艦可以看到在疫之下,應急快速反應能力


美國醫療軍艦內部

以舉國之力在十天之內建築急用的傳染病醫院,從一開始就暴露出醫療資源缺乏、對防治傳染病準備不足的嚴重短板。火神山醫院總建築面積3.39萬平方米,編設床位1000張,設有重症監護病區、重症病區、普通病區,設置感染控制、檢驗、特診、放射診斷等輔助科室,不設門診。

從平整土地,到灌注水泥地,不過三四天時間,地面未乾,沉重已開始,地基不穩是可見的危險。臨時搭建的病房沒有時間認真驗收就要投入使用,在雷神山醫院開建的後面幾天遇到一股大風,就把一部分的房頂給吹走了,不少地方出現了大面積的積水。

美國的醫療軍艦可以看到在疫之下,應急快速反應能力


對醫院裡流出來的各種汙水的處理也是一個棘手的問題,火神山醫院就建在毗鄰知音湖水源附近,周圍還高樓林立,人口密集,要不是應急的話,在這樣的地方建設傳染病醫院不會是最佳選擇。至少從醫院裡流出的各種汙水是如何處理的,流到了哪裡,似乎找不到明確的說法,這一隱患著實讓人揪心。

當醫院建好之後,很快就會發現因準備不充分而出現的新狀態:醫護人員沒有很好的休息區、物資調配的空間不足,醫療垃圾無處堆放和無法處理,車輛進出等候時間太長等等,這是臨時建築缺乏很好規劃的必然結果。

美國的醫療軍艦可以看到在疫之下,應急快速反應能力


因此,在宣傳十天建成兩家醫院的過程中,應及時檢討建設中的問題,包括對建設者的人文關懷問題。許多建設者冒險建設,無法做到有效的隔離與防護,完成建設之後的回鄉又再次遭到自費隔離的窘境。

美國一次亮相二艘醫療軍艦,一定會刺激到許多國家國民的神經,不比不知道,一比嚇一跳。估計在接下去的幾年中,有實力的國家都會模仿美國的做法,悄悄地建自己的醫療軍艦,以備不測之急。

美國的醫療軍艦可以看到在疫之下,應急快速反應能力


美國醫療軍艦內部

中國當然也不會錯過這樣的競爭,說不定建設中國自己的醫療軍艦計劃,已經在準備之中了。當然除了建醫療軍艦外,建設像北京昌平區小湯山鎮的北京小湯山醫院、上海金山區的上海公共衛生臨床中心、南京江寧區湯山鎮的南京市公共衛生醫療中心這樣的常備應急醫院也十分重要。

平時不用,急時專用,有這樣的醫療資源,當一個城市面臨重大公共衛生事件時,就能做到臨危不懼,泰然面對。今後,凡是人口超過500萬以上的城市都應該至少建設一座應急醫療機構,當新的醫療危機出現時,就能從容應對,不再需要擠向普通的醫院,更不會出現大面積的醫護人員的感染事件。

美國的醫療軍艦可以看到在疫之下,應急快速反應能力


紐約州長宣佈派遣醫療軍艦馳援紐約

有人喜歡誇大美國的實力,也有人總是置疑美國的實力。例如,有人認為美國目前只有處於修整階段的兩艘軍艦,並未開始執行任務。軍艦到港後,並不會參與新冠患者的救治,僅對其他病人提供醫療服務。但是,美國的軍事底牌,或許是大家永遠都猜不透的謎。

如果美國醫療軍艦的出現,也刺激到了你,不妨告訴更多人,讓大家一起呼籲:我們也需要有更多有準備的醫療資源,而不是用十天建設起來的火神山和雷神山,因為在疾病面前,十天不是很短,而是太久,許多生命因為十天的耽誤從此與我們陰陽兩隔,互相學習先進的快速反應能力,是人類共同的意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