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中蜂雙王群高產

作者:尚新智(河南省新密市志新蜂業專業合作社,河南 新密 452370)

筆者出生於 1941 年 6 月,1968 年開始養中蜂,現在有中蜂生產群 60 群、育王群 20群,意蜂 9 群。中蜂養成大群強群上規模標準化,產量高,是養中蜂蜂友夢寐以求的事。筆者居住在河南省北中部的新密市 (鄭州的一個縣級市),有平地,也有溝,屬於丘陵地區,大部分中蜂每群都能達到 6~7 脾蜂,也有一部分會達到 8 脾蜂。像這樣群勢中蜂進行規模飼養,達到優質高產目的,必須實現雙王加繼箱,才能有 13~14 脾蜂。

筆者經過多年試驗,就如何組織雙王群取得優質高產來談一談。首先,越冬採用的蜂箱就是把原有意蜂用 14、12、10、7 框蜂箱都加高 5 cm,巢箱中間隔王板不採用木製死隔板,採用透氣框式隔王板,把巢箱從中間隔成 2 個區,靠著巢箱壁兩頭處用厚 3 mm、寬 4 mm、長為巢箱底到框耳距離的小木板 4 塊,每邊用2 塊上下把隔王板固定好,使隔王板會上下移動,不需要隔王板時就可抽出來靠巢箱壁一端放置。如果採用木隔王板,就用鑽或剪子鑽成指頭大的孔十幾個。買的立式隔王板比改造後的隔王板窄 5 cm,可在下端接上 5 cm桐木板,接處要嚴,不能讓工蜂通過。接口處或修補蜂箱時可用 1 部小釘書機,在接口處兩面分別釘上 3 個釘,既結實又方便。隔王板透氣處用鐵絲網或用塑料網蒙起來用圖釘按結實。如果蜂箱用蠟煮過,巢箱底窗、隔王板副蓋也要用塑料網蒙嚴用圖釘按好。沒有用蠟處理過的蜂箱可用鐵絲網蒙嚴底窗、隔王板,因為用不同材料組成蜂箱有利於在 1年內對蜂箱 2 次消毒。用蠟煮過蜂箱不能用柴火燒或天然氣高溫消毒,只能用“84”片 或“84”液進行消毒:用小噴霧器盛水 1.5 kg或 2 kg 放 4 片“84”片 10 min 後把巢箱內外、隔王板、副蓋繼箱,全部噴一遍。用鐵絲網蜂箱只能用柴火燒或用天然氣高溫消毒,因為“84”消毒片或“84”消毒液對鐵絲網有腐蝕性,噴一次鐵絲網就會被腐蝕壞了,但用塑料網只要不見火比鐵絲網耐用,好的塑料網用 20 年都不會壞。

有蜂友說:養中蜂雙王群弊大於利。筆者經過多年試驗實踐認為不是弊大於利,而是利大於弊。在當地氣候、環境條件下,中蜂經過長時間適應,形成獨特的生存方式,每群中蜂都能達到 6~7 脾,本蜂場養中蜂五十餘年,9脾以上大群沒出現過。本蜂場所在地主要蜜源桐樹花、女貞花以及山裡的荊花,好收成年,每箱中蜂能取蜜 5 kg 左右,當地蜂友還常說:取多少蜂蜜就得喂多少白糖,才能保證蜂群安全越冬。筆者每年都訂閱 《蜜蜂雜誌》 和 《中國蜂業》,當看到 《中國蜂業》 2018 年第 10期 38 頁 《徐祖蔭談中蜂》 一文,雙王群還是單王群過冬好,談了 2 個問題:一個是雙王群越冬不如單王群效果好;另一個是組織雙王群后巢箱中間有隔王板,兩邊有隔蜂板造成巢箱空間小,無法放入飼養器也不便檢查。筆者在試驗中也出現同樣現象,採取的措施有 4 點:(1) 合併巢箱中間隔王板必須用透氣蒙有鐵絲網的隔王板; (2) 必須是相鄰 2 個蜂群合併,還要注意 2 個蜂群巢門方向,把要留的蜂群放在 2 個蜂群中間位置,如果 2 個蜂群巢門同一個方向,一個蜂群箱內蜂出勤是左巢門,則另一個出勤是右巢門,任意搬走哪一個蜂箱都可以把被搬走蜂箱裡蜂合併到留的蜂群內。否則不要急於合併,相鄰 2 個蜂群箱都是開左門,準備要搬走的蜂群,提前 1 星期把左巢門關閉 開右巢門,使箱內蜂習慣出入右門,然後再合併。相鄰 2 個蜂群都是開右門合併,方法同上。如果相鄰 2 個蜂群巢門一個開前門另一個開後門,則把要留的蜂群放在相鄰蜂群中間,把搬走的蜂群巢門開前門,蜂合併到留的蜂群箱內,也開前門。不是相鄰的 2 個蜂群合併,可在當天傍晚合併到開有前後巢門的蜂群內,第二天搬到離原蜂箱場 1.5 km 外放置到進入冬天再搬回。 (3) 合併了的蜂群要保持陰涼,絕對不能讓陽光曬到巢門、蜂箱; (4) 合併留下的蜂群 2 個巢門之間用 1 塊小板擋住,不能讓兩邊工蜂見面。

使用的雙王群蜂箱都是加高 5 cm 的意標箱,到晚秋喂越冬糖時,把巢箱平面隔王板和繼箱同時放上,在繼箱內飼養器、盆、塑料袋,只要淹不死蜂都可以用。因為巢箱中間用的隔王板透氣、蒙有鐵絲網,兩邊氣味一樣,絕對不會發生兩邊工蜂互相咬殺。

筆者蜂場每年都有 60 箱中蜂採蜜,育王場蜂群都是雙王交尾箱,巢箱隔王板透氣,巢箱門前中間有 1 塊小擋板。在過去多年實驗中,如果巢箱中間隔王板用不透氣的實木板,當處女王交尾成功,組成新雙王群,或者是成功老雙王群,則兩邊工蜂經常廝咬出現死蜂。一遇到外界蜜源枯竭,巢箱內缺糖(蜜),無論喂哪一邊或兩邊都喂,都會引起兩邊工蜂互相殘殺,出現巢門前大堆死蜂,沒有出巢幼蜂。筆者蜂群每年 5 月底 6 月初到苟堂鎮山上採荊條花,8 月回家準備秋繁。家有兩處宅相連,南宅上房都是樓,院內有樹,回來時蜂群箱門朝北放在樓前樹蔭下,日光曬著蜂箱,要搭防曬黑塑料棚。開有前後門的蜂群箱朝南,用 1 塊長 60 cm、寬 40cm 的木板或瓷磚斜擋在巢門前遮光,蜜蜂從擋板兩邊進出。通過多次試驗,這樣秋繁到越冬雙王群一般都在 6 脾以上,單王群都在4 脾以上。

中蜂群達到一定規模筆者為什麼還養意蜂5~10 群? (1) 可以得到中意蜂同場飼養技術; (2) 養意蜂從南到北追花奪蜜,可以打 下良好技術基礎。

更重要的是利用意蜂王漿育中蜂王。方法有 2 種:一種是把中蜂育王群老王提出 3 d後的上午,把用蠟殼臺基組成育王框放到育王群內讓工蜂清理,蠟殼臺基到 14: 00~15: 00間提出移中蜂王哺育 1 d 幼蟲放到意蜂育王繼箱內育王,到第二天 12: 00 前提出放回中蜂育王箱內育王。另一種是移意蜂王哺育 1 d幼蟲放到意蜂育王繼箱內讓意蜂工蜂育 1 d後把育王框提出把幼蟲挑出,再移中蜂種王哺育 1 d 幼蟲,放回中蜂育王箱內。但這 2種方法必須外界蜜粉源充足,否則成功率很低,甚至為零。

為了順利得到高產,雙王群大流蜜期半月前加繼箱,待到繼箱幼蜂出完後換成 3~4 張意蜂脾,就是單王群也要換成 1~2 張意蜂脾取蜜,否則將造成不必要的麻煩。育王場都是用雙王育王箱,育王箱中間隔王板,在安王臺前一面是鐵絲網另一面用 1 張報紙蒙嚴再用圖釘固定好,使兩邊氣味隔絕,待到新蜂王成功產卵 1 星期後,不僅把報紙去掉,同時用手拇指和食指輕輕捏著蜂王胸部把 1只翅膀剪去 1/3,再往蜂王胸背塗像種王一樣的顏色。好處是使蜂王失去平衡飛不起來,平時檢查容易找到蜂王,蜂王在哪張脾上這張脾就留下不取蜜。如果單王群不找蜂王就取蜜,蜂群容易失王。

用加高 12~14 框意蜂箱春繁、秋繁、越冬,好處是中蜂善於密集,蜂群下部大部分結成半圓形或橢圓形蜂團,同時由於空間大夏天容易通風散熱,更重要的是大花期流蜜前半月,很自然用加高意標箱加繼箱群,在巢箱內每一邊留 3 脾蜂,靠邊脾兩邊各加 1張脾。這時會有部分蜂群起“分蜂熱”,為了保證順利取蜜要控制“分蜂熱”,就須換新王或者把備用小蜂群對換蜂王,如果 2 只老王還可用,就各帶 1 脾蜂再組雙王群,荊條花期結束後,8 月換新王能保持強群越冬。還應注意的是加繼箱 3~4 d 後必須全部檢查 1次,有少數繼箱會出現急造王臺,要及時除 掉。筆者養中蜂的方法和其他蜂友不一樣:中意蜂繼箱都有蜂門,蜂門下邊放 1 張撲克牌作踏板。意蜂繼箱蜂門只要外界溫度高隨時都可以打開但中蜂加繼箱後不能開,離取蜜 2~4 d 通過檢查繼箱確認沒有急造王臺時才可打開,到最後一次取蜜結束前關閉;8月份育王場要培育一批雙新王群,通過 9~10月初繁會出現不同程度雙新王群——這邊 3脾蜂,那邊也是 3 脾蜂,也會有這邊 2 脾那邊 2 脾,還會有這邊 1 脾那邊也是 1 脾。在這種情況下如果都是優質蜂王就不能隨便把蜂王處死合併。為了保證第二年高產群用王,在當地冬天最低溫度 -8℃,1 脾蜂,有充足糖 (蜜) 適當保溫都會越過冬天。如果為了更安全越冬也可以合併蜂群,但不處死蜂王,把蜂王戴上節育套抽出中間隔王板靠蜂箱壁放置把 2 只蜂王合在一起越冬,蜂王戴上節育套前先把節育套提前半天放到蜂箱內使其塑料氣味和蜂箱內氣味融合,然後再給蜂王 戴上,這樣不會引起工蜂圍攻蜂王。為了保證越冬安全,秋繁不喂越冬糖,糖脾從大群裡提前提出,到傍晚加入,同時巢門安上防盜片。

筆者對養中蜂雙王群總結為“五個一定”、“五個最好”。

“五個一定”:一定用透氣蒙有鐵絲網的隔王板;一定不能讓太陽光曬蜂箱;一定不要把剛架起繼箱蜂群、繼箱蜂門打開;一定在大流蜜結束前關閉繼箱蜂門;一定把交尾成功產 1星期卵新蜂王 1 只翅膀剪去 1/3。

“五個最好”:最好繼箱用當年新蜂王;最好蜂群 2 個巢門之間有 1 塊小擋板;最好蜂群箱開前後門;最好越冬前合併蜂群不殺死蜂王戴節育套,兩蜂王在一起越冬;最好單王群合併成雙王群越冬是相鄰的 2 箱蜂群。

談中蜂雙王群高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