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疫情期間大家是怎麼過的,隔離在家得到什麼鍛鍊?

鐵蛋在農村


這次疫情基本上分了三個階段

  1. 假期延長好開心

  2. 恢復辦公怎麼辦

  3. 快點開工吧求求了

假期延長

第一個階段,基本上大部分人沒有任何準備,也幾乎沒有假期延長的任何徵兆的時候,每個人在春節假期快結束的時候都是非常害怕的心態

明天就上班我可怎麼辦啊地鐵那麼多人怎麼辦啊

當假期真正延長之後,大部分人沒有任何準備,尤其在外地上班的朋友們,基本上只帶了一週的必用品,有的人可能電腦都沒帶回去。

沒有工作安排假期又延長了,真的……還……挺開心的~

這階段基本就是刷劇上網睡覺和家人聊天但沒有串門了。


恢復辦公怎麼辦

很多人在開心過後冷靜下來思考的問題。

畢竟剛開始假期只延長了兩天···

很多單位的通知是正常上班的

我周圍有很多同事擔心節後進不了北京無法正常上班,甚至提前返回了北京。

但是大家都非常擔心一個問題

以北京地鐵的滿載率

上班後那麼多人流

怎麼防禦傳染性這麼強的新冠肺炎。

這一期間幾乎每天都在盯著政府發佈的最新消息,公司群的通知。

不知道具體哪天開始,在家辦公這麼個詞突然成了高頻詞。

大家都期望能收到這個通知。

相信有部分人也收到了這樣的通知,不論是在家,還是在返工的路上,暫時收到通知也基本上保得了自己的一時安全。


恢復上班吧求求了

在家辦公的日子倒也不算忙,但是因為已經返回了北京。

所以……每天的“吃”成了一個巨大的難題。

剛完成了對各大APP買菜攻略

於是有了以下經歷:半夜十二點搶盒馬小哥,貴點就貴點吧早上起來再打開多點,考慮要不要買點口罩一會打開了餓了麼美團每日優鮮買個土豆買個平菇怎麼這麼難


又需要轉身去超市採購。

有菜還不是最難的,最難的是對經常吃外賣的我們來說,到底吃什麼的問題。

於是在家嘗試了

  • 各種炒菜

  • 各種燉菜——發明了海帶結、腐竹、香菇加雞湯的一鍋亂燉。

  • 各種料理

  • 蒸饅頭

  • 包餃子

是的你沒看錯,蒸饅頭和包餃子也做了···


最新的想法是···開工吧,咱能吃的還有挺多啊···

最後的感受

沒有在家多陪家人,但感謝父母和兄弟姐妹對自己廚藝的遠程指導,才能有朋友圈色香味俱全的飯菜,廚藝顯著up中

感謝醫護人員,所有醫務工作者義無反顧的付出,當我們在家隔離的時候,他們正冒著巨大的生命危險日以繼夜奮戰在抗疫第一線。現在抗疫戰基本圓滿的情境,就是他們在祖國徵召的時候堅決出征所掙來的。

感謝所有的物資保障人員、企業,即使在家隔離,但我們能吃到新鮮的蔬菜、水果。

也許很多地方不盡如人意,但因為有他們的付出,我們的隔離期才能順利度過。

鞠躬。


步其


疫情期間我的日常:一覺睡到自然醒,吃中飯吃晚飯吃夜宵,打王者打麻將追劇刷抖音,就這樣每天重複長達兩個月之久

要說得到了什麼鍛鍊,除了一身肉我想不到其他了,哈哈哈,言歸正傳,我相信很多朋友都學會了烹飪,看了抖音的我也不例外,陸續學會了家庭版燒烤,竹筒飯,然後是蒸包子,炸油條,再是涼皮,電飯鍋蛋糕,以上就是我整個疫情期間收穫的經驗


我女神


在疫情期間我天天都陪著小孩!我有兩個小孩,大的兒子6歲了,小的女兒5個月大!白天陪兒子看動畫片,陪他練書法,陪他讀故事書,還有陪他跳繩!到晚上要泡奶粉給小女兒喝!說實話我都瘦一圈了!真心的累!大的白天吵,晚上小的吵!心裡崩潰啊!但還是感覺到幸福!讓我體會到老婆的幸苦!我工作的時候基本上是老婆和我丈母孃帶,我感謝她們,!有她們我才能安心工作!!!謝謝老婆謝謝媽!!



步青雲1985


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

放假直接從省會城市回到老家農村,四五天的自由生活,還可以去市裡吃個早餐逛個街超,大年初二開始封村,一下子打亂了計劃,只好在家吃睡玩、哄娃、一家人一起打牌…

。在農村好處是可以在院子裡大門口的馬路上活動,每天陪著一歲多的寶寶運動,打打球,溜溜彎,一天下來微信步數接近一萬,這比上班時候走路都多一個多月下來,雖然吃的挺多挺好但是體重倒是沒有增加,這多虧了我的寶寶!

。抖音上微信上我們能看得出來,這個超長的假期鍛煉出來了很多廚師,當然自己在家也摸索著學習做了涼皮,蛋糕,花饃饃等,也增加了做飯技能!

。目前已經開始上班,回頭看看感覺這個假期自己浪費了很多時間,應該多學習一些知識,多看書,學習一些網絡和自媒體的一些知識,還在家裡休假的朋友們,請好好珍惜剩餘不多的假期,學習些什麼來充實自己的人生!


唯朵兒


首先,說說我們的生活。每天待在家裡,一天要做三頓飯,這是對我最大的影響,從前,早上食堂、中午食堂,晚上父母家,現在呢?每天都要給娃準備三頓飯,是三頓飯,妥妥的,不說從來,很少做飯的我們兩口子,這下可傻眼了?第一要面對,買菜問題,結婚九年,很少做飯的我們,自然很少買菜,頂多去個超市,現在呢?加了各大超市的微信群,每天盯著,死盯著,什麼時候,管理員發發小程序,什麼時候可以下單?什麼時候又可以取貨?哇撒,這在以前,可都是我爸我媽,這些老頭老太太做的事。現在我全做了。

蔬菜有了,肉有了,就需要嘗試著做了,家裡有娃,自然要營養均衡,肉、蛋、奶,缺一不可。每天早上基本喝粥,中國吃米飯,晚上吃麵食,有菜有湯,營養嘎嘎地。一下子,我,還有好多和我一樣十指不沾陽春水的人都成了大廚。網友怎麼說的來的?2020的怪事,全民宅家成大廚。

生活影響很大,因為要天天在家陪小孩兒,變著法的,安排學習和生活,自家還要做飯、家務、工作,很多事情,一下子全部湧來,還不能才出門,心情抑鬱,有時候甚至懷疑人生。

第二、工作上,體制內的企業還好些,最起碼工資不少。

只是去值班的時候,要同時完成好幾個人的工作,不僅僅是自己的工作。隔幾天去值班,一天的時間要把所有擠壓的事情處理,想回家休息自然要付出代價,每次去值班,從早上七點半到單位,中午簡單吃口飯,然後一直忙到晚上四點半,坐班車回家。平時不值班的日子,還要接很多的電話,還要在家裡處理很多事情。雖然,有電腦,能夠實現辦公條件,但是單位的網絡登不上去,也是傻傻的沒有辦法。所以只能拿回家處理一部分,在單位抓緊一切時間處理一部分。工作效率自然比不上平時。但是沒有辦法。

第三,感情上,只能說是改變了自己的一些看法。越來越珍惜和家人的關係,希望全家,健健康康、整整齊齊的在一起,共患難,無論何時,只要全家人都好,那就是最幸福的事情。而且,以前從來沒有這麼長時間和家人在一起,這一次齊了。幸福感爆棚。






碧露霜桐


剛開始的時候,我特別喜歡睡懶覺放鬆,刷韓劇,過了幾天日夜顛倒的生活,但很快我發現這樣的生活習慣很糟糕,後來我開始強制性規律的作息,早睡早起,做一些瑜伽和運動,按時吃飯,和家人朋友聊聊天,看一些哲學的書籍,看一些自己相關專業的知識,這樣井然有序的生活狀態讓我覺得很舒服,希望疫情早日過去,我想去爬山騎行,感受大自然的氣息啊,嗷嗷!


陽丹妮


我是一個隨遇而安的人,以前工作忙一年當中只能在過年的時候回家一次,在家最多待一週就又出去了。現在因為疫情不能出去工作剛好可以在家好好陪陪孩子陪陪爸媽,做點自己喜歡做的事情。

在家的一個多月教會了小孩好幾首兒歌,還一起用電飯鍋做了蛋糕,包了餃子,挖了野菜,平常到了晚上我們一家人還會坐在一起打打麻將消磨時光。我們一家人的心態都挺好的,只要親人在身邊健健康康的比什麼都重要。



愛看劇的懶貓咪


宅在家裡,首先要吃的健康。不忙了,安下心來,給老人了孩子,做點美食,豈不悅乎!再者,要適當鍛鍊,電腦或者手機中,都有大量健身操視頻,每天跟著做上半小時,起碼要消化掉當天的積食。我還談談鋼琴,寫點東西,看看書。打打遊戲,看看電視,也挺充實的。


北方曉冬


這段時間每天睡到十一點,起來吃完飯,遛遛狗哄哄孩子,下午陪孩子睡一覺,晚上六點做飯,吃完了看看電視,給寶寶洗洗澡哄他睡覺,然後就有點自己的時間了可以玩會手機,每天除了吃就是睡。鍛鍊倒是沒有,也就是下樓遛遛狗了,不知道這個算不算


西北妞在北京


近日來,受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影響,全國各地開啟了家裡蹲及遠程辦公模式。面對疫情,在家待著無聊,外出鍛鍊又不安全,因此,在家鍛鍊成為大家的不二選擇。

1、平板支撐

鍛鍊方法:

俯臥,雙肘彎曲支撐在地面上,肩膀和肘關節垂直於地面,雙腳踩地,身體離開地面,軀幹伸直,頭部、肩部、胯部和踝部保持在同一平面,腹肌收緊,盆底肌收緊,脊椎延長,眼睛看向地面,保持均勻呼吸。

建議:

每組保持60秒,每次訓練4組,組與組之間間歇不超過20秒。

2、跳繩

鍛鍊方法:

雙腳併攏,甩動跳繩並進行彈跳(彈跳高度為3至5釐米)。注意手腕做弧形擺動。

建議:

初學者先跳10至20次,休息1分鐘後,重複跳10至20次。非初學者可先跳30次,休息1分鐘後,再跳30次。

3、蛙跳

鍛鍊方法:

兩腳分開成半蹲,上體稍前傾,兩臂在體後成預備姿勢。兩腿用力蹬伸,充分伸直髖、膝、踝三個關節,同時兩臂迅速前擺,身體向前上方跳起,然後用全腳掌落地屈膝緩衝,兩臂擺成預備姿勢。

建議:

連續進行5~7次,重複3~4組。主要鍛鍊的是股直肌和大腿肌肉。

4、深蹲

鍛鍊方法:

雙手舉平與肩同高度,身體挺直,兩眼平視前方,兩腳同肩寬。屈膝慢慢蹲下至大腿平行地面或稍低於膝,保持後,股四頭肌等收縮用力,蹬腿伸膝至還原。

建議:

下蹲2 -3秒,靜止1-2秒,蹲起2秒。

5、仰臥起坐

鍛鍊方法:

仰臥,兩腿併攏,兩手上舉,利用腹肌收縮,兩臂向前擺動,迅速成坐姿,上體繼續前屈,兩手觸腳面,低頭;然後還原成坐姿, 如此連續進行。

建議:

30歲以下,仰臥起坐的最佳成績應為60-70個/分鐘;30歲最好做到50-60個/分鐘;40歲應做到40個左右/分鐘;50歲應努力達到30-35個/分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