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尖歷史:為何不肯來題字

周總理為何不肯在人民大會堂《江山如此多嬌》的國畫上題字?畫中太陽的尺寸大小曾引發爭議

指尖歷史:為何不肯來題字


▲懸掛於人民大會堂的《江山如此多嬌》

人民大會堂內設置的代表全國30個省、市、自治區的廳室(當時只有30個省級行政區域)設計圖,早已分發至各省。其內部裝飾、佈置先由各省根據本省的人文特點提出方案,報國管局審批。除了領導審批外,先要由我們審核,提出意見供領導參考。現在想起來,當時我們的工作量實在是太大了,但也一天天、一件件地把任務完成了。

人民大會堂一層的北段有一處高18米,設有62級臺階的大樓梯。樓梯為漢白玉製作,上面鋪有大紅道毯。樓梯的頂端有一前廳,是國家領導人宴請外賓時主賓合影的地方,我們叫它迎宴廳。

該廳迎面牆上裝飾著一幅大會堂裡最大的國畫,此畫高5.6米,寬9米,由我國著名畫家傅抱石和關山月共同創作,畫的內容是以毛主席詩詞《沁園春·雪》的意境,繪製出祖國錦繡江山的宏大壯麗景觀。

一天,就在大樓梯下,工作人員把此畫稿平展在地上,周總理請廖承志、齊燕銘、餘心清等提意見,當時我也在場。大多數領導都說此畫畫得有氣魄、有功力、有意境、有水平,是幅精品佳作。我也為此畫大手筆、大寫意的雄渾氣度吸引了,暗自叫絕。這時周總理說:“大家看看,還有什麼意見?”由於和周總理多次見面,在審核大會堂各處的佈置、物品時有過接觸,也就不覺得拘束了。

我又看了看畫,當即說出了自己的想法:“我感到太陽畫得小了點。”我這麼一說,周總理和大家都低下頭來仔細觀看,隨後大家七嘴八舌地同意我的看法,認為是小了點,應該放大。到底放多大,大家的意見不大統一,這時廖承志對周總理說:“我看,太陽放大的問題還是讓小楊畫個尺寸,交給畫家們去改,我們還是來商量一下落款題字的問題吧。”周總理點頭說:“可以。”

這時,有人提出此畫由周總理題字,周總理當即表示:“我不能題字,此畫是以毛主席詩詞意境創作的,應該請毛主席題字。這樣吧,我去請主席題字,拿來後你們儘快裝裱上牆。”

指尖歷史:為何不肯來題字


▲由傅抱石和關山月共同合作的《江山如此多嬌》

第二天,毛主席辦公室就送來了六幅“江山如此多嬌”的題款供選用。在宴會廳旁邊的北京廳裡,廖承志、齊燕銘、餘心清等都在選看毛主席的題字,有人建議從六幅題款中各挑出幾個字來拼成一幅。

我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認為毛主席的題字都是一氣呵成的,從筆鋒、運力、感受應該是個整體,不能把它拆開來拼湊。大家一致同意我的意見,最後由廖承志、齊燕銘和餘心清共同選出了一幅題款交給我,由我負責確定字跡放大的尺寸和題款在大畫上落放的位置後,送交榮寶齋裝裱。

大畫裝裱上牆後,周總理和許多領導又來審畫,兩位畫家也來了。有人又提出太陽放的尺寸還不夠大,兩位畫家當即表示可以重畫。周總理雙臂抱胸,仔細審閱後說:“我看不能再大了,再大就成了太陽如此多嬌了。”大家聽後都贊同地笑了。從此,這幅名畫鉅作被永久地掛在了迎宴廳的正牆上,作為人民大會堂一處絕佳的“攝影景地”留存至今。

人民大會堂於1959年9月10日經驗收後,正式交付國管局接管。在此之前,9月9日凌晨,毛主席親自視察了整體工程,並正式命名為人民大會堂。9月28日,黨中央、國務院在人民大會堂萬人大禮堂隆重召開新中國成立十週年的慶祝大會。我為在人民大會堂建設中,能夠奉獻出自己的一份微薄力量,結下一段不解情緣而感到無比的欣慰和自豪。

本文作者不僅對人民大會堂進行過復原,人民大會堂廳室的裝潢設計也是由他負責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