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尖历史:为何不肯来题字

周总理为何不肯在人民大会堂《江山如此多娇》的国画上题字?画中太阳的尺寸大小曾引发争议

指尖历史:为何不肯来题字


▲悬挂于人民大会堂的《江山如此多娇》

人民大会堂内设置的代表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厅室(当时只有30个省级行政区域)设计图,早已分发至各省。其内部装饰、布置先由各省根据本省的人文特点提出方案,报国管局审批。除了领导审批外,先要由我们审核,提出意见供领导参考。现在想起来,当时我们的工作量实在是太大了,但也一天天、一件件地把任务完成了。

人民大会堂一层的北段有一处高18米,设有62级台阶的大楼梯。楼梯为汉白玉制作,上面铺有大红道毯。楼梯的顶端有一前厅,是国家领导人宴请外宾时主宾合影的地方,我们叫它迎宴厅。

该厅迎面墙上装饰着一幅大会堂里最大的国画,此画高5.6米,宽9米,由我国著名画家傅抱石和关山月共同创作,画的内容是以毛主席诗词《沁园春·雪》的意境,绘制出祖国锦绣江山的宏大壮丽景观。

一天,就在大楼梯下,工作人员把此画稿平展在地上,周总理请廖承志、齐燕铭、余心清等提意见,当时我也在场。大多数领导都说此画画得有气魄、有功力、有意境、有水平,是幅精品佳作。我也为此画大手笔、大写意的雄浑气度吸引了,暗自叫绝。这时周总理说:“大家看看,还有什么意见?”由于和周总理多次见面,在审核大会堂各处的布置、物品时有过接触,也就不觉得拘束了。

我又看了看画,当即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我感到太阳画得小了点。”我这么一说,周总理和大家都低下头来仔细观看,随后大家七嘴八舌地同意我的看法,认为是小了点,应该放大。到底放多大,大家的意见不大统一,这时廖承志对周总理说:“我看,太阳放大的问题还是让小杨画个尺寸,交给画家们去改,我们还是来商量一下落款题字的问题吧。”周总理点头说:“可以。”

这时,有人提出此画由周总理题字,周总理当即表示:“我不能题字,此画是以毛主席诗词意境创作的,应该请毛主席题字。这样吧,我去请主席题字,拿来后你们尽快装裱上墙。”

指尖历史:为何不肯来题字


▲由傅抱石和关山月共同合作的《江山如此多娇》

第二天,毛主席办公室就送来了六幅“江山如此多娇”的题款供选用。在宴会厅旁边的北京厅里,廖承志、齐燕铭、余心清等都在选看毛主席的题字,有人建议从六幅题款中各挑出几个字来拼成一幅。

我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认为毛主席的题字都是一气呵成的,从笔锋、运力、感受应该是个整体,不能把它拆开来拼凑。大家一致同意我的意见,最后由廖承志、齐燕铭和余心清共同选出了一幅题款交给我,由我负责确定字迹放大的尺寸和题款在大画上落放的位置后,送交荣宝斋装裱。

大画装裱上墙后,周总理和许多领导又来审画,两位画家也来了。有人又提出太阳放的尺寸还不够大,两位画家当即表示可以重画。周总理双臂抱胸,仔细审阅后说:“我看不能再大了,再大就成了太阳如此多娇了。”大家听后都赞同地笑了。从此,这幅名画巨作被永久地挂在了迎宴厅的正墙上,作为人民大会堂一处绝佳的“摄影景地”留存至今。

人民大会堂于1959年9月10日经验收后,正式交付国管局接管。在此之前,9月9日凌晨,毛主席亲自视察了整体工程,并正式命名为人民大会堂。9月28日,党中央、国务院在人民大会堂万人大礼堂隆重召开新中国成立十周年的庆祝大会。我为在人民大会堂建设中,能够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微薄力量,结下一段不解情缘而感到无比的欣慰和自豪。

本文作者不仅对人民大会堂进行过复原,人民大会堂厅室的装潢设计也是由他负责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