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瘟疫分割線的啟示:東享繁華,西得安寧

編者按:東享繁華,西得安寧。神奇的胡煥庸線,其實也是一條神奇的瘟疫分割線。處於中國西南戈壁荒漠深處的火星營地在得享安寧的同時也心繫著疫情高發地區,希望疫情過後所有人都能享受幸福繁華的生活,中國當下挑戰重重,去哪裡尋找力量?大地深處,荒涼深處,有最深的力量。

天傾西北,地陷東南。

近月來,新冠疫情造成舉國危機,但是,有一個區域,卻讓人心底安寧,集感染人數少、死亡人數少、治癒率高的三大特點於一身。

何處有淨土?胡煥庸線以西。

中國瘟疫分割線的啟示:東享繁華,西得安寧

中國的胡煥庸線,是著名的地理學家胡煥庸於1935年提出,他通過考察,從東北璦琿到西南的騰衝,劃一道斜線,在斜線之東南,集中了中國36%的國土面積和96%的人口。而在胡煥庸線西北,則集中了國土面積的64%,以及4%的人口。東西部人口的比例為96%:4%

如今,璦琿已經變成為了黑河,此前的“璦琿—騰衝”線變成了“黑河—騰衝”線,而且經過八十多年之後,雖然隨著中國疆域的變化,以及社會經濟人口的發展,比例僅是略有小變,但大勢未變。

當下,國土面積絕大部分或者全部在胡煥庸線以西的省區有:

內蒙、寧夏、甘肅、青海、新疆、西藏。

跨少部分土地的省市有:黑龍江、山西、陝西、四川、雲南等。

中國瘟疫分割線的啟示:東享繁華,西得安寧

若只算大部或全部土地在胡煥庸線西北的省市,就會找到本次新冠疫情的淨土。

截止到昨日,六省市確診病例總共332例,死亡僅4例。其中,內蒙,寧夏,青海,西藏無死亡。治癒203例。治癒率61.1%,其中,西藏和青海治癒率100%。

一位湖北患者逃到西藏,被治癒,充滿了隱喻。在東部享受繁華,在西部享受安寧。

中國瘟疫分割線的啟示:東享繁華,西得安寧

(1) 胡煥庸線疫情分割啟示——繁華與寂寞的悖論

胡煥庸線在中國具備極高的戰略意義。是中國多重意義上的分割線。

其中最重要的意義,在經濟和人口。

雖然經過數十年變化,當下中國的經濟和人口總量的分佈,在胡煥庸線東西兩側,仍存在巨大差距。

就人口而言,東線人口,數十年比例略有收縮小進,佔比比93.77%。但是,其前提是中國的人口總量從1935年的4億多增長到接近14億。整個東部的人口總量,達到13億。而西部人口不足1億。

就單位土地面積的人口容量而言,東部的人口密度,超過西部的40倍。

就經濟總量而言,東部的經濟總量和經濟密度,與西部也很懸殊。

2019年數據全國還未全部公佈。以2018年數據看,中國人均GDP最高的省級單位是北京,為14萬元,最低的是西部的甘肅,為31336元,差4.5倍。而東西部財富總量的比重,據2000年統計為95.7:4.3

從頂級富人來說,西部造富能力也遠遜於東部。

2018年新財富500富人榜上,胡煥庸線穿過的12省的上榜富人共有38人,擁有的財富總額為5631億元,佔財富總額的比例5.9%。如果只算大部分或者全部在西線的省市,內蒙古、寧夏、甘肅、新疆、青海、西藏,這個數據將更少,上榜人數僅9人,佔比不到1.8%財富總量僅為1.5%。

禍福相依。

廣袤的國土,稀疏的人口,在瘟疫劇烈的時期,卻使西部成為淨土。

截止到2020年2月22日24時,全國共確診77048例,死亡2445例,治癒23104例。


甘肅

確診:91例,死亡2例,治癒76例。

新疆:

確診:76例,死亡2例,治癒25例。

內蒙:

確診:75例,死亡0例,治癒27例。

寧夏:

確診:71例,死亡0例,治癒56例。

青海:

確診:18例,死亡0例,治癒18例。

西藏

確診:1例,死亡0例,治癒1例。


六地一共確診332例,佔全國比重為0.43%,得病率是全國平均的十分之一。

死亡4例,全國為2445,佔比不到千分之二。內蒙,寧夏,青海,西藏無死亡。

治癒203例。其中,西藏和青海治癒率100%,甘肅83.5%,寧夏達78.9%。

而武漢以及武漢1000公里左右所能夠輻射到的區域,人口和經濟總量均在中國的80%左右。

其中,疫情中心,也是中國經濟地理中心的武漢,確診46201例。

武漢一千公里左右,高鐵半個白天(六小時內)涉及到的省市,包括:湖南(確診1016),湖北(確診64084),廣東(確診1342)江西(確診934),安徽(確診989),山東(確診754),浙江(確診1205),江蘇(確診631),上海(確診335),河南(確診1271),河北(確診311),北京(確診399),天津(確診135),四川(確診526),重慶(確診573),陝西(確診245),山西(確診132),貴州(確診146),福建(293)

統計起來,確診達75321例。佔全部確診的97.8%。

而其常住人口總數,為10.9億左右,佔比約在78%。

武漢半日輻射範圍,面積還小於胡煥庸線東部,大約要切掉一個東北,以及雲貴。

忍受寂寞,有時候收穫安寧。

享受繁華,必然要付出代價。

這就是神奇的胡煥庸線,對於中國新冠疫情的啟示。

中國瘟疫分割線的啟示:東享繁華,西得安寧

(2)東決繁華,西決生死

遠涉天涯,丈量天下。

多年遊走四方,考察中國數百座城市之後,羅天昊在2019年提出中國的兩大戰略側重點,概括為:東決繁華,西決生死。

從自然生態資源的戰略價值,國家的地理與軍事安全,國家的精神內核三個方面而言,胡煥庸線以西,是中國的生死線。

在羅天昊國內首次編制的 中國各省自然資源戰略價值排名中,胡煥庸線以西的六大省市,全部在頭部。其中,青藏、內蒙和新疆前四。

青藏是中國的大江大河發源地。扼中國水源。新疆是大西北防沙前線,能源基地。內蒙是北部防沙前線。

在氣候方面,是中國的乾旱區與溼潤區的分界點。胡煥庸線東側是中國主要降雨區,也是傳統農耕區,而胡煥庸線西側,則多是乾旱區,也是主要牧區。

從國防和軍事戰略價值上說,西部是中國最大的安全屏障。

西部山系縱橫,東有橫斷諸山,南有喜馬拉雅山,西有崑崙山,中有祁連山,北有阿爾泰山,天山。將中國與南亞、中亞天然隔絕。

歷史上,西部是中原的屏障,東西線是中國的生死線。唐之前的千年中,強大政權多定都長安,借河西走廊控制西域,西域從無強勢政權崛起,漢代的西域36國都是小國,不足與中原政權抗衡。

漢唐盛世,中國不僅有海港,更重要的還是陸地絲綢之路。中國通過西域與中亞和歐洲來往,揚威於天下,經濟文化強盛,領先世界千年。

只要控制了西域,中原政權就有彈性。大唐內亂,皇帝多次到西邊躲災。安史之亂,唐玄宗西逃,贏得喘息時機,逐步剿滅東北安史勢力。中唐時期,藩鎮叛亂,唐德宗逃往隴西避難;唐末黃巢起義,唐僖宗也西逃。

自宋起,由於定都東京,逐步失去了對西域的控制,導致西夏坐大,面對北部先後崛起的遼和金,大宋無法西避了,戰略空間極大被壓縮。

中原政權中心東移,帝國享盡繁華,但卻失去了西部這個最重要的屏障,失去戰略調整空間。蒙古兵和清兵最後攻滅中原政權,採取的都是先打西部,再從西部逐步驅趕東南的戰略,搜山檢海,中原政權無退卻後方,最終被整體徵服。

胡煥庸也是受此啟發,才發現了胡煥庸線。

清末首都北京多次被攻破,逃跑路線有講究。英法聯軍攻破北京,咸豐皇帝竟往東邊的承德跑,他老婆慈禧就聰明,八國聯軍攻破北京,慈禧拼命往西跑。中國的腹地在內陸和西部,八國聯軍若逐步西進,沿途都是抵抗,費時。抗戰時期中國首都西遷重慶,日本也一樣老虎吃天。

在當代中國,西部仍至關重要。未來中國一帶一路戰略的推進必然取道新疆,對南亞,東南亞的諸國的競爭,也可通過青藏高原來實現戰略主動。

西決生死,古今皆然。

本次疫情,也是越往西,勢頭越弱。

直到消亡於茫茫冰川或者大漠。

中國當下挑戰重重,去哪裡尋找力量?海洋是中國的眼睛,但大陸是中國的心。

大地深處,荒涼深處,有最深的力量。

(文章來源:於羅天昊國與城 ,作者羅天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