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文彪,一個有趣的人

冶文彪,一個有趣的人

上個月冶文彪發佈了《清明上河圖密碼5》,可謂是苦等良久,奈何最近雜事較多,拖拖拉拉一直到昨天才看完。

從訟絕、牙絕、作絕、斗絕,再到相絕,每個故事看似都是獨立的,實則故事中每個人物間錯綜複雜的關係將整個故事牢牢的固定在一起,到最後都要回到第一部的開頭,那個童子,那個紫衣客,那個虹橋下的船。

從第一部,一直到第五部,仔細讀來,作者的大局觀蠻值得敬佩的,畢竟百十號人之間的關係梳理的清晰明瞭,活靈活現。尤其是第五部,作者依照八八六十四卦,描述了六十四個農人生活中的爾虞吾詐,再現了宋代農人的生活之艱辛,官之威、民之賤。但是有一點不是很喜歡,六十四人的描述過於詳細,越發讀到後面思路越亂,對前文也只能記個大概。也有讀者說是作者有硬湊六十四卦的嫌疑,不過書末六十四卦彙總到一起而爆發,讀起來確實快感十足,意猶未盡。總體而言,第五部仍是一部值得去讀的好書。

不過今天呢,想說的重點不是這本好書,而是作者冶文彪。當讀完第三部的時候,就曾百度過冶文彪的經歷,直到看過山東商報對其的採訪後,才發覺,他原來是個“有趣”的人,至少是作家裡面“有趣”的人。之前在豆瓣看過有書友評價,各種叫密碼的書裡面,也許只有達芬奇密碼和清明上河圖密碼配得上密碼二字。個人也覺得,冶文彪確實為國人掙足了面子。現在更多的作者東拼西湊一些文章,加工一番就算是出書了,很少有人花時間去研究背後的本質。冶文彪為了能寫好本書,可謂是在宋史上花足了功夫,苦心研究,而不是敷衍了事、漏洞百出。

“比讀書更重要的是獨立思考”直到去年我才瞭解到、體會到這句話的含義。之前一直是為了讀書而讀書,直到看了成甲的《好好學習》和李源的高效閱讀訓練營才重視到思考比閱讀重要,獨立思考比思考重要。閱讀一本書,永遠都是一個點,而不是一根線,更不是一個面。“要思考今天,回到歷史的起點,會帶來很多啟示”。要先了解一個點,必須站在一個面上、一個線上去看這個點。因為一個點可以代表著很多的東西,但是一個面上的一個點就是一個獨一無二的點。

這個浮躁、追求功利的時代,冶文彪真是一個有趣的人。

冶文彪,一個有趣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