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書法?寫好毛筆字就是書法藝術嗎?

趙澤存字墨人


下面淺談一下什麼是書法,寫好毛筆字是不是書法藝術。書法,是中國及深受中國文化影響過的周邊國家和地區特有的一種文字美的藝術表現形式。包括漢字書法、蒙古文書法、阿拉伯書法和英文書法等。其“中國書法”,是中國漢字特有的一種傳統藝術。

從廣義講,書法是指文字符號的書寫法則。換言之,書法是指按照文字特點及其含義,以其書體筆法、結構和章法書寫,使之成為富有美感的藝術作品。漢字書法為漢族獨創的表現藝術,被譽為:無言的詩,無行的舞;無圖的畫,無聲的樂等。

字體篆、隸、楷、行、草。

基本解釋

書寫藝術,多指用筆寫字的藝術,分為硬筆和軟筆兩種。是一種文字表現的藝術形式。中國畫與書法為緣,而多含文學之趣味。——蔡元培《圖畫》

引證解釋

1.古代史官修史,對材料處理、史事評論、人物褒貶,各有原則、體例,謂之“書法”。《左傳·宣公二年》:“董狐,古之良史也,書法不隱。”唐代劉知幾《史通·惑經》:“故知當時史臣各懷直筆,斯則有犯必死,書法無舍者矣。”宋謝採伯《密齋筆記》卷四:“《論語》書法之嚴,即《春秋》書法也。”明劉基《春秋明經·鄭伐許鄭伯伐許》:“蓋與鄭伐許、鄭伯伐許之書法同矣。“

書法

2.文字的書寫藝術。亦指書法作品。《南齊書·周顒傳》:“少從外氏車騎將軍臧質家得衛恆散隸書法,學之甚工。”宋錢愐《錢氏私志》:“元章書法之妙,今日可謂第一。”《儒林外史》第二八回:“作詩的從古也沒有這好的。又且書法絕妙,天下沒有第三個。”

3.指漢字形體。清葉名灃《橋西雜記·壹貳叄肆等字》:“至如秦漢碑,惟一二三書法不同。”

4.措辭方式。呂叔湘《標點瑣議》:“《通鑑》書法,‘夜’一字為句,必有所承。上文未說何日之事,‘夜’字連下讀,‘夜’字點斷,意為‘到了那天夜裡’;‘夜’字不斷,意為‘趁夜裡’。”

基本含義

從表面字義理解,書法指書寫的法度。生活中,書法一詞另具備以下含義:第一,某幅書寫作品的代稱或者所有書寫作品的統稱;第二,一種藝術類別,一般指書寫漢字的藝術。康有為在《廣藝舟雙楫》中說:“唐言結構,宋尚意趣”,由此可知唐代書法的法度追求最高、最嚴謹,唐代書法成就也是書法史上最頂峰的。

書法是中國特有的一種傳統藝術。中國漢字是勞動人民創造的,開始以圖畫記事,經過幾千年的發展,演變成了當今的文字,又因祖先發明瞭用毛筆書寫,便產生了書法,古往今來,均以毛筆書寫漢字為主,至於其他書寫形式,如硬筆、指書等,其書寫規律與毛筆字相比,並非迥然不同,而是基本相通。

狹義

狹義而言,書法是指用毛筆書寫漢字的方法和規律。包括執筆、運筆、點畫、結構、佈局(分佈、行次、章法)等內容。例如,執筆指實掌虛,五指齊力;運筆中鋒鋪毫;點畫意到筆隨,潤峭相同;結構以字立形,相安呼應;分佈錯綜複雜,疏密得宜,虛實相生,全章貫氣;款識字古款今,字大款小,寧高勿低等。

書法的內涵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1、書法是指以文房四寶為工具抒發情感的一門藝術。工具的特殊性是書法藝術特殊性的一個重要方面。藉助文房四寶為工具,充分體現工具的性能,是書法技法的重要組成部分。離開文房四寶,書法藝術便無從談起。

2、書法藝術以漢字為載體。漢字的特殊性是書法特殊性的另一個重要方面。中國書法離不開漢字,漢字點畫的形態、偏旁的搭配都是書寫者較為關注的內容。與其他拼音文字不同,漢字是形、音、義的結合體,形式意味很強。

古人所謂“六書”,是指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註、假借六種有關漢字造字和用字的方法,它對漢字形體結構的分析極具指導意義。

3、書法藝術的背景是中國傳統文化。書法植根於中國傳統文化土壤,傳統文化是書法賴以生存、發展的背景。我們今天能夠看到的漢代以來的書法理論,具有自己的系統性、完整性與條理性。與其他文藝理論一樣,書法理論既包括書法本身的技法理論,又包含其美學理論,而在這些理論中又無不閃耀著中國古代文人的智慧光芒。比如關於書法中如何表現“神、氣、骨、肉、血”等範疇的理論,關於筆法、字法、章法等技法的理論以及創作論、品評論等等,都是有著自身的體系的。

4、書法藝術本體包括筆法、字法、構法、章法、墨法、筆勢等內容。書法筆法是其技法的核心內容。筆法也稱“用筆”,指運筆用鋒的方法。字法,也稱“結字”、“結構”,指字內點畫的搭配、穿插、呼應、避就等等關係。章法,也稱“布白”,指一幅字的整體佈局,包括字間關係、行間關係的處理。墨法,是用墨之法,指墨的濃、淡、幹、枯、溼的處理。

廣義

從廣義講,書法是指語言符號的書寫法則。換言之,書法是指按照文字特點及其涵義,以其書體筆法、結構和章法寫字,使之成為富有美感的藝術作品。

隨著文化事業的發展,書法己不僅僅限於使用毛筆和書寫漢字,其內涵己大大增加。如從使用工具上講,僅筆這一項就五花八門,毛筆、硬筆、電腦儀器、噴槍烙具、雕刻刀、雕刻機、日常工具(主要是指質地比較堅硬的,能用來書寫的五金、生活工具)等。顏料也不單是使用黑墨塊,墨汁、粘合劑、化學劑、噴漆釉彩等五彩繽紛,無奇不有;品種之多,不勝枚舉。從執筆方式上看,有的用手執筆、有的用腳執筆,就是用其他器官執筆的也不乏其人,甚至有的人寫字根本就不用筆,如“指書”“擠漏書”等;從書寫文種上說,並非漢字一種,有的少數民族文字也登上了書法藝壇,蒙文就是一例;

中國書法的五種主要書體,篆書體(包含大篆、小篆)、燕書(包括燕行)隸書體(包含古隸、今隸)、楷書體(包含魏碑、正楷),行書體(包含行楷、行草),草書體(包含章草、小草、大草、標準草書)。

起源

中國的書法藝術開始於漢字的產生階段,“聲不能傳於異地,留於異時,於是乎文字生。文字者,所以為意與聲之跡。”(語出《書林藻鑑》,馬宗霍輯)因此,產生了文字。書法藝術的第一批作品不是文字,而是一些刻畫符號--象形文字或圖畫文字。

漢字的刻畫符號,首先出現在陶器上。最初的刻畫符號只表示一個大概的混沌的概念,沒有確切的含義。

距今八千多年前,黃河流域出現了磁山、斐李崗文化,在斐李崗出土的手製陶瓷上,有較多的類文字符號,這種符號,是先民們的交際功能、記事功能與圖案裝飾功能的混沌結合,這些雖非現人能識別的漢字,但確是漢字的雛形。

緊接著距今約六千年前的仰韶文化的半坡遺址,出土了有一些類似文字的簡單刻畫的彩陶。這些符號已區別於花紋圖案,把漢文字的發展又向前推進了一步。這可以說是中國文字的起源。

接著有二里頭文化和二里崗文化。二里頭文化考古發掘中發現有刻畫記號的陶片,其記號共有二十四種,有的類似殷墟甲骨文字,都是單個獨立的字。二里崗文化已發現有文字制度。這裡曾發現過三個有字的骨頭,兩件各一個字,一件十個字,似為練習刻字而刻。這使得文明向前又邁進了一大步。

原始文字的起源,是一種模仿的本能,用於形象某個具體事物。它儘管簡單而又混沌,但它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審美情趣。這種簡單的文字因此可以稱之為史前的書法。

演變歷史

書法的演變一般是指書法字體的演變。一般說來魏晉時期既是書體的終結期,又是書法技法的集大成期。

中國書法歷史悠久,書體沿革流變,書法藝術異采迷人。從甲骨文、金文演變而為大篆、小篆、隸書,至東漢、魏、晉的草書、楷書、行書諸體,書法一直散發著獨特的藝術魅力。

從象形文字到甲骨文,商周、春秋還有漢代的簡帛朱墨手跡,唐楷的法度,宋人尚意,元明尚態,清代的碑帖之爭等書法演進。

商至秦末

渾然入序的書法

從夏商周,經過春秋戰國,到秦漢王朝,二千多年的歷史地發展也帶動了書法藝術地發展。這個時期內各種書法體相續出現,有甲骨文、金文、石刻文、簡帛朱墨手跡等,其中篆書、隸書、草書、行書、楷書五種字體在數百種雜體的篩選淘汰中定型,書法藝術開始了有序發展。

秦代

開創書法先河

春秋戰國時期,各國文字差異很大,是發展經濟文化的一大障礙。秦始皇統一國家後,丞相李斯主持統一全國文字,這在中國文化史上是一偉大功績。秦統一後的文字稱為秦篆,又叫小篆,是在金文和石鼓文的基礎上刪繁就簡而來。其中《繹山石刻》、《泰山石刻》、《琅玡石刻》、《會稽石刻》即為李斯所書,歷代都有極高的評。秦代是繼承與創新的變革時期。《說文解字序》說:“秦書有八體,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蟲書,五曰摹印,六曰署書,七曰書,八曰隸書。”基本概括了此時字體的面貌。由李斯秦之小篆,篆法苛刻,書寫不便,於是隸書出現了。“隸書,篆之捷也”。其目的就是為了書寫方便。到了西漢,隸書完成了由篆書到隸書的蛻變,結體由縱勢變成橫勢,線條波磔更加明顯。隸書的出現是漢字書寫的一大進步,是書法史上的一次革命,不但使漢字趨於方正楷模,而且在筆法上也突破了單一的中鋒運筆,為以後各種書體流派奠定了基礎。秦代除以上書法傑作外,尚有詔版、權量、瓦當、貨幣等文字,風格各異。秦代書法,在中國書法史上留下了輝煌燦爛的一頁,氣魄宏大,堪稱開創先河。

東漢

求度追韻兩漢書法

兩漢書法分為兩大表現形式,一為主流系統的漢石刻;一為次流系統的瓦當璽印文和簡帛盟書墨跡。“後漢以來,碑碣雲起,”是漢隸成熟的標記。在摩崖石刻中(刻在山崖上的文字)尤以《石門頌》等為最著名,書法家視為“神品”。於此同時蔡邕的《熹平石經》達到了恢復古隸,胎息楷則的要求。而碑刻是體現時代度與韻的最主要的藝術形式,中以《封龍山》、《西狹頌》、《孔宙》、《乙鍈》、《史晨》、《張遷》、《曹全》諸碑尤為後人稱道仿效。可以說,每碑各出一奇,莫有同者。北書雄麗,南書樸古,體現了“士”、“庶”階層的不同美學追求。至於瓦當璽印、簡帛盟書則體現了藝術性與實用性的聯姻。

書法藝術的繁榮期,是從東漢開始的。東漢時期出現了專門的書法理論著作,最早的書法理論提出者是東西漢之交的揚雄。第一部書法理論專著是東漢時期崔瑗的《草書勢》。

漢代書法家可分為兩類:一類是漢隸書家,以蔡邕為代表。一類是草書家,以杜度、崔瑗、張芝為代表。

最能代表漢代書法特色的,莫過於是碑刻和簡牘上的書法。東漢碑刻林立,這一時期的碑刻,以漢隸刻之,字型方正,法度謹嚴、波磔分明。此時隸書已登峰造極。

漢代創興草書,草書的誕生,在書法藝術的發展史上有著重大意義。它標誌著書法開始成為一種能夠高度自由的抒發情感,表現書法家個性的藝術。草書的最初階段是草隸,到了東漢時期,草隸進一步發展,形成了章草,後由張芝創立了今草,即草書。

三國時期

三國時期,隸書開始由漢代的高峰地位降落衍變出楷書,楷書成為書法藝術的又一主體。楷書又名正書、真書,由鍾繇所創。正是在三國時期,楷書進入刻石的歷史。三國(魏)時期的《薦季直表》、《宣示表》等成了雄視百代的珍品。

兩晉時期

晉時,在生活處事上倡導“雅量”“品目”藝術上追求中和居淡之美,書法大家輩出,簡牘為多二王(王羲之、王獻之)妍放疏妙的藝術品味迎合了士大夫們的要求,人們愈發認識到,書寫文字,還有一種審美價值。最能代表

魏晉精神、在書法史上最具影響力的書法家當屬王羲之,人稱“書聖”。王羲之的行書《蘭亭序》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論者稱其筆勢以為飄若浮雲,矯若驚龍,其子王獻之的《洛神賦》字法端勁,所創“破體”與“一筆書”為書法史一大貢獻。加以陸機、衛瓘、索靖、王導、謝安、鑑亮、等書法世家之烘托,南派書法相當繁榮。南朝宋之羊欣、齊之王僧虔、梁之蕭子云、陳之智永皆步其後塵。

兩晉書法最盛時,主要表現在行書上,行書是介於草書和楷書之間的一種字體。其代表作“三希”,即《伯遠帖》《快雪時晴帖》《中秋帖》。

南北朝時期

南北朝時期的書法進入北碑南帖時代。此時書法以魏碑最勝。魏碑,是北魏以及與北魏書風相近的南北朝碑誌石刻書法的泛稱,是漢代隸書向唐代楷書發展的過渡時期書法。晉至八王之亂,王室內訌以後,勢力逐漸衰微。在北方,隨著西晉的滅亡。形成了“五胡十六國”的混亂時期。後拓跋氏結束十六國,建立北魏,促成了149年的相對統一,這是北朝。

北朝書法以碑刻為主,尤以北魏、東魏最精,風格亦多資多彩。代表作有《鄭文公碑》《張猛龍碑》《敬使君碑》。此時書法是漢代隸書向唐代楷書發展的過渡時期。康有為說:“凡魏碑,隨取一家,皆足成體。盡合諸家,則為具美。”鍾致帥《雪軒書品》稱:“魏碑書法,上可窺漢秦舊範,下能察隋唐習風。”唐初幾位楷書大家如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等,都是取法魏碑的。

晉室東遷至滅亡,從公元317年至公元420年,是南朝。南朝書法,也繼承東晉的風氣,上至帝王,下至士庶都非常喜好。南北朝書法家燦若群星,無名書家為其主流。他們繼承了前代書法的優良傳統,創造了無愧於前人的優秀作品,也為形成唐代書法百花競妍群星爭輝的鼎盛局面創造了必要的條件。

隋唐五代

求規隆法隋朝書法

隋結束南北朝的混亂局面,統一中國,和之後的唐都是較為安定的時期,南帖北碑之發展至隋而混合同流,正式完成楷書之形式,居書史承先啟後之地位。隋楷上承兩晉南北朝沿革。下開唐代規範的新局,隋有碑版遺世,多為真書,分四種風格:

1、平正淳和如丁道護的《啟法寺碑》等

2、峻嚴方飭如《董美人墓誌銘》等

3、深厚圓勁如《信行禪師塔銘》等

4、秀朗細挺如《龍藏寺碑》等。

唐代書學鼎盛

唐代文化博大精深、輝煌燦爛,達到了中國封建文化的最高峰,可謂“書至初唐而極盛”。唐代墨跡流傳至今者也比前代為多,大量碑版留下了寶貴的書法作品。整個唐代書法,對前代既有繼承又有革新。楷書、行書、草書發展到唐代都跨入了一個新的境地,時代特點十分突出,對後代的影響遠遠超過了以前任何一個時代。

唐初,國力強盛,書法從六朝遺法中蟬脫而出楷書大家以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歐陽通四家為書法主流。總特點結構嚴謹整潔,故後代論書有“唐重間架”之說,一時尊為“翰墨之冠”延至盛唐歌舞昇平,儒道結合,李邕變右軍行法,獨樹一幟,張旭,懷素以顛狂醉態將草書表現形式推向極致,張旭史稱“草聖”,孫過庭草書則以儒雅見長,餘如賀知章,李隆基亦力創真率夷曠,風骨豐麗之新境界。而顏真卿一出納古法於新意之中,生新法於古意之外。董其昌謂唐人書取法,魯公大備。到晚唐五代,國勢轉衰,沈傳師。柳公權再變楷法。以瘦勁露骨自矜。進一步豐富了唐楷之法,到了五代,楊凝式兼採顏柳之長。上朔二王,側鋒取態,鋪毫著力,遂於離亂之際獨饒承平之象,也為唐書之回光。五代之際,狂禪之風大熾,此亦影響到書壇,“狂禪書法”雖未在五代一顯規模,然對宋代書法影響不小。

唐代書法藝術,可分初唐、中唐、晚唐三個時期。初唐以繼承為主,尊重法度,刻意追求晉代書法的勁美。中唐不斷創新,極為昌盛。晚唐書藝亦有進展。

唐代最高學府有六種,即國子監、太學、四門學、律學、書學、算學。其中書學,專門語養書法家和書法理論家,是唐代的創舉。歷朝名家輩出,燦若繁星。如初唐的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等;中唐的顏真卿、柳公權等,都是書法大家。晚唐有王文秉的篆書,李鶚的楷書和楊凝式的“二王顏柳”餘韻。

隋唐五代書法可分為三個階段

(1)隋至唐初

隋統一中國,將南北朝文化藝術相容包蓄,至唐初,政治昌盛,書法藝術逐漸從六朝的的遺法中蟬蛻出來,以一種新的姿態顯現出來。唐初以楷書為主流,總特點是結構謹嚴整飭。

(2)盛唐、中唐階段

盛唐時期書法,如當時的社會形態追求一種浪漫忘形的方式。如“顛張醉素”(張旭、懷素)之狂草,李邕之行書。到了中唐,楷書再度有新的突破。以顏真卿為代表為楷書奠定了標準,樹立了楷模,形成為正統。至此中國書法文體已全部確定下來。

(3)晚唐五代階段存唐遺風

公元九零七年,割據者朱全忠滅唐,建立後梁,由此歷後唐、後晉、後漢、後周,稱五代。由於國勢衰弱和離亂,文化藝術亦呈下坡之勢。書法藝術雖承唐末之餘續,但因兵火戰亂的影響,形成了凋落衰敗的總趨勢。五代之際,在書法上值得稱道的,當推楊凝式。他的書法在書道衰微的五代,可謂中流砥柱。另外還有李煜、彥修等有成就的書家。至此,唐代平正嚴謹的書風已告消歇,以後北宋“四家”繼之而起,又掀起了新的時代波瀾。

宋朝書法尚意,此乃朱大倡理學所致,意之內涵,包含有四點:一重哲理性,二重書卷氣,三重風格化,四重意境表現,同時倡導書法創作中個性化和獨創性。這些在書法上有所體現,如果說隋唐五代的尚法,是求“工”的體現,那麼到了宋代,書法開始以一種尚意抒情的新面目出現在世人面前。這就是要墀書家除了具有“天然”、“工夫”兩個層次外,還需具有“學識”即“書卷氣”,北宋四家一改唐楷面貌,直接晉帖行書遺風。

無論是天資極高的蔡襄和自出新意的蘇東坡,還是高視古人的黃庭堅和蕭散奇險的米芾,都力圖在表現自己的書法風貌的同時,凸現出一種標新立異的姿態,使學問之氣鬱鬱芊芊發於筆墨之間,並給人以一種新的審美意境,這在南宋的吳說、陸游、范成大、朱熹、文天祥等書家中進一步得到延伸,然南宋書家的學問和筆墨功底已不能和北宋四家相比了。宋代書法家代表人物是蘇、黃、米、蔡。

元代書法藝術

元初經濟文化發展不大,書法總的情況是崇尚復古,宗法晉、唐而少創新。雖然在政治上元朝是異族統治,然而在文化上卻被漢文化所同化,與宋不拘常法的意境追求不同,元朝之意表現為刻意求工的開式美的追求,所以蘇軾標榜的是“我書意造本無法”,趙孟頫鼓吹的是“用筆千古不易”前者追求率意之意,後者才強調有意之意。元朝書壇的核心人物是趙孟頫,他所創立的楷書“趙體”與唐楷之歐體、顏體、柳體並稱四體,成為後代規摹的主要書體。在元朝書壇也享有盛名的還有鮮于樞、鄧文原,雖然成就不及趙孟頫,然在書法風格上也有自己獨到之處。他們主張書畫同法,注重結字的體態。

明朝書法藝術

明朝書法的發展表現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明初

明初書法“一字萬同”,“臺閣體”盛行。沈度學粲兄弟推波助瀾將工穩的小楷推向極致。“凡金版玉冊,用之朝廷,藏秘府,頒屬國,必命之書”,二沈書法被推為科舉楷則。明初書法家有擅行草書的劉基、工小楷的宋潦、精篆隸的宋遂和名滿天下的章草名家朱克。和祝允明、文徽明、王寵"三子"。

第二階段──明中

明中期吳中四家崛起,書法開始朝尚態方向發展。祝允明、文徵明、唐寅、王寵四子依趙孟頫而上通晉唐,取法彌高;筆調亦絕代,這和當時思想觀念的開拓解放有關,書法開始邁入倡導個性化的新境域。

第三階段──明末

晚明書壇興起一股批判思潮,書法上追求大尺幅,震盪的視覺效果,側鋒取勢,橫塗豎抹,滿紙菸雲,使書法原先的秩序開始瓦解;這些代表書家有張瑞圖、黃道周、王鐸、倪元瑞等。而帖學殿軍董其昌仍堅持傳統立場。

抒情揚理

中國清代書法在近300年的發展歷史上,經歷了一場艱難的蛻變,它突破了宋、元、明以來帖學的樊籠,開創了碑學,特別是在篆書、隸書和北魏碑體書法方面的成就,可以與唐代楷書、宋代行書、明代草書相媲美,形成了雄渾淵懿的書風。尤其是碑學書法家借古開今的精神和表現個性的書法創作,使得書壇顯得十分活躍,流派紛呈,一派興盛局面。

明末與清,美學主潮以抒情揚理為旗幟,追求個性與發揚理性互相結合,正統的古典美學與求異的的新型美學並盛。清代書法的總體傾向是尚質,同時分為帖學與碑學兩大發展時期。

明末書壇的放浪筆墨,狂放不羈。憤世嫉俗的風氣在清初進一步延伸,如朱傅山等人的作品仍表現出自我內在的生命和一種不可遇止的情緒表現。這一點在中期“揚州八怪”的身上又一次復現。於此同時,晚明的帖學統也同時進一步光大發揚,姜英,張照,劉墉,王文治,梁同書、翁方綱等人在刻意尊傳統的時候,力圖表現出新面貌,這就使帖學的頹勢不可避免地出現了。

正此時,金石出土日多,士大夫從熱衷於尺牘轉而從事金石考據之學,一時朝野內外,學碑才趨之若鶩,最後成為清朝書壇的發民主流,加之阮元,包世臣。康有為大力張揚,碑學作為一種與帖學相抗衡的書學系統而存在。當時著名的書家如金農、張船山、鄧石如、何紹基、趙之謙、吳昌碩、張裕釗、康有為等紛紛用碑意寫字作畫,達到了儘性盡理。璀璨奪目的境地。可謂是中國書法文化的一在景觀。如果說,帖學家們力圖尋找質的願望沒有實現的話,那麼這種願望在碑學那裡實現了。

近現代

在書壇走向多元化的今天,書法藝術昇華到觀念變革的高層次,這無疑是邁了一大步。書法現代性並不是簡單地取決於書法藝術的形式、結構、線條等外在面貌,而是取決於內在精神的現代化。書法現代性的精神是指當代書法藝術所體現、傳導的現代社會的價值趨向。

近現代書壇,仍然是碑派佔主流地位。但和晚晴碑派不同,取法漢碑和上古篆書的書法家在這一時期較多。

很多書法大師如林散之,沙孟海,陸維釗等等在1949年之前即已從事書法創作,但直至文化大革命之後他們已近耄耋之年才以書法聞名。1949年之後到毛澤東去世的近三十年時間內,書法基本上不受重視。當時的人們正以極大的熱情建設一個新中國。書法被認為是舊傳統的代表。

近代書法藝術的色彩斑斕,與其書家隊伍的空前複雜有直接干係。或許因距離太近,這段風景比此前任何時期都清晰明透。

五種書體

篆書

篆書是大篆、小篆的統稱。甲骨文,距今已有三千年歷史,是傳世最早的可識文字,主要用於占卜。筆法瘦勁挺拔,直線較多。起筆有方筆、圓筆,也有尖筆,手筆“懸針”較多。大篆指金文、籀文、六國文字,它們保存著古代象形文字的明顯特點。小篆也稱“秦篆”,是秦國的通用文字,大篆的簡化字體,其特點是形體均勻齊整、字體較籀文容易書寫。

隸書

隸書,亦稱漢隸,是漢字中常見的一種莊重的字體,書寫效果略微寬扁,橫畫長而直畫短,呈長方形狀,講究“蠶頭雁尾”、“一波三折”。隸書起源於秦朝,由程邈整理而成,在東漢時期達到頂峰,對後世書法有不可小覷的影響,書法界有“漢隸唐楷”之稱。如《漢魯相韓勑造孔廟禮器碑》、又稱《韓明府孔子廟碑入《魯相韓勑復顏氏繇發碑》、《韓勑碑》等。漢永壽二年(156年)刻,隸書。縱227.2釐米,橫102.4釐米。藏山東曲阜孔廟。無額。四面刻,均為隸書。碑陽十六行,行三十六字,文後有韓勑等九人題名。碑陰及兩側皆題名。

楷書

楷書也叫正楷、真書、正書。從程邈創立的隸書逐漸演變而來,更趨簡化,橫平豎直。楷書有楷模的意思,張懷瓘《書斷》中已先談到過。六朝人仍習慣地用著它,例如羊欣《採》文,王僧虔《論書·韋誕傳》中雲:“誕字仲將,京兆人,善楷書。”那是“八分楷法”的簡稱。到北宋才以之代替了正書之名,其內容顯然和古稱是不一樣的,名異實同和名同實異之例,大概有以上這些。

行書

行書是在隸書的基礎上發展起源的,介於楷書、草書之間的一種字體,是為了彌補楷書的書寫速度太慢和草書的難於辨認而產生的。“行”是“行走”的意思,因此它不像草書那樣潦草,也不像楷書那樣端正。實質上它是楷書的草化或草書的楷化。楷法多於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於楷法的叫“行草”。

草書

草書是漢字的一種字體,特點是結構簡省、筆畫連綿。形成於漢代,是為了書寫簡便在隸書基礎上演變出來的。有章草、今草、狂草之分,在狂亂中覺得優美。《說文解字》中說:“漢興有草書”。草書始於漢初,其特點是:存字之梗概,損隸之規矩,縱任奔逸,赴速急就,因草創之意,謂之草書。

甲骨文

古漢字一種書體的名稱,也是現存中國最古的文字。刻在甲骨上,先用於卜辭(殷代人用龜甲、獸骨占卜。占卜後把占卜時期、占卜者的名字、所佔卜的事情用刀刻在卜兆的旁邊,有的還把過若干日後的吉凶應驗也刻上去。學者稱這種記錄為卜辭),是對未來事情結果的占卜,盛於殷商。甲骨文發現於1889年,是殷商晚期王室占卜時的記錄,發現於河南省安陽小屯村一帶,距今已3000多年。甲骨文是中國書法史上的第一塊瑰寶,其筆法已有粗細、輕重、疾徐的變化,下筆輕而疾,行筆粗而重,收筆快而捷,具有一定的節奏感。筆畫轉折處方圓皆有,方者動峭,圓者柔潤。其線條比陶文更為和諧流暢,為中國書法特有的線的藝術奠定了基調和韻律。甲骨文結體長方,奠定漢字的字型。甲骨文的結體隨體異形,任其自然。其章法大小不一,方圓多異,長扁隨形,錯落多姿而又和諧統一。後人所謂參差錯落、穿插避讓、朝揖呼應、天覆地載等漢字書寫原則,在甲骨文上已經大體具備。

金文

古漢字書體之一種。商、西周、春秋、戰國時期銅器上銘文字體的總稱。興盛於周代。金文為中國書法史上的又一豐碑。依附於青銅器,鑄鼎意在“使民知神奸”故是一種宗教祭祀的禮器。金文也被稱為鐘鼎文,器文,古金文。和青銅器一起鑄成的銘文線條較之於甲骨文更為粗壯有力,文字的象形意味也更為濃重,最早的金文見於商代中期出土的青銅器上,資料雖不多,年代都比殷墟甲骨文早。周代是金文的黃金時代,出土銘文最多。

石刻文

碑刻,泛指刻石文字或圖案。最早的碑刻文字,首推秦朝的“石鼓文”。

石刻文產生於周代,興盛於秦代。東周時期秦國刻石文字。在10塊花崗岩質的鼓形石上,各刻四言詩一首,內容歌詠秦國君狩獵情況,故又稱獵碣。傳說中的最早的石刻是夏朝時的《嶁碑》,刻詩文體格調與《詩經》大小雅相近。字體近於《說文解字》所載籀文,歷來對其書法評價甚高。主要作品有:《石鼓文》、《嶧山石刻》、《泰山石刻》、《琅玡石刻》、《會稽石刻》等

石鼓文對後世的書法與繪畫藝術有著非常重大的影響,不少傑出的書畫家如:楊沂孫、吳大澄、吳昌碩、朱宣鹹、王福庵等都長期研究石鼓文藝術,並將其作為自己書法藝術的重要養分,也融入進了自己的繪畫藝術中。

墓誌銘,墓誌是存放於墓中載有死者傳記的石刻。它是把死者在世時,無論是持家、德行、學向、技藝、政績、功業等的大小,濃縮為一份個人的歷史檔案,以補家族史、地方誌乃至國史的不足。也是墓誌斷代的確證。墓誌銘包括志與銘兩個部分。

【碑拓】此乃拓片數量最多部分,涉及歷代名碑,是如今書法臨摹的主要參照。字帖是供學習書法的人臨摹的範本,多為名家墨跡的石刻拓本、木刻印本或影印本。字帖按是否真跡劃分,可以分為碑帖和墨跡。碑帖是根據刻在碑石上的字跡塌拓下來的字帖。墨跡是書寫者直接寫在紙張、絹帛等媒介物上的墨色痕跡。歷代名帖如,淳化閣帖,三希堂。

簡帛

書法藝術最重真跡,但秦漢以前的書法中的真跡,一般只有在簡帛盟書中才能見到。古代的簡冊,以竹質為主,編簡的繩用牛筋、絲線、麻繩。考古發現較早的簡帛墨跡,有:湖北雲夢出土的秦簡,山西侯馬出土的戰國盟書(盟書,即:寫於石策或玉策上的文字),長沙馬王堆出土的戰國帛書。中國書法由甲骨文、金文,至春秋戰國時期,由於諸侯割據,因此殷商以來的文字,在諸侯各國分化為不同的發展道路,這一時期,書法的形態和技巧亦呈現了一種百家爭鳴的局面。如北方的晉國的"蝌蚪文",吳、越、楚、蔡等國的"鳥書",筆畫多加曲折和拖長尾。春秋戰國時期的金文已不似西周金文那種濃厚的形態,替之以修長的體態,顯示出一種圓潤秀美,如《攻吳王夫差鑑》。這時期留存的大量墨跡,為簡、帛、盟書等。

審美

整體形態美

中國字的基本形態是方形的,但是通過點畫的伸縮、軸線的扭動,也可以形成各種不同的動人形態,從而組合成優美的書法作品。結體形態,主要受兩方面因素影響,一是書法意趣的表現需要;二是書法表現的形式因素。就後者而言,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為書體的影響,如篆體取豎長方形;二為字形的影響,有的字是扁方形、而有的字是長方形的;三為章法影響。因此,只有在上述兩類因素的支配下,進行積極的形態創造,才能創作出美的結體形態。

點畫結構美

點畫結構美的構建方式主要有兩種,一是指各種點畫按一定的組合方式,直接組合成各種美的獨體字和偏旁部首。二是指通過將各種部首,再按一定的方式組合成各種字形。中國字的部首組合方式無非是左右式、左中右式,上下式、上中下式,包圍式、半包圍式等幾種。這些原則主要是比例原則、均衡原則、韻律原則、節奏原則、簡潔原則,等等。這裡特別要提的就是比例原則,其中黃金分割比又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比例,對點畫結構美非常重要。

墨色組合美

結體墨色組合的藝術性,主要是指其組合的秩序性。作為藝術的書法,它的各種色彩不能再是雜亂無章的,而應是非常有秩序的。這裡也有些共同的美學原則,要求書者予以遵守。如重點原則、漸變原則、均衡原則,等等。書法結體的墨色組合,主要涉及兩個方面:一是對背景底色的分割組合。人們常說的“計白當黑”,就是這方面的內容。二是點畫結構的墨色組合。從作品的整體效果來看,不但要注意點畫墨色的平面結構,還要注意點畫墨色的分層效果,從而增強書法的表現深度。


張紅偉書法創作室


大家好,我是劉煜坤居士,中國書法是華夏民族特有的的一種藝術形式。書法為漢族獨創的表現藝術,被譽為:無言的詩,無行的舞 ;無圖的畫,無聲的樂 。

中國文字的點畫、結構和形體與外文不同。它變化微妙,形態不一,意趣迥異。"通過點畫線條的強弱、濃淡、粗細等豐富變化,以書寫的內容和思想感情的起伏變化,以字形字距和行間的分佈,構成優美的章法佈局,有的似玉龍琢雕,有的似奇峰突起,有的俊秀俏麗,有的氣勢豪放,這些都有使書寫文字帶上了強烈的藝術色彩。

寫字與書法區別很大。寫字不需要太大技術含量,也就是技法。而書法,屬於藝術化範疇,是需要很多的,高深的技法來支持的。可研究性極高。而寫字,只需要間架結構和通用的筆畫即可。

希望以上的文字對你有所幫助,謝謝大家的關注與轉發。



劉煜坤居士


寫毛筆字與書法有密切關係,但寫字不等於書法。

寫字,把字寫端正,結構勻稱,整齊清淅,即為寫字。在寫字基礎上,進一步探討書法的起源,流派,碑帖,用筆,字的變化,出帖,和創作過程,為書法。

書法也分三過層次,第一層為:(臨帖)昨夜西風調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即專精一體。

第二層境界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即十年磨一劍,霜刀未曾試。

第三層境界昰: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即進入道的創作,無為而為,隨性而感,我寫我書,以抒心中之怡氣,以外師造化之心源,以讀萬卷養胸中之氣,技進乎道。完








濃淡任由冰雪中


書法就名詞解釋而言:書就是書寫,法即為法則、章法、法度、等對書寫加以規範約束,遵循相應法則,從而把書寫昇華到更高的一個層次,而書寫,只是簡單的寫字,能讓人認識,達到書寫的目的和結果即可。個人覺得書法應該由淺而深體現到以下幾點:

1.首先需要從單個字的單個筆畫來講,漢字組成由點、橫、豎、撇、捺、勾、折、提八種基礎筆畫組成,而這些筆畫又可以相互組成,成為組合筆畫,達到了30幾種,這些筆畫在不同的字裡,不同的位置,不同的書體,都有相應的變化,但萬變不離其根,想要稱之為書法,練習好基本筆畫是第一步。

2.漢字的間架結構,漢字是由不同的筆畫組合起來的,每個漢字每個書體的書寫都有它的相應法則,準則,雖然各書法家的書寫風格不同,但結構法則是不能違背的,否則就不能稱之為書法。

3.整篇的章法佈局,章法佈局包括該副書法作品的格式、書體、印章、落款等內容,書法作品格式多樣:橫式、豎式、扇形、圓形、有時候一個字也是一副作品,這些作品雖然格式多變,但它的章法之內涵是一樣的,比如落款的位置、印章的位置、包括落款時間如何用詞,都有它相應的講究和法則。

綜合上述,達到了這些法則即可稱之為書法,當然由於書寫者的水平高低不同,也就有了書法作品的好與差,書法是個無底洞,真正愛上書法的人,是從不滿足自己水平的,沒有最好,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追求更好,而這個追求的過程就是書法人生。


墨軒閣楷書


大美中國書法

中國書法,書法中國。

她是一罈三千年的老酒,

醉倒芸芸眾生。

她是那河圖洛書的傳奇,

她亦是文王易卦的肝膽。

殷商甲骨,帝王煊赫!

忘不了,忘不了...

那宣王史籀大篆十五篇

她是那仰韶陶器上擊水的魚,

和那飛翔的鳥。

那綠秀斑爛的鼎彝,

是她激昂的採章。

在那高高的九階之上,

在那逐鹿中原的烽帳之中,

她就是王簡的“令”勒!

也是能臣賢相的表章。

祭天封禪,摩崖巨榜。

登臺拜將,宏文嘉獎。

石鼓四言,遊獵校場。

太上三卷,隱仙務光。

隸分八法,曹蔡師梁。

她是那烽火連臺的急就之章,

她亦是那霜月滿天驛站的憂鬱。

仰視碧天際,俯飲曲水觴。

這一紙四百文的禊帖啊...

竟是北京琉璃瓦場八千匣蘭亭的濫觴...

嗚呼...嗚呼...

我的右丞大將軍...可撫慰了你北伐的憂傷?

臨河序文書之將成,有人擬比金谷...

先生欣欣然也...可知後來...

奈何...奈何...時代壓之

書法中國,中國書法。

她是羲之臨紙感哽,奈何的三嘆!

尊體比復何如?

奉桔三百枚,不可多得!

事至如今,師之一念,一顧!

情堪高山一曲!

念似流水悠長!

中國書法,書法中國!

山陰道中籠鵝去,

青石橋上題扇來!

她是那清風江上婉轉的桓笛之聲...

亦是畫船上的風流公子...他們是徽之與子桓!她是那嘉陵江上的水,亦是那天空的雲!

她是永禪師的鐵門限,亦是歐陽公三日不食的情...她是...她是...她亦是......

她是西湖的孤山...

她是和靖先生!

她是和靖先生飛舞的鶴,

亦是那嶙峋崢嶸的梅和飛雪。

她是琴聲...

亦是中國人心中的真,善,美


師逸少


所謂書法的概念,比較複雜。狹義而言,書法是指用毛筆書寫漢字的方法和規律。從廣義講,書法是指文字符號的書寫法則。換言之,書法是指按照文字特點及其含義,以其書體筆法、結構和章法書寫,使之成為富有美感的藝術作品。漢字書法為漢族獨創的表現藝術,被譽為:無言的詩,無行的舞;無圖的畫,無聲的樂等。

關於書法和毛筆字的區別,是廣大群眾及書法愛好者容易混淆的概念。有些人甚至認為拿起毛筆寫字就是書法,這是極其錯誤的認識。

首先要明確毛筆字和書法是有區別的。他們之間既有共同的地方,也有本質的區別。

一、毛筆字主要功能是記錄與書寫;書法主要是性情的表達。前者是實用目的。後者是通過藝術的書寫展現人的情緒狀態。是屬於精神的層面。

二、當然書法最初也是由書寫毛筆字發展起來的。由於功能和目的的不同,造成兩者有了質的區別。因此毛筆字只要筆畫清楚、字體端正,外觀漂亮就可以了。而書法不只具有實用性,更主要的是必須具有可供欣賞的審美價值。所以有沒有藝術性和文化內涵是區別書法和毛筆字的根本標準。尤其是今天,我們寫毛筆字,在一般情況下已不是為了實用了,但在尚未具備一定的藝術性和文化內涵之前,也還是不能算作書法的。

三、書法是一種藝術創作,它的藝術性表現在筆墨、結體、章法、神韻、情趣等很多方面。而且歷代文人書法家留下了大量的經典作品。書法是中國傳統藝術,具有典型的傳承性。所以後學者要想進入書法藝術領域有所建樹,必須學習前人經典作品。這也是學書者為什麼一定要臨習古代名家經典碑帖的原因。另外要特別注重加強文化綜合修養的積澱。只有在學習前人大師的基礎上形成自己獨特高雅的書法風格。方能體現自己的書法藝術價值。


伴月譚書畫


所謂書法,就是書寫漢字的方法或法則,其含有字法,筆法,章法和神韻。雖然與寫好字有關係,但單純的寫好字確不是書法。。





一葉小舟82704


書法:一個是書,一個是法。其中書,就是寫的意思。而法,就是法度、法則、方法的意思。可以這樣說:寫字不僅僅就是書法,而書法,基礎就是會寫字,寫好字。

漢字是我們中國人民在生活中不斷探索世界、瞭解世界過程中獨創出來的瑰寶。從甲骨文開始一直演變到現在,一直散發無窮的魅力。雖然現在被電子設備替代許多手寫功能,我覺得寫好字應該是每個人都具備的基本素質。因為寫字可以通過不斷的練習得到提高。而且寫字是個很奇妙的過程,每個字其實就是一幅畫,你越寫越不會寫,越看越不像字,等到練到一定的程度時,就會慢慢越寫越美,越看越漂亮。但是,光寫還不行,你還要有文化底蘊,那就需要你不斷的讀書學習,對優秀的傳統文化進行涉獵,對人生有所感悟,然後可以用漂亮的文字創造一幅幅充滿藝術氣息和靈動性的書法作品。每個人的人生不同,每個人的個性不同,每個人寫出來的字就不同,創作的書法也不同。

所以,會寫字不代表會書法,但是會書法一定會寫字。


凌霄居士遲芳


看到這個問題,我想到了在畫畫裡面的寫實畫法和印象畫法。在國內,冷軍用他的超寫實油畫震撼了所有觀眾,也引起了畫界對藝術的一番爭論:“超寫實繪畫是不是藝術?”

很多人批評冷軍的畫,在這裡面有個說法,就是在現代有照相機了,還要畫這麼像,沒必要,而且藝術應該有心靈的表達,單純的像只是很低級的,算不得好藝術。

在書法界和冷軍有相似情況的是“二田”了,只是把字寫好寫工整能算書法嗎?

算,怎麼不算了?冷軍畫的超寫實,栩栩如真,比真人還像,這裡面也是有他自己的藝術處理手段和情感表達。有人喜歡狂放不羈,有的人就喜歡這樣細膩的。

“二田”的田楷,就是將書寫程式化,所以給人感覺就是整體呆板、沒變化,如同以前的館閣體。雖說工整細緻,如同印刷出來的字一般,但其中也確實有他們過人之處,有自己的一個藝術思考,而且至少大家都認識田楷了。

什麼是書法?寫好毛筆字就是書法嗎?我們不應該只是將書法限定在毛筆字寫得好不好上面,而是應該思考這樣的形式適不適合我,我喜歡哪種用形式來表達自己的情感。

嗯!不要做沒有感情的寫字機器。

老子和孔子大家相見都是很和氣,相談甚歡的,但是後世儒、道兩教卻爭論得不可開交。這其中又是為了些什麼呢?


書法玩家尋道兒


有的人認為把字寫漂亮了就是書法,其實書法和寫字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寫字強調的是實用性,書法講究的是藝術性。你字寫的再好,如果沒有思想,那也上升不到書法的層面。

漢代大書法家蔡邕在書論《九勢》中講到夫書造於自然,自然既立,陰陽生焉,陰陽既生,形勢出矣!什麼意思呢?就是說書法起源於自然,書法一個核心的審美要義就是自然而然,自然有了,必定就有對比,對比關係有了,自然就有了姿態,就有了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