築牢抗疫的第一道防線——小山街道社區抗疫一線工作掠影

“大媽,您的體溫是36.3度,正常。”“請您戴好口罩再出門。”“您定下來哪天返唐一定要第一時間跟我們取得聯繫。”……這些日子,這樣的溝通、對話幾乎每天都在小山街道轄區的社區裡上演。作為抗疫一線,小山街道各個社區結合自身實際,精準施策,嚴守疫情聯防聯控的第一道防線。

整合力量共服務

為了克服人員不足、設施不完善等困難,社區與企業、物業攜手合作,盡最大努力保障居民正常生活。

“您好,這是您下單定的蔬菜和水果,我給您放到門口了,一會兒您拿一下,有什麼問題隨時跟我們聯繫。”連日來,南廠東、西里社區內的吉興市場工作人員一直負責為社區獨居老人、殘疾人、外來返唐隔離人員義務配送蔬菜和水果。

南廠東西里社區屬無物業管理、非封閉小區,居民6000餘人,以企業退休工人和流動人口為主,社區內獨居老人很多,防疫難度較大。社區內的吉興市場瞭解到情況後,主動與社區聯繫,承擔起了免費為社區隔離人員和特殊群體全程無接觸配送的工作任務,累計完成210餘人的隔離物資配送服務,極大地緩解了社區的工作壓力。

轄區內其他企業也用實際行動支援防疫工作。有的捐贈了醫用口罩、消毒水、手套等緊缺物資,有的將方便麵、暖貼、熱水壺等物資送到社區卡點,有的每天免費為社區工作人員送飯菜。

花園裡、聯合里社區聯合物業推行了共管共建模式。該社區共有3000多戶居民,其中三分之二的住戶是外來購房者,春節期間返鄉人員眾多,最多時有400多戶、600多名居民需要居家隔離。面對這種情況,社區主動聯繫物業管理公司共管共建。社區負責隔離人員登記、安撫,協調社區內商家為隔離人員提供食品、生活用品的供給;物業公司負責處理生活垃圾、小區卡點值守和維護小區秩序。明確的分工和緊密的配合大大加強了防控力度。

暢通渠道解民憂

為了及時瞭解居民需求,掌握健康動態,社區創新溝通方式,隨時為居民提供精準服務。

“你好,我是自我隔離住戶,現在報一下剛測量的體溫,我36.5度,我愛人36.6度,我兒子36.6度。”“你好,我諮詢一下,單位要復工,出入小區需要什麼手續,怎麼辦理?”在雙橋里社區服務中心,社區工作人員的手機一直響個不停,那是他們正通過“e”家微信回覆著居民發來的各種問題。

“e”家微信是雙橋里社區在原有社區居民微信群的基礎上發展而來,既保證了社區和居民聯繫的緊密性,也最大限度地保護了居民的隱私。將近90%的轄區居民通過掃碼,和社區成為一對一微信好友,有問題可以隨時向社區反饋,社區也可對每家每戶進行點對點的服務。

疫情期間,“e”家微信發揮了巨大作用。疫情初期,不僅將疫情信息和相關政策及時發送到居民手機上,還詳盡收集了社區居民的基本情況,為入戶排查打下了堅實基礎。隨著疫情發展,轄區返唐居民第一時間通過微信和社區取得聯繫,配合社區開展相關工作。

守職盡責抓防控

小山隆義里社區的8名工作人員全是女性,她們當中,有80後社區書記,從臘月二十九到正月二十二始終在崗,生病都沒休息;有尚在哺乳期的新晉媽媽,放棄了還沒休完的產假,把嗷嗷待哺的孩子託付給母親;有90後小姑娘,每天騎電動車一個小時趕到單位,耐心細緻地統計報表、整理數據、發放材料……當疫情來襲,這些原本柔弱的女性放下家庭,紮根一線,撐起社區防疫工作的一片天,被社區居民親切地稱為“八朵金花”。

宋南里社區是震後老舊平房小區,絕大多數都是租房戶,外來人口占比大,人口流動大,實際居住人口3000人以上。在接到封閉管理的通知之後,社區將原有的18個出入口封閉了17個,只留下1個供居民出入。為保證隔離到位,社區工作人員每天都要把各個封閉點巡查一遍,遇到違規群眾耐心勸阻,發現圍擋被破壞及時修理。

這些社區工作者們堅守在平凡的崗位上,不膽怯、不退縮,為群眾當好守門人,堅決打贏這場疫情阻擊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