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米粉總覺得自己是最懂手機的呢?

克魯斯卡爾的凝視


首先我認為大部分米粉是懂手機的手機的,但也很遺憾,它們大部分人懂的只是硬件配置!

在很多米粉眼裡,索尼IMX586永遠好於IMX363

在很多米粉眼裡,一億像素永遠強過4000萬像素

在很多米粉眼裡,120Hz的屏幕永遠好於60Hz的屏幕

那麼為什麼會這樣呢?

性價比

回看小米手機的發展歷程,“性價比”這個詞幾乎伴隨了每一代小米手機,可以說“性價比”成就了小米手機,成就了小米公司!

就在剛剛發佈的小米10系列,小米公司似乎很想擺脫“性價比”這個概念,但是因為手機硬件成本受限,其他手機廠商也紛紛跟著漲價,又是把小米10系列生生的拖回了性價比的行列!

“為發燒而生”這個詞伴隨了小米很長時間,現在也有很多喜歡手機的人經常提到!

那為什麼米粉會覺得自己很懂手機呢?

其實,米粉們懂的只是小米公司想讓它們懂的那一部分!

簡而言之,米粉們懂的只是用更低的價格買到了更高硬件配置的手機!

為什麼會這樣呢?

回看所有小米手機的發佈會,很大一部分就是我們小米手機用了什麼什麼強的硬件,其他同價位甚至是更高價位的手機用了什麼什麼弱的硬件,然後就是和小米手機用了同樣硬件的手機的價格是天價!

實在不行跑個分,duang!跑分第一名!

最後一個環節,duang!一個極其低的價格

給米粉一個買到就是賺到的感覺,我用這麼低的價格買到硬件這麼強、跑分這麼高的機器就是牛!你用那麼高的價格買到硬件參數那麼低的手機還不是傻?

所以,很多米粉對於用著小米手機有一種絕對賺到,自己是聰明人的感覺!

如果你用了其他品牌的手機,他們就會拿著小米手機發佈會裡雷總或者盧總的那一套說辭,我這手機用到了多麼強的硬件還有這麼低的價格,實在不服跑個分?

但是我一直以來的觀點就是:實際體驗遠大於硬件參數!

體驗為王!

什麼是體驗?

看看蘋果、三星、華為等國際大廠在發佈會上講的是什麼?我們在手機上做了什麼創新,我們的手機能幹什麼,就算diss友商也是在某個方面一筆帶過,小米的發佈會呢?

如果硬件參數是絕對的,蘋果現在才用著4GB的運存,1200萬像素的攝像頭、18瓦的快充,這擱在米粉的眼裡連千元機的水平都不如,然而呢?

舉一個例子!

小米手機至今都沒有一款真正的防水手機......

而在一部分米粉口中的防水設計:“感知不強,徒增成本,沒有必要”

但是在我看來,防水是一款高端機最必要的功能之一,即使你不去用水衝它,但你永遠也不知道你的手機什麼時候會掉到水裡,或許在海邊旅遊、或許在面池邊洗臉,高端人士的重要資料呢?

防水是感知不強,但只要有那麼一次,你就會知道防水的強大之處!

硬件參數不代表體驗!

再舉幾個簡單的例子

紅米K20 Pro和小米9se上面的主攝像頭都是索尼IMX586,實測打不過小米自家的索尼IMX363的小米MIX3,更別說同是IMX586的小米9,簡直天差地別!

小米CC9 Pro上面的一億像素攝像頭和小米10上面一億像素攝像頭實際拍照體驗一樣嗎?

紅米K30上了120Hz的屏幕,而為什麼紅米K30 Pro上60Hz屏幕呢?

最後來一個靈魂拷問

小米每一代旗艦硬件參數都不比蘋果華為等旗艦差,甚至強不少,銷量呢?

因為那一部分人知道什麼是“體驗為王”!

總結

為什麼米粉總覺得自己懂手機?

因為和小米的模式有關,線上銷售佔大頭,過於強調硬件參數,而導致自家粉絲購機時只看硬件參數而不知道注重自己正真的需求及用手機的體驗!


感謝你的閱讀,膚淺之見希望可以幫到你!如果你覺得我寫的還可以,不要吝嗇一個大大的贊呦!


竹音科技


在悟空問答解答的第359個問題。

事實上並不僅僅是小米的粉絲存在這個現場,比如榮耀、魅族甚至三星都有不少粉絲有這個想法,而蘋果、華為、OPPO和VIVO則相對較少,仔細觀察會發現,這幾個品牌也正是被小米粉絲噴的最多的品牌。


米粉是不是最懂手機的?

個人認為小米的粉絲可能確實是最懂手機配置的,但是卻不一定是最懂手機產品的。

早些年的小米,幾乎可以說是買處理器送手機,性能強價格低,性價比手機由此誕生。之所以說小米的粉絲可能是最懂手機配置的,因為既然追求性價比,那麼需要懂得在一定預算內挑選出配置最好的手機,所以這類用戶選擇了小米。


但是在最求性價比的同時,往往忽略了兩個非常重要的常識:一分錢一分貨;價值決定價格。

早些年OPPO和VIVO一度被噴為“廠妹機”,麒麟芯片的性能更是現在仍然還在噴,蘋果的噴點倒是無傷大雅,通常是噴太過封閉。這不得不佩服小米的營銷效果,總是能將小米手機僅有的幾點優勢營銷成一款產品的全部。


產品配置不等於產品體驗

我前段時間正好提到了幾個例子:

1、紅米K20Pro雖然用了IMX586傳感器,但是實際效果卻比同類機型差一大截。

2、紅米K30的120Hz刷新率,配上驍龍730這顆芯片,實在看不出有什麼用處。

3、我的榮耀20Pro,看配置也是異常強大,事實上我體驗下來也僅僅是拍照還算出色,延時攝影、視頻拍攝等實在無法看,遠不及華為旗艦和蘋果。


如果贊同我的觀點,歡迎評論關注,我是神奇碼農,專注科技趣事、解答。

神奇碼農


要搞清楚這個問題,要從小米的發展歷程來看。小米剛進入手機行業,打出的口號就是“為手機發燒友而生”,性價比也是當時小米腳踢其他手機廠商的法寶。自然這樣發展起來的粉絲,基本應該是技術派。小米當年在手機業務還佈局了另一條線,小米的MiUi,這塊業務也為小米圈了不少粉。

做技術的人大多數會有些自信過頭的毛病

當年,我做技術那會,也覺得自己的技術挺牛的,誰要說自己技術不行,哪虛榮心立馬就不平衡了。技術人員又特別單純,一旦認定是朋友的,就會掏心掏肺。從同理心的角度看,米粉覺得自己最懂手機也就不難理解了。

國內賣手機都是賣“參數”

不要說米粉了,可能沒上過學的小青年都覺得自己懂手機,都能把手機說的頭頭是道。這個和廠商的宣傳有關。什麼1億像素,什麼水滴屏,什麼無邊框屏,什麼驍龍,什麼麒麟,什麼性能提升50%……。這樣的環境,能讓米粉不覺得自己最懂手機嗎?

網絡媒體助力

自媒體時代,網絡媒體氾濫,科技行業創作者能寫什麼?蹭熱點手機、手機還是手機。這樣手機的內容就是隨處可見,看的多了,還怎麼著能覺得自己不懂呢?這可能也是米粉覺得自己最懂手機的第三個原因。

綜上,米粉覺得自己最懂手機這個問題,與自身、與廠商宣傳、與網絡媒體環境都不無關係。米粉覺得最懂手機,也無傷大雅,人畜無害。


雲峰互聯網


因為小米公司從成立之初就是衝著廣大手機發燒友的用戶群來的,從宣傳之初就非常注重手機的各項硬件參數,比如驍龍旗艦處理器,大容量運存,跑分多高,即使到了十年後的今天,小米10的宣傳術語也不過如此,而且小米總會作為手機各項技術的科普先鋒,從這一點來看,就像小米剛創立時的口號:為發燒而生!

小米對手機產品硬件的剖析確實得到了很多手機發燒友的歡迎,頂級的硬件,實惠的價格讓對手機有所瞭解的用戶覺得物有所值,也就算是小米一直所說的性價比。的確,如果和華為、OPPO等手機用戶來和小米對比的話,小米的用戶群普遍是最瞭解手機的,他們會根據手機的硬件和性能來判斷值不值得買,而對於其它手機品牌的用戶可能只要覺得好看,拍照好用就買了,根本不會去了解什麼性能。

所以米粉群體可能是在所有行業的手機粉絲群裡最懂手機的,小米的高管們也是不遺餘力的宣傳各種手機相關的參數細節和成本,顯得非常透明,這本身其實也是一種營銷手段,米粉群體相對來說更懂手機也是正常的,但是一部手機體驗好壞並不全是靠硬件堆砌,優秀的研發和優化能力仍然是非常重要的。


嘟嘟聊數碼


是的,他們確實懂手機配置,這和貧富沒有關係,所謂用小米的就是屌絲,這要是成立,那我買個高大上的品牌就成土豪了嗎?手機不比房子車子,算日用品吧,每個人對日用品的要求標準不一樣,所以貧富和懂不懂手機配置沒任何關係。就像拿著上萬元手機的人,也有好多不懂配置的,用紅米和暢享系列的,也有很多懂手機配置。每個人買東西都會貨比三家,買房子,車子,傢俱等等都會比較,這是人的普遍心理,不可否認,同價位,小米手機配置確實是主流廠商裡面最好的。打個比方,主流廠商裡,同一代處理器各個廠商優化上會有差異,性能不會差太多,但是差一代處理器的話,即使廠商再有優化實力,依然趕不上高一代的性能,相機,屏幕,顯卡,內存,閃存都適用,這也是為什麼廠商喜歡把最先進的技術作為營銷熱點。\u2028 當然,也有很多人買手機並非只看配置,我老婆買手機要求外觀漂亮,拍照好看,這是硬性條件,其他都無所謂,我爸媽買手機,要求字體大聲音大電池耐用,我買手機向來買中端機,因為不玩遊戲,中端機能保證性能均衡的情況下兼顧續航。我有些朋友買手機只看品牌,還有些朋友買手機先看價位,這由每個人對手機的需求標準決定的。


在路路路上


哈哈,這個不是在手機界獨有的現象,而是在很多消費品行業都有的現象。這種現象基於一個洞察:購買預算不高的顧客,總是傾向於購買性價比產品,而且會給自己找購買理由以實現邏輯自洽。

譬如王思聰買東西,從來不會去做什麼調研考慮什麼性價比,只要看上了就買。華為手機保時捷版的一買就是幾十個,蘋果金錶買來給狗戴上。而一個經濟基礎不好的年輕人,買手機就會精打細算,會去反覆研究,看配置。可能就會因為小米盧偉冰的科普,因為紅米有“噠噠噠”的線性馬達買了紅米。

所以即使賣便宜東西,也是要給顧客足夠的購買理由和獲得感。因此小米在這一點上做得很好。明明是窮人用的屌絲機,整出什麼“參與感”“為發燒而生”等等概念。讓米粉在購買的時候,從心理上會認為自己不是因為錢不夠,而是因為懂手機。從實際效果上來看,小米做倒了。

為什麼說市場營銷是個技術活呢?你看完上面的論述,應該明白了吧。商業世界真相可能很殘酷,但你必須要認清這個商業世界的真相,才能在商業上有所作為。


Simon叔的商業觀察


自雷布斯創建了小米這個智能手機品牌以來,小米手機就一直以高質低價,外觀時尚等原因深受廣大年輕人及學生群體的喜愛。並且這個群體還給自己起了個名字叫“米粉”

這個梗,主要是之前小米和華為的一場激烈的針鋒相對就引起了大家的關注,華為和小米的粉絲們也是加入了進來,引發的~~

對於華為和小米的這場對決是因為小米的新概念環繞屏被華為懟了一句後小米反擊華為的保時捷版的手機設計,這場對決其實我們大家也是可以理解的,畢竟現在手機競爭如此激烈,能達到一個敵人自己的市場就會越大。

在這場華為和小米的對決中網友們也是發現了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那就是用小米的看不起用華為的,用華為的也同樣看不起用小米的,這就很有意思了,對於這個,可能是因為華為一直在高端市場上的表現也是很亮眼,但是對於小米,大家心中的印象更像是為平民百姓服務的一個品牌,所以華為自然是看不起小米。

但是反過來看小米看不起華為的可能是因為小米在性價比上更加的優秀,所以買華為的都是根本不懂手機的人,純粹是為了彰顯身份而去買華為高端機,在米粉看來,小米才是又便宜又好用的手機。

其實對於這兩個品牌的互相競爭,我覺得是良性的,這樣才能讓各大品牌都更有動力在手機研發方面有更大的突破,兩者的粉絲也是沒有必要去互相敵對,畢竟兩者都是國產手機中的佼佼者,都是我們喜歡的品牌


莫非8125


並非所有米粉都有是這麼覺得的。

但如果非要有一個答案,那就是因為米粉接受不了產品溢價這個概念(並非是因為貧窮),他們覺得一個好產品,如果銷售價格遠遠超出成本價格,溢價過高,那就不值得購買了。

他們無法接受任何形式的溢價,認為溢價純粹是多餘的,是會讓人吃虧的玩意兒。比如兩個同樣的產品,不管是相同的配置和材質,一個標價三千元,一個標價七千元,後者多出來的七千元純粹是產品的溢價,米粉覺得傻子才會花七千元去買三千元就能買到的產品。

米粉心裡不在乎一個品牌的影響力,不會因為是國籍大牌而去買單,而是看產品自身的價值來決定的。

無論是追求高檔品牌還是性價比,都沒有對錯。如果你不缺錢,覺得無所謂,看重的是品牌影響力和優質的服務,你可以選擇溢價的產品;如果你不在乎品牌口碑,只看重產品自身的價值,那麼選擇性價比產品也無可厚非。

人與人的思想觀念都不一樣,不能因為他人的觀念和自己不同就去惡意詆譭嘲諷,這是小人行徑,畢竟但凡存在的事物都是有其意義的,要不然早就湮滅於世了。


天狐射月


因為小米手機自出現開始就是比對手機硬件參數。

熟悉小米,喜歡小米,多多少少懂一點參數知識。

更有甚者喜歡電子產品的還要弄懂某些元器件的工作原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