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化管理漫谈系列:《孙子兵法·军争篇》


教育信息化管理漫谈系列:《孙子兵法·军争篇》


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孙子兵法·军争篇》内容,并谈一谈教育信息化工作中的一些运用:

《军争篇》共579字,常分为5段。围绕“军争”这一概念,主要讲了以下内容:

一是“军争”重要性与危险性,提出了“用兵之事莫难于军争”,虽有利可图,也有“不及之害”“劳军之害”“无委积之害”。

二是“军争”总体策略,兵事要“以诈立,以利动,以分合为变”,做到“悬权而动”。

三是“军争”行动框架,即是治气、治心、治力、治变等四个要素,要“避锐气,击惰归”“以治待乱”“以逸待劳”。

“兵事之难,莫难于军争”,所谓的“军争”,是指对垒两军的直接矛盾,既不可调和,更不易达成。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经常会面临着这样一些

“不得不做、不能不成”的任务。教育信息化其实就是此类任务(时代之必须、教育现代化之基础),就可在“军争”智慧中寻觅管理路径:


因利而动:目标科学不蛮干


教育信息化管理漫谈系列:《孙子兵法·军争篇》


兵家至上目标就是“利”,讲求的是兵以诈立,以利而动,既不打无准备之战,也不打无结果之仗。值得一提的是,兵家对“利”的认识又是全面的、客观的,进一步明确了利害相互依存相互转换的辨证关系。

我们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首先就要因“利”而行,合理规划工作目标,确保目标的科学性、可行性。一方面着眼于国之利、民之利、师生之利,顺应长期发展大势,依据教育本质核心来定位工作;另一方面也要客观看待政绩之利、办学之利、企业之利、个人之利,着计于分步实施、短期提升,让行动效果“看得见”“摸得着”,催动各方持续投入的积极性。


悬权而动:路径合理要周密

教育信息化管理漫谈系列:《孙子兵法·军争篇》

兵家的思想精要就在于“权”,讲究因利而制权,遇事权衡其利弊得失,再“以迂为直、以患为利、避害争利”,切实建构目标达成的可行路径。

各级教育信息化工作计划、目标虽然确定,但也只是解决了“做什么”的问题。接下来“怎么做”,就需要各级管理者结合自身实情,组织优、劣、困、机(SWOT)等利弊分析,权衡评估“可战不可战”,探索可靠路径,研究实施原则,细化工作举措,调控推进节奏,做到“其徐如林,其疾如风,不动如山、侵略如火”,有效保障教育信息化工作目标的顺利完成。


识势而动:队伍齐整有活力


教育信息化管理漫谈系列:《孙子兵法·军争篇》


兵家重视“用众”,通过“为鼓铎”“为旌旗”促使“民既专一”,通过做好内部治理(即治气、治心、治力和治乱)逐步累积胜势。同时,其将后勤保障作为“用众”的前提,避免“无辎重、无粮食、无委积则亡”的危害。

教育信息化源于教育、服务于教育,涉及方方面面,是一项必须“用众”的工作,不能仅靠某些人、某些团队、某些方面,特别是依赖于基层团队们的执行。因此,如何有效调动教育信息化队伍,考验着管理者特别是学校管理者的组织水平,需要着“用众”智慧:其一,要重视财力物力保障,为教育信息化队伍做好“后勤供给”,做到“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其二,要重视思想认识统一,坚定地打起发展大势之旗,常为教育信息化宣传之鼓铎,争取“一民之耳目”。其三,要重视队伍结构配置,加强队伍内部治理,激发队伍精气神,保持“正正之旗”“堂堂之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