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見了!武泰閘,武漢人永遠記得你!


再見了!武泰閘,武漢人永遠記得你!

10年前就說要拆的保安街,要拆了!明倫街棚改也開始了!與拆遷一起紛至沓來的,還有與武泰閘有關的記憶。


對很多人來說,武泰閘是小時候的家家屋裡,爺爺奶奶屋裡。


是在竹子廠坡上坡下飛奔的清涼夏天,是梅隱寺人潮湧動的早市,是巡司河經年不變的香料味……


再見了!武泰閘,武漢人永遠記得你!

再見了!武泰閘,武漢人永遠記得你!


說起這裡,武泰閘人是驕傲的。


明清時期,這裡堪稱武漢清明上河圖,四鄉船民紛至,土特產品雲集,居民陡增,興盛之狀,歷久不衰。


後來,又有紅極一時的香菸一條街、小具規模的舊傢俱市場、武漢海鮮市場發源地的起義門生鮮市場、繁榮幾百年的武泰閘綜合市場、整個武漢的竹製用品都從這裡出的竹子廠……


說起這裡,武泰閘人又無奈又不捨。


大家熟知的是馬路兩邊的熱鬧與繁華景象,鮮有人知熱鬧背後,是即將拆遷的百年老街區和即將消失的武泰閘記憶。


再見了!武泰閘,武漢人永遠記得你!


再見了!武泰閘,武漢人永遠記得你!


武泰閘的清晨,在一個叫中山路柵欄口的公交站被喚醒。


很多人還在被窩裡時,早起的爹爹婆婆和上班的白領們迅速集結,人間煙火整個包圍住這裡。


武泰閘綜合大市場里人頭攢動,爹爹婆婆們人手一輛小推車。起義門生鮮市場外躲都躲不掉的水腥味,共同開啟了武泰閘的一天。


再見了!武泰閘,武漢人永遠記得你!

再見了!武泰閘,武漢人永遠記得你!


明倫街裡走都走不動的早市,熱鬧程度得好幾個得勝橋加起來算。


冒熱氣的豆絲攤前排長隊,無一人言語。梅隱寺小路的拐角處鮮活的江蝦吸引我駐足,老闆實誠:“勒是死滴,便宜些,這是活的,25一斤。


穿著睡衣的爹爹婆婆拎著菜在人群慢悠悠地晃,騎著老式二八自行車的人也不按鈴,就那麼推著走。


再見了!武泰閘,武漢人永遠記得你!

再見了!武泰閘,武漢人永遠記得你!

再見了!武泰閘,武漢人永遠記得你!


韭菜餡兒春捲、牛肉餡兒燒梅,當天現殺的牛羊肉在霧氣朦朧中,散發出誘人的光澤。


只賣9毛一個的土雞蛋,帶著泥土的市場難尋小莖菠菜,以及來自湖北陽新有名的太子豆腐,都能在這裡覓得蹤跡。


年輕人小劉,在曾師傅理髮店開啟精神抖擻的一天。而生活在這裡的老杆們,則會去老字號陳記糊湯粉,用一碟油條+一碗糊湯粉的組合開啟滿滿幹勁的一天。


10點過後,人群漸漸疏散,整個明倫街,都默契地收起爐灶,回家備午飯。



再見了!武泰閘,武漢人永遠記得你!


再見了!武泰閘,武漢人永遠記得你!


這裡是整個武漢少數民族最為聚集的地方,回、滿族人口數量佔了整個武漢的1/4。正對起義門的起義街,便是武泰閘最為神聖與神秘的街道。


每週五下午1點左右,起義街清真寺門外,總會準時響起伊斯蘭教的唱禱。另一邊,帶著頭巾的回族婦女操著一口地道武漢話,張羅著做禮拜的事宜。


從下午一點到兩點左右,從武漢各地趕來的穆斯林陸續聚集於此,他們身著教服,頭戴白帽,洗淨雙腳後走上鋪到門外的地毯。


他們中,絕大部分是外國學生,羨慕他們,可以在武昌唯一的清真寺裡,找到異國他鄉的心靈寄託。


再見了!武泰閘,武漢人永遠記得你!

再見了!武泰閘,武漢人永遠記得你!


天氣好時,約莫有500人左右,把清真寺裡裡外外都填滿,從起義街入口一直延伸至答家牛羊肉鋪子後。


在一旁圍觀的似乎只有我們,其餘的人已經司空見慣。


說實話,唱禱聲飄揚在起義街上空的瞬間,看到穆斯林們雙手合十的瞬間,心裡微微泛酸,有種太久沒有過的震撼和感動。


這,大概就是信仰的力量。


再見了!武泰閘,武漢人永遠記得你!

再見了!武泰閘,武漢人永遠記得你!


每到這天,起義街入口賣饢的小夫妻生意格外好,剛出爐的饢好似一個噴香炸彈,芝麻焦黃,我沒忍住買了一個。


只芝麻和麵粉的組合,帶來最天然原始的香味,吃得舒心,笑得開懷。怪不得,遠道而來的穆斯林們都是成袋買。


自元朝開始,這裡就開始聚集了回、滿兩個少數民族。直至今日,清真寺院內還能見到明清留下來的石碑,記載著當年的事蹟。


再見了!武泰閘,武漢人永遠記得你!


碑刻兩邊,一面楷書一面少數民族的文字,年代久遠,上面的字跡已不能全部辨認,與它相伴的,是石碑旁的一口古井,可惜不知道什麼時候被填掉了。


wode


再見了!武泰閘,武漢人永遠記得你!


再見了!武泰閘,武漢人永遠記得你!


禮拜結束,人群散去,武泰閘的一天又迴歸了平靜。人們鑽進深街小巷,回到被過去包裹的時光。


這裡不乏輝煌歷史,武昌起義前夕,起義門還不叫起義門,而是叫“中和門”。


年長的老者從上一輩那裡聽得,起義前夕中和門炮火紛飛,勝利後,這裡搖身一變,成了“起義門”,與之相對的,自然要叫起義街。


再見了!武泰閘,武漢人永遠記得你!


作為武漢老九門之一的“保安門”,則承載了更多歷史的記憶。


保安門外的保安街,是一條626年曆史的老街,穿三座城門,路儘可直達總督衙門。舊時鋪著青石板,兩邊商鋪、茶館、寺廟雲集,曾是官宦富商雲集之地。


見過保安街舊時景象的人感嘆:“雖道路不如現在寬敞,但熱鬧非凡,整條街給人的感覺就是熱鬧與寧靜,浮躁與靜謐共存,一切顯得十分的自然、妥帖,更讓人感到恬淡、怡然的滿足。”


再見了!武泰閘,武漢人永遠記得你!

再見了!武泰閘,武漢人永遠記得你!


到了現代,輝煌仍在延續……


如果要拍一部上世紀懷舊電影或電視,這裡大概是為數不多的取景地。


一棟樓內,可以有特種燈泡廠,也可以有副食商店。曾經赫赫有名的武漢第二針織廠舊廠房依然有人看守。


再見了!武泰閘,武漢人永遠記得你!

再見了!武泰閘,武漢人永遠記得你!

再見了!武泰閘,武漢人永遠記得你!

再見了!武泰閘,武漢人永遠記得你!


我望著明清時的老木樓發呆,一位婆婆撂下句話:“這是以前的茶館,喝茶的,一哈就看出來了。”


老木樓旁邊,是昔日的臥佛庵糧店,正對面,就是臥佛庵大院了。聽說院內曾常有咚咚木魚聲傳來,讓整條街顯得寂靜古樸。


再見了!武泰閘,武漢人永遠記得你!

再見了!武泰閘,武漢人永遠記得你!

再見了!武泰閘,武漢人永遠記得你!


只可惜,它們都挨個編了號,要拆。


有人慶幸,有人遺憾。

但更多人關起門來,

過好自己在武泰閘的每一天,

守住自己與老街的每一份記憶

再見了!武泰閘,武漢人永遠記得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