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穌受難記》,一部讓導演準備了至少10年的電影


《耶穌受難記》,一部讓導演準備了至少10年的電影

《耶穌受難記》是由梅爾·吉布森執導,詹姆斯·卡維澤、莫妮卡·貝魯奇主演的一部劇情電影。影片於2004年2月25日在美國上映,2004年3月19日在中國大陸上映 。


《耶穌受難記》,一部讓導演準備了至少10年的電影

梅爾·吉布森


《耶穌受難記》,一部讓導演準備了至少10年的電影

詹姆斯·卡維澤


《耶穌受難記》,一部讓導演準備了至少10年的電影

莫妮卡·貝魯奇


影片描述的是耶穌殉難前最後12小時內發生的故事。最後的晚餐結束後,耶穌開始祈禱,他不斷地忍受著撒旦的誘惑。


《耶穌受難記》,一部讓導演準備了至少10年的電影

耶穌祈禱


背叛了耶穌的猶大將耶穌推向了十字架,被拘捕的耶穌囚禁在耶路撒冷城內 。


《耶穌受難記》,一部讓導演準備了至少10年的電影

猶大

這部影片真實的記錄了耶穌基督一生中最後的12個 小時,那是他在耶路撒冷受難的一天,也是他化身人類所遭受到的最殘酷最痛苦的折磨,直到他生命的消逝。


《耶穌受難記》,一部讓導演準備了至少10年的電影

耶穌基督的遺物

故事從一個夜晚開始,耶穌(詹姆斯·卡維澤飾)被猶大出賣給了猶太貴族,在暗藍色的夜幕下耶穌被驚醒,震驚、失望,接著坦然、寬容,默默束手被擒。當士兵用鐵鏈綁住耶穌的手腳,把他押往宣判場的時候,成群的猶太人湧了出來,他們向耶穌扔著石塊吐著唾沫。瘋狂的猶太人們,在彼拉多宣佈耶穌絞刑後群起歡呼。


《耶穌受難記》,一部讓導演準備了至少10年的電影

耶穌扛著沉重的厚木十字架,蹣跚地走過耶路撒冷的街巷,他不時摔倒在地上,猶太人門們更加瘋狂地向他湧來,發洩他們肆無忌憚的無知與怨恨。


《耶穌受難記》,一部讓導演準備了至少10年的電影


在人群的末尾,抹大拉的妓女瑪麗亞(莫妮卡·貝魯奇飾)痛苦地看看著揹負十字架的耶穌正在被猶太人辱罵,遍體傷痕血跡斑斑慢慢地走向各各他,她的眼裡充滿了絕望。


《耶穌受難記》,一部讓導演準備了至少10年的電影

瑪麗亞

聖水從手縫裡流下來,沙石在風裡幻化成塵埃,鐵錘高高地舉起,一錘錘砸擊在十字架上。套上荊棘編成的茨冠的耶穌無聲承受著死亡前最後的痛苦。


《耶穌受難記》,一部讓導演準備了至少10年的電影

長鐵釘刺進了左手手腕,長鐵釘刺進了右手手腕,長鐵釘打進了左腳腳腕,長鐵釘打進了右腳腳腕。鮮血從釘孔裡流出來,流過血跡模糊的皮膚,滴落進泥土,每一滴都聲震天宇。


《耶穌受難記》,一部讓導演準備了至少10年的電影

天上烏雲翻滾,吞噬著每一塊白色的縫隙,聖母瑪麗婭(瑪雅·摩根斯坦特 飾)眼角滑下一行濁淚,流出一臉的沉痛。山坡上一片靜默,那用已經消失的語言唱出的歌聲,繚繞著這裡的每一粒空氣,


《耶穌受難記》,一部讓導演準備了至少10年的電影

聖母瑪麗婭

聖人所受的苦難,是對巨人的救贖,他為世人承擔了所有的罪過,作為聖人,作為救世主,這是一條必須淌血走過的試煉之路……


《耶穌受難記》,一部讓導演準備了至少10年的電影

他的名字、他的精神永遠鐫刻在歷史的豐碑之上

影片的拍攝,讓梅爾·吉布森至少準備了十年的時間,在他的內心深處,他迫切地想要用電影的形式把這個傳記宗教的故事講述出來,這是他一直以來的信仰。梅爾·吉布森這樣講述他拍攝這部影片的原因,從籌備、手稿到劇本,直到籌集資金、拍攝、後期製作、爭取發行,為了這部他執導的第三部電影,他無疑付出了無法計量的心血。


《耶穌受難記》,一部讓導演準備了至少10年的電影

從名字上來看影片應該是《聖經》中一段情節的藝術化再現,但事實上梅爾·吉布森將其拍成了一部動作片。吉布森希望影片中的一切細節都儘可能真實地還原人們心目中的那段歷史,在電影裡,耶穌要受猶太人的各種歧視與玷汙、辱罵。為了獲得更加震撼的感覺,現場佈置了許多恐怖的刑具,拍攝過程中幾乎全部演員都受了傷。飾演耶穌基督的美國演員詹姆斯·卡維澤,被五花八門的刑罰備受各種煎熬,即使有一些保護措施,為了真實感他還是必須承受一定的痛苦,對他來說這是次無比艱難的拍攝。


《耶穌受難記》,一部讓導演準備了至少10年的電影

因為耶穌受難發生在猶太人聚居的古羅馬,身兼監製、編劇、導演多職的梅爾·吉布森選擇整部影片完全用兩種已經消失的語言:拉丁語和亞拉姆語。更為大膽的是,梅爾·吉布森不準備為影片設置字幕,他說,僅有視覺上的刺激就足夠了。


《耶穌受難記》,一部讓導演準備了至少10年的電影


《耶穌受難記》,一部讓導演準備了至少10年的電影

《耶穌受難記》自上映(2004年2月25日)以來,週一(2004年3月1日)單日再收1010萬美元,令電影累積達1億3530美元,截止2004年3月8日北美地區累計票房總收入已達2億1200萬美元。

上映進入第二週(2004年3月1日-3月8日),《耶穌受難記》週末三天(2004年3月6日-3月8日)的票房仍有5140萬美元,僅比上週下降了39%。

上映進入第三週(2004年3月8日-3月15日)收入3160萬,截止2004年3月15日累計票房達到2億6400萬。截止2004年7月8日票房累積收入已高達4億多美元。

儘管影片飽受爭議,但影片拍攝得深刻而精巧,對有無宗教信仰的觀眾都頗具衝擊力。

電影上映後,一位名為丹·林奇的男子在看完梅爾·吉布森執導的影片《耶穌受難記》後,心靈受到了極大的震撼,向當地警局自首,坦白自己是殺人兇手。

耶穌受難的目的,為了讓世人感動愛的存在,洗去人類心中的仇恨,人如此對我,我尚愛之,仇恨何在?罪惡何在?洗淨汙垢,盪滌塵埃,剩下的,原來就是從天空中透出的燦爛陽光。

什麼是愛,愛並不是仇恨的反義詞,在這個世界上,從愛一個人到恨一個人,也許要的是永遠;而從恨一個人到愛一個人,所需的,不過是一霎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