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家長,你們覺得在什麼時候,跟孩子交流最困難?

家庭生涯教育吳軻


孩子和大人的區別就在於孩子還是未成年人,而大人已經是成年人。孩子是在以他自己的心理來看待問題。所以從成年人的角度來說,大人教育孩子,很多孩子會反抗。是因為大人在以成年人的角度來教育未成年的孩子。

先找到矛盾的所在。再來看清事實,解決問題。

俗話說貓有貓道,狗有狗道。和孩子溝通,就要以孩子的角度來溝通問題,解決問題。試著用孩子同齡人的口吻和他探討問題。當然還有一個大人需要堅持的一個原則就是一定要認清善惡是非。不要溺愛孩子,更不要虐待孩子。


何必必執著


我是兩個孩子的媽媽,大女兒不到5歲,小兒子兩歲了。我覺得自從有了老二,我對女兒基本很少管了,都是孩子奶奶在帶。

現在就說說我女兒。

因為有了老二,對於跟女兒的交流,我大部分都是命令式的,沒有什麼耐心傾聽。直到現在 她已經有自己的思維想法了,對我們的話不怎麼聽了。

我們家裡孩子比較多,所以女兒從小玩起來就很嗨。以至於像現在出去玩,我女兒一開啟玩的模式就開始瘋狂起來了,瘋的沒邊,嘴巴也會說一些瘋話,恨不得所有人都看著我們,我都受不了了 怎麼說她都沒用。這個時候我覺得是跟她最難交流了。。。

我不知道怎麼能控制住她的情緒。

還有就像早起,我給她搭配的衣服,她有時不喜歡,非得穿她想穿的衣服,但是那些衣服是不配套的,也有不是當季的 不舒服的。我怎麼說都沒用,這個時候我覺得跟她交流也很困難。。。

在審美上我也不知道怎麼引導她。

現在我女兒還不大,所以在學習和寫作業方面還沒有深入交流的機會,不過我覺得 以後在輔導作業的時候,也會變得 難以交流的。。。


雨霖兒


我覺得叛離期的孩子最難溝通,我們家大寶十四歲了,上九年級之前學習都一般,可是現在卻不願意上學了,說學不進去,想要去上技校,總是說他同學誰誰誰都去上技校了,不管我們做父母的怎麼跟他溝通他都聽不進去,同學說的他都覺得有道理,感覺好累哦。


冉髯


謝謝提問,小孩叛逆期時交流最困難。先說說我在生活中遇到的叛逆期孩子的實例。

跟鄰居去學校給小孩送東西過去,因為天氣預報說過兩天天氣有變冷,所以就給小孩拿了厚被子過去,小孩一回到宿舍看到那床厚被子就在發脾氣,讓鄰居給拿回去,鄰居小心翼翼的跟他說話,小孩子都一直一聲不吭板著臉,硬要大人拿回家,當時看見鄰居家小孩子那樣子我還在說,怎麼這樣子,鄰居說,現在小孩叛逆期就是這樣子的,當時還好笑,後面沒隔多久自家的小孩也成了那樣子的狀況了,一言不合就生氣,而且一聲不吭的樣子。

不懂現在小孩子到底為什麼會這樣子,記得小時候我們也是一樣有過那種年齡過來的,但從來沒有這狀況,一言不合就是被父母們一頓胖揍,後面只能乖乖丁事兒都沒有。現在的小孩是欠揍還是怎麼滴?


農家姐妹


  為什麼上了初一的孩子突然就變得特別難教,越來越不聽話?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父母會發現孩子不再那麼乖巧了,身上慢慢出現一些牴觸情緒,如對大人的言語置之不理,甚至直接反對乃至反抗等。其實這可能是孩子正在青春期。

  青春期是人生的一個特殊時期,而青少年則是一個特殊的社會群體,說他們特殊,是因為此刻的孩子正處於由未成年到成年的轉化過渡時期,他們的思想、行為已由幼年的依賴心理變得相對獨立、成熟。說相對,是因為此時的他們正經歷著質疑權威又依附權威,渴望獨立又不得不依附的矛盾中。

如何與中學時期的孩子進行有效的溝通。

  從六年級剛剛升入初中一年級,很多學生還以小學的學習方法和態度對待初中的學習,有些孩子會出現上課跟不上老師進度,明顯感到學習任務加重,學習有些力不從心。 從小學進入到中學,學生面臨著新的環境、老師、同學,對於“新”的適應速度將會對初一學生產生很大的影響,新年級的初一新生,對一切既陌生又好奇,心態比較放鬆。

  在心理特徵是:進入少年期,身體形態發生顯著變化,身體機能逐步健全,心理也相應地產生變化,但童年和少年兩個階段之間是逐漸過渡的,初一學生剛剛跨入少年期,理性思維的發展還有限,身體發育、知識經驗、心理品質方面依然保留著小學生的特點。向上性與盲目性的統一,自我意識開始發展,有了一定的評價能力,也開始注意塑造自己的形象,希望得到老師和同學的好評,在學習和紀律方面會認真努力,力爭給老師和同學留下好印象,但思維的獨立性和批判性還處於萌芽階段,神經系統調節能力較差容易受外界影響,順利時盲目自滿,遇挫折時盲目自卑,洩氣,有從眾心理。

  獨立性與依賴性的統一,不願讓大人管,但學習和生活中遇到具體困難希望得到老師和家長的幫助。新鮮感和緊張感的統一,新環境新老師新同學新學科感到新鮮。但不久後,由於學科增多,複雜性增強,課時延長,考試增多,教法和學法與小學不同,使其感到緊張。加強養成教育,注意心理輔導自我意識的教育,情緒輔導,青春期教育。開展學法指導,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及時間分配等。還要注意不要放任不管不問,不要嚴管不解決問題。

溝通方法:

1. 關注適應性——從小學生轉變為中學生,對周圍的環境、教學的方法、生活的節奏都需要適應,適應的快慢,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初一甚至整個初中階段的成績,所以初一很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要儘快適應新的生活。

2. 新的習慣養成——初一是打基礎的年級,不僅要打好知識的基礎,更要打好學習習慣的基礎,重視“養成教育”,就是讓學生儘快養成端正學習態度,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思維習慣,養成正確的學習方法,成功的養成教育是學生在初中階段學習成績優秀的重要保證!

3.重視基礎知識——課程的難度是漸進的,所以通常剛開始的時候,學生都會覺得比較簡單,初一不要追求“難度”和“進度”,要重視基本概念的學習、剖析和應用,只有基礎牢固,才有可能在整個中學階段學得輕鬆而有成效。


用戶7004372283019


當家長情緒不太好,精神不太好,有事情要處理的時候跟孩子交流都會困難。交流需要有個好的狀態,好的心情,這樣才能避免我們跟孩子交流的時候發脾氣,惱怒,強迫孩子接受我們的意見。

其實我們家長總是會覺得我們是對的,覺得我們是為孩子好,總是希望孩子聽我們的話,接受我們的建設,按照我們說的去做,同時希望孩子表現良好。如果孩子的行為表現與這些相反的話,我們就會覺得交流困難。

我們潛意識裡就是希望別人認同我們,接受我們的建議的。跟同事是這樣,跟孩子也是這樣。我們會忽視我們要尊重孩子不同的意見,不同的選擇,哪怕是不好的表現,就是尊重孩子不按照我們的期望成長。

想想我們自己,我們希望我們的伴侶,希望我們的父母無條件的愛我們,接納我們,哪怕我們不優秀,賺錢不多,不漂亮不帥氣,不擅長做事情。我們的孩子跟我們有著同樣的期望。我們常常對孩子缺乏共情,換位思考,望我們共勉。


寶媽分享育兒知識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72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2ca92f18e9954d36954492a16989f806\

親乃de晴爽


叛逆期。

1、孩子在叛逆期是最難管理的,總會有自己的思想,其自我意識和獨立意識日益增強,用自己的思維來做事情。

2、如果叛逆期出現抽菸喝酒紋身,就更難處理了,就會誤入歧途。

3、叛逆期總體出現牴觸情緒,不喜歡和人交流,總體自己玩手機或做其他事情,以上是我的觀點。


酷C


當孩子和父母意見相左時最難溝通,我們從來都是說教讓他去聽。認為是為他好,讓他少走彎路。你不讓他試試他怎麼才能知道結果的不同呢。比方說你喜歡吃蘋果,孩子不喜歡而喜歡吃梨,而你恰恰討厭吃梨,你總是試著讓他吃蘋果,孩子很抗拒試圖說服你讓他吃吧,梨也很好,這時候你們最難交流。如果反過來試著償試一下沒準會發現梨也不錯,孩子看見你的改變也嚐了嚐蘋果,發現蘋果味道很好。這時就不難交流了。如果家鄉發現孩子有錯想讓他改正,不妨讓他看到錯誤的結果。他會意識到自己的問題你再進行講解他就會知道該如何做了。


家有男寶兒


跟孩子在一起,首先儘量不要用我們大人的視角去理解孩子的想法,不要給孩子製作一個道德行為框架讓孩子在裡面成長,在你看來孩子的不聽話其實都是孩子在對這個世界用不同的方法在認識,作為一個家長就得為孩子保駕護航,讓孩子去試錯,自己只是在關鍵時刻幫忙打一把舵。有些事你總感覺自己說的很通透了,可孩子還是沒按你的想法來,你可能會很生氣,你要知道,你覺得通透是因為你經歷了幾十年對世界的融入,孩子還沒有,所以平時應該多帶孩子去各種場合,讓孩子多看多融合你在旁邊幫助解說,下次遇到問題他自己沒想起來如何對待,你稍微提醒他馬上就會知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