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氫汽車真的是新能源汽車?

最近網絡上討論得非常火熱的氫能源汽車,其實在一個稍微有些化學或者物理常識的人看來,這就是個騙局。這個騙局的點在於脫褲子放屁多此一舉,很多人看不清這點,原因就是缺乏一些基本的化學和物理常識。下面我來科普一下這個騙局的點。

首先水氫源汽車的最初能源是氫氣,最終能源是電能,實現能源轉換的是氫燃料電池,這是一條主線。另外,氫氣的來源也就是原材料是水,還有其他的一些金屬和催化劑,這是第二條主線。最後,電能讓汽車動起來的是一個電動機,這是第三條主線。搞清楚這三條主線的關係,就輕而易舉地識破了龐青年的騙局。

我們先來捋一捋這三條主線,第一條主線也就是氫燃料電池,已經是早就有了的公開的科技發明,所以這和龐青年沒有任何關係,他只是買了一個現有的氫燃料電池,僅此而已。第三條主線是電動機,這也是早就有了的科技發明,所以這也和龐青年沒有任何關係,他只是買了個電動機。細心的人估計已經發現了,有了這兩點,我是不是可以做新能源汽車了?是的確實可以了,所以現在有氫能源汽車,這也是早就有了的科技產品,沒氫氣了就去加氫站加氫就行。

那麼重點來了,他要想做出新的氫能源汽車,那麼肯定不能靠這兩點造汽車了,不然就是百分之百的抄襲,複製現有的科技產品,更別談創新了,因此上面提出的第二條主線成了關鍵點,也就是產生氫氣的原材料和方式,解決了這個問題,那就是真的新能源汽車了。製取氫氣的方式千千萬萬種,低成本製取氫氣的方式卻是世界難題。因為普通老百姓壓根就沒有足夠的科學常識,所以非常難理解制取氫氣所包含的科學道理,自然也就很容易被欺騙了。

下面就詳細來講解一下龐青年的氫能源汽車是如何製取氫氣的。青年汽車製取氫氣的方式目前大概有三個版本,第一個是:加水就能跑,這是南陽最初的報道,也就是火還包在紙裡的時候,顯然這時候可以胡說八道,因為沒人關注。第二個版本是:先加水,之後再加密制的催化劑,汽車就能跑。這是青年汽車被廣大網友和媒體關注的時候說出的版本,因此畢竟第一個版本太神奇了,所以收斂了很多,可是關於催化劑的問題卻避而不談,因為實在是太虛了,講一丁點內容都會露餡。第三個版本就是在廣大網友和媒體窮追不捨,步步緊逼之下說出來的,就是加水,鋁粉,鉛,氯化鎂,氯化鋅,這個版本貌似無懈可擊,確實可以製取氫氣,但這完全是脫褲子放屁多此一舉,前面說了製取氫氣的方式千千萬萬,低成本的製取氫氣的方式是世界難題,因此他從千千萬萬種昂貴成本中拿出一種來美其名曰新能源汽車,豈不是在行家面前掩耳盜鈴?這也就是龐青年能夠輕而易舉騙南陽政府40個億的原因所在。只要龐青年不透露第二條主線的內容,那麼他就可以輕而易舉地騙一大群沒有足夠科學常識的人。

首先我們來學習一下高中化學,一個化學反應是放出能量還是吸收能量取決於什麼?需要對外做工的機器,就需要能量,那麼你想要獲得能量就必須依靠放出能量的化學反應,而絕不可能依靠吸收能量的反應,這是基本常識。

水氫汽車真的是新能源汽車?
水氫汽車真的是新能源汽車?

成鍵放出的能量大於斷鍵所需的能量,該反應就會放出能量,反之就會吸收能量。

水氫汽車真的是新能源汽車?

看了上面圖片的解釋,相信大家也就理解了什麼反應會放出能量和吸收能量了。另外,很顯然,一個放出能量的反應的逆反應肯定是吸收能量的反應,因為逆反應剛好反應物和生成物的位置反過來了,這點也非常好理解,因為能量需要守恆。

那我們來說說氫氣和氧氣反應生成水這個反應是吸熱還是放熱呢?氫氣和氧氣不管是以燃燒的方式反應還是以原電池的方式反應,其中的能量變化是固定的。如下圖所示

水氫汽車真的是新能源汽車?

因為龐青年的汽車出來的是液態水,所以我們看第一個方程就行了。△H是負值,說明氫氣和氧氣反應是放出能量的,那麼顯然通過水來製取氫氣肯定需要吸收相同多的能量,那麼先從別處獲得能量把水分解,得到氫氣之後再和氧氣反應獲得同樣多的能量用來發電,得到的電能再去帶動電動機,讓車子動起來,這似乎有道理,但是問題是你分解水的能量要是可以直接用來驅動汽車行駛,那麼豈不是在脫褲子放屁多此一舉,而且能量的轉換是有損失的,效率也比較低。那龐青年是用什麼能量來分解水的呢?他卻完全避而不談,因為一談就露餡,相當於裸奔了。

說了這麼多,也只是解釋了第一個版本,第二個版本跟第一個版本基本一樣,只是稍微升級了一下,多了個催化劑,有點常識的人都知道,催化劑只能改變化學反應中間態的能壘高低,不能決定反應最終的能量高低,也就是說加了催化劑的反應,該吸熱的反應還是必須吸熱,該放熱的反應同樣放熱。

水氫汽車真的是新能源汽車?
水氫汽車真的是新能源汽車?

接下來就來說說第三個版本:用水,鋁粉,鉛,氯化鎂,氯化鋅,製取氫氣。這也是脫褲子放屁多此一舉的製取方式,沒有任何意義。我就通俗易懂地分析一下這個製取的大概原理。首先這些原材料裡面水和鋁粉是反應物,鉛4、氯化鎂、氯化鋅是催化劑,這也是他自己說的。

水氫汽車真的是新能源汽車?

水和鋁粉反應會生成氫氣,氫氧化鋁。但是需要熱水,而且反應也非常緩慢,製取氫氣的速度根本不可能滿足讓汽車行駛,所以龐青年裝了一個電瓶嘛,而且能存20幾度電,天哪,光靠這20幾度電,汽車都能跑很遠的地方了。言歸正傳,龐青年還加了後面三種催化劑,用來加快反應速度,貌似萬事大吉,可以申請諾貝爾獎光宗耀祖了,可惜這只是個笑話。前面說了,分解水是需要能量的,那麼能量從哪裡來?答案就是鋁粉,所以從這點也可以直接說龐青年是騙子,能量的來源是鋁粉(金屬單質是蘊含了巨大能量的物質,通過燃燒或者其他的化學反應可以放出巨大能量),壓根就不是水,因為從水中製取氫氣需要吸收能量。而且製取氫氣的能量也是非常昂貴的,很顯然鋁粉比汽油更貴,更嚇人的是據說鋁粉是納米級的,豈不是更貴了。用比汽油更加昂貴的原材料製取氫氣,然後通過燃料電池發電,再驅動電動機讓車子跑,繞了一大圈,浪費了原材料(鋁絕對不是用之不竭的金屬,相反鋁是比較貴的金屬,而且冶煉鋁的成本也不低,環境汙染也不低),汙染了環境,能量多次轉換後,能量收率極低。最後車子造出來了,還各種穿幫加騙局。

玩到最後成了一個天大的笑話,一個反映出某些人和部門可悲的大笑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