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夜無月,但我想家了

明月承載相思,遙寄了古往今來多少人的親情、友情與愛情。但今夜無月,我卻想家了,想念家裡那一對依舊守候在老家、等待兒子閨女孫子孫女回來的老人了。

最近,每每讀起《美的歷程》,就無由地想起很多爺爺陪我做過的事、跟我說過的話。剛剛拿起《美的歷程》,腦海裡又想起爺爺曾經對我讀書的聲聲叮囑,便打開了筆記本,記錄下了此刻的心緒。

今夜無月,但我想家了

如同我跟很多孩子一樣,也如同我跟很多孩子不一樣,我跟爺爺奶奶的關係,斷斷是不能簡單以"親密"來形容的。或許可以說,他們陪伴我走過人生最重要階段的人,是幫助我形成健康人格的領航者,也是我人生不斷進取的引路人。爺孫之間,可以是愛,也可以是責任,更可以是使命,彼此的愛、責任、使命。

人生第一本課本之外的書籍,是爺爺買的。我說寫作文需要,爺爺便騎車去古井書店買了。那一本作文書,伴隨了我整個童年時光。到書本起毛,到封面破損,它依舊平躺在我的書櫃裡。

人生紙質書的啟蒙大門是爺爺替我打開的。爺爺跟我說,讀紙質書,能夠記得住。於是,給我拿回來了很多報紙學習。在那個電子閱讀還不是很盛行的時代,一摞摞報紙陪我度過了枯燥的時光。

人生第一次叛逆是爺爺成就的。爺爺有個不大不小的木箱,木箱裡面藏著好些古書。我記得,那些書是一分錢、幾毛錢一本的。爺爺可能是怕我把他這些古書給"糟蹋"了,便嚴肅地跟我說:箱子是鎖的。可是爺爺不知道,木箱左側的木板是可以取下來的。拿書、閱讀、再拿書、再閱讀,從桐城故事《神鞭》,到詩詞故事說,到《薛仁貴徵東、徵西》等等。那些安靜的曾經,是暗暗跟爺爺較勁的日子。唯一遺憾的是,那一本《神鞭》真的丟了。爺爺為此很傷心。如果有機會,還是想替爺爺找回那一本可能不一定有人願意割愛的桐城老書。

或許,是爺爺曾經跟我說的:再累,也要讀書;再窮,也要買書。於是,一直堅守著紙質書的閱讀,也讓我天然對電子閱讀有一種莫名的抵抗。當然,聽書除外。也因此,曾經的很多生活費也"砸"在這個上面。可能,當我當奶奶的時候,我也會指著我的藏書櫃,跟我孫女說:這個櫃子是鎖的。她可能也會發現書櫃左側的木板門是可以取下來的。如果可以,且以歲月如此演繹吧。正如《美的歷程》所闡釋的:做一次美的巡禮又如何!爺爺奶奶予我的曾經,是美的曾經。那麼,我做一次美的巡禮又如何呢。

今夜無月,但我想家了

行筆即此,已然八百餘字。抬首窗外,有燈光,有喧鬧,也有我距離家鄉的"遠"與"近"。這一刻,我真的想家了。我想回家陪爺爺奶奶看戲,想回家看爺爺奶奶爭執,想回家跟著爺爺奶奶去田野。不知道為什麼,最近想家的情緒尤為之甚。可能是即將進入新的家庭,對於未來的無知鍛生了我這無端落寞的情緒。爺爺奶奶培養了一個"矯情"的孫女,一個對人生髮展秉承理想主義的孫女。可是,當我以理想主義思考未來,未來以現實主義饋以之我的時候,我是不是還能夠如此"矯情"。那時候,是不是還有爺爺奶奶的"翅膀",我還能藏在這個"翅膀"下。雖近至而立之年,但思緒還如二九少年。媽媽經常教導我,要成熟穩重,說話做事要"有譜"。可能,正是幼時養成的隨心與隨性,叛逆的因子已然滲入骨髓,"約束"彷彿成了一個疑問句。爺爺奶奶培養的任性,我是不是能夠一直任性下去。白老師說:婚姻,是人生一個新的起點,應當有新的開始。我很疑惑,我是否準備好了新的開始。

我想,無論成年之後的人生會面臨何種更改,兒時的家是我們記憶中的"永遠"。正如,泰戈爾以一顆童真的心對待世界、發現世界,自出生至死亡,所以才成就了那麼多偉大的詩篇。讀他的詩,發現世界的每一粒微塵都是鮮活的、都是美的。人彷彿如飛鳥,都應當是自由的。所有的負累都是自我給予的,那麼拋下這一身又何妨呢。爺爺奶奶教會我的,是以一個簡單的視角看待人與人、人與事。我為何無端衍生出如此多複雜的思考呢。迴歸,似乎正好。與泰戈爾先生一樣,做一個簡單純粹的人,以"劈柴、放馬、面朝大海"的心態悄然等待"春暖花開"。

今夜無月,但我想家了

距離回家還有二十天,距離看到我家那兩位可愛的老人還有二十天。愈長愈大,愈加消了身上的"逆氣",而學會了愛與平和。不再在乎爺爺對奶奶的不關愛,不再呵斥爺爺在家的不幹活,不再呼吼爺爺的"自私"。他們彼此,都習慣了這種相處。

昨天,給爺爺打電話。我:爺爺,在幹嗎?爺爺:我在幫你奶奶做飯啊。我:喲,你還做飯,你不都是在看電視嘛。爺爺:我現在也幫忙做飯了噢。聽著爺爺拉長的一聲"噢",莫名覺得這個老人實在是太可愛。連續加班的焦慮心情被爺爺奶奶的生活常態所衝散,邁開的步子是輕快的。今夜的燈光似乎很是明亮。

行文即此,回憶著與爺爺奶奶的點點滴滴,想家的情緒似乎也被慢慢消解了。成年人的世界,有屬於自我的成熟與承擔,但也可以允許偶爾的單純與透明。當我以理想主義思考未來,未來以現實主義饋以之我的時候,可能是我採用了"前置攝像頭"。今夜無月,但心中可以月明,"筆芯"家裡正在唸叨過年的那兩位老人。

爺爺奶奶予我的純粹,是草的芬芳,是土的清香,是黃牛的低鳴,是秧苗的翠綠,是赤腳踩在田野上的輕快。如果我能夠,且以這份"輕快"佐以成長的年輪。如同,再撿起《格林童話》,既可以是社會學、人類學的人性思考,也可以是孩童般的單純與清澈。收拾心情,保留那份"回家"的初心,即好!

今夜無月,但我想家了

最後,借用張熾恆在《飛鳥集》(鄭振鐸譯)中的緒言來結尾:無論我們怎樣生活著,音樂、詩歌、夢想和許多其他美好的事物,對於我們有一個儘可能美好的人生,都是必需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