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彈一旦發射,攔截成功的機率會有多大?

比較雷人的大佐


說實話這個問題問的有點不專業,應該問對方,你這個導彈防禦系統攔截成功率是多少!

既然你提到了核彈發射方,那我們就從發射方分析!

擁核的就那麼幾個國家,從最厲害的美俄說起!巡航導彈+核彈的組合就不說了,飛的慢,被攔截的幾率也相對較大!

一俄羅斯薩爾馬特

俄羅斯“薩爾馬特”洲際導彈作為目前世界上威力最大核導彈,導彈長度超過35米,能攜帶10-15枚分導彈頭,圓概率偏差為150-200米,殺傷威力超過俄現役威力最大的SS-18“撒旦”洲際彈道導彈!被普京誇讚為不可能被攔截的武器!


二美國民兵3

“民兵3”以其超過10000公里的射程範圍成為世界現役射程最遠的洲際導彈的之一,同時它也是美軍武庫中唯一在役的陸基洲際彈道導彈。“民兵3”型導彈前三級採用固體火箭發動機,末助推級採用液體火箭發動機。該型導彈彈長18.26米,彈徑1.67米,起飛重量35.4噸,攜帶裝3個彈頭的分導式多彈頭,每個彈頭威力為17.5萬噸TNT當量,射程9800至13000公里,命中精度185至450米。



三再說東風41

具體數據保密,可攜帶3-6分導彈頭,機動發射,末端變軌,該有的都有!


以上幾款導彈終末段被攔截的幾率幾乎沒可能!為什麼這麼說?機動發射,分導彈頭,再加上末端變軌,甚至誘餌彈!末端20馬赫再入大氣層的速度!的確無法被攔截!但別忘了還有初始階段,和中段!初始階段導彈剛剛起飛,速度最慢,中段剛飛出大氣層,速度也是比較慢,雖然可以變軌,但是,所有分導彈頭還沒有分離,容易被一網打盡!這兩個階段是最容易被攔截的!這裡我們就不得不說說部署在韓國薩德,韓國人簡直是其心可誅!


如圖所見,大半個中國都被薩德監控著,一發射立馬被發現了,這樣敵人就可以測出導彈的軌跡,大大提高了中段被攔截的可能性!

這就是薩德的危害!壓縮了半個中國機動發射地點!

大家說,韓國可恨不?


軍事領航員


核彈一旦發射,就捅翻了馬蜂窩,任何攔截都變得毫無意義,只能互相摧毀甚至地球人類毀滅,所以說談攔截的成功率個人認為毫無意義!

攔截彈道導彈各國都在盡力完善,特別是美國組建的全球反導系統,但是個人看來更多是一種姿態,做給國民看的姿態。彈道導彈確實是能夠攔截的但效率其實很低,即使是美國恐怕攔截的概率也不會大於50%,那麼攔截又有什麼意義呢?

核彈一旦發射就沒有了回頭路,因此擁核雙方都會慎之又慎的去考慮。比如冷戰時期,美蘇兩個霸主都會在是否使用核彈的問題上猶豫很久,最後都不敢用。最著名的就是古巴導彈危機,還有朝鮮戰爭、越南戰爭都有人提議使用原子彈來搬回敗局,最後都被美國最高領導人否決了。

還傳出冷戰時期,美蘇雙方好幾次都說對方的原子彈發過來了,是否還擊?雙方最高領導人都是問了提供情報的人,你給我確認確認再確認,讓對方一直確定,身為元首都還是不敢下達還擊,因為一旦核彈發射就,就沒有收手的可能性了,雙方的反擊結果就是毀滅整個地球。當然最後得到確認的結果是自己的演習計劃!

對待核彈其實不管是誰壓力都非常大,說說傳聞中一件事:蘇聯最高領袖勃列日涅夫,曾經有手下跟他彙報彈道導彈(可帶核彈頭)全航程試射的事情,然後這位總統拿出一個按鈕擺在桌上說:“你練習一下,這導彈沒有核彈頭”,結果他反問這位第一書記三次,確認導彈真的沒帶核彈頭,得到肯定的回答後他才顫抖地按了下按鈕。雖然不能確認這個故事的真假,但是也可以看出在對待核彈上的謹慎態度,一旦出手就絕無反悔餘地,更別提攔截了,即使攔截率高達80%那又有什麼用呢?

根據美蘇自己的估算:只需要500顆核彈就能確保完全摧毀對方,90%的人會死去,剩下10%的人生不如死的慢慢死去!而500顆核彈僅僅只是2~3艘戰略核潛艇就足夠了,而美蘇擁有比這個數量多得多的核彈,足以摧毀地球上的人類好幾次了!

還有一個數據,美國從1997年到現在搞了將近60次反導攔截試驗,成功六次。最近一次在夏威夷的標準3在宙斯盾的引導下進行中段攔截,最後試驗以失敗告終,並沒有取得預定效果。


狼煙火燎


核彈一旦發射,攔截成功的幾率會有多大?

核彈頭這個潘多拉的魔盒一旦被打開,便沒有了回頭路,都到了發射核彈頭的生死關頭了,攔截還能有多大意義?

美國的反導系統號稱是全球最先進、攔截成功率也是最高的了,能在地球上和美國互為對手並且有能力將核彈頭投送到美國本土的,大概也只有俄羅斯了。你說俄羅斯人會不會傻逼到一枚一枚地往美國本土發射核彈頭,任由美國佬從容不迫地一枚一枚地攔截,你當是三歲小孩子玩的過家家呀!生死關頭,俄羅斯數千枚核彈頭齊射,機動變軌式、分導式多彈頭鋪天蓋地往美國本土飛來,請問美國人怎麼攔!

就算美國人的反導系統百分之百能攔截又能怎樣?如果真有那麼一天,俄羅斯人被美國逼到了命懸一線,俄羅斯孤注一擲執意同歸於盡,將數千枚核彈頭只須在本國的領土上引爆,地球將會怎樣?美國人又能逃到哪裡去?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美國的反導系統無論有多先進,攔截成功率有多高,對付俄羅斯這樣的核大國也只能起心理安慰作用而已,核大戰的生死關頭,它真的能護得美國周全嗎?

那麼其它國家的反導系統呢?核彈一旦發射,攔截成功的幾率又有多大?

印巴這對宿敵都有自己的核武庫,印度也在搞反導系統,但它真能攔截住巴基斯坦的核彈頭嗎?

說句不好聽的話,巴基斯坦只要將所有的核彈頭當作手榴彈扔過邊境線,印度還能逃到哪裡去?

朝韓這對歡喜冤家,朝鮮有核武器,美國在韓部署了“薩得反導系統”,韓國首府一一首爾離邊境線僅僅八十公里,朝鮮同樣只要將核彈頭扔過邊境線,駐韓美軍和韓國能倖免嗎?

當今這個世界,核彈頭足以能將地球毀滅上百次,核彈頭不一定非要扔到對手的頭上才能致對手於死地,只要將足量的核彈頭無論在哪國引爆,地球都毀滅了,再先進的反導系統,再高的攔截率又有何用?


三農新視界


想要攔截一枚已經發射攜帶核彈頭的洲際導彈,大致可以從三個階段進行攔截,也就是上升段、中段以及末端。理論上來講發射初期的上升階段速度是最慢是最最容易攔截的,但各國一般都是從內陸發射洲際彈道導彈,且上升階段只有幾分鐘也根本無法反應,所以並不具備攔截的條件!

而對於巡航導彈、反艦導彈、3000公里以下的彈道導彈來說,通常都是採用末端攔截!但洲際核導彈的末端再入大氣層速度快的驚人,即便是上世紀80年代的“和平衛士”洲際導彈再入大氣層時最大速度就達到了26馬赫,更別說幾十年之後的今天了,所以對於洲際導彈來說末端速度超過25馬赫根本不在話下!

目前在理論數據上末端攔截性能最強的應該就是俄羅斯正在研製的S-500防空反導系統了,號稱最大攔截射程可達600公里,最大射高則為100公里,可以攔截最大速度為20馬赫的彈道導彈,但對於速度25馬赫以上的洲際導彈也無能為力!

洲際導彈的中段飛行時間最長且較為穩定(速度約在20馬赫左右),所以各國也都在開發中段反導系統!但具備中段反導攔截能力的只有我兔和美國兩國國家(印度今年雖然打衛星了,但攔截高度不到300公里,根本夠不到洲際導彈)!

截至2018年,美國19次中近程導彈攔截試驗中成功了10次(射程3000公里以下),成功率約為50%,而採用標準-3 Block IIA導彈進行的7次中段反導攔截試驗則成功了4次(射程6000公里以下)!

但對於射程8000公里以上的洲際導彈美國似乎還沒進行過試驗,這也間接說明了美國目前並不具備攔截洲際導彈的能力!雖然我們公開的3次中段反導攔截試驗均取得成功,但在內陸試驗也表明即便是採用高彈道射程並不超過5000公里!

所以,綜合來說目前全球具備攔截射程5000公里彈道導彈的國家不超過3個,而且在實驗條件(提前知道發射、單彈頭、不能變軌)下成功率也不會超過50%,如果是射程8000公里以上的洲際導彈,成功率可能是不足1%,所以當一個洲際核彈來臨的時候,在這不到30分鐘的時間只剩下靜靜等待!


天下布武


不知道那些高贊答案的答主有多久沒看新聞了,彈道導彈是可以攔截的,2017年5月,美國就成功做出了攔截彈道導彈的實驗,而且還是在較難攔截的彈道導彈飛行中段。今年的4月4日,美國再次成功實驗了這種GBI攔截彈,當時美軍連續齊射了兩枚GBI戰略防禦導彈,成功命中了一枚從6400公里外的馬紹爾群島來襲的靶彈,可見GBI戰略防禦導彈確實擁有攔截彈道導彈的能力,不僅如此,GBI戰略防禦導彈的最大速度也能夠達到23馬赫,所以首發就已經命中,隨後的第二發升空後,自動搜索了一枚最大的殘骸將其炸碎,這也是GBI戰略防禦導彈首次進行的雙發齊射演習成功。是這對於反導系統來說仍然是一個飛躍,要知道彈道導彈的中段飛行一般都是在大氣層外,也就是太空中進行的,所以美國這個攔截實驗的難度可想而知。

咱們先來看看彈道導彈發射要經過幾個階段,首先是起飛的階段,這一階段是最好攔截的,因為導彈在上升的過程中,其彈道相對平穩,速度不快。而且這時彈頭與助推火箭,燃料等等還未分離,目標也比較大,使用雷達搜索和鎖定的成功率都是比較高的。所以美國才想方設法要將薩德反導系統,陸基宙斯盾等設施部署到韓國和日本,就是想要在這一階段攔截俄羅斯和我們的彈道導彈。接下來就是中段了,這一時間段,導彈的一部分助推器已經分離,此時導彈在大氣層外巡航,巡航彈道也比較平直,而且目標較小,距離地面極高,所以是很難攔截的。

而美軍的這種攔截是怎麼做到的呢?首先,美軍使用海基X波段雷達、導彈預警衛星等對導彈進行追蹤,隨後發射陸基GBI攔截彈 ,該攔截彈突出太空後,釋放大氣層外殺傷器將洲際導彈撞碎,截止2017年6月,美軍已經進行了19次實驗,成功攔截了10次。

綜上所述,雖然洲際導彈的攔截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但是目前美國在高中低段均有攔截的措施,這一套防空體系被美軍稱之為BMDS(彈道導彈防禦系統)。該系統的助推段攔截方式為宙斯盾艦上的標準-3防空導彈,中段攔截的方式為上述的GBI攔截彈,末端的攔截方式為THAAD、“愛國者3”系列以及“標準-2和標準-6”系列海基導彈來完成,整個系統由美軍的戰略預警雷達、彈道導彈預警衛星指揮,雖然攔截的成功率不高,但是這足以證明,在現代科技的加持下,人們不必對洲際導彈坐以待斃了。

而且美國的這種攔截導彈齊射的實驗,也能夠防止敵方使用誘餌彈和加目標等等進行突防,總的來說,雖然攔截洲際導彈是一件很難的事,但是目前美國已經成功做出攔截洲際導彈的實驗了,證明能夠攔截洲際導彈的反導系統還是存在的。目前美軍已經裝備了57套這種反導系統,證明這種攔截彈還是很有其價值的。


尊重客觀事實,探究事件真相,我是兵器世界,歡迎關注


兵器世界


核彈是可以被中途攔截的,如中斷反導和初始段反導就是專門應對的核彈。但是用核彈攔截核彈的可能性不大,但是可行性倒是有。

首先,導彈防禦系統隨著科技日新月異的發展,逐漸採用的都是動能攔截彈而非破片殺傷的模式進行攔截,核彈反導更是有著過於誇張的成分在裡面。擁有核武器的國家本就不多,同時核彈的基數也成為各大擁核國的底牌之中的底牌,更不可能拿著底牌之中的底牌去做最常規攔截彈就能做到的事。



呂布戲小貂蟬


核彈只是一個原子彈,只有把它裝載到火箭上的時候才是核導彈。它的突防能力主要是看搭載它的火箭有多先進。

現在的導彈為了提高突防能力,採用了各種辦法。比如:分導式多彈頭、發射誘餌彈、機動變軌、高超音速……。即使把這些技術都用到導彈上面也不好講它能不能攻擊到目標,還要看對手的防空能力有多強。

打仗的時候肯定不是一次只發射一枚導彈,而是一大波導彈一次齊發,對對方進行飽和式攻擊,這樣導彈的突防成功率就會很高。就算美國的防空系統也不能保證百分之百成功攔截來襲導彈。

所以對每個國家來說,發射一百枚導彈只要有一枚能命中目標,就可以威懾到對手不敢輕舉妄動。





找不到家的光子


很遺憾的告訴大家,現在對洲際彈道導彈的攔截率是 0 !

導彈防禦系統自從long long age 的星球大戰計劃開始就在不斷的研究。到目前其實還是在交白卷的尺度上。

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可以確信自己可以攔截洲際導彈。

前幾天大家被以色列的鐵穹系統刷屏了吧?

看著漫天來襲的火箭彈被鐵穹一個個打掉似乎會覺得打彈道導彈也會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吧?

這就錯了!鐵穹系統最大隻能攔截飛行速度在2馬赫左右的火箭彈。對於彈道導彈來說,2馬赫的速度連零頭都到不了。


基本上一枚東風-5的彈頭再入速度是可以達到23馬赫的。各種攔截系統根本是毫無反應能力。

一枚彈道導彈發射出去後,會按照導航計算機的控制形成一個自洽的彈道。而除了導航計算機外沒有任何人可以知道這枚導彈下一秒究竟會怎麼飛。

在導彈整個飛行的過程中其實就在不斷的變軌突防並加速到最高速度。


至於美國的標準或者薩德這類的防禦系統則根本不可能有應對導彈的反應時間。


甚至說對於美國也好、中國也好、俄羅斯也好能做到的中段反導試驗的確是有導彈可以被攔截到。但是,這些都還是驗證自己的武器可以打到中段的高度而已。

大多數這種試驗都是確定了攻擊事件和飛行路徑的,並不能真正的實戰警戒使用。

對於機動突防的導彈來說,並不能直接攔截。

同時類似於俄羅斯的伊核彈打核彈的方式(A-135反彈道導彈系統)。即便已經將彈頭不斷擴大威力最後不得不使用當量為1萬噸的AA-84核彈。這種核彈在太空中爆炸的火球就可以達到800米直徑,依然夠不上打中再入彈頭的範圍。

與導彈防禦系統不同,目前導彈的發展可是佔盡了優勢,各種變軌設備、滑翔設備層出不窮。使得導彈防禦系統不僅僅沒有取得實質上的進步而且還離這攔截導彈這一理想越來越遠。


所以:


在核彈來襲的時候,和身邊的人互相說句我愛你,或許是唯一能做的事情了。


軍武數據庫


核武器被攔截的幾率有多高?伊朗核武器基本上是不可能被攔截的。

核武器不像近程彈道導彈。任何擁有戰略核武器的國家,都不會將核武器裝載廉價的巡航導彈上,要麼是核彈頭的洲際彈道導彈,要麼是核彈魚雷。

而世界各國攔截彈道導彈的方式,是在三個方面分別是導彈剛發射的時候的上升段攔截,以及在大氣層外的中段攔截和已經再入大氣層的末段攔截。

任何擁有戰略核武器的國家,它的領土都小不到哪裡去,就算是領土較小的英法,其空軍也能夠打掉企圖對英法核武器不利的國家的爪子。



也就是說,彈道導彈速度最低,最容易被攔截的上升段是別指望了。

接下來是外層空間攔截,然後,目前各國的反衛星手段叫做已知答案,然後攔截彈需要的就是按照給出的既定路線走(就一句話,哪國的攔截彈打過他國衛星?)

再入段攔截?呵呵,起步二十馬赫的速度,怎麼攔截?

靠著不到五馬赫的標準3還是俄羅斯的s400系列(s400是系統有大量不同的攔截彈)還是激光?


嘯鷹評


即使經過了幾十年的發展,現在各國的彈道導彈防禦系統的有效性仍然仍然不是很讓人滿意,美國發展的一系列相關產品都是這樣。所以如果運載核彈的彈道導彈技術先進,或者發射數量較多,那麼成功突防的幾率是很大的。

這裡我就簡單地介紹一下美軍的幾款彈道導彈防禦系統的現狀吧。

美軍的彈道導彈防禦系統的武器系統分為:

陸基中段防禦系統(GMD)

宙斯盾彈道導彈防禦系統(BMD)

末段高空區域防禦系統(THAAD)

愛國者導彈防禦系統(PMD)
GMD在近幾年進行的實驗不少,已經具備一定的作戰能力,對於一些技術水平較為落後的老式導彈確實有不錯的防禦效果,但是多目標作戰能力有待提高。

但是總的來講,美國彈道導彈防禦局(MDA)認為,陸基攔截彈在技術上,作戰效率和有效性天生就不高,也就是說未來肯定要尋找其他彈道導彈防禦系統。

而BMD目前發展到了4.0,配合“標準-3 Block1B”攔截彈在實驗中取得了很好的成績,擁有不錯的中段攔截能力。

但是目前BMD也不是很成熟,主要是進行的實驗不夠多,還有很多不同類型的攔截形式沒有進行測試。除此之外,BMD也沒有進行過惡劣氣候,高海況環境下的測試。

但是BMD也仍然滿足了軍方提出的各項技術指標。

THAAD,這玩意算是技術上最成熟的,2007-2013年的實驗中,THAAD進行了9次試驗,成功攔截了10枚彈道導彈,2009-2012年試驗了抗飽和打擊能力與多目標作戰能力。總的來說,目前THAAD是這4款防禦系統中最成功的。

愛國者我們肯定不陌生,1991年的海灣戰爭中就大顯身手,攔截了幾十枚彈道導彈,當時愛國者在不同的任務中達到了30-60%的攔截成功率,還是很不錯的。

但是愛國者目前在部隊列裝,編制方面出現了一些問題,簡單地說就是當兵的不會用。為此美軍在關於該型防禦系統的試驗方面還組建了專門的試驗部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