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火车:理性是什么,可以换N95吗?

天天看球赛,就能变成球星吗?天天上公开课,就能变成升职加薪吗?


看着感动、听着激动,然后没法行动。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就是财富。可是,没有人会告诉你,知识其实是人编出来的


世界本来就是一个整体,然而广阔的整体会令人不安。于是人学会了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在这个过程中,一些思想的火花,经过一部分人的实践,成功引燃了人类智慧的熊熊大火,照亮了黑暗,指明了方向。


陈火车:理性是什么,可以换N95吗?

我们把这些人,称为智者,在现代,他们有更多的称呼:老师、学者、大神、大佬......


凡是知识,必有边界;汝之蜜糖,彼之砒霜。照搬照抄,不加思考,到头来只能头破血流。


成功从来就是生存者偏差,你看到的只是飞黄腾达,看不到的是无数失败者的尸骨正寒。


没人能代替你去努力,也没人能代替你思考,即使你花钱了。


爱因斯坦说:未经思考的知识不是知识。就恰如,医学院刚毕业动不了手术,土木工程系硕士毕业的你不会砌墙。


所以,理性认识世界,理想探索人生,显得很有必要


理性是人有意识的认识事物、查明事实、展开推理的能力。理性要解决的是WHAT、HOW和WHY这两个问题。


陈火车:理性是什么,可以换N95吗?

认识事物、查明事实解决的是面上的“是什么、怎么样”的问题。


基础知识是通往知识殿堂的必经之路,没有知识量的积累,深度思考就会沦为空中楼阁。


但是看到了、听到了,并不等于知道了、学到了。我们容易在这条路上被各种纷繁复杂的问题所迷惑,失去方向。


一开始充满好奇,这也不懂那也不懂,求知欲很强。后来变成饥不择食,遇到问题就想着赶紧灭火,而不深究背后的原理道理。


很多人总是喜欢追捧各种方法、技巧、模型、工具……把它叫做「干货」。于是,许多课程总会打着「即学即用」「碎片学习」「5分钟学会一个方法」的口号。


仿佛看到了罗胖伸出胖乎乎的大手:来吧,来【得到】吧,包治百病。


你不知道怎么选课程吗?我帮你精选!

你不想耗费时间学习吗?我帮你读书!

你不想快点升职加薪吗?我帮你提炼!


知识要真正达到为我所用,灵活变通,还需要加以内化和思考


因此,会展开推理,能独立思考,最终是要解决“为什么”这个问题。层出不穷的问题背后必定有一套基本法和根本原理,从问题出发顺藤摸瓜,找到问题背后的关键,往往就能掌握全局。


陈火车:理性是什么,可以换N95吗?

当我们在谈论思考时,我们究竟在思考什么?思考应该是独立于外界的影响,从自己的内心出发,“倾听你的内心”。


别人并不能帮你思考,意见其实是别人咀嚼过的东西,如果不加以分析思考就全盘接受,这和复读机又有什么区别?


为什么独立思考很难?


从零到一,是从无到有的过程。从一到二,是不断迭代升级的过程。工匠精神,鼓励的就是这种思考和创新的能力。


怎样有意识的锻炼独立思考的能力呢?


首先,每天要留出一点时间做战略性的专注,只有先把琐碎的事情处理好,把精力集中在大块的事情上,才能够投入最多的精力去追求心中的那个目标。


一个人平庸普通就是因为他将有限的精力分散到了各种与结果无关的事上面假装勤奋。


陈火车:理性是什么,可以换N95吗?

很多人会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但是没有结果的努力都是垃圾都是态度问题。只努力,不出结果。说明要么是假装很努力,要么制定战略方向选错了


其次,要有思考的情景意识。在日常生活中多停下脚步,有意识地跳出当下那个情景,做一些分析思考,积少成多,聚沙成塔,慢慢就会养成思考的习惯。还要多做记录,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把自己思想的点滴汇聚成知识的汪洋大海。


人生就两件事:一件事与结果无关,一件事是与结果有关。多数人没有结果,根本在于把焦点放错了地方。一个点不落地,不完成,千万不要完成下一个。一定要一个个过,至心一处,无事不成。


思考也是如此,要有适当的死磕精神,不达目的不罢休,以少为多、以慢为快,才能在这个喧嚣的世界找到初心和使命。


陈火车:理性是什么,可以换N95吗?

最后,要让时间创造价值。富春霖的FOTA时间管理法提到,FOTA=聚焦要事(Focus)、梳理日程(Ordering)、三线并进(Three Timelines)、随机应变(Adapt to Change)。让时间创造价值在于你不可或缺的时间管理能力。


【聚焦要事】

强调“识别重要性”的能力。可以应用“时间管理优先矩阵”(“重要/不紧急,重要/紧急,不重要/紧急,不重要/不紧急”)来精简并管理自己的任务,把每天的注意力都聚焦在这些最重要的事情上。


【梳理日程】强调运用GTD法则。输入杂乱的任务,结合“时间管理优先矩阵”,输出一份有序的行动计划,这是GTD最擅长的事情。


【三线并进】专注主干线、守住自动线、购买第三线


专注主干线,集中大块精力,做最重要的事。


守住自动线,关注潜意识行为,一些事完全可以借助潜意识运行。例如把网购这种超级消耗精力的行为,放在排队的时候进行,利用排队的有限时间倒逼购物流程的高效完成,避免了过度沉浸其中迷失自我。


购买第三线,以金钱换时间,把时间外包出去,让别人帮你完成。例如要学习一门技能,与其自己从零开始一步一步出发,不如花点时间和金钱请别人来教你,让最有经验的人做最高效率的事情。


“如果你每天还在看耶鲁公开课,上3W咖啡听创业讲座,

知乎果壳关注无数,36氪每日必读,

对马云的创业史了如指掌,对张小龙的贪嗔痴如数家珍,

喜欢罗振宇胜过乔布斯,逢人便谈互联网思维……

那你应该还在每天挤地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