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苦藥材”正在種出“甜生活”

新華社石家莊3月22日電(記者趙鴻宇)“今年是我第二年種植中藥材,最近剛剛流轉完土地,計劃擴種到90畝。”河北省南和縣三思鄉東大村的劉聖科說,他是一名“90後”,2019年初看到家鄉中藥材收益不錯,當年就回鄉種植了18畝半夏,每畝純收入超過10000元。

三思鄉的土地“七分沙、三分土”,種植收成一直不理想。2017年,當地邀請河北省農科院專家對全鄉土地進行了檢測,發現大部分土壤適合種植根莖類中藥材。經過小範圍試種後,鄉里又聯繫到了一家大型醫藥集團,開始了訂單經營。

訂單生產讓劉聖科沒了後顧之憂。為規範種植,三思鄉成立了東明中藥材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魏志平介紹,醫藥集團派技術員駐地進行指導,在市場行情較差時按照最低保護價收購,在行情較好時以低於市場價5%的價格收購。近兩年,不少外出務工的村民選擇回鄉種植中藥材。

目前,南和縣中藥種植面積達15000畝,帶動5000多人增收。為延長產業鏈,2020年南和縣政府將利用400萬元扶貧資金,建設中藥材淘洗車間、烘乾車間等,可帶動400餘人實現穩定增收。

有“千年藥都”之稱的河北安國,通過其銷售優勢,帶動太行山脈、燕山山脈等地近100萬畝中藥材相對標準化種植,提升了藥農收入。

安國市西城鎮南街村的孔乾峰受益於此,他患有小兒麻痺後遺症,勞動能力較弱。在當地幫助下,他家依靠產業分紅、低保和3畝土地的收成,於2019年10月實現脫貧,但生活依然相對拮据。

國網河北安國市供電公司定點幫扶南街村,駐村工作隊隊長解雅君建議孔乾峰種植易於成活的蒲公英,並請技術員上門指導。“與藥材加工企業簽訂了訂單,今年每畝預計將增收近7000元。”解雅君說。

位於太行山深山區的河北涉縣,現已查明擁有野生中藥材2115種。基於此,涉縣啟動了20萬畝中藥材種植項目,通過“公司+集體+農戶”的形式,幫助農戶穩定增收。不少村民感嘆,這些“苦藥材”正在種出“甜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