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產行業有一句俗語是:高鐵一通,人去樓空,為什麼呢?

好好的生活方式和


首先要分析這句話的含義。

這句話所說的樓空,是指二三線城市,又或者同城的不發達區域。我們都知道,人往高處走,每個人到了找工作的年紀,都想往大城市,收入高,發達的區域靠近,什麼原因呢?

1.提高我們的眼界

2.帶來高質量的人脈

3.提高工資收入水平

4.更好的職業機會

5.更好的工作環境

等等

所以說每個人都會更願意去發達的區域發展自己的職業生涯,畢竟職業生涯一輩子只有一次,過了某些關鍵的時間節點和年齡節點,不可能重頭再來一遍,而且在現在這個大環境下,每個人都想提高自己的核心競爭力,以確保自己隨著年齡增長不會被公司和社會淘汰。所以說樓空這個現象,大部分是發生在二三線城市以及同城不發達的區域。但是隨著一線城市的逐漸飽和,近年也出線一線城市人才外溢的現象。隨著一線城市人口的日益飽和,租金、物價、生活質量等已經滿足不了新增的勞動力的需求,國家在這方面也興建了很多基建來扶持周邊區域,所以很多人和企業會選擇到一線城市周邊的區域發展,降低生活成本的同時,也創造了更多的機會。

而對於前半句高鐵一通,我們都知道高鐵代表著效率和發達。一般情況下,只有達到一定的人口以及GDP,國家才會批准通高鐵,所以說高鐵所達的地方肯定是發達的地方,經濟一定不會差;還有如今社會越來越強調高效,所以通了高鐵意味著兩地的隔閡被打通,相當於同城的概念,兩地工作生活兩不誤,大大縮短了時間,所以說通高鐵對人們意味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且高鐵都會有站臺,在高鐵站臺周邊通常會有很大量的商業,站臺的出現促進了當地的商業發展,激活了當地的商業氛圍,提高了當地的經濟水平,“路通則財通”很好的詮釋了這個現象。

所以說高鐵一旦通車,將會打通兩地的經濟,二三線城市輸送勞動力到一線城市,所以才會造成樓空的現象。


夕暮殘影


高鐵一通,人去樓空,的確如此。我們這裡幾個縣自從通了高鐵之後,原來車程兩三個小時到四五個小時,如今都變成30分鐘以內,最遠一個縣才一個小時。縣裡的人持續往市裡流動,造成了兩個極端——市裡人口流入加速,縣裡人口流出加速。所謂“高鐵一通,人去樓空”,大概我的理解就是這個意思了。

從我的同學和鄰居的情況來看,就非常明顯:一個同學是縣裡電力局的,後來調任市電力局領導,他就是在我的小區樓盤有一套房,每月只上來市裡住幾天,多數時間回到縣裡生活。而我同層的四戶,長期只有我一戶常住,其他三戶算是縣裡的人,基本上都是做生意的,開學季基本上常住市裡,假期就回縣裡居住。他們說等孩子以後讀高中大學,就固定要居住市裡,只有偶爾回縣裡居住。

按照人口的流動自然規律來看,如果排除交通困擾的因素,那麼,人都喜歡往同樣的條件方向跑:繁華一點的城市,公共設施好一點的,醫療教育條件好一點的城市。如果偶然去一趟醫院,就可以看到,起碼一半以上的患者是縣裡或者鄉下的人。

如果從全國的角度去看,基本上通了高鐵的城市的交通距離在3-4個小時,即可到達周邊的核心城市圈。比如杭州周邊,省會周邊,如果垮省,高鐵的通車時間大學不會超過4小時,如果省內,大約不會超過2個小時。這就極大地便利了人口的流動——甚至工作和週末生活探親分處兩地的生活模式,特別適合90-00後的生活和工作圈子的需求。

而所謂的“人去樓空”,更多值得是下級城市和三四線城市,而人口流動自然是從下級城市往上級城市跑:鄉里縣裡往市裡跑,市裡往省會跑。三四線往一二線城市跑。這主要還是90-00後基本上都是大學畢業,工作就業機會往往是核心城市的比較豐富,生活工作圈子也是核心城市比較側重。


屠龍刀fei0598


房地產行業的一句俗話“高鐵一通,人去樓空”這句話是有一定道理的,現實生活也確實是存在這種現象。

就拿我老家韶關來分析,韶關高鐵站是2009年12月份底正式通車運營的,自從韶關高鐵站開通之後,韶關人流已經四處分流了,大部分都往珠三角城市去了。

韶關高鐵站坐高鐵到廣州南只需要56分鐘左右,也就是一個小時可以下到廣州。從韶關下深圳北也只有1小時31分左右,只需一個小時就可以跨越廣東省了。即使韶關出省坐高鐵到湖南長沙也是1個30分左右,同樣非常快。

所以就以我老家四線城市為例,只要高鐵一通,確實是人去樓空了,出現這種現象主要只有一個原因,越發達的城市人流越多,從而推高房價,越窮的城市人流反而越少,人流流失了,無法支撐起沒有人流的房價。

所以高鐵一通就是交通方便了,已經把三四線城市人都聚集在一二小城市了,主要因素就是交通太方便了,坐高鐵只需1個小時救可以到大城市了。而三四線城市沒人流了,房價能漲起來嗎?
如上圖,這是韶關高鐵站傍邊小區,距離高鐵站最近的小區是恆大城,恆大城的現在的新房價格是6900元每平方,同比一二線城市的房價十幾萬二十的房價完全沒有可比性。

而韶關房價跟發達城市相比是非常便宜,但以韶關收入來看,6900元每平方非常高了,大家收入都低,想要在韶關工作買套房都非常艱難的事。正因為這樣,大家都往珠三角城市去上班了,從而導致韶關人流流失,沒有人流談何提高經濟呢?

通過我老家韶關市的實際情況來分析,再來看看高鐵一通,人去樓空是不是非常有道理,也是非常現實呢?


老金財經


本人定位河南安陽。說個真事,我們東區靠近高鐵站一高檔別墅小區有一住戶,北京一大公司上班(老家哪裡的不清楚)公司離北京高鐵站很近,在我們這邊買了一套別墅大概五百多萬(一三年的時候)。每天早上六點從家步行到車站(我們這邊最早一班到北京的高鐵車)下車也是步行到公司(中途還有時間吃個飯)晚上下班整好能趕上回安陽的車,十點多點就可以回到家。據他自己說比他以前在北京租房時回家還快還方便省錢的多。


紅塵之男


“高鐵一通、人去樓空”確實有一定的道理,這就是大城市的“虹吸效應”。

“虹吸效應”對“小城”和“大城”分別能產生怎樣的影響?

舉個例子說明一下:我現居北方4線沿海小城–日照,北面是二線城市青島。在2017年之前我們城市沒有高鐵通行,也沒有飛機場,出行全靠“綠皮車”或者開車去臨近城市的青島或者曲阜轉坐高鐵動車。

我記得10年前在省會濟南讀大學的時候,從日照到濟南做一趟綠皮車需要5個小時(400公里路程),加上路上坐公交車的時間,從家到學校需要6個小時的時間,可謂非常“折騰”。

10年前我們城市的房價僅僅2000元左右,這裡面當然有交通不便利的因素,外邊的人進不來就意味著消費群體非常固定,沒有新鮮的消費群體源源不斷的注入就沒有推動房價的持續動力。

2017年以後,我們城市不僅新建設的機場投入使用,而且還開通了“青日連”高鐵。在機場和高鐵投入之前,城市的房價就漲了一波,因為雖然是四線沿海小城,發展潛力不大,但是畢竟生活節奏慢、環境空氣好,加之交通便利,還是吸引了不少外地人來日照置業養老或者工作生活。

同樣,隨著“青日連”高鐵的開通,我們市去青島工作的年輕人也越來越多,很大一部分直接在青島置房,週末坐高鐵不到一個小時就能回到日照跟父母、朋友聚一聚。隨著高鐵的開通,城市間高鐵越來越方便,日照的年輕勞動力流向青島的不少,也在一定程度上抬高了青島房價。

總結

通過舉例說明我們知道:“虹吸效應”對“小城”的影響是年輕勞動力流失,如果小城有“環境優美”的優勢,也可以間接的推動“小城”房價;對“大城”的影響是年輕勞動力和人才大量聚集,增加了城市的發展潛力,當然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房價。

另外我們需要注意一點的是,我認為在將來“虹吸效應”會越來越不明顯,特別是通過此次疫情來看,大城市的“聚集式生活”弊端很明顯,公共資源平均到每個人身上非常有限,反而“小城”更適合生活。

評論點贊,腰纏萬貫;關注老劉,越來越牛。


中年老劉聊財經


高鐵一通、人去樓空,確實在我們國家存在,高鐵能夠產生促進人口的跨城市流動,飛機是長途旅行第一選擇,高鐵是中短途旅行的第一選擇,高鐵促進了人口向一二線大城市流動,向經濟發達城市流動。

舉個我身邊的例子,之前我有同事他生活在蘇州,在上海工作,每天乘坐高鐵往來於蘇州和上海,但是他每天出門比我晚但是比我早到公司,什麼原因?蘇州和上海之間的高鐵班次很多,蘇州到上海只要幾十分鐘,而且公司是在虹橋火車站附近,這樣只要下了高鐵之後,基本上步行就可以上班了,肯定比我坐地鐵要快。

高鐵讓三四線城市或者是中小型城市的人口向一二城市流動,這對一二線城市來說是有好處的,但是對三四線城市來說,雖然說提高了當地的交通水平,方便了人們,但是對當地的經濟來說,長遠看不一定是好事。

我國城市發展模式分為三段,第一段靠政策,哪個城市的政策好,哪個城市的發展就很好。計劃單列市、沿海城市、經濟特區等發展的都很好,第二階段靠什麼呢?靠招商融資、靠投資,哪個城市能夠吸引的資金更多,有錢好辦事,這個時候這個城市這個發展很好,這個和國家的發展的模式相同的,這個時候是投資驅動經濟發展。所以這個階段中部城市崛起了中部。三個階段是靠人口,我國的經濟模式已經轉變成靠消費去推動經濟的發展,消費核心要素是什麼?是有人才會有消費,未來城市之間的競爭一定是人口的競爭,哪個城市能夠吸引更多人口。哪個城市的未來發展就更好。我國的人口的增長已經放緩,未來老齡化嚴重,哪個城市的吸引年輕人口更多,這個城市的活力就更高,這個城市發展的潛力就更高,這個很容易理解。

綜上所述高鐵一通,人去樓空指的是經濟不發達的地區,通了高鐵之後人們去往大城市方便快捷,你在大城市工作、在小城市生活,這個現在已經普遍存在於長三角,珠三角和環北京地區。


互金圈


對於小城市而言,確實是“高鐵一通,人去樓空”。

以前在一個五六線城市生活過一段時間,最早的時候要乘火車到省會城市,還要隔壁的縣城,因為只有那裡才有火車站。很久以後,這個縣級市也有了火車站,通的都是 K字號的綠皮車,雖然那時叫快車,實際上現在就叫慢車。從這個縣城到省城,要有6個多小時,弄個臥鋪睡睡也都可以。

後來通高鐵了,到省城的時間只要一個小時過一點,那是相當的便捷。一個小時,將二線城市與六線城市勾連在一起,在以前是想象不到的。省城的發展機會多,教育等的公共資源也有,原來在一個工廠裡的子弟,很多後來都到省城來發展了。交通更方便後,他們在省城裡買房買車的積極性更有了,有的人順便也把家人或親戚帶來了。

當然,人口從小縣城到大城市,甚而是特大城市,是一種必然的趨勢,不以有沒有高鐵為轉移,高鐵只是將這種趨勢猛力地推了一把。

四通八達的高鐵,實際上將城鎮化的腳步加快了,將城市群與都市圈的聚合催化了。農村的人去往城市,小城市的人去往大城市,這些人口的流向,實際上給房地產增加了新的需求,正因為此,“高鐵一通,人去樓空”成為房地產行業的俗語。

房地產“短期看金融,中期看土地,遠期看人口”,這樣的歸納是相當精準的。正因為人口與人才對一個城市的重要,所以在現代化的進程中,受益更多的總是大城市或特大城市,而中等城市次之,小城市則是最吃虧的。


波士財經


每一句流行語一般都有一定的道理所在,比如“要致富,先修路”,所以說“高鐵一通,人去樓空”也有一定的道理。2014年北京青年報就有報道過,在中關村上班的呂先生每天都過著雙城通勤的生活(工作在北京,實際住在天津市),他每天單程花費2個小時左右,每月通勤費約2600元。

與此類似的還有很多,比如廊坊到北京、江蘇太倉、崑山到上海,浙江的嘉善、平湖到上海,東莞到深圳,佛山、中山到廣州等等(我一個大學舍友就是工作在深圳,實際住在東莞,每天上下班單程花費兩個多小時在路上)。

規律

其實從上述案例我們可以看到,基本上高鐵一通,人去樓空,都是針對大城市,只有大城市才有這個向心力,因為大城市的房價過高,很多人買不起房,但是小城市又無法負擔起自己的薪酬水平,所以高鐵一通,資金、技術、高附加值產業會進一步向大城市不斷聚焦;但隨著交通越來越加的便捷,大城市的人口則外開始外流,部分樓盤則會出現人去樓空的現象,越來越多的人退掉在大城市的租賃的房子,選擇到周邊的小城置業,所以大城市的房子空置率會越來越高。當然就現階段而言,其實這個現象不算太過明顯,畢竟每天兩個多小時的單程,來回四五個小時的車程不是每個人都可以接受的,不過隨著科技的發展,未來的交通便捷度進一步提升之後,這個現象相信會越來越明顯。

總結

雙城記的生活其實並不容易,但是考慮到大城市的房價,其實雙城記又是可接受的,希望交通可以在進一步的發展,當哪天私人飛機與私人汽車一樣普及時,我相信大城市的房價就該降了,因為那時候人們上下班便捷,完全可以選擇適合自己的地方宜居。


鯉行者


高鐵一通,人去樓空,這句話有一定的哲理,是什麼原因呢?

不同的時代,不同的交通工具,人們的生活範圍就不一樣,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

在自行車沒有普及之前,人們交通主要靠雙腳,活動範圍只有5公里,所以大家的住宅一般是和工作單位隔得很近,比如我們公司的老宿舍區,和我們現在的辦公區只有一牆之隔,為的就是上下班方便。

後來自行車普及了,人們的活動範圍達到了10公里,所以住的地方也就變遠了,後來蓋了宿舍區,據現在的公司大約為8公里左右,我剛上班的時候就是住在新宿舍區,每天騎自行車上下班。

現在,私家車已經基本普及了,我們的城市範圍也在逐步擴大,但是我們的住宅結構變化並不大,大家仍然集中在市區,交通非常擁堵,所以很多人在開車的時候,後備箱裡都放一個便攜式自行車,一旦遇到堵車了,找個地方把車停下,可以騎自行車去上班,或者送孩子上學。

現在我們國家高鐵建設非常快,隨著高鐵的普及,城市和城市之間的通勤時間可以控制在30分鐘以內,只要高鐵票價合理,人們的活動空間就更大了,所以題目中說的“高鐵一通,人去樓空。”這種現象正在上演。

其實高鐵還沒有通車,只是有了規劃,對房價的影響就非常大,但是現在大家判斷的方向到底對不對?我覺得還值得探討。

比如濟南到臨沂方向要通高鐵,然後沿途站點的樓價開始上升,因為大家覺得,高鐵通車後房子會升值,那麼問題是,如果高鐵真正通了,是濟南市的房價上漲快,還是沿途高鐵站附近的房價上漲快漲,哪一個更有投資價值?哪裡會人去樓空呢?

我認為首先是沿途高鐵站的房價會上升,初期對濟南市的房價影響並不大,但是一旦高鐵通車後,可能會出現相反的局面,高鐵站附近的房價有可能會下降,然後人去樓空,導致濟南房價上漲,因為更多的人願意到大城市去發展。

如果按照正常的規律,像濟南這樣堵車嚴重的城市,真的不太適合居住,隨著時間的推移,應該是濟南市區的人向沿途周圍進行擴散,然後城市逐步劃分功能區,市區出現空心化,變的人去樓空,導致周邊房價再上漲。

我想大概就是這樣一個不斷循環的過程吧。


互金直通車


關於這個問題,我認為高鐵通了之後能縮短人們的通行時間,加快城市之間人口流通,不存在人去樓空的現象。我是江西贛州人,像贛深高鐵即將開通,我在廣東工作,平時要節假日自駕回老家。若開通後,我就可以隨時回老家。同時,老家有很多人來廣東置業,而有些人則回老家置業,覺得方便,房價也不貴。所以我認為高鐵開通也不會產生人去樓空的現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