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幽門螺桿菌就會患胃癌嗎?

twinsing


幽門螺桿菌感染與急慢性胃炎、消化不良、消化性潰瘍等消化系統疾病的發生、發展密切相關,而幽門螺桿菌同時也在胃癌的發生中佔有一定的地位,但絕大多數幽門螺桿菌感染者還是以無症狀感染者的形式存在,僅有1%的幽門螺桿菌感染者會發展為胃癌。


幽門螺桿菌感染在我國十分普遍,保守估計我國感染率高達40~50%,對於已有幽門螺桿菌感染的人群,既往我們主要建議存在消化道症狀或已出現消化系統疾病的人群進行根治治療,而近年來,我們更趨向於推薦所以感染者,一經診斷均應進行根治治療。

對於幽門螺桿菌感染的根治治療,我們應聽從專業醫生指導,推薦標準四聯抗幽門螺桿菌方案,療程兩週,應包括一種質子泵抑制劑(奧美拉唑、蘭索拉唑、雷貝拉唑、埃索美拉唑等)、一種刺激(枸櫞酸鉍鉀)和兩種抗生素(阿莫西林、甲硝唑、呋喃唑酮、克拉黴素左氧氟沙星等)。

相比幽門螺桿菌的根治治療,因為幽門螺桿菌主要通過消化道傳播,所以其預防更為重要。我們要保持良好的飲食衛生習慣,外出就餐提倡使用公筷、避免相互夾菜、避免嚼碎食物後餵食小朋友、飯前便後要洗手、瓜果蔬菜要清洗、避免進食不潔飲食。同時,對於家中或周圍一起吃飯的人存在幽門螺桿菌感染時,建議大家分餐具或分餐,必要時一起檢查,一起治療為宜。

本文由全科掃地僧為您解答,希望對您有所幫助。不足之處,敬請指正,文章僅供參考,不作為醫療建議。


全科掃地僧


幽門螺桿菌是慢性胃炎或者胃潰瘍經久不愈的罪魁禍首,很多胃腸疾病遷延不愈,最後結果證實都是幽門螺桿菌惹的禍,所以幽門螺桿菌在慢性胃腸炎發病過程中的影響力。

慢性胃炎主要是胃粘膜的炎症細胞浸潤,這種長期的炎症細胞浸潤會導致胃粘膜細胞的變異,剛開始可能是化生,接著是癌前病變,後面是原位癌,最後面是擴散。所以慢性的胃炎得不到徹底根治的話,是很有可能導致癌變的可能。

目前醫學上公認的治療方法就是:胃炎的根治少不了清除幽門螺桿菌,因為幽門螺桿菌在胃病的發病裡面是最主要的原因,只有幽門螺桿菌清除了,才有胃病根治的可能。

幽門螺桿菌的清除主要是採取三聯療法或者四聯療法,長期規律的吃藥,對於幽門螺桿菌的清除並不是難事,所以大家如果有幽門螺桿菌的感染也用不著太過於擔心和憂慮。









疼痛診療劉醫生


客觀講,幽門螺桿菌感染是胃癌發生的重要原因,但是這不意味著得了幽門螺桿菌就一定會患胃癌,只不過幾率會更大一些;這就像高速交通事故大多數與速度快有關,但是並不是說速度快一定就出事故。

一、胃癌:晚期5年生存率很低

我們都知道,胃癌的發病率非常高,並且在特定人群中更是多發。比如50歲以上、貧窮人群、黑人、西班牙人、美印第安人等。我國也屬於胃癌的高發地區。

1、絕大多數的胃癌的原因是幽門螺桿菌感染。

2、隱約的腹部不適、體重下降以及乏力是胃癌的典型症狀。

3、最好的診斷方式為內窺鏡。

4、生存率較低,癌症很可能早期已經發生轉移。

5、手術可消除腫瘤或減輕症狀。

大約95%的胃癌是腺癌,來源於胃壁的腺細胞。

胃腺癌常始發於胃壁炎性部位,但越來越多的研究證實幽門螺桿菌感染是多數胃癌的病因。

另外,胃息肉也可能演變為胃癌,應該予以及時切除。如果息肉中含腺體細胞、直徑超過2釐米或多發息肉,均可能癌變。

某些飲食因素也是重要病因,比如高鹽、高碳水化合物、大量攝入作為食物防腐劑使用的硝酸鹽等。

首先,少於15%的胃癌患者生存期超過5年。

腫瘤可能在很早就已經轉移至其它部位,如果腫瘤侷限於胃部,手術切除可儘量達到治癒。腫瘤轉移前切除整個腫瘤是治癒的唯一希望。

手術方式為切除大部分胃或全胃,並清掃周圍淋巴結。如果腫瘤侵及胃壁不太深,手術預後效果比較好。

如果已經發生轉移,手術儘管不能達到治癒,有時可緩解症狀。比如,在胃遠端消化道發生梗阻,改變胃和小腸間連接的分流術可解決梗阻問題,至少暫時減輕梗阻引起的疼痛和嘔吐。

三、除了幽門螺桿菌,還有哪些高危人群?

1、年齡40歲以上,男女不限

2、胃癌高發地區人群

3、幽門螺旋菌感染者

4、既往患有慢性萎縮性胃炎、胃潰瘍、胃息肉、 手術後殘胃、肥厚性胃炎、惡性貧血等胃癌前疾病

5、胃癌患者一級親屬

6、存在患癌的其它高危因素(高鹽、 醃製飲食, 吸菸、 重度飲酒等)

對於以上人群,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多加防範,通過飲食等調節,儘量的避免胃癌的發生;同時,做好早期篩查和常規的體檢。


乳腺男醫生駱成玉


你知道嗎?我國有超過一半的人口感染幽門螺桿菌!如果幽門螺桿菌陽性就會得胃癌,那麼我國將有六七億胃癌病人,是不是非常可怕?雖然幽門螺桿菌陽性者確實要比普通大眾容易得胃癌,但發生率還是很低的。

不一定哦。上文提到了,其實很多人都有幽門螺桿菌感染,但是大多數都不知道自己是“帶菌者”。因為它可以毫無臨床症狀,直到你去做體檢或者因為其他疾病做了胃鏡檢查才發現。
但是,有症狀的幽門螺桿菌陽性患者還是需要根治治療的哦。比如你有反酸,有燒心,有胃疼,有口臭等症狀。這裡我要特別說說這個“口臭”!也不怕大家取笑,去年有一段時間我媳婦兒總說我“口臭”,我將信將疑。後來,她每天和我說,每天跟我抱怨。我突然意識到自己最近還有點胃脹,打嗝,職業敏感性告訴我,我可能感染了幽門螺桿菌。於是到我們消化內科門診吹了個氣(碳13試驗),HP強陽性!,於是,我馬上進行抗Hp治療。


所以,如果你是普通感染沒有症狀,不需要治療;如果有上圖說展示的症狀,那麼趕緊根治幽門螺桿菌吧!

哪些幽門螺桿菌陽性者容易患胃癌?

幽門螺桿菌陽性有症狀者,比如慢性胃炎或者慢性胃潰瘍;家裡有胃癌病史的;合併有胃癌其它危險因素的,比如喜歡吃醃製肉類,喜歡抽菸喝酒的。


骨科木匠劉醫生


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會導致胃癌發生嗎?

回答這個問題,首先需要認識一下,這個幽門螺旋桿菌(HP)!

胃酸,有胃壁粘膜層中的壁細胞分泌。胃壁粘膜層中的黏液細胞分泌的黏液,在胃壁上形成一層濃濃的保護性黏液,它是胃黏膜保護的第一道屏障。

幽門螺旋桿菌是為了躲避胃酸的強大殺菌作用,以其特殊的螺旋結構,鑽透胃黏膜表面的黏液,【寄生在黏液中】靠近胃黏膜上皮的【相對中性的環境中】。

其發病機制,尚不清楚。是多種因素,如細菌的鞭毛、黏附素、【尿素酶】、【蛋白酶】、空泡毒素、內毒素等協同作用的結果。

在諸多的致病因子中,以Hp產生的【尿素酶】在Hp的致病機制中發揮重要的作用。尿素酶水解尿素,釋放出氨(NH3)。【氨可以直接損傷胃黏膜】,但【卻保護Hp在胃黏膜的生存】,Hp本身在其產生的“氨雲”包繞之中免受胃酸、胃蛋白酶的侵襲,使其在很低的pH環境中得以生存。

幽門螺旋桿菌病包括由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引起的胃炎、消化道潰瘍、淋巴增生性胃淋巴瘤、胃癌等。

幽門螺旋桿菌病的不良後果是胃癌。幽門螺旋桿菌感染與胃癌的關係到底多大?

到目前為止,幽門螺桿菌是【唯一確認】的與胃癌發生有關的細菌。但最終得胃癌的人只佔幽門螺桿菌感染的【1%左右】。因為胃癌的發生與遺傳因素,長期的吃飯速度快、飲食不規律、喜歡熱飲食、喜歡吃燒烤、高鹽類及油炸類食物,長期酗酒和抽菸,精神因素等多種因素密切相關,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通過有創胃鏡病理檢查或無創的碳13和碳14吹氣試驗,發現有幽門螺旋桿菌感染,需不需要治療呢?

對於患有:

①胃或十二指腸潰瘍②增生性胃淋巴瘤③慢性胃炎伴消化不良的症狀④糜爛性胃炎⑤萎縮性胃炎⑥長期口服非甾體類抗炎藥(即常見的解熱鎮痛藥,如布洛芬、雙氯芬酸鈉)⑦有胃癌家族史。

有以上疾病,檢測後同時伴有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就必須進行根除性治療。

如果僅僅是【幽門螺桿菌陽性者】,沒有症狀或症狀不明顯,【胃鏡檢查結果正常】的,可以【不用治療】!

所以,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會導致胃癌發生嗎?

回答應該是這樣:雖然幽門螺旋桿菌是胃癌的一個重要的致病因素和高危因素!

也只能說,感染幽門螺旋桿菌的患者,【有可能】導致胃癌發生,【但不是絕對】!



大內科馮醫生


幽門螺桿菌陽性,就一定會得胃癌嗎?

並不是這樣的。流行病學調查顯示,幽門螺桿菌感染與胃癌間有相關性。感染了幽門螺桿菌人群患胃癌危險性幾乎是未感染人群的4倍。胃癌可能是幽門螺桿菌與其他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但是,發生胃癌與幽門螺桿菌的菌株有很大關係,只有含有CagA基因、具有空泡毒素活性的幽門螺桿菌才有毒株,才有可能導致胃癌。一般的幽門螺旋桿菌對人體並沒有很大影響。所以,對幽門螺桿菌沒必要格殺勿論,更不用過度恐慌。

不少人聽到幽門螺桿菌後聞風而變,亂服藥。其實,幽門螺桿菌沒必要逐個殺死。多數學者主張,若無臨床症狀或症狀不明顯者,即使幽門螺桿菌為陽性,也不一定要抗幽門螺桿菌治療,可定期觀察、根據醫生建議來決定如何治療。如果盲目一味使用抗菌藥,無疑會造成該菌耐藥菌株在人群中傳播,將來根除會更加困難。同時,不是所有幽門螺桿菌都是產毒菌株,沒必要因怕得胃癌而預防性應用抗生素。值得提醒的是,陽性慢性胃炎者,若伴明顯異常(有胃黏膜糜爛、中重度萎縮、中重度腸化、不典型增生或現在稱為高、低級別內瘤變)時,應進行根除治療。通過規範治療,幽門螺桿菌治癒率可高達90%。

選擇清除幽門螺桿菌的適合療法

目前標準的三聯療法(即阿莫西林+克拉黴素+質子泵抑制劑)在全球多數地區的根除率已遠低於80%,不能滿足治療需求,其主要原因是檢測和治療的不規範導致幽門螺桿菌對治療方案中的抗生素耐藥率不斷上升。

因此選擇適合的療法,是根除幽門螺桿菌的關鍵。運用四聯療法,發揮鉍劑作用四聯療法是在三聯療法的基礎上鉍劑聯合應用。有研究表明,聯合應用鉍劑可有效降低左氧氟沙星的耐藥率。而短期(1~2周)服用鉍劑具有較高的安全性。在我國仍可普遍獲得鉍劑,所以治療方案中首推鉍劑四聯療法。用藥時間建議10或14天。選擇不同的抗生素組合調整四聯療法的用藥方案,將易產生耐藥性的抗菌藥物分在不同的治療方案中。所以,經驗治療推薦了7種鉍劑四聯方案,除含左氧氟沙星的方案外(作為補救治療備選),方案不分一線和二線,所有方案中均含有質子泵抑制劑和鉍劑,因此選擇方案就是選擇抗生素組合。

抗菌藥物的搭配可分為:

●阿莫西林+克拉黴素。

●阿莫西林+左氧氟沙星。

●阿莫西林+呋喃唑酮。

●四環素+甲硝唑或呋喃唑酮。

●阿莫西林+甲硝唑或四環素。


黃志豔大夫


並不是檢測出胃中有幽門螺旋桿菌就會患胃癌

簡單來說幽門螺旋桿菌是引起胃部疾病的細菌,我們都知道胃裡面是一個高酸的環境,一般是不會存在細菌的,但是就是有這麼一種細菌耐得住寂寞,受得住孤寂就在胃裡面攪和,這就是幽門螺旋桿菌。之前獲得諾貝爾獎的兩個澳大利亞科學家在胃中發現了幽門螺旋桿菌,而且他們也證實了幽門螺旋桿菌與胃癌之間有著密切的關係,但是並不是說胃中檢測出了幽門螺旋桿菌就會得胃癌。

在我們中國人群的50%左右的人都會有幽門螺旋桿菌,幽門螺旋桿菌是引起胃病的細菌,它會對胃黏膜產生刺激造成胃黏膜的炎症,胃黏膜在胃中又起到了一個像保護膜的作用,胃酸不會直接接觸胃壁,那麼如果說胃黏膜受損了漏出了胃壁就會導致胃潰瘍等等疾病嚴重的才會引起胃癌。在目前的臨床上胃潰瘍是引起胃癌的一級致病因素。

幽門螺旋桿菌是可以檢測和治療的,檢測方法不用說了,去醫院的話會讓你對著一個小東西吹氣,這個是碳-13、碳-14同位素標記法簡單準確,也可以通過抽血檢查幽門螺旋桿菌抗體,糞便檢查等。而且四聯十四天療法治癒成功率是相當高的。

所以說不必擔心,早早的去治療,不會有問題的!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瞭解更多健康知識,且聽安歌❤❤❤❤❤


且聽安歌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值得好好探討。

前一陣子身邊的2個朋友,體檢發現幽門螺桿菌陽性,馬上又去醫院給自己和家人(除了家中幼兒)進行了複查,發現家人大部分也都有幽門螺桿菌感染的問題,雖然大家都沒有胃病,也沒有胃不適的相關症狀,但卻也積極的購藥進行了根治,多個人治下來,結果各不相同,有的轉陰了,而有的家中老人吃了藥也並未轉陰,於是去更大的醫院請醫生幫忙做二次根治,醫生劈頭蓋臉說了一頓,認為沒有症狀,本來就不是必須根治,二次根治就更沒有必要,而她還覺得很委屈:不是說幽門螺桿菌致癌嗎的,不治怎麼行?

幽門螺桿菌必然導致胃癌的觀點不科學

感染了幽門螺桿菌,就一定會發展成胃癌嗎?這種必然觀點並不科學,幽門螺桿菌雖然與胃部的很多疾患密切相關,也被世界衛生組織WHO定義為一類致癌物,但也只是說,幽門螺桿菌感染是導致胃癌發生的一個重要風險因素,而並非是感染這個菌,就一定會得癌。

在講科學道理之前,我們先來抬個槓,我國幽門螺桿菌感染者的比例很高,大概在六七成左右,如果這個觀點成立,難道我們國家的60%以上的人最終都會罹患胃部腫瘤?這是根本不可能的。

幽門螺桿菌是一種很獨特的細菌,它也是目前人類胃部發現的唯一致病微生物,這個菌能夠分泌氨雲,使其能夠抵抗胃酸侵蝕,在胃部的強酸環境下生活,同時它還能分泌黏附素,使它僅僅粘附在胃黏膜上,而不會隨著胃腸道的蠕動被完全排出,而同時,它也會分泌一些侵蝕胃黏膜的毒素,引發胃部的炎性反應,並逐步發展,引發消化道潰瘍等胃部相關疾患問題。

但並不是所有的幽門螺桿菌感染者都會出現消化道潰瘍、慢性胃炎、甚至胃癌等方面疾患問題,幽門螺桿菌感染者中,大約有六分之一會出現確診疾病的胃部疾患問題,而大約僅有1%的幽門螺桿菌感染者,會發展為胃癌,這1%胃癌的出現,與個人體質,日常生活習慣,其他胃部風險因素,都有密切關係,而不僅僅是幽門螺桿菌一個因素所導致。因此,即使感染了幽門螺桿菌,也大可不必太過擔心,把幽門螺桿菌與胃癌劃等號,要麼是真的不懂,要麼是危言聳聽。

感染了幽門螺桿菌,到底應該怎麼辦呢?

實際上,發現幽門螺桿菌感染,首先要看是否存在於幽門螺桿菌密切相關的胃部疾患,哪些疾患和幽門螺桿菌關係最密切呢?主要有兩種,一種是消化道潰瘍,包括十二指腸潰瘍和胃潰瘍,另一種是MALT淋巴瘤,如果出現了這兩種問題的話,一般都建議要積極的進行幽門螺桿菌的根除治療,而對於有胃癌家族史,或者做過胃部切除術的朋友,慢性糜爛性胃炎的朋友,需要長期服用非甾體抗炎藥等一些胃部存在相關問題,或可能影響胃部健康的一些情況,都應該根據情況, 酌情考慮進行幽門螺桿菌的根治,幽門螺桿菌的根治手段,目前主要還是採用四聯療法,通過長達14天的服藥,來做根除治療,如果能夠充分評估,合理用藥,根治成功率還是很高的。

但比起根治幽門螺桿菌來,對於多數無症狀的幽門螺桿菌朋友,還是要和大家強調健康生活的重要性,幽門螺桿菌是胃部疾病的致病風險因素,吸菸喝酒,暴飲暴食,不規律飲食,長期刺激性飲食,長期焦慮緊張情緒影響,不合理的濫用刺激胃的藥物,這些同樣是導致胃部疾患的風險因素,其作用並不亞於幽門螺桿菌的作用,幽門螺桿菌即使根治,也很容易因各種因素而重複感染,而其他一些因素,比如戒菸酒,比如合理飲食,比如保持平和心態,比如合理規範用藥,都是我們可以主動控制的健康因素,如果能夠儘量減少與幽門螺桿菌疊加傷害胃部的這些不良生活因素影響,我們胃部出現疾病的幾率不就大大減少了嗎?何苦去一遍遍的根治幽門螺桿菌呢?

有的朋友說:我根治這個菌,不是為了自己,是怕傳給家人,傳給孩子。這種心情非常理解,但除了根治以外,我們如果能夠做到良好的衛生習慣,專人專碗專筷,適度分餐,儘量減少不潔飲食,做到飯前便後洗手,不要對孩子口對口餵食,夾菜,嘴對嘴親吻等,就能很大程度上避免幽門螺桿菌在家人之間的傳播,除了要保養好胃部,根據情況適時的進行根除治療,這些生活上方面的細節注意,同樣也是很重要的,甚至可能說更重要。


李藥師談健康


幽門螺桿菌陽性,就一定會得胃癌嗎,真相到底是什麼

提起幽門螺桿菌這個大名鼎鼎的細菌,在中國恐怕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由於幽門螺桿菌與胃炎、胃潰瘍、胃癌等多種胃病密切相關,所以感染了幽門螺桿菌的人,往往寢食難安,恨不得立馬除之而後快。其實幽門螺桿菌並沒有如此可怕,小編今日就帶你認識這個網紅細菌--幽門螺桿菌。

感染幽門螺桿菌的人非常多

1.什麼是幽門螺桿菌

幽門螺桿菌是一種生存於人體胃的幽門部、螺旋形的、目前所知能夠在人體胃中生存的唯一微生物種類。它由1983年被兩名澳大利亞學者發現,隨後的進一步研究發現幽門螺桿菌與胃炎、胃潰瘍甚至是胃癌的發生關係密切,兩位科學家也憑此獲得了諾貝爾獎。

發現幽門螺桿菌的兩名澳洲醫生

2.我們是如何被感染的

全世界範圍內,感染幽門螺桿菌的人相當多,約有一半以上人口感染過,而且許多人在兒童期就受到感染。其感染途徑靠接觸傳染,如不潔的手、餐具、飯菜等。因為中國人習慣共同用餐,所以經常是一人感染,全家都遭殃。

感染了幽門螺桿菌最好分餐制

3.與胃癌的關係到底多大

截止到目前為止,幽門螺桿菌是唯一確認的與胃癌發生有關的細菌,但幽門螺桿菌感染主要作用於癌變的起始階段,而發展到胃癌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研究表明,最終得胃癌的人只佔幽門螺桿菌感染的1%左右。胃癌的發生與遺傳因素、吸菸、喜好重口味飲食等多種因素密切相關,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因此單純感染幽門螺桿菌完全不必過於緊張恐慌。

幽門螺桿菌是消化道潰瘍的病因之一

4.幽門螺桿菌應該如何根治

幽門螺桿菌自從發現與胃病的發生相關後,到目前為止已經有非常成熟有效的治療方案。幽門螺桿菌的治療主要以藥物治療為主,療程在兩週左右。根治標準為藥物的治療結束之後,至少過一個月後複查結果正常,通過正規有效的治療,幽門螺桿菌的治癒率可高達90%以上。由此可見,只要按照醫生的治療方案堅持治療,養成良好的衛生飲食習慣,幽門螺桿菌沒有那麼可怕。

口服藥物療程在兩週左右

5.是不是所有的幽門螺桿菌陽性需要治療

並不是所有的幽門螺桿菌陽性者需要治療,如果沒有症狀或症狀不明顯,胃鏡檢查結果正常的,即便幽門螺桿菌陽性,也不一定要治療。但對於患有胃或十二指腸潰瘍、胃MALT淋巴瘤、慢性胃炎伴消化不良的症狀或胃部有糜爛萎縮、長期口服NASID藥物(如阿司匹林、布洛芬、西樂葆等)、家族中有胃癌患者等情況,必須進行根除治療。在這提醒大家,要根治幽門螺桿菌要去正規醫院治療,千萬不要自己去藥店買藥治療或者聽信什麼民間偏方土方,反而貽誤病情。


麥飯石大健康


不一定,感染幽門螺桿菌後幾乎百分百會感染慢性胃炎,慢性胃炎有1%-2%的幾率會發展成胃癌。幾率很小,但所有的癌都是由炎症發展而來的,需要重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