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拒絕“爛戲”得罪人,20多年沒戲拍:那麼好的老藝術家,可惜了

“鞋兒破,帽兒破,身上的袈裟破,你笑我,他笑我,一把扇兒破,南無阿彌陀佛.....”

相信很多人一聽到這個旋律,腦海中立馬會想起遊本昌老爺子的濟公形象。濟公扮演者有不少,諸如周星馳、陳浩民、梁榮忠等,然而最深入人心的還是遊本昌。

三十多年前,52歲的遊本昌終於憑藉濟公一角火遍了大江南北。然而,短暫的喧囂之後,他卻又迅速地歸於沉寂。

有人說,這其中有現實的無奈,也有他自己的選擇

《濟公》大火之後,他到底經歷了什麼?

01

1933年出生在江蘇泰州的遊本昌,從小就被預言,“這孩子活不過13歲,除非皈依佛門。”

說者無心,聽者有意,剛滿六歲時,媽媽就把他送到上海法藏寺,拜興慈法師為師,皈依佛教,法號乘培。

高中時,他進入學校的文工團。

畢業後,順理成章地考入上海戲劇學院,隨即被分入中央實驗話劇團。

因拒絕“爛戲”得罪人,20多年沒戲拍:那麼好的老藝術家,可惜了

剛開始他只能演一些跑龍套的角色,所以本職工作並不忙,業餘時間他就包攬了很多工廠、學校、單位的文藝輔導,每天忙得團團轉。

之後又遇到歷史上的那十年,從而立之年到四十不惑,遊本昌就這樣錯過一個演員的黃金時期。

十年之後,遊本昌回到了中央實驗話劇院。和十年前一樣,他還是隻能演一些無足輕重的配角。

好在遊本昌想得開,每一個配角,他都會把它當成主角來演,為此下十足的功夫,翻閱各種資料書籍。

就這樣,遊本昌就像演藝圈的一塊磚,哪裡需要哪裡搬,直到演完第79個角色,男主角才第一次輪到他,濟公。

因拒絕“爛戲”得罪人,20多年沒戲拍:那麼好的老藝術家,可惜了

對於濟公,他再熟悉不過了。

蘇州有個評話藝人沈笑梅,人稱“江南活濟公”,遊本昌從小聽他說書,對濟公熟悉得很。

這時有人提出異議,遊本昌根本不像個喜劇演員,演不了。他也不反駁,當面學了一句“濟公”說話,逗得眾人都樂了。

接演濟公這一年,遊本昌52歲,足足跑了30年龍套。

後來領導問:“你能演好嗎?”

他也不會自誇:“作為一個演員,這是個新角色,我不可能打包票,我不知道結果會怎樣,但我一定會努力。

事實證明,他就是演濟公的不二人選。

因拒絕“爛戲”得罪人,20多年沒戲拍:那麼好的老藝術家,可惜了

02

開拍前,他把卓別林喜劇、傳統戲曲、啞劇元素都思考了一遍,在拍攝時,也大量運用。

那時,遊本昌每天最多隻能睡4個小時,拍之前他要準備、構思,拍完之後他還要總結、反思。

他說,只有這樣,新點子才能一個個冒出來。

“風擺荷葉,腳踩棉花”,再配上“鞋兒破,帽兒破”的歌詞,一個活脫脫的濟公就此誕生 。

值得一提的是,衣服是他拿回家自己做舊的,扇子是用鋼絲劃拉開叉的,預先準備了十幾把,往後越拍越少。

道具頂多是花些心思,最難的是特效。打鬥時,情節設定是要被人甩出去。實際拍攝,他就得從兩米多高的地方往底下摔。

因拒絕“爛戲”得罪人,20多年沒戲拍:那麼好的老藝術家,可惜了

由於群演不專業,拍了很多遍,雖然地上鋪了軟墊子,但年過半百的遊老,摔下來也是被跌得七葷八素。

有一回妻女來探班,正趕上他拍打戲,母女倆心疼得直落淚,而遊本昌卻樂呵呵地安慰她們,人們從沒見過他為拍戲而抱怨過。

還有一場吃肉的戲,道具組頭一天晚上買了肉放冰箱,第二天一早拿出來去山上拍戲,拍到吃肉的那場,已經到了下午五六點。

正值夏天,39度的高溫,八九個小時過去了,遊本昌咬了一口,才發現肉已經臭了。

但導演沒喊停,他就只好一直咬,一直咬,直到導演喊卡,他才趕緊跑到一邊將嘴裡的臭肉都吐出來。

後來,這段表演被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納入了教材。

因拒絕“爛戲”得罪人,20多年沒戲拍:那麼好的老藝術家,可惜了

03

1985年《濟公》播出後,迅速風靡了大江南北,遊本昌也更加為人熟知。

當年《濟公》影響力非常大,家喻戶曉的程度不輸名著《西遊記》《三國演義》《紅樓夢》,甚至在國外也很火。

《濟公》在新加坡播出後,遊本昌代表中國演員訪問新加坡,一位華僑見著他就激動地握住他的手,說:

“遊先生,我們太感謝你了!我們的孩子從小接受英文教育,自從看了你的濟公後,就開始對傳統文化感興趣了!”

遊本昌沒有想到,一個角色的影響竟然如此之大。於是後來,他對於劇本的選擇也就更加慎重。

以至於,雖然《濟公》演得如此成功,但隨後20餘年,他卻幾乎無戲可拍。

“我的原則其實並不高。只要是及格之作就可以幹啊。”

據說,當時很多人帶著劇本來找他,他看完不認可,就拒接。

因拒絕“爛戲”得罪人,20多年沒戲拍:那麼好的老藝術家,可惜了

總之,只要你的戲不爛,對得起觀眾,出演沒有問題,但戲爛那就一切免談。

也因此得罪了一批人,然而寧可得罪這些人,也不可褻瀆藝術、欺騙觀眾,他的底線格外牢。

這期間還發生了一件事,甚至讓他決定退出劇團。1991年,劇院給每一個演員定下指標,這令遊本昌很不解。

“如果到年底沒有完成任務,我是不是什麼戲都得演了?文藝工作者是為觀眾服務,為人民服務,為弘揚真善美服務,什麼時候要為人民幣服務啦?”

結果這一閒就是20多年。為了演員的良心,遊本昌得到了許多,也失去了許多。

04

屋漏偏逢連夜雨,後來妻子患癌,他放下一切,陪伴妻子。

再後來,遊本昌成立自己的公司,拍攝《濟公遊記》,他自己投資、導演、演員一手抓。

因拒絕“爛戲”得罪人,20多年沒戲拍:那麼好的老藝術家,可惜了

為了弘揚傳承啞劇藝術,他投資拍了《啞然一笑》,結果賠了近百萬。

2006年為了弘揚真善美,繼續投資《了凡的故事》,只可惜老爺子免費送給衛視,他們都不播放,結果又賠了幾百萬。

如今這部劇豆瓣高達8.8分,對我們同樣有很深的教育意義,善因善果,惡因惡報。

因拒絕“爛戲”得罪人,20多年沒戲拍:那麼好的老藝術家,可惜了

有人替他惋惜,為何不借著濟公的名氣多接點戲,多賺點錢,反而吃力不討好,去拍一些註定會賠本的戲。

其實,金錢名利這些身外事,他早就看得雲淡風輕。

80歲那年,遊本昌又賣掉了自己的房子,成立劇團,只為了排話劇《弘一法師》。

旁人覺得不可思議,遊本昌卻說:“非常值得!這是為了我的本職工作呀!”

不僅因為他信佛,而是弘一法師身上有太多值得弘揚的優秀品質,身為演員他必須拍。

因拒絕“爛戲”得罪人,20多年沒戲拍:那麼好的老藝術家,可惜了

寫在最後

演員一生能夠遇上一個好角色,就是件幸事。

當遊本昌遇到了濟公,人生的後半場開始大放異彩。


遊本昌說:“這個角色一直沒有離開過我,我一直在領悟,受益無窮。

我跟濟公,不是簡單的演員和角色的關係,因為我遇到這個角色,這個角色度化了我,他讓我領悟了人生到底是什麼。”

“我有了一種非常強烈的責任感,藝術家的無限使命感。”

上學時,戲劇學院的老師時常告誡他們的學生:“不要想著當明星,要當藝術家。”

多年來,遊本昌一直銘記於心。

因拒絕“爛戲”得罪人,20多年沒戲拍:那麼好的老藝術家,可惜了

所以這一路走來,他才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冷清。

身處紙醉金迷的娛樂圈,卻堅守自己做人的底線,恪守演員的本分,這就是濟公遊本昌的修為。

相較於某些演員,遊本昌能以仁懷之心,愛惜羽毛,敬畏職業,不驕橫、不媚俗,這才是真正的老藝術家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