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兩歲的孩子還在追著餵飯?

夏末川


其實所有的習慣都不是一天養成的,很多時候是由於家長的溺愛造成的。

最近熱播的電視劇“安家”中的一集也有這樣的場景,宮大夫的一家,大寶看著iPad,爺爺喂著飯,但當宮大夫看到後表現出很生氣,她開始和孩子爺爺奶奶溝通,可是溝通無果,開始訓孩子,爺爺奶奶爸爸一家人全站在另一個隊伍。這個場景可能很多家庭都遇到過,當孩子不吃飯會提出一些條件,比如要家長餵飯,或者必須看電視看動畫片才吃,否則就不吃。很多家長覺得無所謂或者省事,就會妥協,邊吃邊看。且不說這個行為本身,邊吃邊看對孩子的腸胃消化功能也不好,那我們該怎麼辦?

其實很簡單,用正面管教的一句話,“堅定而和善”。怎麼理解?

當孩子不吃飯時,作為家長不要發脾氣,可以靜心和孩子溝通。媽媽知道你想看動畫片,可是飯菜是媽媽花了很多時間準備的,充滿了媽媽的愛,媽媽希望你先吃飯或者我們規定再看幾分鐘?我們就吃飯?

這時候要讓孩子充分表達出自己的感受,但是說話語氣和態度要表達出我們對孩子的堅定和愛。當孩子接受了這一切,自然會乖乖吃飯。

如果孩子繼續不聽怎麼辦?

這時候父母不要繼續強化,其他成員可以吃飯,但是要和孩子講清楚,如果現在不吃,那一會是不可以吃零食的,在合適的時間要做合適的事情,不需要講大道理,或者喋喋不休。俗話說,一頓不吃餓不死,通過一次,二次的鍛鍊,孩子會認識到,在吃飯的時候就應該好好吃飯,不能做別的。但同時,又要給家長提出很多要求,或者家長需要想想,在家庭中,父母是否也有過類似的事情,比如,來著電視吃飯?如果有,那麼請父母改正,為孩子做個榜樣。

我家兩個寶寶,都相對獨立,在吃飯上我們從來不擔心,因為餓了時候他們會自然而然吃。大寶上了幼兒園後,也給我們立了很多規矩,比如吃飯時,左手扶碗,右手拿筷,雙腿併攏,不許說話,我們也照著要求做到。

父母是孩子的鏡子和榜樣,當我們要求孩子做到的同時,自身也要做到。


劉敏育兒知識分享


兩歲孩子還需要家長追著餵飯,這樣的行為習慣是家長嬌慣出來的。

兩歲的小孩完全可以自主進餐

根據孩子生長髮育特點來看,兩歲的小孩已經能很輕鬆地擺弄一些細小物品。他的手腕、手指以及和手掌之間的協調能力已經很成熟,如果家長放手讓孩子自己吃飯的話,他很容易的就能將菜飯喂到自己的嘴裡。

為什麼孩子能夠自主進食,家長還需追著餵飯呢?

1、孩子沒有形成良好的進餐習慣

現實生活中,我們會發現,有些家庭中四五個大人就圍著一個小孩轉,把孩子當成“小皇帝”來伺候,吃飯要先餵飽孩子了家長們才開始吃飯,這就讓孩子從小形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習慣,吃飯必須要家長喂才肯吃。很多孩子是邊玩邊吃。

2、家長自己不肯放手

家長總是覺得,小孩子自己吃飯會吃不飽,而且認為兩歲左右的孩子自己吃飯會把衣服和地上弄髒,所以不願放手讓孩子自己進食,於是採取餵飯的方式。

3、孩子本身就不餓

有些時候,孩子在平常時候吃多了零食,正當吃飯時間到了他們卻一點都不餓,這個時候家長卻總是要求孩子要多吃飯菜。如果是你,在肚子不餓的情況下肯定也是不願意吃東西的,對於小孩子來說,在這種情況下更是不願意吃飯了,所以就產生追著餵飯的情況。

怎樣讓兩歲左右的孩子形成良好的用餐習慣呢?

1、制定用餐規則

兩歲左右的孩子正需要家長為其制定各種規則,這個時期的孩子也是進行規則訓練的好時期,因為孩子從這個階段開始就開始挑戰家長的各種底線,如果你沒有位孩子制定良好的用餐規則的話,那麼孩子理所當然就不會規矩的吃飯。

制定用餐規則:飯前兩小時不能吃任何零食;飯前洗手;吃飯時間到了就應該同家長一起入座餐桌;過了吃飯時間就不能給他開小灶等等,長此以往,孩子就會慢慢適應這種規則,從而形成良好的用餐習慣。

2、放手讓孩子自主進食

兩歲的孩子已經有能力自己進餐,同時也知道自己到底有沒有吃飽。所以家長完全可以放心的讓孩子自己進食,吃飽了就沒必要硬逼著孩子再多吃,沒吃飽孩子自然知道餓,自己也會多吃的。

總之,兩歲的孩子完全可以自主進食了,不需要家長餵飯的。有時候家長對孩子早一點放手,那麼孩子就會早些時間獨立,這種放手對孩子的成長更有利。畢竟孩子總有一天會離開你的懷抱獨立生活,何不讓孩子更早一些養成獨立的生活習慣呢!

我是@二胎寶媽談育兒,對於兩歲孩子還需大人追著餵飯,你是怎麼看的呢?歡迎留言,我們一起探討學習!


二胎寶媽談育兒


嗯,你好呀,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我沒嫁入現在的先生家之前,他家大哥的兒子就是這樣的典型例子,四個月戒奶後,孩子媽媽就下廣東了,然後就是奶奶帶,天天追著吃飯,求著吃 ,生怕餓壞了[發怒]。老人的心裡都是寵溺的多。直到我大兒子出生,也是奶奶帶的,第一次小淘氣吃飯的時候要到處走,還要玩玩具,我立馬說:吃飯時間就得好好坐在飯桌上吃 ,吃完才能去拿玩具玩,你自己選一個。小孩這時會選擇玩玩具,我說好。等他玩到餓了來找我的時候,我明確的告訴他:吃飯時間還沒到,餓了你可以多喝水,說完我就不理他了。然後他就在那裡嚎嚎大哭,奶奶很心疼啊,我也制止了奶奶不能幫,到了飯點乖乖的吃了一碗米飯🍚,餓了嘛[可愛]!第二次孩子又忘記了,天性使然😤,又犯同樣的錯誤,我依然沒有心軟。第三次,孩子還是會有想玩的念頭,我一醒他之前的餓肚子經驗,他就怕了,乖乖的到飯桌上吃飯,吃完才能離開桌子。直到現在8歲了,他知道:吃東西只能在飯桌上吃,包括零食。飯桌以外是不給吃東西的。我是在一次朋友帶小孩來,朋友小孩拿個蛋糕一邊吃一邊到處跑,他就一副小大人一樣要求人家坐到飯桌吃完,才能過客廳玩。[呲牙]現在呢,我就告訴他,做哥哥了,要帶好頭才能帶好弟弟。[呲牙]希望我的經驗能幫助到你喲!



秋姐姐記憶錄


很多家庭中孩子吃飯都是家長喂著吃,總覺的孩子還小,還不會自己吃,萬一燙著傷著了多不好。但是如果你家孩子已經兩歲了,你還在追著孩子餵飯吃,就是你的不對了。

王女士家的孩子力力已經兩歲多了,每天吃飯成了家裡最頭疼的事情,因為家裡就這一個心肝寶貝,所以全家人都寵著,吃飯從來不讓孩子自己吃,總怕會磕著碰著,每頓飯都要親手喂。有一次力力在吃飯的時候跑老跑去,吃飯很不老實,奶奶就跟在後面端著碗追著喂,奶奶動作也不是很靈敏,甚至有點跟不上自己的大孫子,而力力呢,越有人追就越跑的起勁,一個踉蹌磕到了凳子上,腦門瞬間腫了起來,到頭來還哭著喊著是奶奶不對,那幾天再也不讓奶奶餵飯吃了。

其實不只是奶奶,王女士也是整天追著孩子給他餵飯吃,時間久了,孩子就會形成一種習慣,覺得給他餵飯吃是應該的,自己不吃還不允許爸爸媽媽吃,這樣追著孩子餵飯的行為,完全是不正確的,很容易會形成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一種缺陷,性格缺陷。

孩子已經到了能夠自己吃飯的年齡,家長就需要試著讓孩子自己吃飯,在相對安全的情況下,讓孩子自己拿著自己的餐具,試著自己吃飯,這樣也可以改掉孩子懶惰的習慣,還能鍛鍊孩子的獨立性,因為兩歲的寶寶已經完全可以自己動手吃飯了。也能夠讓他自己知道,爸爸媽媽爺爺奶奶也是要吃飯的,不能夠每天追著你跑的。

長期追著孩子餵飯的家長可能沒有意識到這樣有可能會讓孩子形成不了一個好的性格,孩子兩歲之後身體性格都在獨立形成,如果家長對孩子過於寵溺的話,孩子就會覺得他是家庭中的“老大”,會逐漸形成一種“小霸王”的性格,受不得一點委屈,長大之後也會變成一個自私的人,不會與他人分享。

讓孩子養成一個自己吃飯的好習慣,而不是全家人追著一個孩子跑,把孩子放在家庭的第一位固然是對的,但是如果處處都以孩子為中心,就會做到過於寵溺,適當的鍛鍊孩子的獨立性,對孩子將來形成良好的性格是有好處的。


一天影音製作


我家孩子兩歲的時候也還追著餵飯,我覺得這是個不是問題的問題。大部分人司空見慣,覺得很正常。可細思極恐,你品,你仔細品。追其根本就是怕孩子吃不飽。因為父母和上一輩的溺愛 。尤其是上一輩人,爺爺奶奶姥姥姥爺。總想把最好的和自己缺失的補償給孩子,導致現在的孩子缺少了很多可貴的品質,比如依賴性過重,自律能力差,自主能力差等。試問我們能照顧孩子一輩子嘛😂,道理我想我們都懂,卻不能獨善其身。


杜嘟嘟看影視


兩歲的孩子還在追著餵飯應該是當下最常見的一種現象了,我想很大一部分的家長(尤其是隔代教育)會有這樣一種心態:孩子太小,自己吃的話弄的哪哪都是,無論是寶寶身上還是桌子地板上。對於寶媽或者爺爺奶奶來說,打掃衛生是件很頭疼的事情。其次應該是時間長短的問題,兩歲寶寶的協調能力還不是那麼成熟,小手的抓握也不那麼精確,那麼相對來說吃飯的時間就會加長,吃飯的速度會很慢,最後只能淪落為,辛辛苦苦做一頓飯到頭來沒吃兩口全涼了……

那麼,這麼一來,出於家長們的種種原因,久而久之,壞習慣就慢慢養成了。而且這種習慣一旦養成就很難改變,並且改變也需要一個漫長而艱辛過程。好習慣是慢慢養成的,況且還是對於一個稀裡糊塗的小傢伙呢!

其實當孩子能獨自坐起來的時候,你可以給他一些用手拿著吃的小食物,讓他學著自己吃。大多數孩子在大約 8 個月大的時候可以學著自己吃東西。當寶寶懂得伸手抓食物時,家長可以預備容易拿起的食物,給寶寶抓著吃。如嬰兒餅乾或煮軟切成 8 釐米左右長度的番薯、菜莖、胡蘿蔔、土豆,西蘭花等。就是和我們成年人的手指大小差不多,這種大小便於寶寶的抓握。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食物必須要軟爛才行。

《7~24 月齡嬰幼兒餵養指南》中提到:耐心餵養,鼓勵進食,但決不強迫餵養。鼓勵並協助嬰幼兒自己進食,培養進餐興趣。寶寶一旦嘗試到像大人那樣自己吃飯必定會產生成就感,增加自信心,增強寶寶的自理能力。既可以方便大人,又可以擺脫餵養的困境。


那村頭家的倆娃



不辣嫂子的異地Vlog


還給2歲的孩子餵飯嚴重阻礙孩子的自主進食。孩子一般在一歲半左右都能自主進食了,但是一般像老人怕孩子吃的少或者吃著吃著飯涼了,也怕孩子弄得比較髒不想收拾,往往選擇喂孩子飯。很多婆媳關係也是因為育兒理念不一樣,尤其是在孩子吃飯問題上。

建議和老人多溝通,如果溝通效果不理想也不能妥協。一直喂孩子吃飯有很多弊端,容易傷害孩子腸胃功能,飽不飽不是孩子說了算而是餵食的人。還會讓孩子以為吃飯是別人的事,不是自己的事,所以在吃飯的時候孩子有很多小動作。如果一直採取威逼利誘的方式進食,孩子一直無法養成自主進食的習慣,將來進入幼兒園有很大隱患。

我們要學會放手,讓孩子自己吃飯,餓了就吃,這是人的一種本能反應,如果人為干預,會讓孩子喪失這種本能,也不利於身體發育。




蹊寶麻麻


追著孩子餵飯這是一種非常不好的習慣。一般這種情況都是長輩帶出來的孩子,比較溺愛孩子。其實這種習慣對孩子的影響是比較嚴重的。1:影響孩子咀嚼能力。家長餵飯的時候,孩子都是狼吞虎嚥,食物得不到充分咀嚼,牙齒咬合能力得不到鍛鍊。

2、影響消化吸收:家長餵飯時不能完全把握好孩子吃飯的速度,會不停的催促孩子,孩子吃不完,就開始喂下一口。這樣很容易導致寶寶消化不良,進而影響寶寶對營養的吸收。

3、破壞寶寶的專注力:家長追著寶寶餵飯的過程中,孩子既不能集中精力吃飯,又不能專心的玩,專注力缺失,對以後的學習都會有很大影響。


姜胖胖


我們家的也是啊。偶爾有幾頓是自己吃的,大部分時間都得追著喂。說白了,主要還是大人擔心寶貝餓著,擔心營養跟不上,問了周邊的朋友,基本沒有這個年齡段好好吃飯的,那得看寶貝的心情。

看了一些育兒方面的資料,說這是寶貝成長的第一個叛逆期,寶貝有了自己的獨立思維,需要好好引導。

本人詳細的研究過,我家寶貝願意自己吃飯的時候,是在俺剛給寶貝買兒童用餐椅和兒童卡通餐具回來的那段時間,而且基本是和大人在一起共同用餐的時候,周圍沒有干擾,用餐的氛圍很愉快,孩子也就吃得津津有味。個人認為,還是要給寶貝營造一種吃飯的氛圍,再慢慢的養成一種吃飯習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