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全球爆發,病毒存於空氣,空氣全球流動咱們這片淨土能守住嗎?

撐起一遍天


問題中說“病毒存於空氣中”,這種表述我認為是不對的,我們只能說病毒是通過空氣飛沫傳播的,不能說它生存於空氣中,病毒只能通過寄宿的方式在宿主細胞中生存,它在空氣中是不能長久生存的,病毒脫離宿主細胞在空氣中很快死亡。所以我們不用擔心病毒存在空氣中,更不用擔心病毒通過全球空氣流動來傳播。

雖然經過兩個多月全國人民的奮戰,我國國內的新冠肺炎疫情已經被控制住,但世界各地新冠肺炎疫情卻已經爆發,有180多個國家確診病例,共20多萬人被確診,而且數量不斷增加中。這種形勢是很嚴峻的,給我國的疫情防控帶來了很大壓力。

但我們不用太擔心,有政府的領導,加強輸入人口的防控隔離,加強自我防護意識,戴口罩,勤洗手,少聚集,切斷病毒的傳播途徑。我相信病毒終會被消滅,我國這一淨土也不會再次被病毒侵犯。


xf天涯浪人


病毒不能在空氣中長時間存活,無論是依靠飛沫傳播還是氣溶膠傳播,都有時間限制。換個說法,如果空氣可以傳播,現在全世界將沒有一寸淨土,到處都是各類病毒的感染者。

病毒是一類結構簡單的物質團,甚至在生物學分類上都出現了麻煩,本質上它們也主要由核酸和蛋白質構成,但是卻缺少細胞結構,無法自身完成增殖,必須藉助細胞生命、利用細胞中的核糖體、內質網等細胞器才能繁殖,這也使不少科學家認為它們不屬於生命,要問為什麼就自己去搜索一下“生命”一詞的定義。而這個特點也造成它們傳播能力有限,必須依賴於生物組織或者物質載體,也就是食物(糞口傳播)、水、飛沫(水、酶類等有機物、細菌的結合體)、接觸傳播(體液接觸),不能單獨地存在於空氣中。儘管病毒顆粒很小,可以隨風飄散,但是若無任務生物載體的話,它們會很快因為核酸或者蛋白質衣殼變異失去活性,這也是碳基生物的一個特點,離不開水等物質,而且主要的生命構成物質比較活躍容易變性。

所以在很多疾病的防控中,都是根據病原的傳播模式確定的,比如乙肝經血液、性、母嬰傳播,AIDS也是差不多的途徑,必須要接觸生物體液,一般的擁抱握手等接觸並不會傳播;流感等是經過呼吸道傳播,主要是經過感染者的飛沫和體液傳播;極端點的必須特殊的感染途徑,例如阮病毒等由於沒有核酸,被稱為蛋白質侵染因子,對神經系統的親和性比較高,需要在神經系統中存活和增殖,感染時需要直接入血遊走到神經系統,如果是表淺的皮膚破損,這類物質更容易接觸到空氣,感染的幾率更低。

這次的新冠疫情也是一樣的,在處理這場危機中,我們也知道了這種疾病的可能傳播路徑包括飛沫、接觸以及氣溶膠,而這些途徑中的病毒載體都不能在空氣中永久地生存,總會死亡的。所以不必擔心由空氣引發大規模的傳播時間,更重要的是確診那些無症狀或者輕症患者,然後採取隔離等措施減少傳播。

如今我國算是基本控制了,新增病例數量少,也因為數字化信息的提取能更好地提取患者、密切接觸者的信息,做到更好地追蹤,現在反而歐洲疫情有失控的狀態,而作為一個經濟強國,貿易、人員往來很頻繁,所以要重視境外輸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