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關心的新冠肺炎疫苗,背後的人到底有多厲害?

你關心的新冠肺炎疫苗,背後的人到底有多厲害?

青松育兒,讓育兒更輕鬆


和新型冠狀病毒的鬥爭還在繼續。


終於聽到一個振奮人心的消息!

據《新聞聯播》報道:我國成功研製重組新冠疫苗,已開展臨床試驗!


重組新冠疫苗背後的研究團隊,正是由一個人帶領的,她叫陳薇。


對於陳薇這個名字或許你會有點陌生。陳薇少將,54歲的她,已“與毒共舞”29年。


她是中國首席生化武器防禦專家;

中國工程院院士;

軍事醫學科學院生物工程研究所所長。


有人說她是《戰狼2》中的doctor chen的原型;也有人說她是國家級的抗“毒”女戰神。


鼠疫、炭疽、天花、埃博拉……這些“魔鬼”課題,都是她的研究對象。


你關心的新冠肺炎疫苗,背後的人到底有多厲害?

臨危受命,義不容辭,她的赫赫“戰績”寫下了我國生物防疫領域的高光一筆。


01

1966年,陳薇出生於浙江蘭溪。


從小,她就是“別人家的孩子”。不但容貌秀麗,還是一名成績優異且穩定的“學霸”。


18歲考上了浙江大學化工系,22歲獲得浙大保送清華的唯一資格。

你關心的新冠肺炎疫苗,背後的人到底有多厲害?

你關心的新冠肺炎疫苗,背後的人到底有多厲害?


1990年,陳薇受導師之託,去軍事醫學科學院取試劑。


從此,她被這裡尖端課題和科研設備深深吸引了。


第二年,碩士畢業。


她如願以償去了軍事醫學科學院讀博士,做科研。


你關心的新冠肺炎疫苗,背後的人到底有多厲害?

一位同事轉業前勸她,少搞這些“魔鬼”課題。


但是,炭疽、鼠疫、埃博拉等烈性病毒,在她腦海裡揮之不去。


陳薇認為:各種致病微生物,在戰時,可能成為敵人手中的武器;在和平時期,則可能成為大規模疫情發生的罪魁禍首。


就這樣,她繼續將抗病毒藥物作為主攻方向。


科研工作常常是枯燥的,但陳薇坐得住。


平時,她幾乎沒有在12點之前回家。


研究緊張時,陳薇就在實驗室裡過年,連產假也只休了一個月。


你關心的新冠肺炎疫苗,背後的人到底有多厲害?

陳薇少將的孩子親吻電視屏幕上出現的她

她總覺得時間不夠用。


她的成就與她日復一日的自律和堅持是緊密相關的。 “別人家的孩子”背後,也有“別人家的父母”。


陳薇少將想起父親在她七歲生日,贈送給她的日記本上,提筆寫下的成長寄語:

真實的、永恆的、最高級的快樂,只能從三樣東西中取得:愛、自我剋制和工作。


父母的期望和引導,引領陳薇成長為一個心懷大愛,自律自強的人。


02

自律性所體現的自制力,是一個獲得更高成就的人要具備的重要品質,它將決定著一個人日後的學業乃至他的一生是否成功與幸福。


你關心的新冠肺炎疫苗,背後的人到底有多厲害?


每個人的人生高度,和自律密切相關。如何培養孩子自律性,我們給到以下幾點建議:


引導孩子認識到行為背後的動機

自律是什麼?

通俗說就是一種自控力,即剋制自己想做某事的衝動。


想想作為成人的我們是怎麼控制衝動變得自律的?


舉個媽媽們都深有體會的例子。我們都曾有過買衣服的衝動,很多當媽的人說,以前怎麼剋制自己都不行,有了孩子,怪了,這種衝動下降了很多。


這其實很能說明人的忍耐力是有限的,動機才是自律的關鍵。


認識自我會帶來成功的機會,因為“認識自我”意味著找到自己感興趣的東西,正視自己每一個行為背後的動機。


這個動機、這種興趣,會使一個人意識到抵制玩樂的誘惑,意識到把時間白白浪費掉的可惜;


這個動機、這種興趣,也會使一個人願意制定計劃,願意堅定執行,因為他知道,這會讓自己離自己熱愛的未來越來越近。


你關心的新冠肺炎疫苗,背後的人到底有多厲害?


建立合理的家庭規則

他律是自律的基石。對於孩子而言,自律最開始源於家庭規則建立。


孩子小的時候,常常控制不住自己,比如看電視、吃糖果,這時候就需要來自父母的“他律”。

比如孩子想要玩iPad,那麼就規定時間,和孩子講好每次只玩15分鐘,時間到了後,就讓孩子去做別的事,如果孩子還鬧著要再玩一會,父母也別輕易放棄執行。


通過制定符合孩子認知水平的規則,讓孩子知道,想不想做是一回事,能不能做是另外一回事,每個人的行為必須在一定的規則和邊界內。


幫助孩子認識和管理時間

在自律的反面,有個詞叫拖延:

“作業週一交,我明天晚上再完成”“爸媽還沒催,我再多玩會手機”“沒事兒,再睡會,上學應該不會遲到”“反正不急……”


成人眼裡,孩子經常有一種主觀拖延現象,總是推遲應該完成的事情,顯得拖拉磨蹭。


培養孩子的自律性,就需要引導孩子養成有效地管理時間、高效地利用時間的好習慣。


父母可以先教孩子遵循時間計劃去做事,給孩子制定時間表,比如當孩子做一件自己不太願意做的事情時,讓孩子自己給出一個完成時間,告訴他在這個規定時間內做完後,剩下的時間就可以自由支配,激發孩子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良好的時間管理能力。


你關心的新冠肺炎疫苗,背後的人到底有多厲害?


先“苦”後“甜”,延時滿足

日常生活中家長應當引導孩子按照先“苦”後“甜”的原則做事情,教會孩子先將享樂推遲,先完成自己的小目標,再去“享受”。


不要總是第一時間滿足孩子的要求或慾望,給他們一個等待的時間或是通過做事情來交換,這是一個意志力鍛鍊的過程,可以更好的培養孩子的自制力和抵禦誘惑的能力。


比如已經上學的孩子,讓他放學回家先做完功課,再去玩。


或者帶孩子逛商場,孩子總是要這要那,那麼出門之前,父母就該提前告訴孩子“一次只能買一樣”,其他東西等到下一次再買。這個等待的過程中也能讓孩子逐漸學會自我控制,學會等待。


當然,如果父母承諾了,就一定要兌現。


自律的父母,孩子都不會差


不自律的家長很難教育出自律的孩子。

試想如果我們小時候,一個吸菸、酗酒、通宵麻將的大人,反覆對你說:“你要多看點書”、 “你怎麼就知道玩”......這樣的“言教”對孩子來說,毫無說服力。

家長是孩子學習的一面鏡子,父母的生活毫無自律,行為缺少基本的自控力,孩子極有可能有樣學樣。

畢竟,再好的教育理念都抵不過“身教”這兩個字。在成長這條路上,讓我們和孩子彼此守望,一起成長,越來越優秀。




新型冠狀病毒所帶來的這場災難,是一個大浪淘沙的過程,對所有人的體質、閱歷、認知、人性、良知、勇氣、思想、靈魂、價值觀等,都是一場赤裸裸的篩選。


在同一列車上,有人感染有人安全,͏這是機體‬免疫‬力。


同樣的隔離,有人一年吃喝不愁,有人一星期就拮据,這是財務免疫力。


同樣待家裡,有人在讀書,學習,空中課堂等很自律,有人睡覺,看電視,玩遊戲……,混混沌沌過一天,這是價值免疫力。


一樣的災難,有人陽光向上︌‬勇往直前,有人怨天尤人,甚‬至仇視社會,這是心理免疫力。


這些免疫力的高低不同,取決於你平時生活的日積月累,是你所有自律與否的共同作用的結果。


所以,戰勝意外與不幸,我們需要用日常的自律,去夯實我們的各種“免疫力”,為我們的一生保駕護航。


你關心的新冠肺炎疫苗,背後的人到底有多厲害?


作者:小松爸爸,心理學專業,在育兒道路上,一直在摸索前行。愛教育,也熱愛生活,點擊關注,願與更多父母分享教育經驗。


更多閱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