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伍德羅·威爾遜的《行政學研究》:像一棵樹一樣茁壯成長

《行政學研究》,威爾遜著。發表於1887年美國《政治學季刊》(Political Science Quarterly)。該文被認為是公共行政學的起點,為行政學作為一門獨立學科進行系統研究奠定了基礎。

讀伍德羅·威爾遜的《行政學研究》:像一棵樹一樣茁壯成長

托馬斯·伍德羅·威爾遜

讀其文須先讀其人,要深入理解和體會行政學開山之作《行政學研究》,應先了解其作者托馬斯·伍德羅·威爾遜。他是一位醉心於政治的學者,也是一位有遠見卓識的總統,其政治理念可以概括為一個字:和,即追求人和、利益調和、世界和平,因而其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他像一位園丁,在學術界培育行政學思想的樹苗,在政治圈播撒和平的思想。

通讀完這篇文章,我的腦海中浮現出一棵枝繁葉茂的大樹,它在陽光的普照下顯得格外耀眼,它吸收歐美文化中的二氧化碳,吐露出新鮮自由的氧氣,它試圖成為行政學這片大森林中最有標誌性的一棵樹,它做到了,它以挺拔的身姿、茂密的枝葉與旺盛的生命力博得頭籌。

下面將從觀樹、種樹以及綠樹成蔭三方面闡述我的一點感悟。

讀伍德羅·威爾遜的《行政學研究》:像一棵樹一樣茁壯成長

《行政學研究》部分內容

一、觀樹:《行政學研究》的主要脈絡梳理

靜看一棵樹的成長,讀懂一棵樹的精神。《行政學研究》的脈絡思路十分清楚,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論述行政學研究的歷史與特殊困難的條件,第二部分論述題材與目的兩個問題,第三個部分點明研究方法及其觀點。

第一部分,在過去專制制度下,君王獨斷專裁,人民只能服從其權威,因此,君主的命令和決策從中央到地方得到很好的貫徹和執行,除非有人民暴動發生。然而在民主制下不同,執政者需要更多地去考慮民眾的需求和意見,這就使得決策的制定到執行變得複雜和困難,如果僅看行政效力或執行力,專制集權體制顯得更為順暢,而在民主制下變得更阻滯和拖沓。實際上這就揭示出行政學發展的更加強烈的必要性一一因為其過程緩慢,所以我們要更快地去執行,因為其情況複雜,所以我們要更簡單地去執行。

第二部分,威爾遜說:"行政管理研究的目的就在於把行政方法從經驗性實驗的混亂中拯救出來,並使它們深深根植於穩定的原則之上。"如果只是想要提高行政效率,行政改革只需要將變化歸入現行的文官制度改革之中,或者說,只需要改變辦事方式就好了。在威爾遜看來,權力越大,越不可能濫用,他認為公共輿論將起權威性批評家的作用。

讀伍德羅·威爾遜的《行政學研究》:像一棵樹一樣茁壯成長

樹苗

但是這隻能在像美國這樣自由民主意識深深紮根的國度中存在。如果人民是愚味的,被賦予的權力終被浪費。如果人們心中早已固定了對權力的追逐和對權威的服從,那麼無論如何這個夢想是不可能實現的。正如阿克頓勳爵所說的,絕對權力將導致絕對腐敗。

成爾遜希望培養一支受到良好教育和培訓的文官隊伍,只有當公務員等基層人員擁有自己的政治判斷時,他們又怎麼能夠完全同意當局的每一條政策呢?從而又怎麼能去貫徹和執行。假如文官隊伍內人人都擁有"文化教養和自立精神",真正"完全能夠有理智有力量地展開活動",那麼這樣一支有判斷的隊伍,是一個新的政治團體,一個新的階層,也將是一種新的執行屏障。

第三部分,威爾遜認為像行政這樣舶來品可以進行合理吸收,在美國憲法的指導下,他相信有能力引進外國的,歐洲的,甚至是封建的行政方法而"不用害怕血液中毒"。同時,在文章最後威爾遜明確表達出希望行政科學的真正成長與本土化。

二、種樹:研究歷史、研究內容以及研究方法

《行政學研究》這篇文章主要講了關於行政學的三個問題:研究歷史、研究內容以及研究方法。拋開這篇文章的內容來看,進行關於科學的研究與思考,都無法脫離這三點。

如果把科學研究比作種樹,明確研究歷史是尋根的過程,也是認知的第一步。這是一棵經歷過數百年風雨的古樹,還是一根賦予新生命的幼嫩枝芽,這決定著我們接下來的研究方向、內容以及方法。

對美國來說,行政學是舶來品,他是從歐洲大陸飄洋過海而來的,他在歐洲獨具壟斷統治的熔爐裡形成的,身上帶有簡單粗暴的官僚氣。而美國是以自由天空為蓋,以民主大地為與,要應用行政學必須將其美國化,從思想、原則、目標等本質上形成美國行政學。

"它必須從內心深處認識我們的制度,必須把官僚主義的熱病從血管中加以排除,必須多多吸入美國的自由空氣。"

在瞭解研究歷史之後,我們就可以為樹塑形,促其成長。成爾遜首先將"行政"從政治學中剝離出來,將行政管理與憲政制度相區別,明確行政是事務性或執行性的活動。當然不可否認的是,行政管理是由政治確定,由憲法加以約束。

讀伍德羅·威爾遜的《行政學研究》:像一棵樹一樣茁壯成長

其次,成爾遜發現在行政管理活動中公共輿論起到權成性批判家的作用,公共與論具有一定的效力,特別是在美國自由民主的土壤中生長的公共輿論頗具威力,但是公共輿論在影響行政效率方面卻是一把雙刃劍,找到使用它的最佳方法,是行政管理人員需要深入研究和思考的問題。

"問題在於應該使公共輿論具有效力,而我們又免遭它的好管閒事之苦。"為進行有效的行政管理活動,必須配備高效的行政管理隊伍。因此,威爾遜提出建立有文化教養和自立精神的文官制度,一方面通過訓練提高真正為民眾服務的能力,另一方面通過福利保障、晉升機會等正向激勵。到此,威爾遜對於行政學本土化提出了三點思考,政治行政二分、發揮公共輿論效力、開展文官改革。

對於樹枝的修整與美化工作,我們要選擇一定的工具方法。威爾遜主張運用歷史比較法,批判性的學習"殺人者的磨刀法",大膽進行試驗,對於行政學的本土化,"我們僅需要用我們的憲法把它加以過濾,只需要把它放在批判的文火上烘烤,其中的外國氣體蒸餾掉"。

從成爾遜種下行政學之樹的過程中,可以看到研究者的批判性思維和大膽創新的理念。後人在行政學這棵大樹下乘涼之時,是否能夠理解其種樹人的初心。

讀伍德羅·威爾遜的《行政學研究》:像一棵樹一樣茁壯成長

綠樹成蔭

三、綠樹成蔭:《行政學研究》的重要意義

當威爾遜政治與行政二分思想不斷髮展,這棵思想的大樹不斷成長,一棵擎天大樹將帶來綠蔭,會造福乘涼人。威爾遜作為行政學的開山鼻祖,其思想影響到後來學者的相關研究與國家體制和政治家們的政治活動。

基於成爾遜的這一研究思想,古德諾將其發展為政治行政二分法,並出版其著作《政治與行政》。古德諾對威爾遜思想的發展主要體現在行政範圍的界定更加廣泛,將政府行政職能做出更具體的劃分,還體現基於威爾遜的歷史方法和比較方法研究行政管理規律,古德諾更注重對政治與行政的關係的協調,注重研究行政如何避免受政治的過度控制。不同於威爾遜民主與效率相矛盾的觀點,古德諾的政治與行政二分方法有效緩解民主與效率的衝突,將二者相統一發展。

在中國,政治與行政二分的思想已經運用到國家制度和政治活動中,一方面,政治與行政相分離,根據政治是國家意志的表達的定義,在中國政治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負責重大事項的決定與憲法及法律的制定,中國共產黨的先進性體現在代表最廣大人民的利益,黨的意志代表人民的意志,代表國家的意志。根據行政是國家意志的執行的定義,在中國行政就是"一府兩院",即人民政府、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同時,另一方面,政治與行政也相交集,其主要表現為官員可以身兼數職,除黨委系統外,還有行政領導,參與到國家意志的表達和政策的制定之中,即行政人員不可避免的會影響政治,表明行政會介入到政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