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60歲以上缺乏教育的老年人有哪些比較合適的溝通方法?

小松語錄


這個帽子有點大、也有點生硬、也有點不倫不類。當然,這不僅僅是我今年64歲,也屬於這類缺乏教育的行列。(笑)

凡事往好裡想。我想題主的原意可能是對固執己見的老人有些溝通困難,故而產生此問。其本意並不是把花甲以上老人都打入“缺乏教育”之列。

其實教育是個廣義詞,並不僅指文憑。這一點老人確實無法和年輕人比。那時上大學是百裡挑一,現在卻升學率超50%。不過這給我的感覺是還是那鍋湯,只不過多加了許多水,要不為啥許多本科生還沒工作?我們那時中專生卻都很稀罕。(笑)

其實我們那時受的教育並不比現在少。工廠農村,天天政治學習,學毛選、學國際國內時事。所以那一代人知奉獻、愛國家,是奉獻的一代!

我也明白,兩代人確實想不到一塊,這是客觀存在。其實說難也不難。如果你本著只奉獻、不索取的原則,不要爹媽買車買房、不讓他們當免費保姆,而是多關心幫助,能有溝通困難之說嗎?甘蔗沒有兩頭甜,既想讓其當取之不盡的存摺,又想讓其當唯唯喏喏的順民,天下哪有這樣的好事?

所以想對題主說,合適的溝通方法有,就看你怎麼選了。


嶧縣西門裡老李


謝謝提問!

先確定一下“缺乏教育”的含義什麼?是指沒沒知識、沒文化呢?還是指個人修養不夠呢?

其實不管是哪一種,只要能真心地尊重他(她)就可以進行順暢的溝通。

從題目的表述來看,你對這樣的老人是心存情緒的,這種情緒不是平等、友善的,而是有所嫌棄的,覺得這樣的老人不是心目中素養較高的老人。

中國尊老愛幼的傳統,並不是因為老人們真的都是言行可敬、舉止有度的長輩,而是因為他(她)們是年長的老者,經歷過比我們多的人生,同時身體已經開始衰弱了,作為禮節和善意需要這樣做,雖然有許多老人真的不是那麼德高望重,但作為晚輩依然要有必須的恭敬。

60歲,已經是花甲之年了,不管老人有沒有文化、愛不愛讀書,他(她)歷經的歲月已經可以寫成一部厚厚的大書了,所以,跟老人溝通只要保持一份恭敬的態度,再以傾聽者的姿態去交流,一定會順暢的,因為老人家都願意聊天,因為他(她)們經歷的人生故事需要去分享。只要你保持一顆包容的心,不要總是嫌棄、挑剔,高高興興的聽他(她)講話,一定能溝通順暢,並有所收穫的。


雨細花香


循循善誘的溝通方式

大多數60歲以上缺乏教育的老年人都比較紈絝思想,總以為自己做的事情是對的,也不肯聽家裡人的勸告,喜歡一意孤行,又不肯表達內心的真實想法,真的很讓後輩們為此操心。

其實我們心裡雖然有抱怨但是我們要學會體諒,設身處地的為他們著想,畢竟他們老了,需要的是更多的關心和關愛。

我們要通過循循善誘的方式正確的引導他們,告誡他們如何去做才是最好的。當然我們也不能急,凡事看情況,學會這用關心的語氣和老人們溝通,做到最好。


講一個前車之鑑的故事的溝通方式

老年人的思維可能比較敏感,並不是很樂意聽什麼大道理他們也並不是很想聽,往往會左耳朵進右耳朵出。

我們要跟他講古代時期的諺語小故事,他們或許就會有了興趣,也很樂意聽,通過這樣的方式我們加以慢慢的引導,相信很快會有結果。

凡事都有兩面性,只要我們不放棄終會有收穫。


不打擊他們自信心的溝通方式

老年人都是我們家裡的老頑童,是需要我們理解和尊重的,你善待他他也會對你好。雖然他們年紀大了,可是心裡還明亮著呢,只是他們不願展露出自己的內心真實想法。

我們要就事論事不要打擊他們的自尊心,雖然老年人和成年人在一起真的很容易發生矛盾,但是我們作為後輩要多體諒一下他們,畢竟在他們那個年代生活真的不易,哪有像現在一樣有這麼好的條件。

老年人都是家裡的活寶,是這世界上最珍貴的人,要想得取他們的芳心可得下足功夫呢。


我的家裡人也經常發生矛盾,雖然都知道誰說的更對,但是都會有自己的想法,說話聲有時也夾槍帶炮。可是儘管如此,自己我們先低頭,主動溝通終會收穫美好結局。

人生在世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和家裡人溝通也是一門大學問,希望我們都能有一個溫馨和睦的大家庭!

以上就是我的觀點和看法,希望可以對你有所幫助。


大琪小燈泡


你好,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對於60歲以上缺乏教育的老年人。有哪些比較合適溝通方法呢?對於缺乏教育的60歲老年人,由於他們文化水平不高。所以在讀書看報瞭解世界這方面就會受到限制。眼界相對來說比較狹窄。性格上也比較自我。所以在溝通上也比較困難。甚至有時他固執的性格讓我們無法靠近。對於這樣的老年人,我們更應該採取親善的態度。耐心的和他溝通。讓他相信我們。信任我們。在生活上多給予各方面的照顧,和無微不至的關懷。使他對我們產生好感。這樣我們就能夠進一步和他溝通。多順應他的思維進行引導。千萬不可用強硬的態度,批評教育他。如果他對我們產生了逆反心理。那麼溝通就會很困難。所以在生活上關心他,善待他,感化他。這些才是和他溝通成功的關鍵。


防疫於未然


生活中總會有些老人倚老賣老,缺乏教育,個人生活素養不高,讓身過的人或親人不勝其煩,如出口髒話、不注重個人衛生等,對於兒女的教育勸說置之不理,不當一回事,總是堅持自己那老一套。有些農村的老人,打小節儉慣了總喜歡吃隔夜菜的壞習慣,作為晚輩要耐心地勸說老人,說明隔夜菜對身體的危害的重要性,要掌握說話的分寸,不要引起老人的反感。

有些老人總是很容易上詐騙分子的當,老是被推銷的忽悠買了很多沒用的保健品,總會像祥林嫂一樣在兒女的耳邊重複著說同一件事,其實我們都聽得起繭了,我們總覺得他們煩,其實他們老了,孤單了需要兒女的陪伴,兒女不在身邊,聽聽推銷的忽悠也會讓他們覺得很快樂,有時候

他們是故意不聽兒女的勸說,希望引起兒女的注意,讓孩子多關心一下自己,我們要學會體諒老人,關心老人。


人淡如菊心靜如水


大部分60歲老人非常能幹,有退休工資,帶孫輩,接送孩子、做飯、洗衣、買菜、刷碗、收拾屋子等等。找個保姆幾千元,有個能幹的老人有多好👌🏻。60歲老人可以說是家庭的主力軍。這次疫情期間協助社區工作,值班站崗等等。招誰惹誰了又拿出來噴一噴,閒得無聊吧!

素質低的人有,但不是老年人,任何年齡段都有,那些整天怨天尤人、玩手機遊戲、啃老族、又饞又懶的人才危險呢,才是最缺乏教育的人。

話說回來,個別老人由於文化水平有限,是有缺點。可以不用理他,少招惹他就行了。


西里大姨666


不問你想和他們溝通些什麼,也不僅僅是和60歲以上的、缺乏教育的,學識淵博的人溝通,只要你記住一句話,就能順暢交流。這句話是,敬人者,人恆敬之。當你自以為是,高高在上,盛氣凌人,帶著不屑或鄙夷的貴族毛病和人溝通時,不管對方几十歲,缺乏不缺乏教育,都會給你一個不大不小不軟不硬恰如其分的釘子碰,不信你試試?


漫卷詩書喜欲狂i


我認為缺乏教育這個詞用的不太妥當,60歲以上老年人,應該受到尊重,即使有一些老年人的行為有些過分,也不能用教育這個詞,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美德,企圖教育老人的人,是不是有些不知道老少?

和老人溝通比較難,那是你沒有換位思考,如果你換位思考一下,設身處地的為老人想,溝通就不難了。缺乏教育的不是老人,而是像你這樣的年輕人,和老年人溝通,首先在稱呼上,應該尊敬一些,不能沒大沒小。

有一次我在聯通辦理網費業務,那個女服務員帶搭不理的,我問她一些事情,她不願意和我說,拿出來一張廣告讓我看,我說眼花看不見,讓她給我讀一遍,她撅著嘴唸了十多分鐘,她如果叫我一聲大爺,我不會難為她。


劉井隆


我覺得這個問題有點怪。不知道你多大年齡?誰都有父母,還怎麼溝通?用語言溝通唄。可能小編家往上幾輩都是文化人,再往上都是諸如秦檜、嚴嵩、魏忠賢之類的文化人?

嚴肅的告訴你,素質和教育有關係,但不是絕對的。莫言的母親,梁曉聲的母親,中國千萬計成功的學者醫生軍人農民工人官員商人的母親很多都是“缺乏”教育的老年人,正是他們無私的奉獻、挺直的脊樑、勤勞的品質造就了近代中國精神。可能小編想說的是教養吧?又不好意思說出口,可能對家裡的年齡大的老人厭煩了吧?但願你生活在童話裡。


陽光老男孩之快樂人生


上世紀六十年代前出生的到今年都是60歲以上的老年人,不應稱其為缺乏教育。接情理說這些老年人,為我們青少年的成長都付出他們心血和精力,告訴我們如何做人,告訴我們如何尊老愛幼,教我們如何與兄弟姐妹和睦相處,教我們勞動技能,教我們生活本領。但他們唯一不足的是他們學歷普遍不高,八十歲以上的多數小學畢業,七十幾歲的多數初中,高中,中專畢業,六十幾歲的多數高中,專科畢業,很少有本科以上學歷。儘管如此大多數老年人都很質樸,講實是求是,勤勞節儉,待人謙和禮讓,只要你親臨農家,見到的老年人多數如此。交談起來感到親切和融洽,他們的經歷,很值得我們敬佩,他們的話說就向給我們上講一樣的真實和生動,處處值得我們學習。我們怎膽敢說老人們缺乏教育呢?要說缺乏教育恰恰是我們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